出入境检验检疫(1999)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07 【点击率】2005次


【简况】 1999年,认真落实全国、广东检验检疫工作会议及纪检监察会议精神,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管理,严格依法行政,积极探索一次报检、一次抽样、一次检验检疫、一次除害卫生处理、一次收费、一次签证放行“六个一”的检管模式,加强廉政与职业道德建设,严肃工作纪律与财经纪律,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及国家有关降低收费的规定,保证了机构改革期间人员的思想稳定与各项业务工作的平稳过渡,促进了中山市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11月26日,原中山卫生检疫局、中山动植物检疫局和中山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合称原中山“三检”)合并组建为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处级),隶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依法履行中山市行政区划内的国境卫生检疫、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和监督等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能,执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赋予的其他任务。有人员编制145人,其中行政编制111人,事业编制34人,设有办公室、财务科、人事政工科、纪检监察科、综合业务科、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化矿轻纺科、机电科、卫生检疫科、食品检验科、检务科11个科室及机关服务中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3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并在中山港、小榄、坦洲、石岐设4个办事处(副处级),在三乡、沙溪、神湾设3个检验检疫办公室(正科级)。


【进出口商品检验】 1999年原中山商检局共检验进出口商品4.2万批,商品总值9.42亿美元,分别增长2.7%和减少17.7%,其中进口商品4335批,商品总值1.75亿美元;出口商品3.77万批,商品总值7.67亿美元;经检验发现不合格商品131批,商品总值212万美元,出证对外索赔70多万美元。完成出口纺织品标识查验5040批,查验商品总值5642.47万美元。完成包装性能鉴定1776批,共2916.45万个,重量鉴定316船,共27.53万吨。完成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360批,查出高价低报102批,升值508万美元;查出低价高报82批,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美元。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工作。原中山商检局先后多次召开检验业务工作会议,制定《中山市输港、澳新鲜蔬菜检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中山市企业进口自用原辅材料检验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及多个业务工作会议纪要,明确了各项检验业务所必须遵循的操作规程,有效地规范了从受理报验、抽样、检验、收费到出证放行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行为,明显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不断拓展办事处职能,充实口岸一线的检验力量,使进口木材的材积鉴定、石油制品及其他化工原料的计重、抽样工作在口岸现场完成,使废旧物资在现场检验出证,减轻了局本部检验部门的工作压力,充分保障了检验工作质量,加快了口岸通关速度。每月坚持开展由分管局领导主持的业务交流检查工作,不断规范与加强了对口岸办事处单据、印章、钱物等方面管理。在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中坚持双人制,严格拟稿、审核、签发三级把关,保证现场记录单证、询价记录单证、审批手续单证“三证”齐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打假打私工作,全年共接受海关部门委托鉴定31批货物,为海关部门打击走私货物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产地证签证工作。1999年,新增注册企业134家。在火炬开发区张家边外经办增设一个签证点,使现有的办事处都具备产地签证职能。全年共签发普惠制产地证3.84万份,签证商品金额4.45亿美元,分别减少9.7%和9.4%;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1.66万份,签证商品金额2.72亿美元,分别减少0.6%和14.2%;代理企业办理使馆认证217份。
  监督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广东局)关于凭证报验的有关规定,加大对企业认证工作力度,截止至11月底,完成出口食品厂(库)卫生注册考核20多家,核准注册、登记资格13家;考核发放出口质量许可证给6家出口灯具、10家出口玩具、1家出口电子产品、1家出口电熨斗、1家出口电风扇共19家企业;考核发放各类临时许可证46家。协助广东局评审中心完成中山电线电缆厂等8家企业的ISO9000质量体系的评审发证工作,对6家已获体系认证的企业进行了监督审核与复审换证工作。完成20家出口纺织品企业、6家出口鞋类企业的分类管理工作。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1999年原中山动植物检验局共检疫进境动物及其产品3332批次,重量7.62万吨,货值6.59亿元;进境植物及其产品8073批次、重量40.89万吨,货值7.32亿元;检疫出境动物及其产品1.38万批次,重量1.42万吨,货值2.81亿元;出境植物及其产品1.52万批次,重量6.86万吨,货值4.25亿元。共出具各类检疫证书2225份,其中动物检疫证书1697份;植物检疫证书178份;熏蒸消毒证书350份。截获病虫害18种共153批次。检查进境船舶2314航次,出境船舶2295航次。检查进境旅客4812人次。
  加大木质包装监管力度,严把熏蒸质量关。加大设备及人员投入并采取措施,对出口至美国、加拿大及欧盟一些成员国等国家的出口货物的木质包装从检疫到熏蒸操作、解封散毒、监装出境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控,详细记录熏蒸场所的气密性、熏蒸汽体施放浓度及每次熏蒸的全过程,保证检疫出证的科学性、准确性,至今无不良信息反馈。
  加强检疫监管供应港澳地区的活禽和活畜。为保证中山市输出港澳地区活禽和活畜的质量,让港澳同胞吃上放心肉,进一步加强对供应港澳禽畜养殖场院的监管工作,实行养殖场监管与出口前抽样检疫相结合的做法,先后对全市的13家禽畜养殖场进行了严格的考核与登记,并联合原中山商检局对供港活猪的饲料加工企业进行了检查,对出口禽畜养殖场进行了有效的指导。坚持每天凌晨四点钟派员赴养殖场对已检疫合格的活禽实行监装,既圆满地完成了检疫把关任务,又方便企业出口,保证供港活禽的质量。全年检疫监装供港澳活禽1392批共36.47万只;检疫监装供港澳活猪305批共1.11万头。
  加强口岸现场检疫,不断提高病虫害检出率。为预防各类病、虫、杂草传入中山,不断加强中山口岸进口货物的检疫、采样、外包装消毒及进出境船舶的检疫消毒工作,坚持每日(包括节假日)都有一名局领导在现场值班,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货管现场全年查获病虫害138批,其中一类危险性害虫咖啡果小蠹1批次(为死虫)、大家白蚁及异尖线虫等二类危险性害虫30批次;旅检现场还截获四纹豆象4批次、玉米象1批次、烟草甲4批次、白腹皮蠹2批次,有效地防止了病虫害的侵入。


【卫生检疫】 1999年原中山卫检局共检疫查验出入境载客船舶3580航次;出入境旅客70.23万人次;交通员工3.67万人次。检疫查验载货船舶1.97万航次,其中卫生处理246航次;集装箱38.28万标箱,卫生处理8.76万标箱;出入境车辆2.66万辆次,卫生处理1821辆次。疾病监测与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全年实施传染病监测体检4211人次,共检出心血管疾病38例,肝功能异常170例,肺结核4例,皮肤病12例,其他异常体征36例。首次检出一例艾滋病带菌者,经确诊后,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按程序办理离境手续并即日离境。
  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全年共检验进口食品1654批次,总重量达7.65万吨,发现不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1批,重0.002吨。进行进口水产品检验508份次,主要检测霍乱弧菌,均未检出阳性。在其他食品微生物检验方面,进行细菌检查333份次,理化检验308份次。在上半年国际上出现二恶英事件和疯牛血清污染葡萄酒事件后,加大力度严格审核每一批进口食品有关来源和卫生质量情况资料,认真落实检验工作,慎重把关放行,使中山口岸没有进口不符合规定的食品。


【探索“六个一”检管模式】 年初,原中山“三检”临时协调小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认真开展了“六个一”检管模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确定在石岐“三检”办事处开展试点工作。6月1日,召开了由原中山“三检”主要领导及办事处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通过了《中山口岸实施“六个一”模式方案(试行)》。由于全方位“六个一”检管模式未有现成的经验,各部门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努力,先完成了尚为空白的计算机管理程序、业务流程规定及业务用单证的编制。6月9日,在石岐“三检”办事处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对启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检查与部署。6月10日至14日,石岐“三检”办事处进行试运作。6月15日正式启用“六个一”检管模式,由于该模式手续简化,方便企业人员办理检验检疫放行手续,明显提高口岸货物通关速度及整体运作效率,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市长陈根楷在市政府组成人员会议上对该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1月26日新局成立后,3位分管业务工作的局领导深入中山港和小榄口岸,亲自部署“六个一”检管模式的准备工作。至12月1日,“六个一”检管模式已在中山所有口岸全部推开,“三检”合一机构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随着“六个一”检管模式的顺利运行,由原中山商检局研制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货物报检系统》计算机管理软件经不断完善,于9月15日顺利通过广东局专家组的测试验收。由于该系统有效地完成受理报检、检验检疫、收费、签证放行等业务工作数据采集与业务流程管理,大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具推广价值,已正式申报本年度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改进奖。


【加强检验检疫实验室建设】 不断加强检验检疫设备投入与检测人员技术培训,整个实验室建设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原中山商检局农副产品、化矿产品实验室已申报国家局CCIBLAC认可,并多次派员赴厦门、汕头商检局,广东局一、二处及石化检测中心学习经验;同时增开多个检测项目,并完成多项科研制标工作。原中山动植物检疫局通过充实新设备,挖掘原有设备潜力,已能够独立完成H5N1的实验室检验任务。原中山卫检局实验室利用自身检疫优势多次为社会进行中介鉴定工作。


【执行“收支两条线”及国家降低收费有关规定】 1999年5月、11月国家局2次降低检验检疫收费标准,原中山“三检”临时协调小组认真传达部署,并通过地方新闻媒体让广大进出口企业广泛宣传,切实开展减费工作。
  为做好机构改革期间财务及收费管理工作,原中山“三检”临时协调小组对各部门设定的账户进行了认真清理,于10月底顺利完成财务并账工作。多次深入到口岸办事处检查收费及发票使用情况,做到严格按要求将检验检疫业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实行“三检”财务“一支笔”的支出审批制度,预先规范管理机构合并前的财务工作。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检验检疫新风】 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以便民、利民、为民为主题的政务公开活动。各单位制定多项便民措施,公开业务流程及办事程序,制定并认真落实文明服务承诺制度,公布咨询电话、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原石岐“三检”办事处联合开展了“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争做人民满意的机关工作者”活动。原商检局小榄办事处在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中表现突出,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的称号。原商检局中山港办事处成为全市100多家“青年文明号”中的“示范青年文明号”。原中山动植物检疫局开展了“两高一满意”系列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原中山“三检”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积极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了检验检疫政策法规,参与社会各类公益活动。原中山商检局在中山市’99慈善万人行”活动中捐款1.16万元;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统战知识竞赛;在中山艺术节期间与地税局举办专场文艺晚会;参加中山第四届机关运动会。原中山动植物检疫局组织青年参加献爱心无偿献血活动。原中山卫检局、商检局联合举办“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原中山“三检”联合举办了“庆国庆三检联欢晚会”,并多次派员代表广东局参加全省的各项比赛。


【做好人员定岗分流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2月1日,召开新局成立后第一次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进行机构改革总动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按要求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对原中山“三检”30多名中层干部进行了民意测验投票。12月中旬,集中讨论与研究内设机构部门负责人拟任及人员定岗分流方案。12月23日,获广东局批准实施,中山局内设机构负责人任命文件及人员定岗分流方案顺利通过。至12月底,各部门人员按要求到达新的工作岗位。
  5月,举办了由原中山“三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四法三例”学习班,组织全体检验检疫人员系统地学习了《商检法》、《动植物检疫法》、《卫生检疫法》、《食品卫生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检验检疫业务知识,为机构改革后加强检验检疫工作执法力度,加快业务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原中山商检局利用晚上时间,在年初举办了各为期2个月的计算机应用培训班和英语知识培训班,包括局领导在内的9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试。
  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与廉政教育,切实避免机构改革期间的工作质量风险与廉政风险。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湛江大案警示录》等教育片,学习贺方军同志的先进事迹,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反腐败工作的自觉性。 (冯友平)


附:1999年主要领导名单

原中山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局长:谭文明(1999.11止)

原中山卫生检疫局局长:黄锡兴(1999.11止)

原中山动植物检疫局局长:朱绍智(1999.11止)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马锦榆(1999.11起)

上一篇: 进出口商品检验(199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出入境检验检疫(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