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疫(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07 【点击率】1531次


【简况】 1998年,根据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改革过渡时期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的工作衔接问题和业务工作的实际要求,中山卫生检疫局平稳地完成了全年预期的各项工作。全年共检疫入出境船舶1.89万艘次,比上年增长3.3倍;检疫入出境汽车1.36万辆次,比上年减少45.7%;检疫入出境人员77.9万人次,比上年减少5%;检疫入出境集装箱23.95万标箱,比上年减少12.4%;卫生处理入出境集装箱8.94万标箱,比上年减少35.8%;检验进口食品5.39万吨,比上年增长2.1倍,发现问题0.006吨;监测体检5527人次、预防接种8763人次,分别比上年减少24.8%和49.4%,发现疾病453人;其中发现结核8例,皮肤病11例,肝炎19例。


【疾病监测工作】 认真做好传染病监测工作。3月,香港发生霍乱大流行。中山卫生检疫局检疫查验处印发大量的宣传单,介绍霍乱的症状、传染源、预防措施等提请过关旅客关注,并以发文的形式向有关部门进行了通报以引起市政府的注意,通过多种渠道防止该病传入中山市。


【打击假洋酒市场成效卓著】 9月17日,国际洋酒协会亚太区总监韦耀伦一行专程从香港来到中山,对中山卫生检疫局多年来在净化洋酒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韦耀伦代表国际洋酒协会,对中山卫生检疫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将象征着严格把关的1根“指挥棒”、1块“盾牌”分别奖给了局长黄锡兴及食检处处长刘国雄。1994年中山卫生检疫局食检处在进口食品市场监督中发现了假冒洋酒现象有蔓延的趋势,便主动与国际洋酒协会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联合做好净化中山洋酒市场的工作。在完善了监督制度的同时,克服资金困难添置了必要的仪器,派监督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专门聘请法国专家来中山对监督人员进行了2次培训。仅1995年1月至1997年6月间,中山卫生检疫局单独或与中山市技术监督局联合对中山进口食品市场进行卫生监督,查处销售伪劣洋酒点21个,收缴8个品种的伪劣洋酒467支;其中多为法国甘邑酒,品种有轩尼诗XO及蓝带马爹利,来源主要为走私、转手收购及送货代销等。由于积极打假,有效净化了中山的洋酒市场,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开展反对奢侈浪费八条规定的活动】 6月~8月,按照中央、地方及国家入出境检验检疫局的有关规定,严格贯彻执行了制止奢侈浪费8条规定,重点对通讯工具进行了清理,并就控制会议及公款吃喝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共计清理住宅电话7部,电话费实行费用自理4部;清理移动电话作价处理11部,电话费实行费用自理10部。招待费在财务上实行了单独列支并建立了招待费审批、核算制度,招待费比上年同期下降20%,节省开支2万元。


【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1998年是全国口岸改革进入了实质性的一年,“三检合一”(原对外经济贸易部所属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农业部所属的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局、卫生部所属的卫生检疫局实行合并组成国家入出境检验检疫局,隶属于海关总署领导)有了方向性的进展。全局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入出境检验检疫局有关机构改革的文件精神和海关总署署长钱观林,国家检验检疫局局长田润之在检验检疫局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上的讲话,正确对待机构改革,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服从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工作中不松懈,不麻痹,认真地完成全年预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响应中山市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的号召。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职工,提倡健康的文娱生活,与中山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中山动植物检疫局举办了球类、牌类、棋类比赛和联谊颁奖晚会等活动,增进了“三检”各部门的联系,融洽了工作关系,为合并后开展工作做了铺垫。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后,本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精神,发动全局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捐物资助灾区,共捐款4512元。(赵琼)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黄锡兴

上一篇: 进出口商品检验(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