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动植物检疫局是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在中山口岸设立的口岸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机关。1984年10月27日成立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动植物检疫所中山分所,科级建制。1988年3月29日,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动植物检疫所,副处(县)级建制。1991年10月14日升格为正处级。1992年6月1日,正式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动植物检疫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动植物检疫局分支机构。1997年有工作人员42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全局检疫队伍的82%,中级职称以上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4%。该局的主要职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为依据,利用行政管理措施和科学技术手段,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传出中山口岸,保护全市农、林、牧、业生产和人体健康,促进中山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加强宣传,普及检疫意识】 7年来,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接受专访、召开新闻发布会和座谈会、举办截获危险性病虫害的专题报道及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全方位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等法规和动植物检疫工作。1996年3月,针对英国的“疯牛病”风波在市民中引起的恐慌,将“疯牛病”的情况及我国的对策在《羊城晚报》、《中山日报》、中山电台和中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并以中府办[1996]55号文,转发了《关于严防牛海绵状脑病传入中山口岸的意见》一文,突击检查了全市各大宾馆、饭店、冷冻仓库、肉市场,通报了检查结果,消除了市民们的恐慌情绪。同年5月,及时公布严防在新西兰北岛爆发的“地中海实蝇”入境而采取的各项紧急措施。同年6月,在中山电视台上跟踪了该局熏蒸杀灭中山某公司从泰国进口的卫生洁具外包装上查获的大量双钩异翅长蠹的全过程,该报道还被广东电视珠江台和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转播。1997年底,客观和真实地报道在香港发生的“禽流感”事件,消除事件在市民中的不良影响。通过上述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了各有关部门和货主依法报检和守法的自觉性,使人们认识到动植物检疫工作与国计民生的密切关系。
【依法检疫把关,严防疫病传播】 多年来依法把关,认真施检,有效防止了各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据统计,1991~1997年,共检疫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12.38万批次,重量142.23万吨;检查总人次达25万(附检疫情况统计表);共检出中华鱼蚤、白腹皮蠹、长蠹科和小蠹科等一般性害虫63种共2709批次,截获双钩异翅长蠹、大家白蚁、芒果果核象甲、桔小实蝇和异尖线虫等二类危险性检疫病虫害40多批次。1997年,截留禁止入境物品877批次,共计1400公斤;查获动植物病虫害40多种,截获带疫情的检疫物400多批次,其中共检出大家白蚁、双钩异翅长蠹、芒果果核象甲等二类危险性检疫害虫16批次;并对每批带疫情的进口货物采取了及时有效的除害措施,保护了全市当地的农业生产安全。7年中没有发生任何检疫事故。
1991~1997年中山动植物检疫局检疫情况统计表
年 份
|
进出境动物及其产品
|
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
|
抽查旅客
|
总批(次)
|
总重量(吨)
|
总批(次)
|
总重量(吨)
|
万人
|
1991
|
6573
|
15920.6
|
840
|
31997
|
2.58
|
1992
|
11336
|
20660.9
|
9569
|
53639.3
|
3.43
|
1993
|
9162
|
29164
|
7118
|
114231.9
|
3.87
|
1994
|
11000
|
32915
|
6091
|
261551.5
|
3.85
|
1995
|
14299
|
34040.1
|
9329
|
308510
|
4.47
|
1996
|
7344
|
45777.5
|
7276
|
258992.6
|
3.38
|
1997
|
14268
|
40901
|
9589
|
174033
|
3.61
|
【简化检疫手续】 7年来,为了适应中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围绕“把关、服务、促进”六个字做文章,坚持简化检疫手续,加快口岸验放速度,使各种动植物及其产品在中山口岸出得去、进得来、运转快。在实行昼夜接受报检、积极配合疏港的同时,着重规范检疫程序,提高检疫工作效率。在出口检疫方面,实行对产地检疫的“三就地原则”,即就地报检、就地检疫、就地出证;对于出口到港澳地区的货物,以产地检疫为主、口岸现场检疫为辅,加强对出口货物的前期管理,加大产地监管力度,落实场地监管制度。在进境检疫方面,实行“特事特办、新事新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对进口货物能在码头上施检的,立即在码头上处理;对难以在现场进行检疫处理的应检物品,加强后续管理,允许货主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后,再派人前往施检。1997年,加强了动植检信息工作,全方位了解世界疫情的分布状况,对进口货物开始实行疫情风险性评估制度,根据进口货物的来源地,进行疫情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检疫,进一步加快了口岸验放速度。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了检疫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避免了因检疫造成压船、压港、压货事件的发生,为国家节约了大批资金。
【发挥技术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充分利用局内技术优势,积极为地方“三高”农业经济和企业服务。为了严防一类植物检疫害虫——“地中海实蝇”的传入,多年来一直密切注视该虫在中山地区的动态,并派出大量工作人员到林场和果园,进行“地中海实蝇”的实地诱捕工作,目前该虫在中国还未被发现。多次组织人员,为各镇区水产养殖户提供水产品的防疫治病等技术服务,如抽调检疫技术人员为养殖户解决了饲养的青蛙厌食症的问题。1995年开展了全市出口鱼类基地水质中几种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掌握了全市出口鱼基地水质重金属污染情况,为做好出口鱼类检疫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全市治理水质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在按照国家规范的管理模式对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指导的同时,结合国际动植物检疫要求,抓好对出口农产品的检疫监督和出证工作,为全市优质农产品出口“保驾护航”,开辟绿色通道。还为在开展农产品进出口业务中涉讼的企业出具相关检疫证书及办理进出口索赔事务,为地方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
利用自己在科技力量上的优势,为地方企业做实事。如为某酒家受害虫全面蛀蚀的刚装饰完毕的竹型店面进行全封闭熏蒸,将害虫全部扑杀,使该酒家如期开业。还先后派出检疫员80多人次,在持续4个多月时间内对中山温泉高尔夫球会新球场总面积为1.56万平方米的球盘进行了大面积地膜覆盖熏蒸,使该球场顺利通过美国专家验收。其中所采用的“高尔夫球盘种草前溴甲烷熏蒸”这一技术项目,被评为1994年度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1995年度全国口岸动植物检疫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共建文明口岸】 在多年的口岸文明共建活动中,一直以树立口岸整体观念和协调共建主体关系为重点,主动与口岸各经营和查验单位协调好联系,在中山口岸真正形成了工作上互相支持、充分信任、对外行动统一的良好口岸工作氛围。每年与中山卫检、商检组织一次大型的职工文体联谊活动,密切各单位职工的联系,协调各方工作关系。在旅检现场与中山海关团结互助,加快了验放速度,缩短了旅客在口岸的停留时间;两个单位的旅检科于1994~1996年度被广东省口岸办评为“文明共建结对先进单位”。中山港客运口岸也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口岸。(冯友平)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朱绍智(1994.8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