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疫(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6 【点击率】1561次


【机构设置】 1985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拱北卫生检疫所中山卫生检疫站,1989年升格为正处级,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卫生检疫所,隶属拱北卫生检疫所;1993年1月,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卫生检疫局,隶属国家卫生检疫总所。全局共有在编人员31人。下设石岐车检场和小榄办事处,主要职能有检疫查验、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检疫查验】 建站初期,与海关、边防检查站等一起对入出境人员、交通工具实施最基本的联合检查。1986~1991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开展口岸卫生监督和检测进口食品卫生等卫生检疫工作。1993年10月,值庆祝我国的国境卫生检疫事业成立120周年之机,开始更新检验和卫生处理设备,改进查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引进人才,开发口岸各项卫生检验技术,改对进出境人员单纯体检为建立完善的国际旅行咨询保健体系,拓宽自身的业务领域。自建立12年来,卫生检疫查验工作量逐年递增。1997年,检疫入出境人员82万人次,比1990年的46万人次增长了78.3%;检疫入出境船舶4441艘次,由于实行不登轮联检,比1990年的8764艘次减少了49.3%。
 

【简化查验手续】 1995年以后,卫生检疫系统推行口岸改革,简化通关手续,加强后续管理。对往来香港的客轮实行不登轮联检,实施先放客后办签证手续和对入出境人员采取一般从简、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查验措施,方便口岸进出。对入出境有关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国际预防接种工作采取集体组织预约和个人来局体检相结合、年终集中上门服务和平时抽查补检相结合、以监管注册为基础实施关口抽查与目的地查验相结合,大多数由检疫医师巡回各单位监测、咨询及办理有关手续,减少了在一线口岸的滞留时间,实现灵活把关。实行按单位类别年缴保健费1次的缴交制度,签发从缴费当天起1年内有效的保健注册证,减少了企业费用及缴费人员的负担。小榄设立进口食品监督报验处,方便附近镇区进口食品经营生产企业的入出境申报、查验办证等工作,提前为货主办理申报手续,实行查验及抽样上门服务。开展了废旧物品实施放射性监测工作,对有关货物实行放射性监管注册,积累第一手原始资料。
 

【疾病监测工作】 7年来,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强调传染病监测的规定,结合我国对于口岸监测的传染病和需控制的疾病,采取了流行病调查与控制,疫情的收集、分析和通报,对前往或来自黄热病疫区的人员实施预防接种,对前往疟疾疫区的人员提供防疟药品,对出入境人员开展国际旅行预防保健服务、国际旅行卫生咨询、传染病体检等监测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通过开展传染病体检工作,及早发现传染病并采取控制措施。1991年,世界霍乱流行,同时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水灾,全局加强对来自霍乱疫区的人员、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为保证全国在大灾之年无大疫做出了贡献。1994年起,响应口岸改革及转移工作重点的号召,从严格把关向加强后续管理转移,实行执法与服务分开,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上。1994年8月,成立了中山卫生检疫局专家门诊部,开展健康体检及医疗服务工作。体检处除按照国家规定对进出境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外,还为一些“三资”企业的员工开展体检工作,1995年1月,开始在中山市辖区内对“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实行预防卫生保健注册登记工作;至1995年底,办理登记注册的企业达400家。同时,采取各种灵活措施,给予被检查人员优质、方便的服务。1997年1月1日起,体检处从中山港区迁往市区石岐办公,既方便了受检者的检查办证,又使他们在体检中发现的疾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及一般检验的效率,做到上午体检下午出结果及拿证。通过加强联系与服务,使长期因工作方便而在其他地方体检的人员主动前来体检。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拓展业务,与入境办事处、外事办、统战部、民政局等单位接洽,争取他们的配合把关,不遗漏应检人员。1997年,监测体检7354人次、预防接种5865人次,比1990年体检2896人次、预防接种1678人次分别增长了1.5倍和2.5倍;其中共发现梅毒4例,淋病5例,肺结核4例,澳抗阳性286例,乙肝78例,其他内科、五官科、皮肤科、心血管病323例,由于各种原因暂缓发放健康证12人。
 

【卫生监督与卫生处理】 依照《国际卫生条例》和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的规定,加强口岸卫生监督与卫生处理工作,防止媒介扩散。1991年起,全局担负起口岸的卫生监督工作,与市政府、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一起致力于改善口岸卫生面貌,相继开展了创建无鼠害港、无虫害港等活动。1995年,配合市政府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全面、细致地检查和整改口岸的卫生状况;同时,对来自疫区、被检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发现啮齿动物和病媒昆虫的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等进行消毒、除虫、除鼠等卫生处理。
 

【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 根据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及设备均应当接受卫生监督检验,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方准进口。1991年1月1日起,接管了市防疫站的中山口岸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工作。1993年以前,进口食品的进口量小、品种少、不合格品种少,而且多为来料加工的坚果炒货类、水产品类等,不合格食品较易控制。1994年,针对进口食品批次多、品种也多,检验工作量加大,市场上泛滥进口造假和走私过期、变质、“三无”(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进口食品的状况,制订出加强后续管理、进行市场监督的方案。1994年7月起,与市政府、市工商局联合发文,全面使用镭射防伪标签,强化全市进口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并通过反复宣传,使市民形成必须选购有防伪标志的进口食品的观念;同时加强在市场上对进口食品的抽查、检验及查证工作,要求做到有证经营,杜绝走私的、未经检查的食品在市场上销售。1995年起,开展了进口食品生产经营厂家申报监管注册登记工作,要求有经营进口食品的商家、厂家办理注册登记及申领许可证的手续,同时发给登记簿,登记每一批进口食品以备检查和抽查,以此鼓励公平竞争和守法经营;到1997年共发许可证310多个单位。1996年起,开展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的审查、办理工作,要求每一种进口食品的代理商均需对其代理的产品申领中文标签,全外文的进口食品不允许上市销售;到1997年,共接受办理中文标签申领60多起。同时,开展了为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及经销商代理检验样品的服务;1997年共接受报验进口食品1.72万吨,比1990年的0.59万吨增长了1.92倍。

 
【参与进口食品打假活动】 1996年开始,在市工商局、消委会及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组成的打假办公室领导下,与技术监督局联合,参与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维护了正常市场竞争秩序。针对高额消费品进口洋酒搀假现象日趋严重的现象,派人去珠海拱北参加了进口洋酒监督学习班和广州食品检验中心举办的由法国干邑公司工程师讲授的进口洋酒鉴定检验培训班,掌握了一套从外观辨伪和酒质成分分析的真假洋酒鉴别技术;并与香港国际洋酒协会联系,对每一批假洋酒都能出具国际洋酒协会认可的不合格证书,使得违法经营者心服口服。到1997年,共查处假冒洋酒21批次共计600余支;查出无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进口糖果2批,无生产日期的薯片2批,假燕窝2批,生锈、变质的罐头食品1批,共计33.85吨。
 

【卫生检疫科技发展】 针对技术性较强的疾病控制和食品卫生检验工作,全局努力发展卫生检疫科技。购置了先进仪器设备,引进了技术人员。1994年,先后购置了价值数十万元的日本奥林巴斯胃镜、美国进口的牙科综合治疗床、激光内照射治疗仪、生化全自动分析仪、尿十项分析仪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1994年8月,成立了专家门诊部,聘请了具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坐诊,1997年,该门诊部被评为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定点门诊部。1994年、1995年购买了气相色谱分析仪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等食品检验仪器,开展了食品中防腐剂的检测、食品中糖精钠等成分含量的测定及真假洋酒的鉴别等检验工作,提高了进口食品理化检验的水平。加强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1991年起,选派业务干部20人次去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广州等地参加爱滋病、黄热病、霍乱、鼠疫、全科医生、进口食品专业英语、放射性物质监测等培训班,受过多种培训的人员占全局业务干部的71.4%。7年间,全局干部共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文章。(赵 琼)

 

 

19911997年中山卫生检疫局业务量统计表 

年份

检疫入出境船舶(艘次)

检疫入出境汽车(辆次)

检疫入出境人员(万人)

入出境集装箱

进口食品

检疫数(标箱)

卫生处理数(标箱)

检验数(万吨)

发现问题(吨)

1991

8314

 

69

86589

27568

0.81

0

1992

12157

 

72

98775

29782

0.92

0

1993

24214

 

75

113350

35500

0.94

0

1994

15056

38144

101

131482

61096

0.72

2.57

1995

2018

36130

83

200191

91245

0.96

9

1996

4518

35268

88

251234

115036

1.75

80

1997

4441

24976

82

273457

139399

1.72

2.3

 

 

 

 

 

1991~1997年入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及检出病例数统计 

 

年份

体检人数(人次)

国际预防接种人数(人次)

结核

登革热

其他

1991

3386

856

1

 

1

 

 

 

 

 

 

1992

2783

1004

 

 

4

 

 

 

 

 

 

1993

4436

2247

 

 

3

 

 

 

1

 

 

1994

6599

1349

8

 

2

 

 

 

 

 

785

1995

7286

3686

43

 

2

 

 

 

 

 

698

1996

7829

612

 

8

3

 

 

 

 

 

1065

1997

7354

5865

5

4

4

 

 

 

 

 

687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黄锡兴(1991起) 

上一篇: 无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1991-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