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587次 | |||
统计调查
【调查工作概况】 2017年,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简称“中山调查队”)开展住户、价格、企业、农业等近20个专业的常规调查和中山公共交通公众满意度等专项调查,推进住户调查样本轮换、国际比较项目(ICP)价格调查等工作,提供居民收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等统计调查数据。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15个调查专业规范化标准,修订《基层统计调查规范化管理手册》,以“一本通”形式规范基层业务工作;加强直接调查,领导班子带头下基层,加强入户访问、企业回访、市场采价、数据检查、统计执法等工作,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检查,强化“点对点”“面对面”调查。加强数据开发利用,为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等提供相关指标和数据,定期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物价指数、居民收入数据等。加强统计监测分析,深入调查企业、采价点、社区和住户等,开展统计调研,针对居民收支、消费价格、学前教育、互联网消费、带薪休假、广场舞社会治理功能、预付式消费等主题开展调查,加大信息和分析报送工作力度;编印《中山调查2016》,打造精品文集,完善“月度有监测、季度有分析、年度有资料汇编”的统计调查服务体系。中山调查队获评“广东国家调查队系统2017年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中山调查队驻石岐区兴中道二号之一投资大厦5楼。
【住户调查】 2017年,中山调查队开展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中山分省、分市县调查样本共30个调查小区300个住宅,分布在16个镇区30个村(居)委会;分镇区住户调查样本共160个调查小区1600户调查户,分布在全市24个镇区160个村(居)委会。做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常规工作,推进电子记账工作,电子记账户数达131户;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梳理和完善住户调查内部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大基层检查督导力度,走访全市24个镇区,检查全市160个分镇区住户调查样本点和30个一体化住户调查样本点的调查资料,对不达标的调查点发放整改清单,逐项排查;推进业务规范化建设,全年电话回访1420户,实现一体化住户调查户电话回访100%覆盖;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数据分析测算能力,完成研究课题《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20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在11个镇区13个调查小区开展年度农民工市民化调查,加强培训指导,强化跟踪督导与数据审核,收集农民工输入地的就业生活等相关信息。2017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万元,名义增长8.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万元,名义增长8.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名义增长9.0%。
【价格调查】 2017年,中山调查队开展流通和消费价格(含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和商品零售价格调查)、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调查、工业生产者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国际比较项目价格等调查。流通和消费价格、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调查按照定人、定时、定点的“三定原则”,对206个调查网点、762种规格品开展直接调查,调查规格品涵盖各类行业,网点覆盖中山市区的大型农贸市场、主要的大商场、超市和各类服务网点,每月编制并发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完善制度建设,强化网点维护,加强业务指引、注重“痕迹化”管理,提高CPI调查工作质量。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选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108家,每月通过联网直报采集代表规格品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及相应的基期价格数据,定期编制并发布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细化工作要求,规范制度,培训到位,依法调查,加强调查样本和调查规格品维护,强化数据审核,做好PPI调查各项工作。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全市工程库中抽选国家、省及地方的重点工程或投资额大的工程作为样本工程,每季上报20余个样本工程的建筑材料、人工费、机械使用费、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投资的价格信息,完善建设方、施工方双向责任机制,频跟踪,强沟通,勤走访,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中山作为广东省3个城市之一参加国际比较项目(ICP)全球统计调查活动,6月,启动为期一年的国际比较项目居民消费价格调查,通过调查相关商品平均价格数据,测算购买力平价(PPP),满足国际和国内比较的需要,调查内容包括12个大类,约1100种代表规格品,分别按月度、季度、半年度进行调查,涉及调查点超过500个。按照国家制度的要求和广东调查总队的工作部署,落实责任,做好前期摸底调查工作以及定期的月报季报半年报工作,通过纵横对比,强化数据质量评估,推进调查。全年全市经济运行平稳,投资、消费、物价、财政、金融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温和上行,全年上涨1.6%,涨幅低于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上涨2.5%,结束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走势,全年各月均为正增长。
【企业调查】 2017年,中山调查队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采购经理调查、规模以下服务业抽样调查、以全国为总体的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抽样与问卷调查、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跟踪调查。强化培训指导,分别在东区、三乡镇、小榄镇、古镇镇、南头镇等镇区召开5场次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分片业务培训会,召集镇区统计办工作人员和调查企业统计员参会,提高基层调查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强化企业回访和实地核查,5—9月组织开展调查数据质量检查,采取企业自查、镇区统计办核查和市队抽查全方位核查模式,对约200家样本单位进行数据质量核查。分组分片开展督查,对全部镇区进行检查,现场检查企业情况,重点核实样本信息、变动数据及替换样本情况,深入企业一线,掌握企业动态;强化企业走访调研,开展企业转型升级、生产经营等情况调研,加强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服务。《加快规模以下工业转型升级》一文获市领导批示,《精耕细作出效益 推动中山大发展》《中山规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意愿分析》等分析文章获广东调查总队采用,《运行成本减少 收益明显改善——2016年中山规模以下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第一季度规模以下服务业发展稳中向好》等分析文章获《中国信息报》采用。
【农业调查】 2017年,中山调查队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调查、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抽样调查、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和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农作物播种面积抽样调查抽选部分村民小组或普查小区为基本调查单元,采集农户种植意向和实际播种面积数据,反映农业生产结构情况。建立现代农业统计对地抽样调查体系,提高样本使用效率,减轻基层负担,2017年国家将农产量抽样调查和遥感测量样本网点整合(轮换),中山调查网点减至4个。8月邀请广东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到中山开展无人机测量工作,日常采用PDA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首次面向村居调查员开展培训,促使村居调查员能利用PDA独立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抽样调查抽选部分调查点开展水稻实割实测系列工作,2017年测产点调整为南朗镇崖口村和三乡镇桥头村,测产期间实地逐块查看抽中的测产稻田,掌握调查点水稻的实际长势,科学客观估测产量,测算全市平均亩产及当造粮食作物总产量。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进行样本调整,实地采集调查单位的GPS定位数据,采用联网直报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9月,受广东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委托,开发全省畜禽摸底调查数据处理程序,完善数据审核功能,添加数据汇总模块,减少畜禽摸底调查数据审核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受邀在全省畜禽调查年报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农产品生产者价格调查样本包含大、中层调查样本和小层普通农户,年内调整更换9户调查样本,主要调查样本单位生产并出售的蔬菜、水果、禽蛋、淡水鱼、淡水虾、海水产品等6类主要农产品情况,通过走访调查网点、集中培训和现场回访等方式,跟踪调查样本的经营和工作开展情况,反映农业生产经营和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年内调整部分调查品种和调查样本,抽选部分调查户收集其农产品中间消耗数据,加强畜禽疫情监测,掌握调查点的生产经营、畜禽养殖的物质及服务消耗状况。
【月度劳动力调查】 2017年,中山调查队对全市15个调查小区共150户调查户开展月度劳动力调查。加强调查员培训,召集镇区统计办工作人员、村居调查员开展劳动力调查业务培训,传达学习全省月度劳动力调查培训会议精神和培训内容。下基层开展面对面督导,每月入户调查期间选择1—2个调查小区进行跟踪采访,对村居调查员进行面对面培训督导,指导入户调查技巧,纠正入户期间发现的问题,加强与调查员沟通,确保调查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紧扣数据质量主线,强调劳动力调查必须到规定的住户调查、现场采集数据、独立直接上报、按制度纠错、保护调查对象隐私等5条红线,监控调查员入户进度,健全电话回访和下乡访户制度,督导入户调查工作,开展回访核查,记录疑点并核实,定期对汇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逐项梳理存在问题,确保调查数据质量。全年完成对所有调查小区实地督导,并对50%调查对象进行电话回访。
【专项调查】 2017年,中山调查队完成总队批准的中山公共交通公众满意度调查,并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热点、难点、焦点、重点问题,开展有关社会热点、民生实事调查,撰写“短平快”信息。与当地大学合作,聘请在校大学生担任调查员,通过培训确保其了解调查目的、方式和内容,掌握实地测评技能;安排队员作为督导员,与调查员保持联系,对实地测评工作进行全程督导。调查结果和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
【调查业务规范化建设】 2017年,中山调查队修订完善《基层统计调查规范化管理手册》,增强其指导性和实用性。部署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检查,要求镇区统计办开展自查,查漏补缺并整改。3—5月,开展覆盖全市24个镇区的基层基础工作专项检查,对一体化住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调查、规模以下服务业调查、农业调查等多个调查专业进行基层基础检查。6月,召开基层基础检查情况通报会,总结中山各镇区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7月,召开全市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建设经验交流会,总结中山近年来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剖析当前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广中山基层基础建设“示范点”的先进工作经验,并进行现场学习交流和观摩。石岐区、小榄镇、南朗镇3个镇区作经验交流,介绍基层基础工作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石岐区设置专门的统计调查工作观摩区和系列宣传展板。
【统计法治】 2017年,中山调查队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制定《2017年统计法治与设计管理工作要点》。开展“廉政法纪下基层”和“培训会议普法宣讲半小时”活动,在统计执法检查、数据质量检查、调查对象回访等基层走访工作中开展廉政法纪和法治宣传教育,增强调查员法纪意识和依法调查意识;组织全体队员参加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采用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队伍学法用法能力;结合“统计开放日”“全国法治宣传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举办媒体座谈会,开设电台专栏节目,举行大型广场宣传,开展有奖问答等活动,开展《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宣传活动。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采购经理调查、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居民消费品价格调查、规模以下服务业调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调查等专业调查推进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制度,根据调查对象报表情况、数据质量检查结果和日常回访情况,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全年累计发放法律事务告知书901份,催报通知书26份,统计执法立案10件,办结10件。2月,中山调查队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办理统计违法案件2起,破解统计执法案件“罚款难”的问题,成为广东国家调查队系统采取法院强制执行的首批案例,提高统计执法震慑力。
【统计调查服务】 2017年,中山调查队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提升统计调查服务水平。不定期为党政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提供来人来电咨询服务,及时提供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支等调查数据,为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提供相关数据,为其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定期为《统计月报》和《中山统计年鉴》提供数据,每月定期将PMI、CPI、PPI等数据以短信形式发送至全市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新闻媒体及调查对象,全年发送短信2.7万条;每季度定期开展主题式经济形势分析会,反映新情况、新趋势、新问题。做好统计数据的分析挖掘,实现统计调查预测预判预警功能。加强《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要民生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的监测分析,给党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价格指数方面,紧扣CPI、PPI两个指数的变化及其趋势,完善每季有分析、年度有专题的实时跟踪、定期跟踪的监测分析机制,并紧扣价格变化波动开展快速调查、预判预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开展年度数据分析、典型情况分析等重点监测分析。围绕中山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实现“更平衡更充分”发展、围绕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调研,撰写一系列调查报告。全年向广东调查总队报送信息分析文章107篇,向中山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分析文章60篇,获国家统计局采用1篇,国家级统计期刊采用4篇,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采用30余篇,市委办、市府办采用1篇。编印《调查改变生活——“阳光先锋”志愿服务调查报告汇编》《寻求更有质量的发展——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平衡性、充分性调查报告汇编》2本主题式资料汇编,使分散的资料系统化,有效提升调查报告的参考价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