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管理(200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8 【成文日期】2007-12-06 【点击率】1793次


【简况】 2007年,物价问题成为头号民生热点问题,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不断增大,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形势迫切。市物价系统推进价格改革,开展清费治乱减负和价格惠民行动,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全市低收入群体给予临时食品价格补贴和燃气补贴,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和群众合法价费权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4.4%。推进价格服务进企业活动,以价格服务进工业园区为切入点,成立17个工业园区价格服务工作站,印制2万册《中山市企业缴费指南》,免费派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价费问题。全面开展价格服务进景区、进商场、进学校等其他“六进”工作。市、镇两级价格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投入使用。倡导价格诚信,评选第二届“价格诚信单位”,在173家参选单位中评定“价格诚信单位”138家,涉及商业零售、娱乐、教育等领域。


【价格运行情况】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物价水平快速走高,但货源充足,市场秩序稳定。1~12月CPI逐月比上年同期涨幅分别为1.8%、2.5%、2.3%、2.1%、1.6%、2.6%、5.0%、6.2%、6.9%、7.7%、7.5%和6.3%。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升4.4%,高于3%的预期调控目标,涨幅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个百分点,成为近10年来的新高。八大类监测商品与上年同期相比,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价格指数分别累计上涨11.1%、2.9%、1.1%、1.5%、4.1%、0.3%、6.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累计下降7.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较快速度上升主要是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拉动。自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粮食、食用油价格开始逐渐上升,至2007年5月,猪肉价格出现快速上升,并带动禽、蛋、水产品等副食品价格全面上涨。食品类价格指数逐月上升,7月份同比上涨8.9%,8月份上涨9.4%,9月份上涨10%,10月份上涨10.6%,11月份上涨10.9%,12月份上涨11.7%。


【严控价格过快上涨】 5月后,全国猪肉价格出现两轮大幅攀升,5月29日城区华柏、南下、光明、烟洲四大市场精瘦肉平均零售价为13元/500克。7月7日,猪肉价格再度走高,精瘦肉平均零售价升至15元/500克。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副食品新一轮涨价潮,价格调控形势严峻。物价部门实行价格监测“日报告制度”,每天对肉、禽、蛋等主要食品进行监测,对价格走势作分析预警。加强对猪肉等食品市场的价格巡查和开展生猪饲养、屠宰、销售等环节的收费检查,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除国家部署的调价项目和促进节能环保的价格改革外,其他政府提价项目严控出台。实行多项减免政策,给予低收入群体水价、气价、污水处理费、公共交通、医疗服务以及劳动再就业等方面的价费减免。及时向社会公布市委、市政府在扶持生产发展、维护价格稳定、开展价格惠民等方面的措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价格改革与调整】 受发电成本增大等因素影响,全市用电缺口增大,供电形势严峻。物价部门及时提高临时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由0.457元调整为0.72元。制定油机电厂燃油成本补贴标准,对地方油机电厂实施燃油成本浮动补贴,补贴35514.77万元,调动发电厂发电的积极性,调动电量14.87亿千瓦时。实施调峰认购电力,缓解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为缓解油价上涨对出租车行业的压力,从4月起调整出租汽车运价,按北京现代索纳塔车型和捷达车型区分,2~10公里内运价从每车公里2元分别调整为2.48元、2.2元;夜间22时至凌晨5时,2~10公里内运价从每车公里2.4元分别调整为3元、2.64元。调整后,2公里内起表收费仍为7元,超过10公里每车公里2.6元及候车费不变,并取消1元燃油附加。同时,制定出租车运价油价联动机制,缓解燃油价格波动对出租汽车行业造成的影响。在对出租车运价调整后,按车公里运价调整实行运价与出租汽车一定时期内使用的燃油平均价格水平进行挂钩和联动(起表收费不实行运价油价联动)。基期平均油价以93#汽油为运价联动燃油零售价代表品,基期平均油价为4.94元/升,报告期平均油价比基础平均油价差大于或等于1元时,才调整车公里运价。当93#汽油零售价格上涨到每升5.94元(升幅1元)时,出租车运价每公里调升0.2元。当93号汽油零售价格降至每升3.94元(降幅1元)时,出租车运价每公里下调0.2元。


【价格惠民】 开展价格惠民活动,帮助企业和群众应对涨价压力,给全市群众带来4000多万元的实惠。制定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收费标准》,改政府定价为政府指导价,新的收费标准比省定最高标准约低10%。医用耗材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由1.5%降为1.2%,年减轻企业负担36万元。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特诊服务费由50元降为30元。调整和降低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推进药品网上竞价阳光采购。从秋季起,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山籍学生实行“两免政策”,不再收取杂费和课本费,减轻学生家长负担2000多万元。加强高中阶段择校生的收费管理,规定择校生缴纳择校费后不用再缴学费,减负额共472万元。加强民办学校收费资格管理,凡没有做到“四独立”(即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的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的,取消其收费资格。执行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不针对春运加成政策,通过减免养路费、客运附加费和降低路桥通行费标准等措施,减轻营运单位负担464.6万元。继续减免农村道路客运附加费,减轻运输企业负担200万元。规范行政收费,开展收费综合年审,共审查行政事业性收费12.89亿元(不含省直属单位)。年内取消11项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每证15元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许可证费、每册2元的职工劳动手册费、每证1.5元的计生服务证费及每户5~40元不等的食品企业开业卫生审查费,涉及劳动、计生、卫生部门,此外取消机动车辆检验费等收费,共减负1063万元。


【临时价格补贴】 为提高低收入群体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低收入群体和生猪屠宰企业给予帮扶。从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对全市低收入群体(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烈属、农村“五保户”和城镇无亲人、无劳动力、无经济收入的“三无”常住人员)给予每户每月30元的食品价格补贴。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给予每户每月20元的燃气价格补贴。给予全市生猪屠宰企业临时补贴,提高生猪屠宰流通企业生产积极性。三项补贴共550.15万元,全市约有1.2万户低收入家庭和17家企业受惠。使用临时补贴方式对弱势群体给予帮扶,体现市委和市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关心,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


【价格监督与鉴证】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价费问题,对液化石油气、食品、春运票价、成品油、医药、教育、房地产开展专项价费检查。据统计,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25宗,实施经济制裁836.72万元,其中退还用户28.0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06.64万元。加强“12358”价格举报维权工作,提高接报调处效率,全年共受理价格投诉举报(含咨询)3079件。加大涉案物价格鉴证力度,全年共完成涉案物鉴证5240宗,评估金额9604万元。增强宏观调控的综合能力,全年征收价格调节基金12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冼智前)


附:2007年市物价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言敏永

  副局长:梁洪正 李宝珍

上一篇: 价格管理(200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价格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