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582次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概况】 2016年,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开展“四品一械”(指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监管工作。5月,设立市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全年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525家、食品流通企业2.65万家、餐饮服务单位1.73万家、药品生产企业38家、药品批发经营企业32家、药品零售企业284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1家、批发经营企业284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4家、经营企业3900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62家。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驻石岐区梅基街27号。

 

【食品安全监管】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食品生产环节开展肉制品、酒类、桶装饮用水、食用植物油、椰子汁饮料、凉茶饮料、粮食加工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食品专项检查,全年现场监督检查企业768家次,发出警告60份,发出责令整改通知376份;建立食品安全授权人制度,健全小作坊生产规范,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约谈监督抽检问题严重、监督检查问题较多的企业,全年共约谈企业296家次。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专项整治、农村食品“扫雷”、水产品、酒类等专项整治,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确定全市60家农贸市场开展快检工作;建设婴幼儿配方乳粉、食用油、酒类食品电子追溯体系。开展学校食堂、集体食堂、网络订餐、生食水产品等专项检查和凉茶非法添加、旅游景点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成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灭C”工作,量化分级评定1.58万家,占应量化评定比例98.76%,其中量化B级以上比例46.29%。全年全市共有餐饮食品安全量化A级单位291家;建设“明厨亮灶”餐饮单位6277家;完成“纪念孙中山150周年系列活动”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108宗,其中完成国家级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6宗,省市级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102宗,保障986餐次、42万人次餐饮安全。

 

【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药品生产环节实行日常检查全覆盖,全年检查308家次。开展中药生产专项检查、特殊药品流向专项核查、药包材质量监督等专项抽检,推动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指导中昊药业和可可康制药2家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开展药品批发、连锁、零售企业及医疗机构日常检查,全年共完成药品批发、连锁企业日常检查81家次、药品零售企业日常检查2794家次,医疗机构日常检查626家次,检查覆盖率100%;开展药品流通领域违法行为专项整治,以“票据”入手监督检查药品经营企业和诊所,以提供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点为重点,突击检查疫苗接种机构,开展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三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管理),开展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经营专项整治和中药饮片专项治理;完成药品零售企业的首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2404家,评定A级855家,B级1233家,C级316家。组织企业开展年度自查和专项自查工作,开展医用透明质酸钠、定制式义齿生产企业、眼科用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管理等专项检查。

 

【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监管】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共检查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1家次,保健食品经营企业33家次,化妆品生产企业69家次,化妆品经营企业2694家次,发出责令改正461宗,移交案件线索3宗,发出警告5宗,共查处化妆品违法案件36宗,监测保健食品广告宣传3638次。组织化妆品注册备案产品标签标识抽查,在总局信息平台上完成化妆品品种备案2993个,变更产品信息1238个,注销产品418个,备案后检查产品2505个。抽检监督高风险保健食品,组织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问题的专项治理,对专业批发市场、妇婴专营店、电商微商等重点环节和祛痘、祛斑、美白等重点品种的化妆品开展“四打一规”(即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标签标识,规范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秩序)专项整治。创建3个省级(古镇镇、东区、坦洲镇)和4个市级(神湾镇、南头镇、三乡镇、石岐区)化妆品市场安全治理示范区。

 

【稽查执法】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清源行动”“雷霆行动”“蓝剑行动”,分别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违法犯罪行为、药品(含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犯罪行为、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全民参与创建无假药城市”工作。摸清冻肉粗加工行业潜规则,摸索食品联合整治的全链条打击模式。全年查办食品药品违法案件678宗(其中食品类475宗),涉案货值金额459.24万元,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57宗,涉案货值金额420万元,取缔无证经营窝点38个,对6人作出10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格处罚,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2件、药品经营许可证1件。全年接收投诉举报2169宗,经查核实422宗、立案87宗,奖励举报57宗,共发放奖励金2.84万元。公开稽查执法信息,通过“案件公开、黑名单、曝光台”等综合性惩戒措施,强化打击效果,提升监管形象。全年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285条,公开不得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名单信息4条,公开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信息20条,公开涉刑案件刑事判决信息16条。

 

【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 2016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47家监测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2721份,每百万人口报表数872份。其中,新增及严重不良反应报表占51.30%,所有严重不良反应报表占15.44%;收到32家监测单位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783份,每百万人口报表数250份,其中,严重不良事件报表占16.35%,III类器械占51.85%;收到5家监测单位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表62份。对全市19家监测单位139份报表进行真实性核查,调查和处理药品不良事件4起、用械不良事件4起,其中发现器械质量问题1起。提高控制药械重点事件风险能力,参与广东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项目、药械安全性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和广东省医疗器械重点监测项目相关工作。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 2016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完成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证认可,具备食品、药品、化妆品等7大类611个参数和51个产品的检验能力。完成检品收样、录入、分样及留样处理2532批次,其中药品监督抽验712批,药品评价抽验150批;中药饮片专项抽验50批;凉茶抽验62批;完成药检车快筛快检240批;化妆品省抽69批,化妆品市抽109批;开展食品能力验证4批次、质量监控17批次;完成食品评审工作中的样品整理及录入共计464批次,完成食品抽样1140批。全年参加能力验证11个,通过测量审核3个,承担202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提高项目喘舒片质量标准提高和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对照药材10个品种制备的科研工作。与高校合作开展所内课题研究8个。

 

【服务健康医药产业发展】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指导落户中山的新办企业,重点帮扶中昊药业、可可康制药2家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召开全市药、械、妆企业座谈会,做好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生产质量安全工作;联合市环保局调研全市药品生产废弃物处理情况,与企业探讨制药废弃物的处理难题;推动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落实中德生物技术和医药经济合作,加强对医药类企业政策指导,帮促企业取得生产经营许可及注册品种批件落地;配合建设广东华南新药创新中心,调研健康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德、中瑞园区等,了解企业发展需求;推进增设允许药品进口口岸申报工作,向国家总局报送增设允许药品进口口岸申报材料及补充资料,并到广州市实地学习药品进口通关备案,开展模拟通关备案工作演练等,检验全市药品进口通关工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社会共治工作。2016年6月,建成中山市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并社会开放,该中心位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分为参观区和体验区两部分,作为集食品安全、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食品安全科普平台,每年可接待科普参观1万人次。全年建成第二批科普教育基地5家;开展“食品安全一日游”活动4期;邀请市律师行业协会参与共治;全市有食安卫士志愿者408名。与中山电视台联合录制《食品安全知多D》《食安中山 你我共创》《周末去哪儿》专题介绍片3部,“三级检测体系”专题宣传片1部,“稽查执法案件宣传”微视频2个。在官方网站、各镇区政府网站、微信及市主流媒体公开行政处罚案件608宗,行业禁入单位或人员名单4条,涉刑案件判决信息16条,黑名单20条;公开食品、化妆品抽检信息并发布消费提醒;每季度举办新闻通气会和发布会,通报监督抽检、专项行动等工作情况,普及安全要点。全年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咨询宣传、知识讲座、科普大讲堂、法律法规大讲堂活动679场;编发微信365期共1201篇,总阅读量127万次,单条信息最高阅读量1万次;微信公众号开展“食安中山我点赞”“有奖问答”、抽检食品票选等线上活动。开展知晓度调查,中山市民对基本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90.25%。落实举报奖励,全年接收投诉举报2169宗,奖励举报57宗。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2016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创新监管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印发《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工作实施方案》《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飞行检查工作规范(试行)》《中山市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实施细则》《中山市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红黑榜实施细则》等,转变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效能。全年发出责令整改文书量比上年增加9%;发出警告文书量增加82%;移交稽查局线索案件增加50%;移交稽查局后立案增加66%。飞行检查镇区监管企业501家,发出警告文书及立案158宗。推进经营类综合监管和信用分类。推行“条块结合、分片负责”的“综合监管”模式,划定负责镇区经营类科室4个,对接稽查局各大队片区划分,负责片区内所有经营企业的监管指导和飞行检查,破解监管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进三级网格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明确生产类、经营类网格定格、定员、定责、定标,市局网格员突出下沉两级,与镇区和社区挂钩。建设“六个一”标准社区工作站274个(“六个一”即增挂一个工作站牌、健全一系列企业档案、充实一支巡查队伍、完善一个宣传阵地、更新一套墙上资料、规范一个企业公示栏),开展经营企业巡查,有线索上报巡查员1273个,全市获上报“四查四上报”(即查证件、查人员、查场所、查经营,上报自办宴席、上报无证经营、上报小作坊、上报黑窝点)信息17.6万条,比上年增加3.22倍,其中违法经营信息1293条。清除社区内熟食、豆制品非法加工等黑窝点,在50个居民小区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服务点”。推进智慧监管,配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推进“智慧食药监平台”基础数据建设,形成全市监管人员、协管人员、企业信息数据库,配备移动执法终端120台,录入企业数据5.8万家,上报日常监管信息9700条,搭建中山市“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监管云平台”。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 2016年,市政府成立市全民参与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实施方案》,明确对发生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的镇区在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中山市全民参与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工作督导检查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和重点工程实施方案,督促7个牵头部门、24个镇区建设放心菜篮子、食品安全升级改造、食品安全示范建设、食品检验和风险监控、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食品智慧监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等重点工程。首创IOS模式(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建设运营),至年底,建成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包括屠宰企业9家、生产基地2家、蔬菜批发市场2家、标准化菜市场60家、超市门店50家和30个团体单位在内的153个建设节点(含一期18个节点)的强弱电改造、系统集成、溯源秤与系统对接、溯源秤发放等各项工作全部建设完毕,各项溯源数据上传至商务部管理平台及市城市管理平台,实现肉菜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开展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小摊贩、小食堂(工地饭堂)“五小”综合治理,将治理情况纳入镇区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全年发出小作坊登记证13张,引导便利店办证984家、小餐饮办证2265家、工地食堂办证9家。坦洲、阜沙、火炬开发区等镇政府(区办事处)制定《食品摊贩集中经营工作方案》,划定集中经营区域,推进登记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划拨250万元,专项用于升级改造西区颐丰、东凤西罟、小榄竹源和小榄食品公司4个集中加工区,指导集中加工区内小作坊规范原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等行为。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工作,评出市食品(保健食品)示范生产企业5家、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市场30家、示范店30家、“明厨亮灶”示范单位100家、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10条。开展“你点我检”活动,由市民微信票选抽检品种,邀请市民代表组成“抽检观察团”参与抽样送检过程。倡导“行业规范,全民参与”,指导市食品行业协会、食品流通行业协会、饮食业商会联合向全市食品行业发出《“合力共创 食安中山”》倡议书;市蔬菜协会发布“不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毒、高残留等违禁农药”等《中山市蔬菜协会诚信公约》8条;市黄圃食品腊味商会协助开展“放心食品中山造”系列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者、消费者等走进协会、企业监督。在2016年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5个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市的第三方测评中,中山市居民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72.32%,比上年提升16%,位列全省第三名。

 

【中山市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设立】 2016年5月18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设立中山市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设在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科级,核定事业编制6名。中心负责组织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门店经营许可、GSP认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相关许可事项的技术审查和现场核查;负责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员、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检查员的培训和管理。

 

【食品安全专项督查】 2016年12月15-16日,以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总检验师王德立为组长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专项督察组到火炬开发区、南朗镇、港口镇、小榄镇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组先后到火炬开发区翠岭路餐饮街、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南朗镇开心农场以及港口镇水产品铺锦养殖场、小榄镇食品加工基地、螺沙市场等地进行实地督查,重点查看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南朗镇开心农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园、小榄镇食品加工基地豆芽生产小作坊和螺沙市场食品快筛快检服务点,详细了解中山市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措施和成效,并查阅小餐饮店的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索票索证等材料。

(秦玮径)

上一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