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备供应(200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7 【成文日期】2006-12-02 【点击率】1279次


【简况】 2006年,继续增强粮食储备能力,强化粮食市场监管,稳固粮食购入渠道,完善粮食应急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调控和应急能力,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含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储备量、粮食风险基金等4项考评指标,有效保证粮食安全,满足社会需求。


【粮食储备】 2006年,按照省下达的地方储备任务,加强储备粮宏观管理,稳固粮源,保障储备粮安全,提高粮食调控和应急能力。克服储备粮轮换工作困难,按质按量及时完成市级储备粮轮换任务。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制定储备粮的长效检查机制,分解落实检查任务,专责做好监管工作,实行每月记录和汇报制度,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开展年末粮食库存检查,掌握全年储备粮质量、数量和轮换的总体情况。加强指导承储企业和粮食企业,推动企业采用先进储粮技术,改进粮食保管方法,延缓粮食陈化,提高储粮品质和效益。做好粮食应急加工定点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落实并增强应急加工能力。全市市级储备粮轮出量41177吨,轮入量41176吨。


【粮库建设】 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提高仓储能力,增强中山粮食安全。10月20日中心粮库首期主体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首期工程总投资1亿元,占地146亩,兴建成9栋共4万吨仓容的平房仓及配套设施和1000吨级码头。中心粮库全面采用新型的粮情检测系统、环流熏蒸系统、机械通风系统等,应用新的管理理念和创新储备技术,逐步实现科学储粮、绿色储粮,储备能力快速提升;将全面推行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减少储粮损耗,大幅降低运行成本。11月5日,启动中心粮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准备兴建13栋共6万吨仓容的仓库和粮食加工批发市场,建成后粮库储量可达10万吨,中心粮库区域将形成具有相当储备能力、吸纳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粮油物流集聚区。


【粮食购销】 全年粮食供求平衡,粮源充足,粮价平稳,没有出现断档断供、抢购粮食和粮价暴涨等现象。贯彻落实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坚持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支持农户种粮和售粮,稳定粮食自给能力。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原则,推进粮食产销衔接工作,完善粮食产销区合作关系。4月,广东中山-江西吉安粮食产销协作洽谈暨吉安农业招商项目推介会在中山举行,两市粮食部门和企业共签订24份《粮食购销合作意向书》,稻谷采购标的达25万吨。7月,市粮食局带领8家粮食企业到广西贵港市和玉林市交流对中山市粮食批发市场的合作意向,建立产销两地粮食购销合作关系。双方粮食部门签订《建立粮食购销合作关系协议书》,双方粮食经营企业共签订《粮食购销合作意向书》16份,稻谷采购标的达18万吨。12月,广西贺州市粮食部门考察中山粮食工作,建立粮食购销协作关系。


【粮食市场管理】 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自身建设,监管粮食流通各环节,保证粮食收购、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2月,与财政部门联合制定并报市政府同意实施《中山市粮食流通奖励办法》,引导粮食企业做大做强,稳定粮源,增加粮食流通量,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提升粮食产品质量,保证中山粮食市场供应,促进粮食安全;2006年度共有9家企业获得奖励。按照《广东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严格审核粮食收购资格,17家粮食企业获得《粮食收购许可证》。7月,开展粮食收购及库存质量专项检查,督促粮食企业自觉规范粮食流通行为、守法经营。完善粮食价格信息周报工作,召开信息员座谈会,改善监测数据的收集方式,提高粮食价格信息报送质量。继续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增强粮食企业报送粮油统计报表的准时性、准确性,提高粮食统计报表质量。完成2006年粮食统计年报和2005年度粮食供需平衡调查,调控粮食市场。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作用,组织单位会员58个和个人会员10人召开4次座谈会,出版协会会刊4期,密切企业与政府的联系,加强会员企业与产区的联系。


【落实粮食风险基金】 落实粮食风险基金,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调控粮食市场和实现粮食安全提供资金保证。按照省下达的粮食风险基金规模标准和调控市场的实际需要,在2006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并落实粮食风险金2900万元,完成了省下达的指标任务。严格执行省、市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专存、专款专用的规定,及时足额将市级储备粮费用下拨给粮食储备企业,确保粮食储备企业的正常运作。


【军粮供应】 严格监督军供粮油质量,落实军粮供应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配送的“四统一”工作,实行军粮储备专仓存放制度。调整军粮配送中心,加大军粮加工设备投入,提升军粮供应综合服务功能和整体保障水平。严格按照《中南五省(区)军粮质量军地联合抽检暂行办法》,坚持一季一送检制度,把好军粮质量关。密切军地关系,定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举行拥军座谈会,在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慰问部队及征求意见,认真总结,提高各军供站的服务水平。(李庆棠)


附:2006年市粮食局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言敏永

上一篇: 商贸流通业综述(200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商品供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