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带动消费市场规模及发展水平提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增幅创近年之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位。
【现代流通业发展加快,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监管】 以现代物流、连锁经营和信息化建设作为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点和推进方向,将培育大型流通龙头企业与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社区商业建设相结合,促进流通业全面发展。加大流通技改扶持力度,向省推荐九洲通医药有限公司现代仓储建设项目、天润物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和物资集团物流建设项目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流通技改项目,争取省财政技改资金扶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申报商务部“双百”工程项目,列入该项目的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范围;壹加壹商业连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流通龙头企业。开展商贸流通领域创名牌活动,“沙溪凉茶”、“咀香园杏仁饼”荣获商务部评选的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首次开展中山市名菜名点评选活动,全市66家企业参评,10月11~13日评选认定250款中山名菜名点。组织开展全市首批流通龙头企业申报评审工作,认定物资集团、益华百货、富逸装饰市场等11家企业为市流通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聚集和带动效应,增强流通业竞争力。加大力度建设农村流通体系,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进度,2006年度共验收“农家店”111家,配送中心4个,其中镇级农家店35家,村级农家店75家,完成计划106%。农家店总面积85319平方米,总投资15367万元;配送中心总面积1.74万平方米,总投资195万元。
市场经济秩序好转。以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为整治重点,联合相关部门针对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不规范促销行为和美容美发服务中的欺诈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全市3558家美容美发店进行自查自检整改,职能部门出动500多人次重点检查1208家美容美发店,发出整改通知书217份,查处无证照经营47家、使用有问题产品15家、违反价格管理规定90家、超范围经营38家,立案查处58家。同时组织开展诚信经营活动,评选出95家规范经营示范店,规范美容美发行业经营行为。
加强行业监管。加强管理生猪屠宰工作,打击私宰生猪行为,2006年市屠管办累计出动执法36次,查获私宰案件9宗,没收私宰新鲜肉品3000多公斤,罚款1.7万元,维护生猪肉品市场经营秩序;2006年全市生猪总屠宰量160万头,上缴国家税费1247万元,生猪进厂定点屠宰率超99%,病、死猪检出率0.5‰(省指标为3‰),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范羊屠宰管理,定点集中屠宰羊,关闭全市私设的羊屠宰点并纳入定点屠宰厂内集中屠宰,确保全市羊肉品食用安全卫生。加强酒类管理法制建设,制定并实施《中山市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建立酒类监管队伍,成立酒类流通协会,促进全市酒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监督管理典当、拍卖行业,完成对市内各拍卖机构的年度审验。管理废旧物资经营回收行业,编制全市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场所空间规划,协助各镇区做好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场所的规划选址。加强管理机动车交易行业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
【市场供求两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位运行】 承接2005年良好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畅旺,各月零售总额累计增长率均在16.6%以上。4个季度实现零售总额分别为83.47亿元、80.37亿元、82.60亿元和84.63亿元,分别增长20.9%、19.7%、18.8%和19.4%。
【批发和零售业成为市场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86.7%,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5.3%,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6.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继续呈现高速增长趋势,规模逐渐扩大,全年实现零售额95.53亿元,增长24.3%。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13.1%。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与住房、汽车、通讯电子、教育、旅游休闲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消费品市场热点纷呈。受全市商品房销售大幅增长,居民生活居住环境改善需求而带动的家用电器、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的消费快速增长。汽车及其相关消费升幅较大,全年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7.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5.5%,成为零售额增长较快的商品之一。个人享受、教育及服务性消费所带动的商品销售量显著增加,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52.6%、2.7%和86.4%。以IT产品为主的通讯电子商品类消费迅速增长,全市以移动电话为主的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8倍,移动电话、手提电脑、移动存储设备、MP3(4)、数码照(摄)相机等IT产品成为居民消费新宠。
【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同步增长】 全市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2.91亿元,增长19.9%。农村市场比城市市场增速快0.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销售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力度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进度加快,2006年度共验收“农家店”111家,配送中心4个,其中镇级农家店35家,村级农家店75家,完成计划的106%。农家店总面积85319平方米,总投资15367万元;配送中心总面积1.74万平方米,总投资195万元。
【业态结构优化,商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各种专业店、特色店、便利店涌现,大型商业发展较快,连锁商业企业经营规模和实力加强,全市商业的整体形象和档次提高。2006年全市有各类连锁商业企业7家,连锁门店221间,连锁商业的销售总额持续较快增长。全市重点监测的12户商场和连锁企业累计销售额22.62亿元,增长19.7%。(古小鹏)
【中山市物流协会】 物流协会成立于2004年12月16日,2005年1月16日正式挂牌,最初有单位会员36家、个人会员10人。2006年,设协会秘书处专职人员4人,有单位会员61家、个人会员36人;3月起执行省行业协会条例,取消个人会员。年初,物流协会的指导单位由市发展和改革局变更为市经济贸易局。
2006年,发展中物物流有限公司、信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杨氏南北鲜果公司、银达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恒丰货运代理公司、东凤镇顺华货运部7家企业为会员,壮大会员队伍。首次设计、制作《会员通讯录》,方便会员之间联系与沟通。定期召开内部会议,汇报、商议协会各项工作。3月22日,在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副市长冯煜荣和市经贸局局长李武彪出席会议,改选市邮政局局长刘英山为会长,增选物资集团、广通物流、富逸装饰广场3家副会长单位,聘请一批协会顾问、专家,确立第一批6个中山市物流人才培训实习基地并当场授牌。5月9日,在市经贸局召开秘书处扩大会议,会长刘英山宣布由王重坚任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同时确定勤俭办会原则,并宣布改革工资制度。
3月,在邮政物流、港航集团、华通行、市医药公司、广通物流、南方物流6家企业建立中山市物流人才培训实习基地,为会员服务,组织培训物流知识,培养物流专业人才。4月15~30日,与华通行集团接待来自黑龙江省大庆油田物资集团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到中山华通行培训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5天的物流理论及实务培训实习。5月24日、6月底组织小榄建斌职业学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0名物流专业学生参观完美(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先进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和仓储管理经验。5月31日,举办有100名会员参加的物流企业法律知识专题讲座。7月1日,与小榄北部物流中心负责人拜会工商银行中山分行行领导,探讨与交流物流银行业务银企合作事宜。9月1日,在华通行物流人才培训实习基地举办道路交通安全法讲座,90名会员单位代表参加,增强企业交通安全意识。11月23日,配合市社科联开展2006中山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在市医药公司举行有60名企业会员物流经理参加的打造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专题讲座。
开展物流标准化建设和物流企业分类评估工作。5月,组织市港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市广通物流有限公司申报物流企业国家标准3A评估评级,10月17日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通告批准成为全国第三批3A级物流企业,成为全市最早迈向国家标准的物流企业。协助市经贸局开展中山市流通龙头企业评审工作,经初审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等程序,12月评出邮政局、物资集团、港航企业集团、富逸装饰市场、九州通医药公司5家会员单位为中山市流通业第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打造物流信息平台,做好宣传工作,推进发展全市物流信息化。6月28日,组织150名物流企业代表参加在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的广东省百镇信息化巡回讲座暨中山物流行业信息化交流大会。6月,恢复编印会刊《物流中山》,2006年共编印第五至八期,宣传提升市物流业影响力。8月,联合信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拟订《中山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组织对外交流,接待外界参观考察。2006年共接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香港工程界考察团、省政协视察团、省物流行业协会筹备组、市政协视察团等考察活动6批。3月30~31日,组织10家物流企业代表22人参加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物流信息化大会;9月26~27日,与市经贸局共同组织物资集团、天润物流、广通物流公司、天宏物流等10家物流企业代表18人参加在厦门市举行的第五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物流合作与发展大会;10月31日,率领由北部物流中心、中物物流、嘉俊物流等13家会员企业组成的中山物流团代表共22人考察深圳盐田港和参观2006(深圳)物流博览会;对外展示中山物流业的整体形象,学习和借鉴两岸四地先进的物流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全市物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王重坚 王朝阳)
附:2006年市物流协会主要领导名单
名誉会长:冯煜荣 李武彪 言敏永
会 长:言敏永(3月止) 刘英山(3月起)
副 会 长:谭水泉 郭植源 李凤祥 吴棋伟 何锡添(3月起) 邓和广(3月起) 余 力(3月起)
秘 书 长:杜 伟(12月止)
常务副秘书长:寸 平(5月止) 王重坚(5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