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8年,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坚持稳健发展思路。在社有资产运营、农村网络开拓、支农惠农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初步建立资产运营、“农家店”、烟花爆竹、农资、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五大网络经营体系。全年销售系统商品销售额1.93亿元,利润211万元,其中专营物资化肥销售13436吨、农药销售2171吨。
【资产管理和运营】 挖掘资产潜力,加强资产运营,科学运筹,社有资产运营效益明显提高。市资产经营公司、市社资产办、财务结算中心以及各基层社加强对社有资产证照、合同等相关资料的清理、核查、归档工作,确认基层社共有物业357间,比上年增加30间。其中小榄社在清查物业时对已偿还银行借款但未注销抵押登记的物业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完善物业租赁、维修、购置、出让的审批制度,定期清理基层社的过期物业,杜绝在物业转让、出租、维修时出现先斩后奏、边报边签和物业租赁过程中转包或分包等现象的发生。对历史遗留问题,市资产经营公司以及古镇、板芙、三角等社通过法律、协商、诉求等有效手段,共追回历史欠款168万元。
【基层社经营】 南头、小榄、三角等基层社大力开拓烟花爆竹专营市场,成为当地市场的主导力量。其中南头社从当地民间习俗切入市场,初步形成产业经营,全年完成销售近60万元,比上年增长23%。沙溪社的隆都酒家、沙朗社的综合经营业务、三乡社的房地产开发、张家边社的专业养猪场等,成为基层社发展特色经营的亮点。
【开拓“润田”有机肥经营】 针对上半年化肥价格不断攀升、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现实情况,中山市供销保康食配有限公司及时调整策略,多方寻找新业务,并于7月取得广东温氏集团“润田”牌有机肥在中山地区的总经销权。该产品以纯正鸡粪为主要原料,采用特种微生物发酵技术,经无害化处理后加工而成,对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和改良土壤十分有益,而其价格仅是国产复合肥的23%,深受农民欢迎,该肥料已供应到全市18个镇区,2008年销售600多吨。
【成立中山市横栏拓成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4月,横栏社利用多年经营南美白对虾苗培育的资源优势,牵头发动30个养虾专业户,注册成立中山市横栏拓成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2008年,在低温雨雪冰冻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该社仍获8万元的经营利润。
【中山商品供销事业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后,市供销社充分利用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渠道多、信息灵、联系面广的优势,打破区域局限和商品经营界限,经营从初时单一的鲜活农副产品出口,发展到金属、化工原料、矿产、轻工、家电、食糖等多元化商品出口。同时大力发展家电、办公用品、木材、食品进口商品业务,并积极开拓房地产市场,开办鞋、袜制造等商办工业。1993年、1994年全系统商品销售额连续两年超50亿元。至1995年底,市供销联社10家直属总(集团)公司、27个基层社在全市共开办20多家综合商场,800多个批零网点,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境外港澳地区建立经营机构和广泛的信息网络,全市总资产达23.6亿元。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活跃,供销社的经营范围逐年收缩,经济效益开始滑坡。1999年,进行公有企业改革。至2001年底,市供销社10家直属公司和26个基层社全面完成转制,妥善安置分流职工6622人,清偿约6.5亿元的社员股金和银行债务。
2005年起,市供销社以坦背供销社自选商场为龙头,改造系统原有经营网点,开展以“农家店”为主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至2008年,农家店达58间,经营商品种类6000多种,总营业额从2005年的800多万元增加2008年的3500多万元。
2006年,组建中山市供销保康食配有限公司,利用下属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联合种、养殖农民,形成放心食品供应销售网络,每月有近10万斤安全卫生的蔬菜供应到市内部分机关、学校、工厂的内部食堂和餐厅。2008年7月,保康公司取得广东温氏集团“润田”牌有机肥在中山地区的总经销权,该产品价格仅是国产复合肥的23%,深受农民欢迎,该肥料已供应到全市18个镇区,当年销售600多吨。
2008年4月,成立中山市横栏拓成南美白对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有关技术和信息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的收入。(王红宾)
附:2008年市供销合作联社领导名单
主 任:吴兆瑜
副主任:吴长斌 李文荣(2月起) 蔡锦全(11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