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商业(200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2 【成文日期】2001-12-04 【点击率】1299次


【简况】 逐步克服和解决资金紧缺,人才不足,经营专权、专利受到削弱的严峻困难,加快实施企业转制改革,妥善处理好转制中遗留的问题,保证新一轮改革取得圆满成功;探索合作经济新路子,不断谋求新的发展。取得2001年全市供销社历史性的好成绩。10家市属公司和26个基层社全面实现企业转制,供销社事业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全系统商品总购进量3.65亿元,商品总销量3.75亿元,年末商品库存量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4.5%、87.4%、-66%。


【全面实行企业转制,真正实现“减员、减债、减负” 】 4月,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全系统10家市属专业总公司和26个基层社按计划全面完成了企业转制任务。转制后,彻底置换企业的产权和人员身份,将供销社单一的产权制度置换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干部职工由企业人置换为社会自然人,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包袱、经济负担和债务处理等问题。全系统在职人员由2000年底2600多人减至2001年底170多人(不包括新组建的股份公司人员)。转制后的原企业一般只留守5~8人,各种经济负担减轻,其中管理费用支出比上年节省1170万元,减员增效立竿见影。总体债务通过清偿,减少5650多万元。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原则,在新一轮改革中,对资产进行战略性调整,该处理的处理,该集中的集中,资产运营实现资产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让良性资产发挥最大的效能。9月10日,成立中山市供销企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使全市供销社的物业管理全面进入市场化的商业运作。2001年,市属公司盘活资产合计金额达2960万元,全系统盘活资产9800万元。企业转制后,在26个基层社中,保持盈利的10个,实现扭亏为盈的13个。全系统盈亏相抵后盈利59万元,比上年减亏479万元。


【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转制后,关停、歇业、重组市属公司,将效益较好或有竞争优势的从负担沉重的“母体”中分离出来,在合理承担部分债务的前提下,实行资产分立重组,注入新的经营资本,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资产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股份经营形式重新组建了中山市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中山市土产有限公司、中山市石化石油气有限公司、中山市日杂烟花炮竹专卖有限公司、中山市瑞丰贸易有限公司、中山市裕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有限责任公司。市属公司不再是市社的附属机构,完全可以行使出资人的权力,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四自”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创新了市属公司的经营体制,形成市属系统新的经营格局。


【发展强项业务 巩固专项经营】 8月17日,市石化石油气有限公司隆重举行了新气库的落成典礼,11月,即创下了月销售石油气1600吨的历史最高纪录。市土产有限公司购置了大型储运车,将食用油市场拓展到江门、顺德、番禺等地,使销售和效益保持同步增长;12月,市政府有限放开部分镇区摩托车上牌的限制,该公司积极与各有关镇区联系,争取重新开辟市内的摩托车销售市场。市日杂烟花炮竹专卖有限公司发挥自身经营优势,一方面积极争取公安、消防、工商、文化等部门的支持,一方面主动出击,远赴湖南、江西等省调查市场,组织货源。不断密切和各基层社的合作关系,扩大农村销售市场。还努力争取在传统节日和市举办的大型活动中扩大销售额,2001年烟花销售量比上年增长15%。


【创新经营业态 办好百惠连锁超级市场】 百惠连锁超级市场是市供销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革传统落后经营方式而创立的一种新型经营业态。创办5年多来,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1年,连锁经营业务发展尤快,新开设连锁分店7间,直营店4间,加盟店3间。至年底,百惠累计开设连锁分店共34间,其中直营店14间,加盟店20间。百惠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利用节、假日大造声势,掀起购物高潮,有效促进商品销售节节上升,1至11月商品销售额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为适应我国入世后市场环境变化,市供销社全面客观分析百惠超市面临的内外经营环境、优势与不足,以转让股权形式,与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合作经营,11月29日经广东省工商局批准百惠公司名称为广东华润超级市场有限公司。这一合作,有效地将对方拥有的资金、先进管理技术等与己方拥有的品牌、网络、经营基础等优势相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


【为“三农”服务】 全市供销社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服务工作十分重视,在巩固发展化肥、农药、图书等传统支农经营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支农项目,与农民合作,发展了“一袋肥、一瓶药、一头猪、一条鱼、一只虾、一枝花、一条街、一本书”等8个支农项目,并取得初步效果,部分项目受到省社和市、镇领导的关注。发挥百惠连锁超级市场龙头企业与物流中心的作用,有效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办成农民的购物中心。市社先后组织和安排有关人员到北京、吉林、河南、东莞等地学习考察,结合实际,对支农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市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立足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积极推行现代经营模式,逐渐开拓和形成新的服务网络,对以化肥为主的农用物资和防洪抢险物资储备早、货源足且供应及时;为确保供应价格合理,稳定农资市场,该公司还承担了一部分经营亏损;该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后,仍以稳定农业大局为重,全心全意做好农资商品供应,全年完成3万吨化肥的供应任务。(王红宾)


附:2001年市供销社理事会主任名单

理事会副主任:秦植禧(主持全面工作) 李干贤 梁洪标 梁关放 周日洪 周观胜

上一篇: 国有商业(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生产资料流通(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