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消费商品流通出现市场疲软、社会需求不足、物价连续下降和通货紧缩的趋势,为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全市流通部门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致力于开拓市场,使消费商品流通取得一定的成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5.15亿元,增长1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开拓市场】 1999年,加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形式的市场开拓力度。全年由市政府组织举办了多次大型的商贸活动,企业参与签订的销售合同金额达46.74亿元。其中在中山市“3.18”招商经贸洽谈会上,首次内外贸结合,把招商引资与产品展销相结合,推动中山与外地的经贸合作交流,促进销售中山产品,既完成了外贸出口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计划,更扩大了国内贸易,签订内销合同金额16.13亿元;参加广东省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广东商品(成都)博览会,签订购销合同金额8.02亿元;在古镇镇成功举办了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此次博览会是中山市第一次在镇区举办的国际性的博览会,又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灯饰博览会,签订购销合同金额11.03亿元人民币和6912万美元。
【建立“大流通”格局】 制定鼓励企业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的措施,提出建立“大流通”格局的策略。制定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的23条措施,由市政府拨出专项基金支持和奖励各种经济成分开拓市场;以贷款贴息和车辆免收路桥费等优惠措施重点支持50户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大户发展,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和农村产业化进程;制定培育、扶持区域特色经济和专业市场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鼓励大商场、连锁企业等现代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开拓农村市场;加大消费信贷投入,带动消费市场发展。尤其是在上半年召开二次全市性流通工作会议,提出将大力发展现代商业、构筑“大流通”格局作为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提高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流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促进生产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一批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市场辐射带动的区域特色经济如古镇灯饰、大涌红木家具、沙溪布匹服装、东凤小家电、民众香大蕉等快速发展,连锁配送、仓储售货等新型业态兴起,城区专业特色商业街初步形成,促进了城乡消费。
【市场法治管理】 贯彻国家和省的有关市场法规,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市场管理,打击走私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整顿经济秩序,使市场秩序更趋规范。市财贸委员会与市统计局对全市124个市场开展调查,召开了市场工作座谈会听取意见,确立了市场建设的工作重点。整顿废旧物资市场、旧货市场及旧货行业,加强对拍卖活动、生猪屠宰、化学危险品经营、酒类专卖、烟草专卖、石油油品批发的管理,组织商贸企业开展了打击假冒和冒充专利行为的检查行动,促进全市的流通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净化了市场。开展“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全市公开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价值168.6万元,10家企业代表签订了“维权宣言”,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了名牌和创精品名牌战略的实施。在全省的商品质量管理和打假工作评比中,中山市的中恳百货商场、中山百货商场、益华百货商场、孙文西步行街获选为全省评出的28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单位。其中,孙文西步行街还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单位之一。在市财贸委等部门组织下,全市200家商贸企业参与成立了中山市商业行业协会,标志着中山的流通业管理进入新的阶段。
【国有商贸企业改革】 为解决国有商贸企业改革滞后的问题,市政府专门召开办公会议,针对实际提出意见,确定了改革时间表,使国有商贸企业加快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市商业企业(集团)公司制定了全面转制的工作时间表,至1999年底属下18家公司已有5家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并按《公司法》组建了新的股份制或有限责任公司。市供销社把社有资产置换重组优化,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制度创新。粮食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的粮食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在坚持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坚持粮食定购政策和顺利完成粮食收购任务的同时,顺利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现了顺价销售粮食,已全部消化全市892万元的粮食财务挂帐,市属28家粮食购销企业中有26家盈利,总利润305万元。
【菜篮子工程】 1999年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在上年获广东省菜篮子工程工作先进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市、镇两级领导负责制,精心组织生产,促进流通,保证供应,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考评指标。全市肉类总量达4.48万吨,增长4.2%;禽蛋类总量3970吨,增长10.3%;水产品总量19.96万吨,增长4%;蔬菜类总量46万吨,增长1.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6%,比上年下落4个百分点。菜篮子工程配套建设进一步发展,城市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面积达13.45万平方米,城市常年蔬菜基地面积1.52万亩,市级用于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820万元,猪肉储备520吨,生猪定点屠宰普及率为100%,全市净菜上市率达100%。
继续从政策、资金上扶持菜篮子工程基地发展生产。受市场影响,1999年农副产品价格直线下跌,尤其是生猪价格跌至历史最低水平,出现了卖猪难、养猪亏损等问题。为保护生猪生产积极性,市政府制定了地产猪收购保护价政策,核定土种猪、良杂猪的保护价为每50公斤310元,瘦肉型猪每50公斤370元,并且继续采取千头猪场立项贴息奖励政策与开征生猪价格调节基金,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平衡供求与价格的矛盾,鼓励饲养生猪。全年市政府拿出100万元奖励生猪养殖户,稳定了生猪生产。
推动基地产业化经营。经过培育,涌现出一批象古镇水产养殖业示范区、板芙中山种猪场、南朗翠辉农场、三角爱民村青皮冬瓜套种粉葛基地等集产、供、销一体的龙头基地,以此带动周边上百户农户的生产,较好地解决了菜篮子产品分散生产销售的问题,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推广应用良种良法,按照名、优、特、新、高的要求,做好品种结构调整和改良。引进和推广了津春5号青瓜、粤茄2号、天绿香、胭脂鱼、泰国笋壳等良种,改良了沙栏鸡,推广反季节蔬菜复种和薄膜、遮光网技术,使菜篮子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提高。
继续建设农副产品市场,新建批发零售市场2个,促进农副产品流通,保证菜篮子供应。同时,支持农副产品流通专业户开拓外省市场,除了重点扶持50户流通专业大户外,还通过信息网络和组织推介活动等形式,开拓外地市场,全年仅水产品销售就达10多万吨。
加强管理“放心菜”、“放心肉”的生产,使市民吃上“放心菜”和“放心肉”。成立了市无公害蔬菜产销领导小组和监测中心,设立了9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点,并且相应设立了7个专门销售档位向市民供应“放心菜”,受到群众的欢迎。继续加大对生猪屠宰的管理力度,使定点屠宰普及率达100%,1999年进点屠宰生猪150万头,检出病害猪4000多头,有效地制止了病害猪肉流入市场。同时全年查处私宰生猪20多宗,没收注水猪肉10宗,注水肉品3200斤。由于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成绩突出,12月22日市财贸委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屠宰管理工作表彰单位。
【参加’99广东商品(成都)博览会】 6月3日组织全市50多家企业参加广东省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的广东商品(成都)博览会,占用展位85个,展出产品近2000个。展会期间签订购销合同金额8.02亿元,合作办厂合同金额1.36亿元,是全市历届外出参展规模最大、成绩最好的一次,并获该届组委会颁发的布展特等奖和最佳组织奖。这次参展对宣传中山产品品牌,扩大中山产品在西南市场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张志允)
附:1999年主要领导名单
市财贸委主任:朱鉴开
1999年度中山市菜篮子工程工作责任制考评指标完成情况表
考评项目
|
下达指标数
|
完成实绩
|
完成省下达指标比率(%)
|
肉类总产量(吨)
|
43088
|
44812
|
104
|
禽蛋总产量(吨)
|
3817
|
3970
|
104
|
水产品总产量(吨)
|
191965
|
199576
|
103.964
|
菜篮子工程发展基金或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数额(万元)
|
780
|
820
|
10513
|
主要副食品储备量(吨)
|
500
|
520
|
104
|
城市蔬菜基地面积(亩)
|
14580
|
15164
|
104
|
城市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面积(万平方米)
|
13
|
13.45
|
103.46
|
副食品零售物价指数(%)
|
肉禽蛋
|
108
|
93.1
|
86.2
|
蔬菜
|
113
|
87.7
|
77.61
|
水产品
|
109
|
95.2
|
87.34
|
生猪定点屠宰指标
|
生猪定点屠宰普及率
|
市、镇区
|
100
|
100
|
100
|
机械化普及率
|
市
|
100
|
100
|
100
|
镇区
|
90
|
90
|
100
|
进点屠宰率
|
市
|
100
|
100
|
100
|
镇区
|
90
|
90
|
100
|
蔬菜净菜上市普及率
|
市
|
100
|
100
|
100
|
镇区
|
100
|
100
|
100
|
蔬菜总产量(吨)
|
457700
|
460000
|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