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商品流通(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01 【点击率】1294次


【简况】 1998年,全市消费商品流通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洪涝灾害影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比较困难,市场平淡,消费热点并不明显。但是,市消费商品流通行业紧紧围绕确保全市经济增长13%的目标,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实现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 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剔除物价指数因素, 实际增长13.3%。


【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 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完成了第一期改造工程,成为全市最繁荣的商业街。以百惠、壹加壹商场为代表的连锁业态进一步扩张发展。小榄五金市场、东凤家电市场、民三联围香大蕉市场、沙朗罗氏虾市场等逐步发展。全市商业向现代业态和特色市场发展。


【开拓外地市场】 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开拓外地市场。8月和9月分别组织了200多家企业参加'98广东省在郑州、武汉两地举办的2个商品博览会,合同成交额近19亿元。大涌镇政府组织该镇红木家具厂商到江苏开办红木家具商场。市政府职能部门支持企业整体造势,拓展外地市场,不断扩大中山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成效一年比一年显著,中山市获广东省1998年开拓市场一等奖。


【深化国贸企业改革】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国有商业以交电、百货、水出、小榄商业总公司等单位为试点,拟订并获准实施不同形式的资产赎买经营改革方案,加快了国有商贸公司的改革步伐。粮食部门以“四分开,一完善”(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帐目分开和完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为核心,贯彻落实国务院粮食体制改革的“三个政策,一项改革”(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顺价销售、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市粮食体制改革推进顺利。


【“菜篮子、米袋子”工程】 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菜篮子”和“米袋子”工程建设顺利,民生商品丰富且质量提高,群众满意。1998年,全市肉类、禽蛋、水产品和蔬菜总产量分别达到4.3万吨、3600吨、19.2万吨和45.3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4%、1.2%、8%和1%。食品类物价指数为95.5%,价格比上年有所回落。城市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面积达到13.41万平方米,猪肉储备520吨,常年蔬菜基地面积1.52万亩。全市生猪定点屠宰普及率市区为100%,镇区为90%。市级用于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达820万元,比上年增加40万元。


【参加'98广东商品(郑州)博览会】 8月8日至12日,市政府组团参加’98广东商品(郑州)博览会。全市参展企业70家,展位56个,参加人员250多人,参展产品3000个。会展期间,市政府举行答谢河南新老客户宴会,宴请客人200多人,并即场进行了“适马”、“曼丽沙”、“中兴丝袜”、大涌牛仔系列等品牌时装表演。中山团签定意向合同金额5.13亿元,排在全省各地级市的第十一位,荣获省贸易委员会颁发的博览会布展一等奖和组织奖。(张志允)


附:1998年财贸委主要领导名单

主 任:朱鉴开

上一篇: 生产资料流通(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粮食储备供应(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