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行业(200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6 【成文日期】2005-12-02 【点击率】1357次


【电子信息制造业】 2005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729家,比上年增长3.29%;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373.53亿元,增长7.43%,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14.57%。其中通信类产品产值68.08亿元,增长2.78%;计算机类产品产值23.05亿元,增长10.64%;元器件类产品产值228.01亿元,增长8.58%;家电类产品产值347.61亿元,增长59.66%。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呈现产业规模、集群、基地和后发等四大优势。其中产业集群优势已形成电脑、打印机、化工电子、电池、光电、微电子、音视频、家电等特色产业群,办公自动化产品、家电产品、音视频产品等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已成为中山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优势行业。产业基地优势中拥有小榄镇“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南头镇“中国家电制造基地”,东凤镇“中国小家电专业镇”,国家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其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使中山成为珠三角地区规模较大、发展较快、产业水平和园区品位较高的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佳能、卡西欧、宏碁、国碁、腾讯科技、TCL、长虹等众多中外著名品牌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在中山落户,提高中山电子信息产业的知名度和产业聚集力,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储蓄坚实的后发优势。


【电气机械制造业】 2005年全市电气机械制造业企业3766户,从业人员约13.06万人,工业总产值398.76亿元,比上年增长41.94%,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15.5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76.74亿元,增长25.73%;销售收入339.09亿元,增长28.87%;利润总额8.04亿元,增长44.82%。电气机械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明阳电器公司继跻身广东省重点扶持的20家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后,与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伊顿集团和英国GH公司合作,致力于核电、风电装备国产化,依托产业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整合国际国内装备和能源产业的资本、技术、品牌,打造以输配电、核电、风力发电、高效节能电力电子装备为核心产业的新型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纺织服装制造业】 2005年全市纺织工业企业3405个,从业人员38.56万人,实现总产值30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1%,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0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81.21亿元,增长14.22%;销售收入254.18亿元,增长12.53%;利润总额1.77亿元,增长1.74%。2005年第六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共吸引11.8万人次参观,签订投资贸易项目110宗,总额52.59亿元。


【金属制品业】 2005年金属制品企业4037家,从业人员8.37万人。金属制品业产值23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36%,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9.1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9.44亿元,增长22.06%;销售收入123.92亿元,增长29.59%;利润总额5.18亿元,增长29.1%。
  小榄镇为促进五金产业升级,成立科技创新办公室,统筹利用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的研发能力,重点抓好五金制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材料等环节,对五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重要课题实行招投标;利用镇政府的技改创新鼓励政策,引导企业更新改造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储备自有知识产权,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化学工业】 2005年全市有化学工业企业625家,比上年增长11.81%,从业人员约3.92万人,化学工业总产值191.16亿元,增长47.35%,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7.4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1.38亿元,增长15.92%;销售收入87.75亿元,增长16.21%;利润总额5.49亿元,增长5.75%。主要企业包括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完美日用品有限公司、南荣化工公司等,加上近几年来相继落户的联成、台达、友成、联合碳化等大型外资石化企业,延伸和优化中山化学工业的产业链和结构。


【装备制造业】 200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4131家,从业人员16.82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1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34%,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的24.05%。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市政府设立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2000万元,并将技改贴息资金提高到3100万元,加上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和科技三项经费的50%,重点用于扶持装备制造企业。依托重点镇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以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为主要技术来源,加快建立健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装备制造业企业已成立技术中心45家。年内完成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项目28项,总投资5.85亿元,安排贴息补助资金1307万元。开展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认定工作,全市有明阳电器等25家企业成为第一批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将招商引资重点放在装备制造业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园区,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档次,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项目。明阳电器公司高压变频调速装置是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核心技术获国家五项专利;ABB公司的110KV、220KV变压器、蒂森自动扶梯、金马游艺机和松德多色印刷设备等技术水平都在行业中处领先地位,在引进和发展产业链前端及上游部分实现重大突破。


【包装印刷业】 2005年全市包装印刷业企业1162家,从业人员4.18万人,包装印刷业产值1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30.08%,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4.2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87.41亿元,增长26.83%;销售收入84.50亿元,增长25.69%;利润总额1.12亿元,增长7.77%。中山包装印刷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中心地带,毗邻香港澳门,具有地缘优势和比较优势;珠三角经济与包装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


【医药制造业】 2005年,全市医药制造业企业35家,从业人员0.67万人,医药制造业产值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8.34%,占全市工业生产总值2.1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35亿元,增长40.65%;销售收入196.63亿元,增长28.72%;利润总额1.56亿元,增长0.44%。
  2005年,市健康基地迎来外资投资热潮。其中,美国十大保健品企业之一的立新世纪投资2000万美元建设中国生产基地;瑞士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SCANDINAVIAN投资建设鸿升医疗器械(中山)有限公司,先期租下2万平方米厂房,主要生产注射器、病床等医疗器械;台湾铜核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获2004年台湾最高科技奖的多糖菌类生物制品项目落户健康基地,组建铜核闳(中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国内部分科技导向型企业的优质项目进驻健康基地发展。其中,联合伟华药业在健康基地建设现代领先的制药制剂产品,生产全国第一个多腔袋输液产品,并计划与健康基地合资建立研究所研发新药。健康基地拥有17家医药物流企业,形成从医药零售到新药推广、药品批发、药品配送的立体营销网络。


【电力工业】 全社会用电量123.63亿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11.35%。全市总供电量118.03亿千瓦时,增长13.87%,平均日供电量3233.69万千瓦时。省电网供电量100.38亿千瓦时,增长17.90%,平均日供电量2750.13万千瓦时。其中省统调电厂电量26.34亿千瓦时,增长63.63%;地方小电厂上网电量17.64亿千瓦时,下降4.65%,平均日上网电量483.28万千瓦时。地方小电厂机组最大出力37.5万千瓦(12月27日),增长10.29%。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用电需求旺盛。全年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71.12%,增加3.55个百分点。产业与居民用电结构为88.19∶11.81;三大产业用电结构分别是3.03∶83.57∶13.4。
  500千伏香山站扩建#3主变和珠海洪湾电厂至香山输变电工程业经专家组审查,于6月20日通过设计方案,工程总投资预计69532万元。其中,中山负责建设项目香山变电站扩建#3主变容量1×100万千瓦和珠海电厂至香山站500千伏线路中山段28公里(全长85公里),总投资约3.4亿元。500千伏台香线全长104.3公里,其中,中山段线路长度14.1公里,11月30日中山段线路架线完毕,12月28日完成线路验收并进入正常输送电运行。在建220千伏迪光站计划投入20652万元,已投入8200万元,完成39.71%;110千伏白沙湾站、博爱站、莲塘站等10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共架设110千伏线路60.04公里,计划总投入53614万元,已完成基础性设施、设备装置、线路架设等项目投入24982万元,完成46.6%。
  第五批工业园区10千伏供电线路34个建设项目,总投资4193万元;第六批工业园区10千伏供电线路4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0056.54万元,全部竣工,进入审计阶段。第七批工业园区10千伏供电线路38个项目,总投资2998.92万元,项目建设施工基本完成,进入工程扫尾工作。
  全年用电负荷报装累计46740户,总容量137.93万千伏安,比上年下降0.29%;用电负荷实装累计39116户,总容量96.09万千伏安,下降12.48%。受省网供电不足和地方电厂因燃油价格持续上扬造成企业严重亏损而停机的影响,电力供应骤然紧张,全市实施连续2天错峰用电。全年发布错峰信息绿色226次,黄色108次,红色23次。(古小鹏)

上一篇: 工业综述(200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工业综述(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