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务(201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8》 【成文日期】2017-12-31 【点击率】818次

【水务工作概况】 2017年,中山市水务局(简称“市水务局”)做好水生态建设和河长制建设,推动镇区黑臭水体治理和水利“十三五”规划实施,构建现代化生态水网。市水务局行政审批收件919件,受理902件,办结879件。窗口服务实施提前告知、分类指导,依托中介超市规范技术审查中介服务成果,优化技术审查流程、规范审查内容,提高审查效率,全年完成行政审批技术审查的建设项目31个,其中水土保持方案28宗,水资源论证3宗。年内,市水政监察支队获国家水利部评为第八届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是广东省唯一获评的单位,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获评为全国水资源工作先进集体。全年全市征收水资源费8407万元。市水务局驻石岐区孙文中路178号。

 

【江河水情】 2017年,中山市入汛日期为4月12日,比正常入汛日提早3天,全年全市累计降雨量1800.7毫米,与多年同期平均持平,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累计降雨量1610.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9.4%。7月上旬,遭遇2017年西江第1号洪水,7月5日10时25分出现3.89米洪峰水位,接近5年一遇,莺哥咀水位超3.5米时间累计50小时。全年受“天鸽”“帕卡”“卡努”等台风影响,其中“天鸽”造成严重风雨潮影响,全市出现9~11级阵风,神湾镇录得15级(47.5米/秒)最大阵风,坦洲铁炉山水库录得16级(51.6米/秒)阵风,沿海地区潮位站全面超出警戒潮位,部分超出历史最高水位。全年全市洪涝灾害损失16亿元。

 

【三防工作】 2017年,中山市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市政府与各镇区重新签订辖区防洪安全责任书,并公布各级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名单。修编完善《中山市防御热带气旋应急预案》,建立市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合值守机制;制定《中山市水务局(三防办)非常防汛时期工作任务方案》,做好三防责任人管理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加强责任人动态管理,全年录入2.3万条责任人信息;加快施工进度,落实度汛措施,运行检查全市装机28千瓦以上固定泵站(含28千瓦)441宗、606台;补充更新全市防汛抢险物资,备有砂8.4万立方米,块石5.3万立方米,编织袋183万个,落实防汛抢险人员3.6万人;启动防汛防风Ⅳ级以上应急响应17次,其中在防御强台风“天鸽”“帕卡”工作中,启动防风和防暴雨Ⅰ级应急响应,全市范围实行停工(业)、停产、停课;在防御“9·3—4”暴雨中,南部坦洲镇、三乡镇、南朗镇、板芙镇、神湾镇等镇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启动防暴雨Ⅰ级应急响应。全年全市投入电排站466宗628台机组8.41万千瓦,效益面积7.47万公顷,抽水台时10.05万台时,组织防汛应急会商13次,落实回港避风渔船2220艘次;改版升级“中山三防”微信号,编制《三防专题图集》《中山市防汛手册》,印制发放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卡片式书套30万份。

 

【河长制建设】 2017年,中山市印发《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24个镇区同步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由13个市直单位组成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市水务局;制定河长会议、河长巡查、工作督察等工作制度7项,制定镇级配套制度3项。初步建立市、镇、村3级河长体系,实行双总河长制,由市委书记担任市级总河长,市长担任副总河长。确定全市16条外江,63条跨镇街主干河道,978条支河的市、镇、村三级河长,由364名领导干部担任。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等共巡河8次,各镇区级河长累计巡河200次,专项整治河涌351条共653千米。设置市、镇(区)、村三级河长公示牌1800块。

 

【水利工程建设】 2017年,中山市投入2.65亿元开展防洪排涝、内河涌整治、水环境整治等传统水利工程建设,全市新动工及续建水利工程83宗,其中阜沙镇鸦雀尾水利枢纽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990万元,中顺大围古镇镇洼口泵站工程—江头滘站施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13万元,南头镇穗西泵站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57万元,三乡镇排涝工程—中心蓄洪湖及泵闸配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384万元,火炬开发区永春围海堤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91万元,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沙溪镇—1项目区累计完成投资1207万元。完成镇区15条内河涌清淤30千米、种植水生植物4千米等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工作。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18个项目建设总投资4.5亿元,完成投资2.4亿元,其中完工项目区1个,在建项目区11个,获省水利厅审批通过项目区5个,年内修编方案项目区1个。全年完成完工验收26宗,竣工验收24宗。中珠联围联石湾水闸重建工程、火炬开发区张家边泵站及水闸工程分别获省水利水电行业协会授予广东优质水利工程奖二、三等奖。

 

【中珠联围联石湾水闸重建工程竣工验收】 2017年9月,中珠联围联石湾水闸重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联石湾水闸位于中珠联围坦洲堤段的联石湾涌出口处,水闸出口与西江磨刀门水道相接,是一座集防洪(潮)、排涝、灌溉、供水为一体的中型水闸。该水闸始建于1966年,14孔总净宽70米。2006年10月,经中山市水利局核准评定为四类闸,拟定报废重建。重建项目总投资6997.95万元,于2010年1月26日动工,2011年5月完成施工任务,2011年6月完工验收,2017年完成竣工验收。重建工程分6孔,单孔净宽12米,闸门型式采用直升式平板钢闸门,启闭设备采用液压式启闭机,设计过闸流量每秒368立方米,工程级别为I级,使用100年一遇洪(潮)水位的防洪(挡潮)标准,按范围内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1天排干的排涝标准,农业供水保证率90%。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水利规划(2012—2030)》】 2017年8月16日,中山市通过并批复实施《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水利规划(2012—2030)》(简称“规划”》)。规划内容包括防洪排涝工程、河涌水环境改善、建立健全水利管理机构、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等。针对火炬开发区原有防洪(潮)工程的设计标准偏低及内河网过水能力减弱、河涌黑臭水体增多和部分水利和市政工程设施老化等问题,重新优化规划设计,确定河涌最小控制宽度和水利工程边界的管理保护退让范围,统一河涌规划控制成果与城市控规内容;规划通过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涌形成河涌水体循环,优化河岸结构,为区域水环境改善提出规划设想和控制指引。

 

【水环境保护】 2017年4月,中山市成立整治黑臭(未达标)水体工作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于市环保局,下设2个专责小组。第一专责小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负责中心组团各镇区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作,第二专责小组由市水务局统筹,负责中心组团以外镇区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工作。整治完工中心城区黑臭水体8条,整治岐江河南区、大涌和沙溪河段,排查各类型违法问题423项,完成整改违规排放企业项目26宗,清拆违法建设1.27万平方米,整改违规堆放的砂石堆放场12个。制定《河涌水质监测方案》,监测全市所有河涌水质。市水务局协助制定《建设高标准湿地公园工作方案》,计划于2020年底全市建成湿地公园20个,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市级湿地公园一批。完善已有湿地公园建设,火炬开发区得能湖湿地公园竣工;古镇灯都生态湿地公园、西区彩虹绿洲公园、翠亨新区翠湖公园、横栏粤南湿地休闲农场4个湿地公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翠亨新区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总投资3.34亿元,完成工程投资3700万元;民众镇长堤湿地公园于5月开工建设;南朗镇崖口省级湿地公园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

 

【水资源管理】 2017年,中山市加强“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限制纳污”,规范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水权交易体系。1月,市水务局向全市取水户下达2017年度取水计划,每季度跟踪统计,并反馈用水量和余水量情况,落实取水企业超计划或超定额累进加收水资源费制度。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和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节水型公共机构4家、节水型学校12所。做好90家公共机构、49所学校、10家企业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探索和组织水权交易试点建设工作,编制完成《水权交易体系研究专题报告》,并获专家评审通过。开展975条总长度为1951.44千米的河涌基本情况水质检测评估和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及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召开镇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表水(环境)功能现状调研和工作大纲评审会。推进入河排污口标志牌设立工作,通过审批的入河排污口基本设立明显标志牌。编制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总报告》初稿,制定《中山市拱北水闸排水与全禄水厂取水调度联动工作方案》,建立拱北水闸和全禄水厂调度联动方案,保障供水安全。

 

【依法治水】 2017年,中山市开展“岐江河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河湖执法检查”“河道物料堆放场整治”等7个专项执法行动,派出执法巡查人员2896人次,出动执法车887辆次,出动执法船(快艇)77艘次,巡查堤防(河道)7.21万千米,查处水事违法行为289起,其中现场纠正违法行为213起,立案53件,结案16件,给予行政处罚7件,处罚金额23.5万元。优化水资源费征管措施,共催缴拖欠水资源费企业37家次,下发催缴通知书9张,纠正取水计量设施不正常行为19起。

 

【水务业务能力提升】 2017年,中山市预算投资451万元启动市级三防联合值守暨升级改造市三防指挥中心项目建设,更新老旧设备,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做好三防警务室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建设,开通“中山三防”“碧水回归中山”微信公众号。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顺大围水务监控系统、火炬开发区防汛决策支持智能调度系统、阜沙镇鸦雀尾自动化监控系统等水务信息系统建设。开设水利专业本科班2个,57名职工在读。组织293名技术人员前往深圳、东莞等地参观水利技术工程;选送14人参加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水利稽察等工程管理技能培训。开设水生态、河长制、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新技术培训班,培训干部职工400名。配合省水利厅开展广东省泵站运行工技能竞赛,中山市2名参赛选手获授“广东省水利技术能手”称号,市水务局获“广东省泵站运行工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推广水利科技应用,做好金钟绿道“关爱自然,保护水资源”水利科普知识宣传长廊管理,及时更新宣传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和水利新科技与新技术。

 

【水利工程管理】 2017年,中山市水务局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制定《关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稽察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中山市水利工程试行电子招标投标的通知》《关于加强市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完成招标项目招标文件备案29宗,推进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省级和市级稽察与镇(区)级自查自纠的三级合力。年内,稽察中山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三乡镇1、2、3项目区和中小河流治理港口镇——4项目区与古镇江头滘泵站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全年受理水利工程变更56宗,完成变更手续51宗,其中不同意或退回5宗。加强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发布和更新水利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管理信息和从业单位信用信息。加强水利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对26宗在建水利工程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全市范围在建水利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第三方检测及“飞行检测”,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一岗双责”制度,开展汛期后、岁末年初等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6次,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刘文峰)

上一篇: 水 务(201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水 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