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务(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775次

【水务工作概况】 2016年,中山市水务局(简称“市水务局”)承担中山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指导全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内设业务科室11个,直属事业单位11个。年内水利建设质量考核位列广东省第一,获评为A级(优秀),2015年及“十二五”期末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得分均位列广东省第一名。全年全市共征收水资源费7710万元。市水务局驻石岐区孙文中路178号。

 

【江河水情】 2016年,中山市入汛日期为3月22日,较往年提早24天,全年全市累计降雨量2888毫米。全市江河水位总体平稳,莺哥咀年最高水位为2.88米(5月10日),未达警戒水位。全市山塘水库均在安全水位以下运行,蓄水总库容为4706万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偏多13%。其中,长江水库蓄水量为2876万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9%。受全年热带气旋影响,第4号强台风“妮妲”、21号台风“莎莉嘉”和第22号台风“海马”分别登录广东省沿海地区,其中“妮妲”正面袭击珠三角地区,市三防办启动I级应急响应,全市范围内实行停工(业)、停产、停课。受台风“妮妲”影响,8月1-3日,全市出现狂风暴雨天气,84个雨量站中有83个超过100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板芙镇蚙蜞塘水库321毫米,南区马岭水库291毫米;全市沿海地区潮位站均处于警戒潮位以下,暴雨造成全市山塘水库水位上涨,除五桂山船底窝、利石水库略超防限水位外,其余山塘水库均在防限水位以下运行。台风暴雨期间,全市无人员伤亡,没有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和交通堵塞。受灾情况主要集中在个别街道树木倒伏、农作物倾倒、局部低洼地区短时渍浸等情况。

 

【三防工作】 2016年,市水务局做好防汛防旱防风工作。组织开展防汛备汛工作,全年共启动防暴雨Ⅱ级及防风Ⅳ级以上应急响应20次。抓紧汛前安全大检查,排查全市大中型水闸20宗,小(2)型以上水库37座,5千亩以上堤防15宗,建立工程档案,执行“一工一表”检查制度。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明确各级三防指挥机构人员,公布中山市万亩以上堤围、市属大中型水闸、小(1)型以上水库的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名单。加强防汛抢险物资管理,年内共备有砂8.4万立方米,块石5.3万立方米,编织袋183万个。落实协议使用船只54艘、车辆211辆、铲车、钩机等各类机械设备52台。抓好防汛抢险知识培训宣传,举办防汛抢险技术培训班,共有50人参加学习。结合新的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案实施,市三防办与中山电视台制作三防应急预警——台风、暴雨预警信息宣传片,并投放到媒体和宣传网站。

 

【水利工程建设】 2016年,中山市投入4.38亿元开展防洪排涝、内河涌整治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年内,新开工及续建水利工程74宗、完工19宗、竣工21宗。阜沙镇鸦雀尾水利枢纽工程完成主泵房电机层以下砼结构工程、防洪闸闸墩及检修桥、泵站外江段出口消力池、出水流道墙身及顶板砼浇筑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53万元;中顺大围古镇镇洼口泵站工程—江头滘站工程通过水下工程阶段验收,完成主体结构泵闸和水闸砼框架,右岸泵闸、清污桥段填土至+3.0高程,交通桥灌注桩施工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93万元;民三联围三角镇怡丰险段加固工程完成连接段水下抛石,完成模袋砼护坡施工、网袋石压脚项目,完成投资1242万元;中山市南头镇穗西泵站工程完成投资800万元,占总投资34.4%。南朗镇中心二河河道整治及堤防建设工程(三期)完成投资861.71万元,占总投资79%。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中山市港口镇——1、2、3、4、5、6、8项目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占总投资76%。12月,中山市三乡镇排涝工程——中心蓄洪湖及泵闸配套工程开工建设。

 

    年内,市水务局重点监管工程招投标、工程验收、建设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综合整治使用中央资金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加强水系连通试点系列工程及阜沙镇鸦雀尾水利枢纽工程等市重点工程监督,推进电子招标工作,制定《中山市水利工程招标文件范本(试行)》,范本化操作招标工作,完成48宗招标项目的招标文件备案工作。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验收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完工验收19宗,完成竣工验收21宗。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水利工程验收管理的通知》,明确市级水利工程项目、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下放审批的水利工程项目的验收问题,处理历年累积未及时完工验收、未及时竣工验收工程的25个项目法人单位及部分参建单位重建设轻验收的问题。出台《中山市在建水利工程质量飞行检测实施办法》,促进水利工程各参建单位加强质量管理。执行安全生产管理“一岗双责”制度,推动水利安全生产考核达标试点建设。制定《中山市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完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管,开展专项行动5次。处理扰乱水利建设市场行为,约谈提供虚假材料的施工单位8家,撤销其在中山市水利行业企业交易的备案登记,并列入企业诚信黑榜。

 

【港口沥南闸新建工程竣工验收】 2016年1月29日,港口镇中心片区水环境整治工程—港口沥南闸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该闸位于中山市港口镇西南部,闸址位于港口沥、木河迳、南六涌三河涌交汇处,主要是调节岐江河与中心片区的内河水位。为内河涌节制闸工程,工程投资2803.69万元。工程建设规模总净宽44米,5孔,水闸设9米宽交通桥,按公路-Ⅱ级标准建设,工程等级中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外江设计最高水位1.6米,最低水位-0.5米;内河设计水位0.8米,蓄水水位0.5米。水闸肩负挡水及通航任务,闸室横向分三段,中间为通航孔,参照Ⅶ级船闸并结合工程实际,通航孔净宽12米,单独一联;左右两侧,均为两孔一联,净宽分别为2×8.0米。水闸运行后可发挥通航、蓄水、冲污、灌溉、供水和改善水环境等作用。

 

【《中山市水利工程用地规划(2015-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 2016年,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中山市水利工程用地规划(2015-2030年)》,并于11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规划》分为近期规划建设和远期规划建设两部分,系统调查全市水利工程用地的权属确权及地类性质划分情况,编制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用地空间规划,加强水利用地与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完善水利工程用地管理工作,中山市是省内首批完成水利工程用地规划的地级市。规划工程土地规划用途需调整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 722.13公顷,需调出基本农田 124.13公顷,需调出高标准农田 16.19公顷。其中,近期规划建设土地规划用途需调整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 538.12公顷,需调出基本农田 58.93公顷,需调出高标准农田 3.67公顷;远期规划建设土地规划用途需调整为建设用地的面积为 184.01公顷,需调出基本农田 65.20公顷,需调出高标准农田 12.52 公顷。

 

【《中山翠亨新区水利规划(2012-2030年)—起步区》编制】 翠亨新区起步区位于翠亨新区西北部,包括马鞍岛、大茅围和三千亩围。起步区工程部分投资估算29.71亿元。《规划》以“上蓄、中疏、下排”为原则,以“生态优先,构建与水共生的城市格局”为重点,开展新区水利防灾减灾、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和规划,为推动翠亨新区发展提供水利规划依据。《规划》分为防洪(潮)规划、排涝规划、河涌规划和水环境规划等,现状水平年为2014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通过水利规划,提高翠亨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达到防灾减灾目的,改善规划区的水环境。防潮规划方面,使马鞍北岛近期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三千亩围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大茅围近期达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远期南部中央商务区达百年一遇防洪标准;防洪规划方面,马鞍北岛的河堤防洪标准达30年一遇设计,三千亩围按3.4米(珠基)堤顶高程、大茅围按4.5米(珠基)堤顶高程控制。排涝规划方面,马鞍北岛排涝达30年一遇标准;三千亩围、大茅围排涝达20年一遇标准。水环境规划方面,通过水环境规划,使起步区水环境100%达标。亨新区起步区规划工程措施包括堤防加固、防波堤工程、水闸和泵站工程、河涌整治等,并按近期和远期来分步实施建设。12月22日,《中山翠亨新区水利规划(2012-2030年) —南朗、围填海部分》通过专家评审。

 

【水环境保护】 2016年,市水务局推进内河涌整治工作,采取“截污、清淤、生态岸墙修复”等工程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三乡镇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茅湾涌1、2、3共三个项目区完成工程施工总体进度84%;港口镇中小河流域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7个项目区共9条内河涌整治工程完成施工总体进度75.6%;完成兰溪河改造加固工程;合理调度水利工程,改善岐江河流域水环境,全年累计从西河水闸置换引水1.27亿立方米。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及在公共场所张贴、在水费单夹寄节水宣传资料等方式传播节水知识,印刷及派发节水宣传小册24万份,制作节约用水及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视频,在公共场所LED宣传屏播放,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现场科普宣传。

 

【水资源管理】 2016年,中山市控制用水总量红线,完善取水许可监管、计划用水管理,向全市取水户下达年度取水计划,并实施取水企业超计划或超定额累进加收水资源费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首次对年用水量达25万立方米以上的自来水非居民用水大户下达2016年用水计划;年内,开展全市自来水非居民用水大户用水量5000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情况调研分析工作。印发《中山市2016-2020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细则》,重拟镇(区)2016-2020年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建设节水型单位,将节水型学校、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纳入2016-2020年中山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建设完成节水型企业3家、节水型学校机构5家。实施限制类、禁止类、高污染类企业差别水价政策,配合征收差别水费;严格用水准入条件,组织编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中山市企业用水准入制度实施方案》,并于12月2日上报市政府审批。探索水权交易试点,出台《中山市探索水权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开展水权交易“三大体系”(指初始水权确权体系、水权交易体系、水权交易监督管理体系)研究工作。抓好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工作,开展镇(区)重点水功能区丰、平、枯三期的水质监测与评价;《中山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及纳污能力核定》项目获批立项为中山市空间规划设计及研究课题。年内,印发《中山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指南》,规范全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设立入河排污口标志牌。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研究,将河涌生态化治理、生态护岸建设纳入2016-2020年中山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各镇(区)推开河涌生态岸墙整治,促进河涌治理向生态化发展;《中山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获批立项为中山市第一批空间规划设计及研究课题。提高水资源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举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及考核实施细则培训班2期,并多次到镇(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训,共培训102人。

 

【依法治水】 2016年,市水务局实现依法治水管水,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打击河道非法倾倒泥土”“饮用水源保护区涉河违建专项整治”等专项执法行动8个,维护水事秩序。全年共出动巡查人员2878人次、执法车870车次、执法船(快艇)131艘次,巡查河道(堤防)7.81万公里,查处水事违法行为229宗,各镇(区)清拆涉河违建物59宗2477平方米。开展对超高、超范围的物料堆放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检查物料堆放场234场次,查处和纠正违规堆放场19个。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使用海砂行为,与广东省西江流域管理局、市海洋渔业局和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执法,重点巡查监管小榄水道、洪奇沥水道、磨刀门水道等水道11条。开展辖区河道非法倾倒泥土专项联合执法行动,立案查处在河道倾倒泥土妨碍行洪的违法船只6艘,罚款5.6万元,并将涉嫌在海洋区域倾倒渣土的4艘船只及资料移交相关部门。打击非法取水,纠正和查处违法取水行为4起。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共立案查处违建行为4宗,拆除违法建筑物1宗,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监控力度,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开展河道管理范围砂石堆放场专项整治,推进水土保持工作,检查全市105个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

 

【水务信息化建设】 2016年,市水务局完善省三防信息接收应急保障系统建设,推进市三防警务室项目工作;投入479.25万元建设水务局三防联合值守暨升级改造市三防指挥中心项目,解决决策和发展情况不同步问题;升级改造水务电子政务系统,年内完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行。管理和维护门户网站、网络系统、三防视频监控系统、特殊取水户在线监控系统等建成信息系统。做好三防水文遥测系统维护管理,三防水文遥测系统建有水文站点309个,覆盖全市江河、小(1)型以上水库和重点小(2)型水库,实时监测水位、降雨量、水咸度及风向风速等三防水文数据,是广东省水文遥测站分布最密的自动测报系统之一。全年共处置较大以上软硬件故障共351宗,巡检系统1283人次,更换到期旧设备73台,系统接收水文数据1806.81万条。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8月15日,中顺大围水务监控系统完工并试运行;年内,鸦雀尾自动化监控系统项目招标;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编制建设方案。全年向省水利厅报送信息187条,采用155条,中山市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水务局中排名第二。

 

【水利工程管理】 2016年,市水务局加强全市堤防日常管理,参照《中山市堤防工程日常管理养护考评办法》,做好辖区范围内河道管理范围保护、水利设施安全管理、堤容堤貌管理、水利工程管理设施建设维护。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堆放场管理,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满足职能部门全部要求的64个砂石堆放场经营权;集中整改或搬迁不能满足职能部门全部要求的堆放场32个。将中山市境内所有市管、省管河道划定为河砂禁采区,保障防洪、供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指导各镇区提升工程运行安全隐患意识,完善设置水闸泵站隔离围栏和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加强水利专项资金管理,编制2017年度水利建设项目库,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在门户网站公开市级水利专项资金二次分配等水利资金管理方案。

 

【水行政审批管理】 2016年,市水务局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推进办理行政审批及日常管理事项28个,各类审批事项收件1059宗,受理1004宗,办结985宗。创新工作方式,推进“事前提早介入,事中统筹规划,事后动态跟踪”的动态审批模式。落实城区居民用水定额调整申请窗口进驻政务中心,办理“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调整核定”事项收件547宗,受理546宗,办结543宗。开展行政审批技术审查市场化改革,出台《中山市水务局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市场化实施办法》等文件3份,完成行政审批技术审查项目13个,行政审批效率提升25%。调整权责清单,保留权责清单267项。落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在水务信息网设置“信用信息双公示”专栏,公示行政许可信息503条和行政处罚信息93条。

(刘文峰)

上一篇: 水务(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水 务(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