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2015)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914次

【水务概况】 2015年,中山市水务局(简称“市水务局”)有内设业务科室11个,直属事业单位6个,共有干部职工358人;承担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指导全市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贯彻水事法律法规,负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工作。全年征收堤围防护费37182万元、水资源费4132万元。市水务局驻石岐区孙文中路178号。

 

【江河水情】 2015年,中山市汛情平稳,全年累计降雨量1715.4毫米,较多年平均雨量略偏少;全市江河水位总体偏低,莺哥咀年最高水位为3.21米(5月24日),未达警戒水位;受前期降雨偏少影响,全市山塘水库蓄水总量为2677万立方米,较常年平均偏少36%,其中长江水库蓄水量为1211万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54%。全年热带气旋影响偏少,强台风“彩虹”环流给中山市部分镇区造成灾害损失,其中民众、三角、大涌、黄圃、南朗、坦洲、三乡、港口、东升等镇区的水稻、蔬菜、香蕉、花木等农作物受浸倒伏,全市农业受影响面积12557亩,直接经济损失约860万元。

 

【三防工作】 2015年,水务局做好“三防”工作。组织开展防汛备汛工作,修编完善防御洪水、暴雨2个专项预案,建立和完善“三防”减灾避险台账;制定《中山市中心城区防内涝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做好水情、雨情、风情的预测预报,充足储备防汛料物,全市共落实防汛抢险人员3.56万人。加快市“三防”水文遥测系统升级改造,加强与公安、海事、交警等部门视频监控资源共享。加强防汛抢险知识宣传与培训。投入5万元制作“三防”专用布质图;制作一批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保温瓶,制作一批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保温瓶发放给渔民船员;在电视台黄金时段反复播放台风、暴雨预警信息宣传片;印制50万套自然灾害防范与自救知识宣传包书套发放给全市学校的学生;上述措施增强群众对洪涝、旱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水利工程建设】 2015年,中山市水利工程建设新开工29宗,完工22宗、竣工验收15宗,合格率100%,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鸦雀尾水利枢纽工程完成船闸、水闸主体工程、水下部分工程等项目施工;二期围堰项目施工在建,累计投资3130万元,占总投资的44%。神湾大桥至斗门大桥堤段达标加固工程完成堤段部分路面、仿木栏杆、防浪墙等项目施工,累计完成投资2212万元,占总投资的48%。张家边联围私盐涌水闸重建工程完成水闸主体结构施工,累计完成工程投资880万元,占总投资的96%。南朗中心二河水闸重建工程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900万元,占总投资的99%。板芙镇寿围水闸重建及新建泵站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累计完成2761万元,占总投资的100%。小榄水道福兴段河岸整治工程完成投资3890万元,占总投资的70%。中山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港口镇—7项目区工程(中山市港口镇木河迳河岸整治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62万元,占总投资的99%。中小河流重点整治县水系连通试点中山市三乡镇——1、2、3项目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00万元,占总投资的42%。港口镇大南联围良涌水闸重建工程、壳塘水闸重建工程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并通过验收。推进坦洲镇三沾水闸重建工程、民众镇六围水闸重建工程、民众镇七围水闸重建工程、中顺大围大涌堤段新建横河水闸工程、南朗镇横门片区排涝工程等工程项目。

 

【板芙镇寿围水闸重建及新建泵站工程】 2015年9月,板芙镇寿围水闸重建及新建泵站工程通过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该工程于2013年12月16日正式动工,概算总投资5100万元,完成土方开挖3.5万立方米,土方回填4.8万立方米,砼0.8万立方米,石方0.4万立方米。工程等别为Ⅲ等,规模为中型。挡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2.68米进行设计,采用历史最高潮水位3.04米进行校核。排涝标准为城镇道路按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一天排干不致灾(水位不超过1.0米),农田、经济作物、鱼塘按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一天排干。排水(洪)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重建水闸净宽8米,新建寿围泵站25.00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装设3台开敞式全调节轴流泵。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廉政责任制”。工程投入使用后,提高板芙镇片河西主片区的排涝能力,有效改善内河涌水体生态环境。

 

【火炬开发区同安围水闸重建工程】 2015年5月21日,火炬开发区同安围水闸重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移交开发区水利所运行管理。该工程于2012年11月10日正式动工,2013年11月14日通过完工验收并投入施工,经历一个汛期的考验后,总投资1171.28万元,水闸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外江设计防洪水位2.49米,相应内河水位0.0米;排涝标准为30年一遇,水闸反向蓄水内河设计水位为1.0米,控制反向蓄水水头差小于2米。拆除并重建新水闸和管理房,水闸最大排水流量为22.56立方米/秒,单孔,总净宽8米,规模为小(1)型,底板面高程为-2.50米。水闸闸室采用预制桩基础;水基础采钢桩结合搅拌桩的防渗方案;水闸闸门采用平面型式,启闭设备采用QPQ2×125固定卷扬式启闭机。

 

【三乡镇排涝工程——茅湾涌整治工程(一期)】 三乡镇排涝工程——茅湾涌整治工程是中山市重点治水工程之一,一期工程估算总投资1.2亿元,其中征地拆迁投资5318.98万元,建筑工程投资6688万元。该工程集防洪、排涝、景观、交通等功能于一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茅湾涌三乡段长度1.4公里(桩号为K5+200—K6+600)拓宽至71米,重建箱涵10座、灌溉泵站3座,扩建、重建桥梁2座及路灯绿化工程等。一期工程于2010年1月16日正式动工,2011年9月通过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2015年11月25日通过竣工验收。该工程建成后泄洪排洪功能增强,有效遏制三乡镇过去频发的“水浸街”现象,提高三乡镇的排涝能力。

 

【中山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5年6月30日,市水务局组织编写的《广东省中山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把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以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生态环境改善为重点,以水景观水文化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和水利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加大水利投入为保障,着力发展绿色水利、现代水利,依法治水,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方式,践行科学治水。《规划》把水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水利工程具体建设重点计划放在城市防洪排涝、海堤达标加固、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工程等方面。“十三五”期间,计划在防灾减灾项目中安排堤围工程30宗,水闸工程69宗,泵站工程44宗,河涌整治26宗,蓄水工程及其他7宗,总投资34.98亿元;水生态修复、环境保护项目中共安排工程11项,总投资7000万元;水资源保障工程项目中共安排工程5宗,总投资1000万元;农村水利保障工程项目中共安排工程47宗,总投资5.32亿元;水利行业能力建设项目中共安排工程9宗,总投资0.67亿元。

 

【沙溪镇水利综合规划(2014—2030)】 2015年5月,《沙溪镇水利综合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14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中顺大围干堤沙溪镇责任段防潮(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沙溪镇泵站近期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不致灾,远期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不致灾。《规划》系统规划内河涌,提出排水工程和布置方案,并依据规划水平年及不同工程方案,研究分期实施计划和近期项目安排。根据建设需要、资金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分段见效、优先解决水浸街严重地区的原则,对规划防洪排涝工程分类、分期实施意见和计划安排。近期重点对六乡涌片区、沙溪涌片区、小涌片区、团结片区、新濠片区等水浸点作实施计划,投资匡算28288万元。远期重点解决生态补水及水循环问题,对7条河涌进行整治,远期工程投资匡算3.41亿元。

 

【水环境整治】 2015年,市水务局编制《中山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报告》,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内河涌综合整治,办好综合整治水环境,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工作,采取清淤疏浚与清障、岸坡整治、堤防加固、河道生态修复及完善现状排水设施等措施,逐步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合理调度,对中顺大围东河、西河水闸及东河泵站实施联合调度运行,利用潮差和泵排(灌)增加岐江河流域水容量,促进水体流动,逐步实现“河堤不漫决、河道不断流、河水不浊臭、河面不缩窄”的目标,改善岐江河流域水环境。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完成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108宗,其中2015年审批申请10宗、登记5宗,并设置入河排污口标志牌。

 

【水资源管理】 2015年,中山市有取水许可证215套,其中新发8套,变更7套,注销6套,完成续证22套。市水务局加大取水计量监控力度,配合省水利厅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工作,完成29个国控点施工;至年底,全市93%的取水量纳入在线监控范围,共74家取水户。推进计划用水管理,选取50家自来水重点取水户试行自来水计划用水管理,对历史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下达2016年自来水用水计划。以民众镇、三角镇为调查对象开展取水情况、用水合理性调研,对24个镇区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考评,座谈了解各镇区的实际用水问题、未来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编制完成《中山市水资源管理控制规划(2016—2020年)》,重新拟定全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控制用水效率,完善生活用水定额管理,联合市住建部门修订《中山市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调整申请办理规程》,完成《中山市镇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调整申请办理规程(试行)》(初稿),并在三角镇和民众镇试行,全年受理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调整申请352份,累计受理10352份。完成中山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推动农业节水管理。制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中山市企业用水准入制实施方案(初稿)》《中山市节水型企业建设评价标准(初稿)》,推进中山市企业用水准入制、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5月15日,市水务局启用金种水库“关爱自然,保护水资源”水利科普知识宣传长廊。该长廊约占地200平方米,内设公益宣传栏目18个,约展示36幅水利科普知识宣传图片资料。

 

【水质现状】 2015年,市水务局对全市各镇区的重点水功能区开展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共设49个内河涌水质监测断面,分别于7月、10月、12月进行水质采样,监测分析22个基本项目。全市49个水功能区中,水质类别为Ⅰ类的水功能区0个;水质类别为Ⅱ类的水功能区0个;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水功能区8个,占16.3%;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水功能区18个,占36.7%;水质类别为Ⅴ类的水功能区8个,占16.3%;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15个,占30.6%。水质符合及优于Ⅲ类(包括Ⅲ类)的水功能区共8个,占16.3%。其中,达标水功能区有26个,总达标率53.1%;全年3次监测全部达标的水功能区14个,占水功能区的28.6%;全年3次监测全部不达标的水功能区10个,占水功能区的20.4%。从全年水质变化趋势方面分析,2015年水功能区水质变化呈改善趋势的水功能区有21个;呈平稳趋势的水功能区有10个;呈变差趋势的水功能区有10个;呈波动趋势的水功能区有8个。从镇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分析,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的镇区为古镇镇和小榄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的镇区只有西区。公共河涌中,小榄横琴海达标率100%,石岐岐江河达标率33.3%,板芙岐江河、石岐东部排水渠、东区白石涌的水质均不达标。从总体上看,2014年度水质情况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有29个,达标率为60.4%,2015年度水质情况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有26个,达标率为53.1%,相比2014年度略有下降,但3次监测均不达标的水功能区数量从2014年的14个下降到2015年的10个,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状况有一定改善。

 

【依法治水】 2015年,市水务局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水事秩序稳定。全年共出动巡查人员3565人次、执法车1085车次、执法船(快艇)87艘次,巡查河道(堤防)87182公里,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22宗。加强以落实河道采砂执法监管责任为重点的全方位执法监督,开展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采取日夜巡查和驻点蹲伏相结合的方式,分成3个行动小组对桂洲水道、黄圃水道、磨刀门水道、小榄水道等11条水道进行水上巡查,重点检查河道内的采砂船和运砂船,保持对违法采(运)砂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力度查处涉河违建物,坚决遏制新的违建行为发生,全年清拆涉河违建物144宗6902平方米。加强河道物料堆放管理,督促砂石堆放场持证经营,对超高、超范围、超重的砂石物料场进行督促整改,全年共检查河道物料堆放场1336场次,现场纠正违章堆放28宗,立案查处违章堆放4宗。开展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重点对西江中山河段、小榄水道、鸡鸦水道、东海水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置的直接排污口进行拍照记录和登记备案,共排查入河排污口141个,查处存在违法设置入河排污口的企业21家。加强水源保护区巡查执法工作,每周巡查不少于5次。落实“三同时”(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检查涉及水土保持的生产建设项目11个,做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执法。

 

【水务信息化建设】 2015年,市水务局开展省三防信息接收应急保障系统建设,做好市三防警务室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中顺大围工程调度系统、火炬区闸群自动化控制系统、寿围水闸自动化监控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升级改造水务电子政务系统,改造系统整体功能,优化系统界面,建设新的业务审批系统,促进日常电子政务高效智慧运转。完成审批办工作人员的办公网络接入、硬件配备及相关软件系统的接通调试。抓好网站、网络系统、三防视频监控系统等建成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市三防指挥中心、中心机房设备稳定运行,开展重点信息系统测评,完成软件正版化、三防水文遥测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良性发展。

 

【水利设施管理】 2015年,市水务局继续加强全市水利工程日常管理,不定期检查各镇区参与考核的堤防,对河道管理范围保护、水利设施安全管理、堤容堤貌管理、水利工程管理设施建设维护等方面进行考评。加强全市范围内的河道管理建设项目监管,指导监督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加强工程设施运行管理,指导做好全市排灌管理及调度工作。全市管辖重点堤防366.76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砂石堆放场96个。

 

【水行政审批管理】 2015年,市水务局制定《中山市水务局审批工作管理制度(试行)》以及8项配套工作制度,做到“依法审批、阳光审批、标准化审批”。优选16名人员进驻审批办,满足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对专业人员的需求。加强对各类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进度的全流程网上跟踪、查询和全过程监督,全部事项均达到3级办事深度(即在主厅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办理进度可全流程网上跟踪、查询和全过程监督)。调整并细化31个授权审批事项的具体办理流程、办理环节,缩减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全年完成各类行政审批事项收件995宗,受理944宗,办结912宗。配合开展“中介超市”筹建工作,推动水利系统中介机构信息库构建,做好入驻“中介超市”的中介机构分类管理和资质审核工作,维护中介服务市场秩序。

 

(苏康枝)

上一篇: 水务(2014)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水 务(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