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5》 【成文日期】2014-12-31 【点击率】1782次 | |||
水务【水务概况】 2014年,中山市水务局(简称“市水务局”)统筹“三防”(指防汛、防旱、防风)安全度汛、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水环境、水生态建设。全年全市征收堤围防护费4.82亿元、水资源费5779万元。全市水利系统包括镇(区)水利所干部、职工共775人。中顺大围西河水闸通过竣工验收并获2013—2014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市水务局办公地址在石岐区孙文中路178号。 【江河水情】 2014年,中山市开汛偏早,3月30日进入汛期。全年全市总降雨量1560.3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15%,降雨主要集中在前汛期,5月出现最大月雨量426.6毫米。5月8—12日,中山市遭遇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的降水过程;5月8日8时至12日8时,三乡镇古鹤水库录得过程最大降雨量680毫米。全年全市共有59个站点的过程雨量超过200毫米,最大日雨量为5月11日坦洲镇降雨302.9毫米,最大时雨强出现在5月8日20—21时,东区1小时雨强85.3毫米。全年江河水情平稳,莺哥咀最高水位2.22米,出现在6月8日。龙舟水期间,横门、灯笼山最高潮位分别为1.51米、1.07米,均出现在5月18日。全年影响中山市的热带气旋有“威马逊”“海鸥”等,其中受“威马逊”外围云系影响,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五桂山录得最大日雨量54.8毫米。台风“海鸥”期间,阵风风力普遍在6—8级,9月16日横门、灯笼水文站最高潮位均为1.98米,出现110—157厘米的风暴潮增水,接近2米警戒水位。年内洪涝灾害共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359.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852.5万元,农业受影响面积5.51万亩;全市无人员伤亡。 【“三防”工作】 2014年,市水务局防汛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及早防汛备汛。强化市、镇、村以及厂企三级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建设,全市共落实抢险人员3.56万人。三防物资储备砂8.4万立方米、块石5.3万立方米、编织袋183万个,配备指挥船2艘、挖掘机23台、各类船只102艘。提高三防指挥作战能力和防汛抢险技术水平,落实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制定、水库蓄水安全专项检查等,组织全市各级防汛责任人培训,全市开展各类防汛抢险应急演练5次。加强防汛抢险知识宣传,推进三防减灾知识入厂企、入村居宣传活动,提高外来务工人员防范意识,深入各村居开展社会减灾知识宣传,提升社区综合灾害应急能力。在防御5月8日等暴雨过程中,市水务局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提早发出做好防御暴雨通知,及时预警,腾空岐江河涌接纳雨洪,开启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排水,将因涝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水利工程建设】 2014年,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1亿元,新开工项目102宗,完工25宗。其中投资9000万元的三角镇福隆大型泵站及投资1.8亿元的火炬区张家边大型泵站和水闸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行;投资5000万元的东凤镇横沥泵站及古镇大梗涌泵站工程基本完工;投资6700万元的神湾大桥至斗门大桥堤段达标加固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板芙镇寿围泵站及水闸工程,投资3520万元的大涌横河水闸工程,投资2998万元的港口镇木河迳河岸整治工程等项目稳步实施;阜沙镇鸦雀尾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古镇镇洼口泵站工程及南头镇穗西泵站完成立项,中顺大围白花头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初步完成。 市水务局强化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开展全市水利重要管线工程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安全生产月”、建筑施工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整治“回头看”、“八打八治”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人员培训,全年水利生产安全事故“零”发生。 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规范工程招投标。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交易秩序,建立“失信受戒”廉洁准入机制。从9月1日起开始使用电子招投标数字证书。加强工程变更程序管理,对20万元以上的工程变更,须经局党委会审定后才能按程序办理。严格招标投标管理,加强评标专家库管理,重新选聘评标专家62名。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将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信息及时上报,建立信用监督的市场准入机制。全年完成36宗工程项目招标,涉及项目预算投资约3.1亿元,其中开标项目28宗,中标价共18615万元,平均下浮率为15.7%,节约投资3456万元。加强建设管理,对工程建设实行行业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推行“飞行检测”(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实施的现场检查),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能,对施工现场实行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全年组织验收水利工程38宗,合格率100%。 【东凤横沥泵站及水闸工程】 东凤镇横沥泵站及水闸工程是东凤镇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工程位于东凤镇永益村横沥河河口处,于2012年10月15日动工建设,2014年4月15日投入使用,总投资5010.8万元。主要功能为防洪、排涝,结合改善围内水环境。排区内相应配套河涌整治及新建流域分隔节制闸,节制闸设计净宽6米。泵站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所产生的径流一天排干的标准设计;水闸按5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30年一遇排涝标准设计。工程分水闸和泵站两大部分:泵站设计流量27立方米每秒,装机2台,总容量2000千瓦;泵站水泵选用2台1.8米轴流泵,配TL1000千瓦高压同步电机。横沥水闸设计总净宽12米,水闸分2孔,水闸设计流量为65.18立方米每秒,水闸底高程-2.00米,闸顶高程+6.1米,胸墙与启闭室廊道相结合。闸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管桩基础。 【西河水闸重建工程】 2014年11月5日,中山市中顺大围西河水闸重建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评为2013—2014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西河水闸是中顺大围2座大型水闸之一,位于中顺大围西干堤岐江河西部出口,是中顺大围西干堤挡潮、防咸、灌溉、航运及改善岐江河水环境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西河水闸重建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潮)水标准设计,新水闸共10孔,单孔净宽提高到15米,总净宽为150米,设计过闸流量1559立方米/秒,闸门为液压启闭;船闸按IV级航道、通航500吨设计,船闸闸首净宽增至16米。西河水闸重建工程于2008年2月15日动工,2009年12月17日主体工程完工验收投入运行,于2014年4月25日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1.53亿元。重建完成后,西河水闸防洪潮标准将由原来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西河水闸创新采用在砂桩内打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地下防渗墙的设计,选用陶瓷液压桩和MNP永凝液防护砼表面等先进技术。 【中山市中顺大围内河河网综合规划】 2014年10月,《中山市中顺大围内河河网综合规划》(简称“《规划》”)通过专家及部门评审,并通过市政府审批实施。《规划》主要内容为对中顺大围(中山段)10米以上主要内河涌、水闸及泵站进行防洪排涝、河网水系、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对联围内泵站、水闸建设规模、河涌最小过流宽度、水生态保护进行规划控制,规划按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一天排干,城镇达到不致灾的标准进行排涝设计,水闸过流能力要求达到50年一遇,各内河涌按20—50年一遇过流能力设计。 《规划》加强防洪排涝能力,建立河网水力数学模型,分析优化中顺大围内河河网及外排水闸、泵站的防洪排涝能力;规划新(重)建水闸5座,新增调整排涝泵站6座,拓宽河道36条(段),疏浚河道61条(段),加高河涌堤岸153条。加强水资源保护,对215条宽度10米以上内河涌进行水功能区划。完善岐江河流域河涌整治调水实施方案,加强河道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引水灌溉泵站,改善中顺大围内河涌水生态环境。对河涌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河涌行洪最小控制宽度及岸线保护退让标准,确保河道行洪排涝安全。通过水文计算分析,明确河涌各断面的洪水水面线,制定河涌最高控制水位。《规划》推荐方案规划工程总投资15.69亿元,规划实施年限至2025年,共11年。 【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水利规划】 2014年12月,《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水利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13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张家边联围防洪(潮)标准为100年,堤防级别为3级;海堤上的水闸等穿堤建筑物均按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设计,历史最高洪(潮)水位校核。本次规划设计的排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一天排干不致灾,水闸和河涌设计排涝标准采用30年一遇。 规划工程静态总投资14.97亿元,其中堤防加固工程投资2.43亿元,对岐江河内河堤及张家边联围海堤进行加固,共加固20.13千米;泵站工程投资11196万元,新建濠头新涌泵站、下倾九涌泵站、下倾九涌二级泵站、孖涌泵站、白庙涌泵站及三涌泵站,对大环泵站进行机电设备更新改造;水闸工程投资1.03亿元,重建濠头新涌水闸、三涌水闸、孖涌水闸、白雾围水闸,新建八公里河节制闸、白庙节制闸、下倾九水闸、濠头水闸及濠头新涌水闸;河涌整治工程投资7.93亿元(含人工湿地),信息化工程投资1110万元,征地拆迁开支2.35亿元。 【水环境整治】 2014年,全市投入内河整治资金约1.25亿元(含秀美村庄河涌整治),其中市财政投入5000万元,实施河涌整治工程98宗。开展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工作,完成一期建设工程可研评审等前期工作。改善岐江河流域水环境,增强内河涌自净能力。加强调度管理,对中顺大围东河水闸、西河水闸及东河泵站联合调度运行,利用潮差和泵排(灌),通过闸群联动增加岐江河流域水容量,促进水体流动。推动中顺大围闸群联合调度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大水容量,加快水体置换、水体流动,全年进行水体置换操作22天31个潮次,共计引入西江清水2亿立方米,提高包括石岐河在内围内河涌的水体自净能力。加强水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编印节水手册4万份、《节约用水倡议书》16万份,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现场科普宣传,建立水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提高全社会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的自觉性。 【水资源管理】 2014年,市水务局加强生活与工业节水,推进水功能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用水总量控制,深化取水许可监管,完善审批流程,科学核定批准水量,规范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全市共有取水许可证212套,其中新发19套,变更6套,注销18套,完成续证14套;开展第二期特殊取水户在线监控工程,完成19家企业的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推进计划用水管理,落实各镇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取水企业用水计划,推进超计划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编制完成《中山市推动水权交易试点工作调研报告(初稿)》,对24个镇区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考评。控制用水效率,完善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全年受理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调整申请575份,累计受理9960份。加强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与企业水平衡测试2项科学手段,完成2家企业的水平衡测试现场验收及5宗水资源论证项目审查。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中山市企业用水准入条件研究报告》,落实中山市企业用水准入制。完成全市300多家中小学校用水情况分析,确定4间节水型学校(中山市华侨中学(高中部)、黄圃镇中学、小榄永宁中学、三角光明小学)建设试点。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与监管,完成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93宗,其中2014年审批申请16宗、登记7宗,并设置入河排污口标志牌。实施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通过丰期的、平期的、枯期的3期采样结果分析,掌握全市各镇区典型水功能区水质现状。 【水质监测】 2014年,市水务局对全市24个镇区的重点水功能区开展水质监测与评价,共设内河涌水质监测断面48个,分别于7月、9月、11月进行水质采样,监测分析基本项目22个。全年全市48个水功能区中,水质类别为Ⅱ类的水功能区5个,占10.4%,分别是三角乌沙涌、三角新涌、阜沙大有涌、大涌西部排灌渠、坦洲西灌渠;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水功能区10个,占20.8%;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水功能区16个,占33.3%;水质类别为Ⅴ类的水功能区8个,占16.7%;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9个,占18.8%。水质符合及优于Ⅲ类(包括Ⅲ类)的水功能区15个,占31.2%。其中,达标水功能区有29个,总达标率60.4%;全年3次监测全部达标的水功能区19个,占水功能区的39.6%;3次监测全部不达标的水功能区14个,占水功能区的29.2%。从水质变化趋势方面分析,2014年水功能区水质变化呈改善趋势的水功能区有10个;呈平稳趋势的水功能区有11个;呈变差趋势的水功能区有11个;呈波动趋势的水功能区有16个。从镇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分析,镇区达标率为100%的水功能区共有7个,分别为黄圃镇、三角镇、民众镇、东凤镇、板芙镇、坦洲镇和神湾镇。另外,公共河涌中,小榄横琴海达标率66.7%,板芙岐江河、石岐东部排水渠、石岐岐江河、东区白石涌的水质均不达标。从总体上看,2013年度水质情况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有25个,达标率52.1%;2014年度水质情况满足水质目标要求的水功能区有29个,达标率60.4%,比2013年度有所提高,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依法治水】 2014年,市水务局开展深化河湖专项执法检查、破坏环境资源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中山市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项目第二阶段专项整治、河道采砂执法行动等专项执法,出动执法巡查人员4227人次、执法车1187车次、执法船(快艇)129艘次,巡查河道(堤防)9.68万公里,查处水事违法行为176起。开展打击违法采(运)砂行为,加强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对西江流域的鸡鸦水道、横门水道、磨刀门水道等主要河道进行专项执法巡查。先后与江门、珠海两市水务部门签订联合执法协议,在交界河段开展联合执法。全年组织河道采砂专项整治行动3次,开展零点行动、突击检查37次,检查采砂船、运砂船51艘。严查涉河违建、乱挖乱倒等妨害行洪安全的行为,立案查处涉河违法建设案8宗,纠正违法建设行为58宗,立案查处河道内乱挖乱倒案2宗,纠正损毁堤防违法行为1宗,各镇区清拆涉河违建物205宗共1.29万平方米,并对3宗违建案向法院申请实施强拆。加强对超高、超范围、超重砂石物料场的检查与督促整改,共检查河道砂石堆放场802场次,现场纠正违章堆放44宗,立案查处违章堆放行为5宗。加强对取水排污管理,处理未经批准擅自取水行为13宗。 【水务信息化建设】 2014年,市水务局升级改造三防水文遥测系统、中顺大围工程调度系统,实施三角福隆泵站、板芙寿围泵站、张家边泵站建设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三乡镇水利所三防指挥中心建设等项目。完成中顺大围工程管理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网络优化以及火炬开发区水利所、三乡镇水利所有关网络建设方案的审核和优化。利用计算机河道数模,系统规划河涌调水工程设计,科学制定引水水闸、泵站的选址、规模等方案。 【水利设施管理】 2014年,全市管辖重点堤防366.76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砂石堆放场81个。市水务局加强全市堤防日常管理,对各镇区参与考核的堤防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河道管理范围保护、水利设施安全管理、堤容堤貌管理、水利工程管理设施建设维护等方面进行考评,提升全市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组织指导全市相关镇区编制各镇区河道管理范围堆放场调整初步规划方案,对河道管理范围砂石堆放场实施监督管理,完成临时堆放许可证换证核发81个。指导各镇区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增强工程运行安全意识,完善水闸泵站隔离围栏、安全警示标志设置。 【水行政审批管理】 2014年,市水务局深化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成立审批服务办公室,选派4名工作人员常驻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咨询、收件、受理、审批及发证等工作。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创新审批方式。制定权责清单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展职权清理,共清理行政职权317项,调整行政审批事项8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及其他行政管理职权13项。清理各类文件118件,保留79件、废止33件、修改完善6件。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编制审批事项业务手册31个、办事指南及其简本。调整并公布行政职能与处罚裁量标准,规范水利规费征缴,全年征收堤围防护费4.82亿元、水资源费5779万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