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808次 | |||
【海洋渔业概况】 2016年,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简称“市海洋渔业局”)围绕海洋综合治理、现代渔业发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渔政执法管理等重点工作,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做好减船转产及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保障重大项目用海。全年全市实现水产养殖面积34万亩,比上年减少2.17%,水产品总产量33万吨,减少0.46%,实现渔业总产值82亿元,与2015年相比基本持平。渔业人口人均年收入31654元,增长0.68%。供港澳四大家鱼香港市场占有率超40%,澳门市场占有率超70%。脆肉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0%。坦洲镇永联水产品专业合作社3个养殖场基地获农业部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备案的基地。三角镇“乌斑杂交鳢”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为水产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全市有市级渔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1家。年内,市级批准交通用海项目(码头类)6宗、公益性用海项目6宗(红树林和人工鱼礁),使用海(岛)岸线7.097公里,占海(岛)岸线总长度8.5%。市海洋渔业局驻东区中山三路26号市政府第二办公区19-21楼。
【海域管理】 2016年10月,市海洋渔业局编制《中山市海洋功能区规划(2013-2020年)》,首次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标志中山市海域资源开发、控制、管理及编制涉海规划有法定依据。编制《中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获市经济研究院评审通过,框定中山市“十三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蓝图。重新启动《广东翠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申报,制定《加快推进翠亨新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申报工作方案》,建立沟通渠道和多方协作机制。协助中开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和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理用海手续。10月,成立市海洋经济调查领导小组,开展海洋经济调查。12月,组团参加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展示中山海洋经济实力。
【海洋环境监管】 2016年,中山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通过实验室认证(CMA)和农产品质量认证(CATL)双认证,获农产品和海洋环境监测两大类共25个项目的认证资格,搭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平台。市海洋渔业局制定《2016年海洋与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完成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现状与趋势性监测及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监测指标939项,并编制发布《中山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开展增殖放流工作,安排150万元增殖放流各类鱼虾苗种3700万尾,参加放流人数300人次,实现增殖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首次与中山市众裕能源化工开发有限公司、中山市盛鸿石化有限公司签订建设项目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损失补偿合同,对涉渔生态环境影响建设项目作出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损失补偿决定,用于海洋及渔业生态增殖、修复与污染防治,基本建立海洋渔业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渔业结构调整】 2016年,市海洋渔业局实施水产健康养殖扶持资金项目,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安排财政补贴资金400万元,推进22个100亩以上养殖场改变养殖模式,无公害生产、养殖鱼塘5027亩;2015-2016年,全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2000亩,转变中山市传统养殖模式。引进与推广新品种项目,探索新品种的养殖模式,调整优化水产养殖业养殖品种结构,提升水产养殖效益,促进渔业增效增收。安排资金100万元引进与推广台湾泥鳅、沙塘鳢、孔雀锦鲤、花杂草杂交龟、马鲅鱼新品种5个。至年底,全市共有养殖品种40种,除传统四大家鱼外,南美白对虾仍为主打品种。实施水产苗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促进种苗培育更优质安全。全年共安排水产苗种示范基地建设资金70万元,扶持水产苗种示范基地场地设施改造及引种、选种。
【水产品质量监管】 2016年,市海洋渔业局坚持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现代渔业建设相结合,执法监管与标准化生产相结合,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薄弱环节,加大巡查检查、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规范水产品养殖环节。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和提升质量意识,发放《水产品质量宣传系列》《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手册》《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宣传资料800份,与养殖单位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65份。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力度,检测水产品样本7613个,检测合格率98.17%。对76个养殖场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监督抽样125个,处理超标样品8个。夯实渔业基础设施,指导水产养殖场高标准整治池塘,完善养殖设施,规范养殖行为,加强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全年全市通过广东省无公害产地认定单位26个,认定面积6122亩;获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单位22个,认证养殖品种26个,批准产量8517吨。
【海监渔政执法管理】 2016年,市海洋渔业局提升海监渔政执法能力。内陆50吨级执法船“中国渔政44142”交付使用,“中国渔政44145”快艇开展招标建设,强化海监渔政装备建设,从硬件上提升中山市海监渔政执法能力。组织开展海漂垃圾和海上违法倾倒垃圾(渣土淤泥)专项整治行动,查获涉嫌未经批准运输淤泥船舶2艘,移送司法机关查处污染环境案2宗,查处在河道倾倒泥土妨碍行洪案4宗,查处违反海事规定案件35宗。完善队伍建设和服务水平,柴油补贴和休禁渔补助发放工作走在广东省前列;全年对1171艘渔船发放柴油补贴809万元;年内完成受理及公示工作,中山市休(禁)渔补助申请资格有1139艘渔船、2206名渔业船员,补助资金总额296.7万元,其中,包括由火炬开发区财政负责发放的33艘渔船47名渔业船员的补助资金5.93万元。
【惠农政策和服务】 2016年,市海洋渔业局创新实施“三集中,一分开”行政审批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掌握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中山分厅、市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及广东省跨层审批系统等业务规程,全年完成各类审批、服务、检查及行政征收事项8355件,完成行政征收47.42万元。“三集中,一分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获广东省海洋渔业系统推广。开展渔民减船转产意愿摸底调查2次,共有410艘、8824.2千瓦海洋渔船愿意减船转产,占海洋渔船总量的60%、总功率的72.2%,减船转产政策获渔民认可。《中山市2015-2019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获市政府通过,年内推进减船转产工作。
【2016中国(中山) 国际龟鳖博览会】 2016年9月23-25日,2016中国(中山) 国际龟鳖博览会在中山市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由广东省龟鳖协会主办,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和中山市龟鳖协会共同承办,实物展展馆面积1万平方米,共设业界物种、设施设备、饲料和深加工产品等标准展位468个,实物展出涵盖全球各地水性、陆性、观赏性、食用性龟鳖品种130个,金钱龟、石金钱龟、中华鳖等珍稀奇特品种首次亮相博览会,为历届同类会展之最。博览会增设龟鳖知识讲座、名龟摄影比赛、名贵龟鳖慈善拍卖晚会、龟鳖文化长廊展示、龟鳖知识竞赛等活动,多样性展示龟鳖文化和产业特性。邀请国内外、港澳台地区龟鳖类专家和科研人员等2000人参加,入场人流量12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超1000万元,场外交易6000万元。
【海漂垃圾和海上违法倾倒垃圾(渣土淤泥)专项整治】 2016年,市海洋渔业局牵头组织开展海漂垃圾和海上违法倾倒垃圾(渣土淤泥)专项整治行动。组成联合巡查执法小组,通过部门联动、重拳打击和综合治理,开展中山市辖区水域巡查,遏制海上运输和倾倒垃圾(渣土淤泥)违法行为。9月,联合公安、边防、海事、交通等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全市共分为3个小组启动执法巡查;10月,联合水务、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行动;12月,联合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中山海事局等单位开展打击非法倾废的海上联合巡航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77人次、各类执法船艇17艘次,对全市周边海域、东内河与西内河水域开展执法检查,共检查各类船舶21艘次,未发现违法倾废的情况。全年共出动船艇521艘次、执法人员1826人次,检查船舶1859艘次,查获涉嫌未经批准运输淤泥船舶2艘,制作现场笔录2份,询问笔录3份,移送司法机关查处污染环境案2宗,审查起诉5人;查处在河道倾倒泥土妨碍行洪案4宗,罚款5.6万元;查处违反海事规定案件35宗,罚款23.95万元。
【中山市河鲀鱼养殖场成为全国首批获备案基地】 2016年,中山市坦洲镇永联水产品专业合作社3个养殖场基地获国家农业部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得备案的基地。全国共有16个养殖河鲀鱼源基地获备案,中山市占3个,场地通过率18.75%。中山市坦洲镇永联水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并注册“坦洲巴鱼”商标。年内,合作社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中洋集团合作,成立中山市中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营巴鱼市场流通。永联合作社发展集苗种、生产、饲料、技术、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链业务,辐射附近养殖户500户。9月30日,中山市坦洲镇永联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好渔养殖场基地、鱼虾哈养殖场基地和宝润养殖场基地,被中国渔业协会确定为第一批养殖河鲀鱼源基地。
【中山市“乌斑杂交鳢”获评定为水产新品种】 2016年,中山市三角镇“乌斑杂交鳢”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评定为水产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乌斑杂交鳢”俗称生鱼,三角镇在市内养殖面积最大。“乌斑杂交鳢”是珠江所研究员陈昆慈团队与三角镇惠农水产种苗繁殖场合作研究培植的新水产品种,以乌鳢为母本、斑鳢为父本的杂交鳢新品种,解决亲本间性腺发育不同步、繁殖温度不一致、配对困难等养殖难题,使‘乌斑杂交鳢’苗种生产达规模化水平。“乌斑杂交鳢”项目被称为“惠农1号”,获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内,杂交的生鱼养殖在三角镇发展为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成—饲料销售—商品鱼销售“一条龙”生产运营格局,其中,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杂交生鱼鱼苗超10亿尾,产值超4500万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