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03 【点击率】1543次


【简况】 1998年,经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加快了全市海洋与水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步伐,使全市海洋与水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20个丰收年。1998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8.8万亩,其中鱼塘面积27.1万亩,基本上保持在1997年的水平。水产品总量为19.2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淡水养殖产量17.3万吨,比上年增长9%;海水养殖产量9590吨,比上年增长45%;海淡水捕捞5.5万吨,比上年增长3.5倍。总产值18.89亿元(现行价),比上年增长8.1%,占农业总产值的55%;其中“三高”水产品的产值13.2亿元,占水产品总产值的70%。全市人均占有鱼量150公斤,比上年增长8.7%。


【水产产业化基地建设】 全市的水产养殖业已从传统的分散型的小农经济模式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市已建立3个水产产业化、现代化基地。一是由市海洋与水产局、市农委、沙朗镇、沙朗农场于1998年初联合创办的沙朗6000亩罗氏沼虾产业化示范基地;二是古镇镇、小榄镇的4500亩四大家鱼连片高产基地;三是建在横栏镇的中华鲟南方养殖研究基地,该基地占地80亩,现建有直径为9米的大水泥池132个,直径为3米的小水泥池68个,面积达8800多平方米,并建有大型水质净化装置及其配套设施,是养殖和研究中华鲟的具有产业化、现代化的良好基地。计划立项建立的还有:横栏镇的桂花鱼基地、三角镇的水鱼基地、阜沙镇的四大家鱼种苗基地等。这些产业化基地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强全市水产养殖业在省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品种结构】 经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和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使全市的养殖品种配套多样化,“三高”品种越来越多。全市已由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发展到现在养殖包括四大家鱼及罗氏沼虾、桂花鱼、鳗鱼、脆肉鲩、埃及塘虱、生鱼、水鱼、花鲈、青蛙、鲶鱼、七星鱼、乌头鲚、仙骨大头、加洲鲈、斑节对虾、桂虾和1997年11月引进的国家最新水产科研成果与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杂交鲟、鳄鱼、三线闭壳龟(金钱龟)、花鳗鲡等名特优新品种在内的30个品种,极大地丰富了本市水产养殖品种。名、特、优、新品种养殖面积达11.06万亩,比上年增长1.9%。其中罗氏沼虾3.68万亩,比上年增长27.9%;桂花鱼1.16万亩,比上年减少4.2%;水鱼4609亩,比上年增长72%;鳗鱼3.2万亩,比上年减少6.5%。


【水产种苗生产和管理】 全市的水产种苗生产已达到一定规模和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至1998年底,全市共建有水产种苗场119个,其中鱼苗孵化场73个,罗氏沼虾孵化场46个。年产鱼虾苗近100亿尾。按市政府颁布的《中山市水产种苗管理试行办法》要求,已申领中山市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的水产种苗场有72个。


【地方渔业规范工作】 继1989年11月由市政府颁布了《横门渔港管理章程》后,于1998年7月28日以中府〔1998〕60号文颁布了《中山市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开发管理试行办法》,1998年10月14日又以中府〔1998〕85号文颁布了《中山市水产种苗管理试行办法》2个地方渔业规范性文件,使全市合理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和水产种苗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管理有序、并逐步向法制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本市以法兴海和依法治海提供了法律依据,有效地保护了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海洋与水产业的发展。


【开发利用浅海滩涂】 南朗、翠亨两镇合并后,于1998年下半年增殖护养的白蚬面积达1.6万亩,预计产量达1.5万吨,产值512万元。利用浅海滩涂增殖护养白蚬,不但改善和优化了浅海生态环境,还为半咸淡水鱼类提供了饲料来源和良好的海洋生物繁育保护区,使增殖护养区附近的鱼虾蟹类数量成倍增加,丰富了水产资源,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产品流通已步入信息化轨道】 市政府在农副产品流通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于3月份成立了市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市农委、市海洋与水产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12个单位的有关领导被聘为顾问。各镇区也相继成立了分会。至1998年底,全市各镇区成立分会13个,会员已达310多名。4月份在市农委又建立了中山市农业信息中心,与农业部局域联网,11月接入视聆通和国际互联网。1998年上网户已发展到131户,在已上网的110多户农民流通专业户中,有70多户是水产品流通专业户。流通户一开机就可及时收集和发布市场信息,掌握市场行情,极大地促进了水产品流通。1998年全市水产品流通专业户销往外省市的水产品达7万多吨。


【水产品加工】 全市有水产冷库(粗加工)15座,冻结能力1158吨/日,冷藏能力4864吨/次,制冰能力2096吨/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深加工)8个,年加工能力1.8万吨。由于生产流动资金困难,1998年只能生产加工8685吨,其中罐制品2398吨。


【江河人工增殖放流】 1998年投入江河增殖放流资金12万元,于4月24日至27日和6月9日共5天时间分别在小榄水道的大南沙大桥水域、中山港水域及横栏镇拱北河水域增殖放流鱼虾苗1046万尾,其中鲤鱼苗696万尾、鲫鱼苗102万尾、鲮鱼苗100万尾、鳙鱼苗98万尾、罗氏沼虾苗50万尾。


【抓好鱼病防治,规范鱼药市场】 查处伪劣无批号鱼药。市鱼病防治中心在开展鱼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于年初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各镇区经营鱼药的52间药店进行全面检查,经检查发现其中30间无经营许可证,有16间鱼药品种不合格。对重量达732公斤,价值约3万元的伪、劣、无批号的鱼药全部予以没收,并处于罚款。规范鱼药市场。于4月9日对鱼药经营者进行法规教育和鱼药知识培训,教育其如何鉴别伪、劣、无批号产品;参训人员43人。当日将没收的伪、劣、无批号鱼药销毁,并会同有关部门按要求替无经营许可证者补发了经营许可证。大力开展鱼病防治培训工作,开办了11期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510人。还应古镇镇要求,聘请省专业技术人员到该镇传授水鱼养殖及病害防治专业知识,参加培训人员110人。开展鱼苗病害防治工作。根据水产养殖病害流行日趋严重的情况,今年初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桂花鱼注射疫苗达20万尾,成活率达80%以上。


【依法治渔】 在加强渔政海监检查支队和渔船渔港监督管理支队两支队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积极贯彻国家《渔业法》等渔业法规,严格依法行政,积极转变观念,切实树立为渔民服务的思想,派出支队工作人员到渔港和重点渔村设点办理签证,方便渔民就地签证,提高了渔民办证、签证的积极性。1998年共签发《渔业捕捞许可证》1581本;渔业船舶年审签证初检发证共1488艘,6051总吨,共2.7万马力。依法严厉打击电、毒、炸鱼等严重破坏水产资源的违法行为,努力维护好渔场的生产秩序。1998年检查渔船735艘,查处违规作业渔船607艘,其中,违反许可证制度226宗,无证捕捞288宗,违反禁渔区禁渔期70宗,电鱼20宗。积极做好船东互保工作,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1998年全市有3055名船员参加人身平安互助保险,保险金额21.385万元。其中受理理赔的海损事故4宗,已结案2宗。(黄德辉)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谭灵之(1998.3止)

副局长:文北泉(1998.3起主持全面工作)


19971998年中山市渔业生产统计表

年份

水产品总量()

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

淡水捕捞()

淡水养殖

面积()

总产()

面积()

单位(公斤)

总产()

1997

177821

7500

14880

6614

4900

264885

600

158807

1998

191965

4091

15447

9590

5136

272458

636

173148

增长率(%)

8

-4.5

3.8

45

4.82

2.9

6

9

 

上一篇: 水产业(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海洋与水产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