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199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02 【点击率】1405次


【简况】 1998年,早造生产克服早春气温偏高、收割期雨水偏多的不利天气影响,晚造后期天气好、阳光充足且免受寒露风、台风侵袭,全市粮食生产获得好收成,夺得连续第五个丰收年。据统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4.46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102%;平均亩产379公斤,总产28.21万吨,完成下达计划的100.4%。其中全年水稻面积69万亩,平均亩产379公斤,总产26.16万吨,比上年亩增2公斤、总产增0.16万吨。早造平均亩产增1公斤,晚造增4公斤。粮食合同收购8.7万吨,储备3.9万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任务。


【粮食增产措施】 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粮食工作责任制考评制度,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兴农意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推广以籼七占、籼小占2号、特籼占13、特籼占25、丰矮占、粳籼89、特玻占、粤香占等为主的优质高产良种66.3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95.7%;推广水稻塑盘育苗抛秧作业面积25.1万亩,比上年增加4.5万亩,占水稻插植面积36.2%;推广水稻生产在统一供秧前提下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机耕、统一插植期、统一管理措施的种植模式,采用该种模式的种植面积达1.9万亩;水稻规范化栽培、病虫鼠害综合防治面积均占水稻总面积的80%以上。市领导在三角、浪网创办的1.5万亩高产示范片,进一步带动了全市水稻创高产活动的开展(简称创高活动),全年水稻创高产面积28.9万亩,占42%;平均亩产483.8公斤,比全市平均亩产亩增104.8公斤。


【市万亩高产示范片再创新高】 增加投入,统一良种良法,落实增产措施,继续办好市领导在三角镇、浪网镇的1.5万亩高产示范片,充分发挥“三田”作用(领导的指挥田、农技部门新技术的样板田、农民学科技的实习田),掀起粮食生产新高潮,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带动全市农民开展水稻创高产活动,夺取水稻丰收。1998年平均亩产465.1公斤,比1993年亩增80.8公斤,增幅21%;亩产每年递增14.9公斤,每年递增3.9%,高于全市同期增产水平;比全市平均亩产379公斤高86.1公斤;比三角、浪网两镇平均亩产411.5公斤高53.6公斤。


万亩示范片与全市、镇的产量对比数据表

                                                    单位:公斤/

年份

全市

三角镇

浪网镇

万亩示范片

三角镇

浪网镇

平均

1993

332

355.5

378.5

386.5

379.4

384.3

1994

351

385.0

397.4

410.0

407.5

408.6

1995

364

393.0

402.1

456.0

412.0

441.3

1996

372

403.0

409.9

461.5

463.5

462.2

1997

377

408.0

412.3

462.5

466.5

463.8

1998

379

409.5

414.6

464.0

467.3

465.1

 

【落实“沃土计划”】 实施“沃土计划”是全市在“九五”期间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保护耕地质量、强化地力建设的一项带长远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措施,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1998年,全市重点抓好稻秆回田、冬种紫云英和稻后菜几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共落实稻秆回田26.4万亩,占禾田面积76.5%;冬种紫云英2.82万亩,占禾田面积8.2%;冬种板地菜8.2万亩,占禾田面积23.8%。由于工作抓得扎实,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培肥地力,对提高水稻产量起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农业行政执法】 1998年,市农业局结合自身实际,改变过去只管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和推广、忽视执法工作的局面,把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农业政策法规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为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农业局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和农业行政执法队,并编印了《执法责任手册》和《行政执法规章制度》。一年来,先后举办了全市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和农药经营人员培训班;大力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重点宣传《农药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开展农药、化肥、种子市场的检查整顿。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努力下,农业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地规范了全市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确保农业生产资料有序经营和使用安全,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998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农业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种粮高手早造拿大奖、晚造破纪录】 1998年10月19日,火炬开发区二洲村农民林庆安参加省农业厅举办的“芭田杯”种田状元争霸战活动,以早稻4.5亩地种植特籼25品种,创亩产639公斤的好成绩,荣获三等奖,成为全省14名获奖选手之一,并被授予全省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标兵称号,破格晋升为高级农民技师。他在晚造生产中,再接再厉,按照市农业局制定的栽培方案,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再夺高产。其种植的2.2亩水稻特籼25,经市圈割验收,亩产676.2公斤,打破上年早造由黄圃镇镇二村黎伟华农户创造的亩产666公斤的纪录,成为全市目前水稻最高产纪录。(黄声群)


附:1998年主要领导名单

局 长:李朝阳(1998.10止)

    卢君达(1998.11起)

上一篇: 农业综述(1998) 【关闭窗口】 下一篇: 畜牧业(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