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1991-199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1-1997) 【成文日期】1997-12-04 【点击率】1349次


【简况】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以法治牧、依法行政的力度。合理调整畜牧生产结构,在稳定发展禽业的同时,鼓励和扶持发展生猪生产,提高生猪自给率。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生态牧业,抓好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普及配合饲料喂养,提高“三高”牧业的质量和效益。7年来,畜牧生产除1994年减产外,其余各年都能稳定发展。1997年全市畜牧生产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全市牧业产值为4亿元(不变价),产肉总量6.58万吨,生猪饲养量、上市量、存栏量分别为65.7、40.1、25.6万头,生猪的自给率达40%。坦洲、板芙、东凤、东区、三乡镇5个畜医站先后在基础设施、人员配置、管理目标和业务目标等方面符合省的达标要求,成为省的达标畜医站。
 

【扶持专业户发展畜禽业】 制定了对立项的千头、万头猪场分别给予10万元、100万元贷款贴息和3000~20000元奖励政策,提高养猪专业户的积极性,畜牧业从千家万户家养式分散经营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1997年,全市共有76个立项的千头猪场和1个万头猪场。生猪饲养专业户364户,比1990年增加50.4%,年均增长率为7.2%;畜禽养殖专业户1125户,比1990年增长81.5%,年均增长率为11.6%;7年累计饲养“三鸟”1.95亿只以上。

 
【引进良种,示范推广】 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和省农业厅的要求,开展种畜禽场的验收发证工作,对市畜禽良种场、各镇(区)畜禽场进行验收,发放畜医卫生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积极做好良种良法推广工作。1992年起,先后从英国、以色列分别引进SM2樱桃谷鸭父母代5600羽和隐性白种鸡6000羽,引进“石岐杂”种鸡4万羽,自行选育出良种石岐鸡种鸡和SM2樱桃谷种鸭,建立了鸡、鸭良种繁育体系。1997年引进、自繁选育瘦肉型种猪3690头,年底全市有瘦肉型种猪6799头,占全市种猪的56%,年可供瘦肉型猪苗13.6万头。
 

【兽医防疫检疫】 贯彻《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及《中山市牲畜屠宰和肉品卫生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兽医防疫检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抓好以口蹄疫、猪瘟、鸡瘟、狂犬病、布氏杆菌病、血吸虫病为主的动物防疫、监测工作。1997年开展畜禽传染病的预防注射,全市共注射口蹄疫疫苗63万头(次)、猪瘟疫苗64万头(次)、鸡新城疫疫苗2407万只(次),注射率均在95%以上。对全市4个较大的种畜禽场进行了疫病监测,有效地控制疫情发生和蔓延,使全市生猪、家禽的疾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61%和5.9%,低于省定的1%和10%的控制标准。对全市的屠宰场进行了整顿和完善,黄圃、东凤、小榄、古镇等镇先后建起了机械化屠宰场。城区新建成了日屠宰量可达2000头的肉联厂屠宰场,保证了城区及附近镇区的安全卫生肉类供应。1997年对9.7万头生猪、130万只家禽进行了产地检疫,共检出病猪769头、病禽2.2万只,对检出的发病畜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地控制疫病的蔓延,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整顿兽药市场】 执行《兽药管理条例》,每年组织力量对兽药市场进行大检查。1997年,加大了兽药打假力度,对全市兽药店开展换证工作,联合市海洋与水产局查处无证经营鱼药店;开展兽药监督检查13次,查处无证经营兽药店21间,没收假劣兽药一批,货值3万元,规范了兽药市场。
 

【饲料工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质量为根本的方针,狠抓企业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产品,饲料工业迅猛发展。饲料工业企业由1991年13间发展到1997年16间,年单班生产能力由1991年8.5万吨提高到1997年18.9万吨,提高了10.4万吨。饲料产销量由1991年的13.5万吨提高到1997年18万吨,增长33%。1997年饲料工业产值为4.4亿元(现行价),利润517万元,创产量和利润历史最高纪录。1997年猪料产销量达7万吨,占饲料总量的39%;水产料占13%,饲料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狂犬伤人】1995年7月7日,阜沙镇民安管理区5人被一只来历不明的狂犬咬伤,其中4人先后出现恐水、怕风、怕光等典型的狂犬病症状,4人于当月死亡。(朱淑萍)

 

1991~1997年中山市畜牧生产情况表 
 
年份
牧业产值不变值(万元)
产肉总量 (万吨)
生 猪 (万头)
三 鸟 (万只)
饲养量
上市量
存栏量
饲养量
上市量
存栏量
1991
28856
4.84
57.51
32.66
24.85
2371
1584
787
年增长率%
4.3
8.5
5.4
8.8
1.4
7.9
6.0
12.1
1992
30441
5.06
58.80
34.10
24.70
2438
1649
789
年增长率%
5.5
4.5
2.2
4.4
-0.6
2.8
4.1
0.3
1993
34128
5.80
60.50
35.18
25.32
3200
2034
1166
年增长率%
12.1
14.6
2.9
3.2
2.5
31.3
23.3
47.8
1994
32632
5.6
58.20
35.00
23.20
2753
1894
859
年增长率%
-4.4
-3.4
-3.8
-0.5
-8.4
-14.0
-6.9
-26.3
1995
36000
5.9
60.00
35.50
24.50
2767
2115
652
年增长率%
10.3
5.4
3.1
1.4
5.6
0.5
11.7
-24.1
1996
38267
6.25
61.5
37.7
23.8
3002
2202
800
年增长率%
6.3
5.9
2.5
6.2
-2.9
8.5
4.1
22.7
1997
40004
6.58
65.7
40.1
25.6
3020
2226
794
年增长率%
4.5
5.3
6.8
6.4
7.6
0.6
1.1
-0.8


附录:1991~1997年主要领导名单

副站长:杨邦荫(1991.1~1994.12)

    郑藻森(1993.2起)

    陈始和(1991.1起)

    郑焕棠(1991.6起)

上一篇: 粮食生产(1991-1997)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农业综述(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