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696次 | |||
【公安概况】 2016年,中山市各级公安机关以基础信息化建设、警务实战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四项建设”,“飓风2016”专项行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抓手,开展反恐维稳、打击整治、社会治理、服务管理、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推进平安中山和平安警队建设,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态势向好,群众安全感和公安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政治治安大局持续稳定。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将城区大队外的20个镇区分局交警大队划归所在镇区公安分局管理,实现镇区交通“一盘棋”综合治理。年内,全市刑事、治安发案数分别比上年减少12.18%和增长0.59%;首次实现年度现案全破,“冬日风暴”指标完成排名位列全省首位;建立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社区康复帮扶新模式,全年查处吸毒人员数量减少31.2%;推出超期驾证“优先续”等6项公安改革惠民举措;全年发生一般交通事故和消防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均有下降。中山市公安局(简称“市公安局”)驻东区兴中道26号。
【刑事犯罪打击】 2016年,中山公安刑侦部门坚持民意导向、以打促防,全市刑事案件立案3.04万件,比上年减少12.18%,破案1.31万件,增长0.1%,全市百名民警破案数和逮捕数分别位列全省第一位和第四位。围绕破案追逃中心任务,在省公安厅开展的“冬日风暴”破案战役中,首先完成省公安厅下达的追逃指标任务,期间追逃指标完成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位,共抓获网上逃犯881名、撤销上网逃犯964名,分别增长0.3%和2.2%。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全年全市电信诈骗案件立案2777件、损失金额7673万元,分别减少30.5%和26.3%;破案、刑拘、逮捕、起诉案件和起诉跨区域团伙数均大幅增长,专项考核位列全省第一名。开展打击整治抢劫、抢夺、盗窃“两抢一盗”犯罪专项行动,全年全市“两抢一盗”案件立案1.96万件,减少10.6%;破案8372件、逮捕1867人,分别增长8.7%和4%。推进“无命案镇区”创建工作,年内命案发案42件全破,首次实现现案全破;4个镇区无命案发生,11个镇区命案发案数持平或减少。开展“无黑恶势力镇区”创建工作,全年全市无黑社会案件发生,9类涉恶案件立445件,减少35%。开展“无刑案村居”创建工作,全市有4个社区、124个自然村无刑事案件发生。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工作,连续三年中山市警务综合应用平台“三率”(指案件详细率、案件及时率、嫌疑人信息详细率)综合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开展资质认定工作,刑警支队技术所作为地级市检验检测机构,在全省第一家通过省级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年内,市公安局东区分局刑侦大队获推荐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经济犯罪打击】 2016年,中山公安经侦部门以侦查破案为主业,以预警防控为重点,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263件,立案1126件,破案693件,刑拘534人,逮捕286人,起诉414人,涉案价值38.75亿元,挽回损失4.25亿元。开展“飓风2016”打击金融领域突出犯罪专项行动,全市共立案216件、破案80件、刑拘160人、逮捕143人,比上年增长12.5%和50.94%。践行“全民治安”工作理念,通过突出宣传防范工作,全市经济犯罪案件受案数、立案数分别比上年减少18.99%和17.45%。
【缉毒禁毒】 2016年,中山公安禁毒部门深化全民禁毒措施,推进各项公安禁毒工作开展,全年共查处吸毒人员6668人次,比上年下降31.2%;强戒吸毒人员2242人,下降19.1%;破获毒品刑事案件879起,下降32.8%。中山“打、防、治”及“社区康复”相结合、中山缉毒+技侦+分局+特警的警种协同与上下联动的“1+2+3+N”缉毒新模式、“逢嫌必检”等禁毒工作经验得到上级单位肯定并推广。开展对公安监所在戒人员问卷调查并形成调研成果;拓展调查范围,对拘留所内被查获吸毒人员开展为期2年超过1万人的基础调查,跟踪全市毒情变化,评估禁毒策略对中山毒情的影响。禁毒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继续在禁毒学界扩大影响并广受关注,12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中山市举办首次2016禁毒研究学术论坛,支队长冯立洲作《禁毒工作指数的建立与应用研究》主题发言,并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聘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外高级教官、被广东警官学院聘为外聘教师。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日报》、中山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中山市“全民禁毒”、缉毒破案等工作成效。 ·资料链接· “1+2+3+N”缉毒新模式,“1”指1名情报民警提供精确的情报支撑和行动预警;“2”指在收到涉毒情报后由2名禁毒支队民警以搭档制负责日常侦查组织工作;“3”指调派3名分局民警负责配合线索立案、摸排核查;“N”指若干名特警队员参与全程行动,从而形成相对固定的毒品大案联动侦破模式。 “1+1+24+N”立体化治安巡防模式,依托“1”个综合指挥中心,构建“1”个主要由巡警支队负责的环中山防控圈,镇区公安分局组成24个实战防控单元开展动态巡控,巡防队员负责对“N”个村(居)网格和网格内“人、屋、车、场、网、会”等治安要素开展常态巡查,形成以110为龙头,以市镇两级巡警为骨干,以网格化巡防为基础,以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为保障的立体化治安巡防体系。
【警卫及重大活动安保】 2016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共完成各类警卫任务142批(路过任务91批,活动任务51批),其中内宾一级7批、二级加强21批、二级17批、三级80批,外宾二级5批、外宾三级6批,级外6批,任务总量比上年增加12%。完成全国“两会”、珠海航展、中山马拉松、“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等安保任务48起。
【治安管理】 2016年,中山公安治安部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治安领域各要素管控、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基础信息化平台建设、人口管理和服务、治安领域违法犯罪打击等工作。全市共受理治安案件63452起,比上年增长0.59%;查结13810起,下降0.43%。共查处违法人员24057人次,下降9.82%。巩固“全民治安”工程,依托“平安细胞”构建深化“全民治安”工作,100%完成构建“平安村居”300个和“平安医院”44所,“平安厂企、工业园”“平安小区”“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商圈”完成率均在93%以上;安装出租屋信息化门禁视频系统2.04万套和其他门禁系统9856套,旅业式出租屋实现各类信息登记系统全面覆盖。中山市年度全民治安工作得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批示肯定,公安部和省领导分别批示要求全国、全省学习借鉴中山“全民治安”经验,推广中山“全民治安”经验被列为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2016年度十大重点工作之一。加强治安防控能力,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所“三所”入所倒查率、万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比例、一级和二级派出所比例保持全省前列。整合全市专职巡逻警力、武警机动力量及社会治安辅助力量,创新实行“1+1+24+N”立体化治安巡防模式,24个镇区刑事案件立案数全部减少。全市建成并联网接入一类治安监控点8947路、“村村通”视频点1.4万路,各类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9.4万路,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破获刑事、治安案件超1000宗。新型涉黄赌案件侦办全国领先,连续侦破“2·17”特大开设赌场案、“5·25”为赌博网站刊登广告专案、“5·13”跨境微信赌博专案、“12·21”特大网络组织卖淫案等重特大案件15宗。其中“5·25”“5·13”2宗案件是全国首次侦破的新型“赌博网站推广”、“电投”网络赌博案件,“12·9”LOLO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专案侦办被中央“今日说法”栏目作为新型涉黄问题苗头的普法宣教案例,上述3宗案件均被列为公安部部督案件。 市公安局推动户籍制度与改革实施意见出台,至年底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87.39%。全面放开除部分双语证区域外的26个省(市)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工作。实现将身份证制作发证、积分入户申请权、部分入户的审核权下放分局一级的“三个下放”,取消随军家属入户待业证明、户口准入迁移计划生育前置审核、市内户口迁移房款缴纳比例限制的“三个取消”,将省内户籍人才入户纳入到省内户口网上“一站式”迁移范围的“一个纳入”。以试点工作改进管理效能,所有爆破作业项目均落实施工现场视频录像制度,所有银行网点自助设备全面安装实体防护装备,在全省首推剧毒化学品承租转租车间备案登记制度,火炬开发区分局的“门禁视频+人脸识别”系统成为省公安厅特色示范项目。年内,治安支队“放射源治安管控”微课程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五星级”精品微课程。
【监所管理】 2016年,中山市公安监管场所实现安全无事故,共新收押2.95万人,其中看守所8863人,强制戒毒所2241人,拘留所1.84万人,收容教育所1人。加强稽查暗访和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完成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提升监所安全防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监所、队伍双安全。畅通收押通道,共收治住院病人484人次,处置被监管人员因病正常死亡事件6起。提高全市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经费,全市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每人每月提高30元伙食费标准,市看守所在押和拘留所在拘人员伙食费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300元,戒毒所在戒人员伙食费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330元。改造市看守所技防系统改造一期项目和2间视频远程提审室,升级戒毒所监控、门禁以及对讲等旧系统。市看守所创新“无缝对接”帮教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戒毒人员安置帮扶工作体系。市拘留所创新管理模式,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全年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617宗,成功化解510宗,化解成功率92.47%。
【出入境管理】 2016年,中山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共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147万证次,批准赴港澳定居申请1772人次,受理并审批境外人员证件3629证次,查处涉外案(事)件348宗605人;清理未经合法手续而在中国非法就业、非法入境和非法居留的“三非”外国人301宗550人,破获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件3宗,逮捕犯罪嫌疑人5名。中山市行政服务大厅启用24小时出入境自助办证服务,24个镇区公安分局全部在出入境办证服务厅设立自助办证一体机,并建成24小时出入境自助办证服务厅,至年底,全市有自助办证一体机48台,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年办理40多万证次,其中电子港澳通行证制签成功率99.68%。
【边防管理】 2016年来,中山公安边防部门开展清港清湾68次,处罚违规船舶102艘次、109人次,调处海上矛盾纠纷13起。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共查获走私案件41起、案值约2374万元;侦破偷渡案件2起、查获偷渡越南人56名。完成重大安保任务19项,20名官兵累计作战130天。推动沿海治安管理体系纳入市级规划,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等民生反映强烈问题,社会各界对边防工作满意度95%以上。创新推行“船舶管理服务一卡通”科技微项目获广东省公安厅优秀奖。侦破“2·17”51人特大偷渡案;查获1.6吨、案值1280万元的“4·11”特大穿山甲鳞片走私案,创总队同类案件最高纪录。创建爱民固边模范,实现模范(大队、派出所、村居)创建80%覆盖,神湾镇竹排村创建“无毒害辖区”和“无刑案村”。开展“全民治边”活动,开展便民利民、助学助困等系列爱民实践活动,帮助解决生产、就业等问题66个。先后12次参与全市重大安保、联合巡防、抢险救灾行动,救助群众867人次,挽回损失600万元。实现案件发破“一降一升”目标,立案数比上年减少27%、破案率增长2%。开展平安系列创建工作,打造开发区边防大队临海边防派出所成为首个零发案样板派出所,群众安全感95%以上。
【消防管理】 2016年,中山公安消防部门率先研究拟制中山市消防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消防装备建设规划、政府专职消防队站建设三年规划、消火栓管理办法、城乡消防专项规划等5部顶层设计文件。开展全市城市火灾风险评估,为全市消防事业发展提供顶层支撑和政策保障。全年接警7605起,出动车辆12715辆,出动警力66445人次,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1112人,直接抢救财产价值11949.44万元,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数分别比上年减少31%、43%和38%,年内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火灾事故,连续8年实现重点地区挂牌整治高分通过省政府验收。首创狭小空间快速灭火系统、区域联防、消防网格管理社会化、联合实战化训练、消防救援机器人、多功能电梯钥匙等工作项目创新10多项,其中4个项目获评全省公安消防部队“最佳科技创新奖”“最佳性能提升奖”和全市粤警创新大赛一等奖。首次举办“博爱情怀·逆行足印”中山市消防工作暨队伍建设成果展示,11家省、市主流媒体作头版头条报道。树立“中山市十大杰出青年榜样”孙立海(市公安消防支队黄圃中队中队长助理)、公安系统“每月一星”余世颂(市公安消防支队小榄中队中队长助理)等先进典型。连续6年获评全省“先进支队级党委”,作为全省唯一支队级党委获评为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队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执勤训练先进支队”。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016年,中山公安交警部门完成全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全市共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1592宗,死亡246人,受伤1561人,直接财产损失约231.3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7%、15.8%、12.8%和7.2%,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全市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为事故580宗,死亡134人,受伤446人,直接财产损失约49.2万元,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中山市车驾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化考场建设、队伍风险防控等经验做法在全省公安车驾管改革暨交通管理重点工作推进会上获推广;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工作在市公安局第二届粤警创新大赛上获奖,在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通过实施重点车辆检验率和报废率的双率管控技战法,全市重点车辆检验率和报废率排在全省前列,工作经验收入全省先进技战法汇编。推广应用微信微博“双微平台”,“中山公安交警”官方微博2016年全年发稿量1085条,阅读点击量77.5万,保持全市各政务微博前列;打造“互联网+智慧交通”立体出行服务体系,逐步推动“智慧交通”战略升级。
【公共网络安全管理】 2016年,中山公安网安部门牵头开展“安网2016”网络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扫黄打非”净网行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互联网的正常秩序。全年网警支队共协助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91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36名,打掉违法犯罪团伙21个。加强与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治安支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重点打击网上淫秽色情等违法犯罪活动,先后侦破“8·01网络招嫖案”“LOLO直播平台传播淫秽色情牟利案”等网络涉黄案件一批。加强全市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信息安全通报机制,提升全市政务网站防护水平。开展专项督导工作,推进各分局落实公共无线上网场所安全技术措施。6月29日,中山市公安局网安示范警务室在中山网揭牌成立,双方拓展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110接处警及巡警工作】 2016年,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处置各类报警163.3万起,其中涉及刑事4.97万起,比上年减少14.73%;治安10.94万起,增长7.15%;交通警情40.22万起、消防警情3699起、求助咨询17.3万起,协助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152起,协助破获违法犯罪案件44711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3060名,缴获被盗抢机动车22辆,快速、妥善处置自杀、溺水、煤气泄漏等紧急求助13万起,协助处理纠纷、咨询、噪音等非紧急求助18万起,救助群众29.17万人次。全年全市巡警共盘查可疑人员77.1万人次、车辆54.45万辆次,接处警12.25万起,破获各类案件4457宗,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6875人。其中查破刑事案件1407宗1574人,治安案件3050起5301人,查获各类被盗抢机动车428辆,缴获各类毒品5.5千克,打掉犯罪团伙45个,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63.79万元。落实治安卡点建设工作,召开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暨巡警工作会议,成立巡逻防控领导小组,明确市际治安卡点建设目标任务,建成全市第一批16个市际治安卡点并顺利运转。
【警务督察】 2016年,中山公安警务督察部门开展各类督察行动632次,出动警力1338人次,检查、督察单位2210个次,发现问题1412个次,提出督察建议1447条,发出督察通知书24份,对2名严重违法违纪民警实施禁闭措施。设立“12389”举报投诉中心,发挥督促查纠职能,全年接到电话投诉759次,受理涉警投诉146件,办结135件,属实或部分属实44件。开展“鞭策庸懒散、提升执行力”专项整治、内部落实枪支管理规定、预防民警职务犯罪等专项督察。围绕侵权案件抓执法维权,保障民警合法权益,共查处侵害公安机关及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件46宗,被侵害民警、辅警72人,依法处理侵权行为人71人;通过对维权信息向省公安厅报送、全局通报、网站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强化维权宣传力度。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高督察民警的综合素质,在全省公安督察大比武中,获全省公安督察大练兵大比武三等奖、岗位大练兵三等奖、网上督察大比武三等奖。推进集中督察、专项督察、暗访督察、网上督察的“四位一体”督察模式,初步建立督察工作“一把手”亲抓、局党委重视、各部门协调的“大督察”工作格局。
【公安法制】 2016年,中山公安法制部门结合实际,健全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全年共提请逮捕6060人,检察院批准逮捕5072人,批捕率82.5%;其中,退查案件1667宗,退查率31.81%;共发生各类公安行政复议案件323宗,维持140宗,撤回申请1宗,驳回1宗,告知1宗,不受理申请4宗,撤销原决定1宗。
【公安信访】 2016年,中山公安信访部门共接收来信来访509件,比上年增长17%。其中受理来信240件,增长55.8%;受理来访269件,减少4.3%。处理群众网上举报投诉咨询事项1878件,与上年基本持平。信访总量“由访转信”“由访转网”的转型趋势明显,呈现增量存量双下降态势。探索建立公安机关涉法涉诉事项内部转办、外部分流、善后衔接系列工作机制,将通过信访渠道发现的501件涉法涉诉事项分流导入复议、诉讼、国家赔偿等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导入率98.4%。探索施行社会律师参与和化解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工作机制,推进律师坐班值守、援助代理、专人专案、评析评查以及经费保障等工作。年内先后安排10批17名律师到市公安局参加“局领导接待日”活动,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6人次,促使信访人依法反映信访诉求。综合运用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举措,为信访群众有效行使权利提供制度性保障。投入司法救助金8万元,救助生活困难信访群众,帮助信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9人次。
【“飓风2016”专项行动】 2016年,市公安机关全面开展以打击涉毒违法犯罪、打击涉盗抢犯罪、打击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击涉金融领域犯罪为主要内容的“飓风2016”专项行动。共立刑事案件3.04万起,比上年减少12.18%;破案1.31万起,增长0.06%;刑拘7993人,减少9.08%;逮捕5056人,减少10.77%;移送起诉案件5223宗6430人,分别减少16.59%和18.38%。经量化综合排名,东区、东升镇、三乡镇、西区、三角镇在“飓风2016”专项行动中成效位列全市前5名。
【第二届粤警创新大赛】 2016年8月29日,市公安局开展全市公安机关第二届粤警创新大赛,按照“广泛参与、重在基层,尊重首创、鼓励竞争,实用有效、服务实战”的基本原则,以激励基层一线“微改革、微创新”为重要抓手,使警务创新成为破解社会治安难题、补齐打击防控短板的重要增长点。大赛共征集到创新项目72个,其中警务微改革类55个,科技微创新17个。经过遴选、初评和决赛层层筛选,消防支队“生命通道的守护者—狭小空间快速灭火简易系统”、交警支队“重点车辆‘安全星’监管平台”、东区分局“‘无毒空间’禁毒平台”、刑警支队“全能监测大管家”和法监支队“远程视频审讯平台”5个优秀项目入围全省复评,消防支队、刑警支队项目入围全省总决赛。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016年,中山市强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托信息应用,打开科技引领立体防控新局面。在火炬开发区率先建设“门禁视频+人脸识别”系统,其中大环村项目成为省公安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特色示范项目,健康花城小区自系统运行以来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科学布建技术视频防控网,通过进行3期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城乡视频监控一体化。推动实战指挥体系基础建设,打造可视化指挥调度实战平台。整合公安各类信息资源,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社会单位资源共享,为感知采集信息提供传输支撑。以多张网络等为基本框架,架设全市立体防控网,创新推动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建设,巡警部门创新实行“1+1+24+N”立体化治安巡防模式,构建中山“护城河”巡防体系,持续提升防控效能。开展公路治安查控网建设,全市建成固定治安卡点16个、机动治安卡点48个,实现常态化运作。加强信息网络防控网建设;完成网侦资源支撑中心、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以及网综平台资源整合等建设。实施智能感知防控网建设,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完成利和商圈和孙中山故居智能感知示范小区安装并试运行。抓好流动人口出租屋全面登记备案工作,持续推进信息化门禁视频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出租屋100%安装门禁视频、旅业式出租屋100%安装各类信息登记系统。强化对行业场所管理,对全市近800家物流企业实施警综系统录入并持续更新;落实对各行业场所的摸排统计,实现全面备案管理。全年实现派出所民警占分局警力52%、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42%;发动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至年底,全市各类专职群防群治队伍5.7万人,万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比例排名全省前列。全年刑事案件比上年减少12.18%,24个镇区刑事案件全部下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