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648次 | |||
【公安概况】 2015年,中山市公安机关以“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指广东省公安厅统一部署涉毒、涉黑恶和抢劫、抢夺、盗窃“两抢一盗”3项全省性突出违法犯罪的打击行动,各地再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取2项本地突出犯罪集中打击,中山市选取涉食药假、涉诈骗2类犯罪)为抓手,推动“全民治安”“全民禁毒”工程,强化反恐维稳、侦查破案、服务管理、队伍建设等工作。刑事案件、8类严重暴力案件(指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和爆炸、投毒、放火、抢劫、强奸、绑架致人死亡)、命案比上年分别下降12.64%、23.5%、51.32%,刑事案件破案数比上年上升1.86%。推广政府购买禁毒社工服务,覆盖21个镇区,探索城市、农村2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模式。罗维传、王高喜作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代表和古润金作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接见。全年火灾事故数下降37.77%,连续6年无重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中山市公安局驻东区兴中道26号。
【打击刑事犯罪】 2015年,中山市公安刑侦部门按照“平安中山”建设总体部署,以民意为导向,以合成作战体系建设为抓手,创新夯实刑侦基础工作,加强刑侦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打击各类突出刑事犯罪。重点部署开展“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全年刑事案件立案34616宗,比上年下降12.64%,破案13123宗,比上年上升1.86%。,其中在打击整治涉黑恶犯罪专项行动中,全市破获9类涉恶案件475宗,上升46.6%;逮捕714人,上升34.46%;公诉902人,上升72.47%;判决861人,上升1.02倍。在打击整治涉盗抢犯罪专项行动中,全市“两抢一盗”案件立案21933宗,下降12.89%;破案7700宗,上升37.72%;逮捕1803人,上升7.1%;打掉省督办蔡某祥系列拍肩膀换卡盗窃等跨区域团伙21个,其中公诉20个。在打击整治涉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中,全市诈骗案件立6002宗破964宗,立案下降4.15%;逮捕274人、公诉228人,分别上升24.59%和56.16%。打击扒窃犯罪,全市扒窃刑事案件立1052宗、破279宗,立案下降21.78%,破案上升1.36倍;逮捕57人,上升32.56%;打掉犯罪团伙16个,上升3倍。推进命案侦破工作,全市命案发37宗、破36宗,现案破案率97.3%。推进破案追逃工作,抓获网上逃犯878名,其中通过指纹、DNA数据库信息查询比对,梳理涉案在逃犯罪嫌疑人线索1279条,通过二次研判、落地侦查,抓获网上逃犯91名。推进打拐专项行动,全市拐卖妇女儿童立2宗破2宗,立案下降66.67%,解救被拐儿童2名;利用DNA技术对96名疑似被拐事主家属进行抽血比对。全市8类严重暴力案件立案1615宗破917宗,立案下降23.35%。打造现代刑侦情报信息化应用体系,改造中山刑侦情报应用管理平台,打造拳头项目数据质量监测平台,推进刑专、刑技“两个平台”建设,自主研发的“智能笔录大管家”系统在首届“平安广东杯”粤警创新大赛获得银牌。推进刑事技术信息化建设应用,全市在现勘系统录入刑事案件35771宗,平均现场勘查率108.68%。推进技术室建设,2个全国示范、9个一级刑事技术室通过公安部、省厅两级现场评审。全市有50名刑侦民警立功受奖,3个分局刑侦大队集体和2名刑侦民警被评为市局“每月一星”,1名民警家属被评为全国“好警嫂”。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全市有高级以上技术民警32人,新增高级技术职称民警9人。加强专业研究,年内刑警支队申报的政府重点立项课题《经济高速与新常态时期的犯罪防控研究》获“平安广东建设论坛”之平安中山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活动一等奖,技术所民警王会品撰写的《一种简单易用的勒福特王水消解提取硅藻方法》学术论文在美国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法医学杂志)核心期刊上发表。
【打击经济犯罪】 2015年,中山市公安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539宗,其中立1364宗破850宗;抓获犯罪嫌疑人627人,其中刑拘593人,批捕407人,移送起诉449人,涉案金额64.08亿元,挽回经济损失2.77亿元。中山公安经侦部门以“3+2”打击涉食药假犯罪等专项行动为重点,全市立涉食药假案件398宗,破301宗,抓获556人,刑拘388人,逮捕256人,涉案金额9800万元。开展打击集资诈骗专项行动,全市共立非法集资案件3宗,破3宗。开展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收集整理涉及网上非法买卖银行卡违法犯罪线索75条,并按地域将案件下发到相关镇区分局办理。“3+2”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立妨害信用卡管理案件17宗、破案12宗、刑拘12人,逮捕10人,破获1宗涉案资金827万元的信用卡诈骗案。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开展打击涉土地犯罪专项行动,共立案5宗,破2宗,刑拘3人,逮捕1人。在公安部统一部署开展的“猎狐”专项行动中,中山抓获境外逃犯4人。
【缉毒禁毒】 2015年,中山市公安禁毒部门围绕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目标,以雷霆扫毒、3+2涉毒专项整治、逢嫌必检等为工作抓手,落实全民禁毒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各项公安禁毒工作。全省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场所建设工作现场会、全省公安禁毒执法工作会议相继在中山召开推广中山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作经验及中山“1+2+3+N”警务实战经验。10月,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冯立洲应邀出席2015国际禁毒政策学术研讨会,并作《问题导向下的中山全民禁毒实践与研究》专题发言,介绍中山禁毒工作理念和成效亮点。全年侦破跨国、跨境、跨省毒品大要案,破获省部级目标案件46宗,缴获毒品535公斤。8月,中山侦破“2015—613”号部目标毒品案件,获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亲自签发嘉奖令。
【警卫及重大活动安保】 2015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完成各项警卫任务120批次,其中一级3批,二级加强24批,二级10批,三级69批,外宾二级2批,外宾三级2批,级外10批。按《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大型活动审批制度,层层落实审批责任,规范审批权限,确保各类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全年共完成“慈善万人行”、2015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山人才节等大型活动保卫工作150项,未发生爆炸、火灾、群死群伤事件和重特大刑事案件。
【治安管理】 2015年,中山市公安治安部门以平安建设、平安警队为主线,以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抓手,以创建“平安出租屋”为重点,继续深化“全民治安”工程,全面推进治安部门“四项建设”(指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全市共创建平安村居294个、平安厂企(工业园)2715个、平安商圈56个、平安校园775个、平安医院44个。全年全市共受理治安案件59944宗,查处14398宗,分别下降0.44%、8.48%。继续保持对黄赌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加大缉枪治爆大清查行动,加大对传销违法犯罪打击力度,推进重点地区整治工作。年内,共查处案件380宗,下降52.97%,其中治安案件324宗,下降41.83%,刑事案件56宗,下降77.69%;查处违法犯罪人员1073人,下降52.65%,其中批准逮捕87人,下降69.79%,刑事拘留117人,下降70.38%,行政拘留814人,下降41.10%。全年共立涉赌违法犯罪案件113宗,破获110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45人,其中刑事拘留301人,逮捕178人。全年共立涉赌违法犯罪案件113宗,破获110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45人,其中刑事拘留301人,逮捕178人。推进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全市破获涉枪刑事案件239宗,上升11.6倍。其中破持枪作案类案件13宗、非法制贩类30宗、破非法持有类196宗;抓获涉枪逃犯25人,上升2.1倍;缴获各类枪支5661支,其中检查收缴228支,破案收缴499支,主动上交2923支,其他方式收缴2001支;子弹212.9万发,管制刀具18806把,炸药9509.8公斤。 巩固场所无“三害”创建成果。全市歌舞娱乐、游戏游艺、网吧、足浴、酒吧、桑拿场所等“六类场所”从业人员(含新增)全部参加培训;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12次,检查场所60间次。全市公安机关共对1045间场所开展检查11660次;经评定,全市娱乐服务场所有639间被评为A级,271间被评为B级,25间被评为C级。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全市324所中小学、454所幼儿园均做到“100%的校园坚持每周月排查、一演练制度;100%的校园建立安全管理长效制度和应急预案;100%的公办中小学校园安防设备设施按“平安校园”创建标准建设”。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强化宣传,注重防范,严格执法,查处各类传销窝点。全年共出动警力13015人次,检查场所23452处,共接到需解救被迫传销人员信息163宗、202人次,全市共捣毁传销窝点40个、教育遣散涉传人员244人、解救129人、刑拘203人、逮捕87人。开展户口登记管理专项清理整治、重复(虚假)户口清理工作。实施省内户口迁移一站式服务和实施新的出生入户政策。
【监所管理】 2015年,中山市监管场所共新收押32538人。其中看守所9782人、强制戒毒所3011人、拘留所19744人、收容教育所1人。全年全市公安监管场所实现安全无事故。强化监管职能作用,服务中心工作,配合“3+2”打击整治行动,畅通收押通道,共收治住院病人410人次,成功处置5宗被监管人员因病正常死亡事件。开展监所安全隐患排查和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回头看”活动,对硬件、软件和制度等进行全面排查。市级监控指挥平台投入使用,升级改造市看守所完成视频监控1期,强制隔离戒毒所完成监控和信息化系统改造。共获取违法犯罪线索592件,从中破获刑事案件564宗,协助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0人,网上追逃10人。法制监管支队获全省公安监管系统绩效考核先进单位,杨军、杨利红、姜嘉勋、张永森、郎舞等5人获广东省公安机关首届“平安广东杯”粤警创新大赛铜牌,张永森获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公安机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市看守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及市拘留所均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监所”。市看守所被评为全国“五化建设成绩突出单位”,管教六大队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狱政大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市拘留所被评为“全国拘留所‘三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活动先进单位”。
【出入境管理】 2015年,中山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以开展全民自助办证和创建基本无“三非”城市工作为主线,提升出入境服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全年共受理并审批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签注150万证次,比上年上升2.7%。批准赴港澳地区定居申请2392人次,上升49%。受理并审批境外人员证件6055证次,下降23.0%,减少1817证次。共查处涉外案(事)件282宗467人,减少214宗691人。其中,清理“三非”外国人189宗378人,减少231宗,人数减少679人。
【边防管理】 2015年,中山公安边防部门全部联通与公安、海事、渔政等职能部门6411个视频监控。投入经费340万元,新建3个勤务指挥室,升级改造一批基层基础设施。基层7名军事主官全员额纳入驻地综治办班子序列。围绕“环中山水域全线设防”战略,突出实战练兵,先后开设3期业务培训、3期游泳轮训、9期船艇驾驶培训,实现“人人能办案”“人人会游泳”“人人会开艇”总体目标。首次与地方公安禁毒系统建立双轨制,并实体运作,年内成功侦破“2015.09.21”特大毒品案。市公安边防支队及下辖的大队、3个派出所、3个行政村、警务室分别获爱民固边模范称号,模范创建覆盖率60%。建立警企联防队等10个群众性群防群治组织,创新“全民治边”模式,助力“3+2”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联合禁毒、特警部门开展雷霆扫毒专项行动,共查获走私案件32宗,涉案金额870万元。破获贩毒案件2宗,缉获各类毒品7.7千克,抓获贩毒人员4名。做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等重大敏感节点安保工作,共开展各类隐患排查159次,化解隐患苗头273个。与辖区953名船舶签订《出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责任书》,发动渔业组织聚合联防力量,破解中山沿海特殊船舶治理难题。
【消防管理】 2015年,中山公安消防部门推进省、市两级政府挂牌督办重点地区火灾隐患整治、“三小”场所(指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等整治工作,承办最高检察院“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全省消防部队安全管理试点等重大任务。强化市、镇(区)、村居三级消防安全委员责任落实,层级签订《消防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告知书》,落实全市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完善立体化防控网络。与市属职能部门开展消防工作座谈30次,重点对社会福利机构、学校幼儿园、石油化工、文物古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在建工地等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摸查并登记造册,推进各行业单位“标准化”消防管理,实现“部门依法监管,单位自我管理”目标。全市按照“一村一网格一专员一终端”的标准,全部配备网格员和网格巡查手机终端,推动将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纳入平安细胞工程和综治考核内容,理顺“网格化”管理和考核工作,考评结果直接与镇区及其主要领导升迁、绩效、评比“三挂钩”。全市网格员共检查场所60万家,通过“基层网格员深入摸查,社区村共同监控,部门联合执法,群众参与”的网格管理方式,夯实全民消防格局。累计检查各类场所25326家,查封单位245家,责令“三停”(指停水、停电、停气)单位268家,罚款819.2万,拘留72人,以政府名义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73家。制定《中山市社会单位和个人消防安全不良行为纳入信用体系应用制度》,强化对社会单位和个人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社会监督和制约。创新探索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区域联防和简易消防设施应用,创建城市智慧消防物联云平台,破解出租屋、防火门、消防控制室等消防监管难题。深化消防宣传教育,推动政府出台文件明确各级、各部门消防宣传培训职责,成立消防教育讲师团定期巡讲,联合部门开展行业消防宣传培训活动共275场次。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投入210万元建设消防宣传主题公园19个、示范街18条、阵地1000处。深化举报有奖机制,完成总队96119有奖举报投诉平台建设试点任务,年内受理火灾隐患举报529宗,其中有奖举报206宗,发放奖金46.25万。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2015年,中山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指交通事故的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和生产经营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排查确定市级督办公路危险路段20处、镇级公路危险路段47处和限高龙门架安全隐患点145个,督促指导各治理单位落实整治任务,至年底,除4个市级危险路段还在治理外,其他隐患全部治理完毕。坚持“一案一整改一倒查”,对292宗死亡交通事故全面开展排查,推动所在镇区政府、权属单位治理安全隐患,完善照明、隔离、限速设施和交通标志、标线等措施。推动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货运企业开展驾驶人安全隐患排查,排查货车驾驶人驾驶资格、违法、事故、审验等情况,排查出违法未处理货运驾驶人142人,督促其接受处理。加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信号标志标线,在城区主次干道增设、完善各类交通标志566套,重贴标志牌面62套,翻新施划标线16615.8平方米,清除标线612.5平方米,调整完善地面单箭头425个,双箭头116个。调配各路口交通信号灯运行时间,对城区46个行人过街需求较少的路口实行“红灯亮时允许右转”放行方式,提升使路口的通行能力。协调处理城区范围内停车难问题,联合规划、建设、城建、城投等单位开展研究,重新规划设置85条主次干道的路边停车位,将路边停车位增至4627个,城区机动车辆各类停车位共5万个。 严格管控道路交通秩序。设立春运执勤服务点7个,投入警力23917人次,安全护送公路旅客365万人次,检查客运车辆40835辆次,深入运输企业检查督导642家次,整改问题42项。严格管控摩托车交通秩序,加大对事故违法多发时段、路段的巡逻力度,多点设置临时执勤点,严查摩托车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全年查扣摩托车50545辆。联合综治、经信等部门推进对非法摩托车实施“拒绝供油、拒绝维修”工作,遏制非法摩托车上路行驶行为。整治重点车辆重点交通违法和跨线桥行车秩序。运用电子警察管控交通秩序,升级智能交通系统,开展智能交通三期137套系统建设,推进智能二期和镇域交通监控系统应用优化,实现路口信号灯远程调控、智能配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警卫任务和大型活动安保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大执法审核检查力度,开展肇事逃逸侦查及醉驾追逃工作。全年共发生逃逸案件70宗,侦破64宗,侦破率91.43%。开展醉酒驾驶在逃人员追逃行动,全年共抓获、劝投273名犯罪嫌疑人归案。 推动宣传教育工作。创建完善微信和微博平台,“全民交通,警民互动”微信平台正式上线,粉丝量43521人,市民反映交通出行问题10534条,交警部门快速高效办理,办结97.8%,该平台被确定为中山市项目化推进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共建项目。加强“中山公安交警”微博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以社会及民众所关注的内容作为发布重点。持续开展“车让人”奖励宣传活动,有16批共1590名礼让行人司机获得奖励。邀请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主题分别为反映交警形象的《理解》以及“禁止酒后驾驶”“拒绝摩托车交通违法”3部交通安全电视公益宣传片。联合市安监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举办贯彻实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部分交通违法入危险驾驶罪拒绝“两超一违”宣誓会,组织司机签责任状,承诺不超速超载不违法运输危险化学品。全年被省厅交管局采用信息与调研文章155篇,被公安部交管局采用信息与调研文章21篇。 强化车管和驾管工作。2015年,全市核发驾驶证138150本。10月19日,小榄考场正式开展考试业务,各科目每天考试量400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开通机动车号牌编选等17项机动车和驾驶证业务服务功能,机动车状态、驾驶证状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有效期、交通违法等信息查询服务,注册用户15282人,其中个人用户注册14842人,窗口个人用户注册308人,单位用户注册132人。强化车辆登记、车辆审验管理,全年共办理车管业务265.42万宗,其中机动车业务118.1万宗、驾驶证业务147.32万宗。
【公共网络安全管理】 2015年,中山网络安全部门应对网上网下工作挑战,提升打防管控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部署开展公共场所无线上网管控工作,督促落实WIFI上网安全技术措施,实现与网安部门数据接口的对接,完成技术后台建设和全市统一短信认证中心,建成二级管控中心和数据中心,完成全市100个重点部位的安装建设。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全年全市共发现并落地调查网络账号线索86个,电话码号线索781个,查处违规销售渠道167家,破获涉“黑卡”案件109宗,抓获嫌疑人298人。在全市开展重要信息系统和重点网站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处置政务网站安全事件11宗,同时对全市31个政务网站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予以通报和告知,督促、指导各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全年,网警支队主动挖掘报送信息,共向公安部上报情报信息1526条。策应“3+2”专项行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全年,共协助破获各类刑事案件841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56名。其中,侦破公安部、省厅督办案件4宗,侦破网络违法犯罪案件376宗,比上年增长15%;协破其他刑事案件465宗,增长11%。8月18日,“三角黄某阳被网络投资诈骗案”被公安部评为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净网行动”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110接处警及巡警工作】 2015年,110报警服务台共受理、处置各类报警140万起,日均3845起,比上年上升3.89%,其中涉及刑事方面31101起(比上年下降0.40%)、治安方面75277(下降8.75%)、交通警情1707起、消防警情4776起、求助咨询172409起,协助妥善处置不安定因素208起(事件11起、苗头197起),协助查破违法犯罪案件44868宗,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975名,缴获被盗抢机动车辆27辆(汽车9辆、摩托车18车辆),快速、妥善处置自杀、溺水、煤气泄漏等紧急求助11万起,及时协助处理纠纷、咨询、噪音等非紧急求助13万起,抢救伤病人员1250名,查找走失人员15名,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9人,救助群众39万人次。以“3+2”专项打击工作为契机,规范电信诈骗警情查处工作,收集群众转发各类涉“电信诈骗”短信8760条,为刑侦部门导出涉嫌“电信诈骗”电话号码2100个、金融账号3350个,协助查封涉案电话、账号370个。启动“协助快速查询(冻结)银行账户”工作机制进行快速冻结17次,为受骗群众减少财产损失100百万元。6月,指挥调度科联合市局情报信息中心及相关开发公司共同建设可视化指挥调度实战平台项目并先后在东区分局、西区分局进行试点工作。实战平台整合“动态勤务管理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警务应用系统,集全市勤务报备、110接处警、电子地图、卫星定位、视频应用和无线数字对讲等功能于一体,提升指挥中心的应急管理、指挥调度效能。中山110报警服务台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2015年,全市巡警共盘查可疑人员882372人次,车辆493785辆次,纠正违章4810次,接处警84792起,破获各类案件4131 宗,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5986人,打击破案工作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查破刑事案件797宗1296人,查获治安案件3334宗4690人,查获各类盗抢机动车316辆,缴获各类毒品17400克,打掉犯罪团伙11个,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700万元。
【警务督察】 2015年,中山警务督察部门累计开展督察行动306次,出动督察警力1091人次;开展网上督察时长507.5小时,检查单位4093个次,抽查案件、警情8496宗,累计发现问题1822个,提出督察建议861条,发出各类督察工作通报45期、提交督察报告22份,发出督察通知书3份。在立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累计抽查警情、案件12044宗,查摆问题4226个,纠正个案48宗,调处群众投诉108个。在“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专项督察工作中,筛选32项督察重点,累计查纠问题578个。全年处理26宗涉警案事件,未发生重大涉警舆情。依法对5名涉嫌违纪违法的民警实施紧闭,其中1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3名侵害民警权益的违法人员执行拘留,并澄清诬告事实,恢复民警声誉。对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内部管理、行政审批等事项开展全面监督,累计开展网上督察507.5小时,检查案件和警情1391宗,督促办理网络问政和咨询投诉45宗,查纠突出问题406个。成立“中山市公安局督察委员会”“中山市公安局督察专员办公室”,对各镇区分局督察大队长进行任命,成立集受理转办、调查处理、结果反馈、分析研判于一体,专门负责处理全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违纪案事件的“中山市公安局12389举报投诉中心”。
【公安法制】 2015年,中山市共提请逮捕7231人,检察院批准逮捕5779人,批捕率79.48%;其中,退查案件数2665宗,退查率36.85 %;全市共发生各类公安行政复议案件242宗,维持124宗,撤回申请55宗,驳回1宗,告知1宗,不受理申请1宗。全年共有8名民警通过司法考试,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131名民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组建执法讲师团、旁听庭审、案件点评等种方式强化执法培训,各级公安机关举办执法辅导讲座38次,培训民警1500人次。组织旁听庭审30次,参与旁听民警300人次。编写7期案例指导。7—10月,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开展执法规范化“百日整治”专项行动,联合督察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规范使用执法办案场所“四个一律”专项检查工作(指“违法犯罪嫌疑人被带至公安机关后,一律直接带入办案区,严禁违反规定带出办案区讯问询问;进入办案区后,一律先进行人身检查和信息采集;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办案区内,一律要有人负责看管;在办案区内开展执法活动,一律要有视频监控并记录”)。重点整治不在办案区办案、单人审讯等突出问题。强化网上巡查,由督察、法制等部门抽调专门力量,对各派出所的执法过程进行每日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并进行跟踪指导,提高安全防范水平和执法效能。9月,将南朗分局南苑派出所设为全市“案管中心”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案管中心”建设工作,是全省率先完成省厅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4个地级市之一。
【公安科技】 2015年,中山公安科技部门围绕建设“平安中山”“平安警队”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狠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整合,落实信息化工作机制建立和警务工作规范,基本实现信息化主导警务的工作目标。10月29日,“张某辉串并案分析模型”代表中山参加广东省公安厅首届“平安广东杯”粤警创新大赛勇夺金牌。推进云平台建设,实现IT资源虚拟化聚合管理,为各警种统一提供可调配的基础运行环境。至2015年底,逐步构建起以警务通系统为主体的移动警务体系,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警务通用户数总计2868户,全警配备率57%,系统总访问量突破45万人次,警务通配备率名列全省第一。建设数字集群系统,完成市级数字集群(PDT)中心全套系统建设,完成汇接中心、频率管理服务中心及骨干网基站建设,全市及各镇区PDT信号基本覆盖,与上级互联互通,实现全省数字终端自动漫游通信。建设金盾工程二期工程,加速公安全面信息化,主要以构建公安“大情报系统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推动应用的普及和深化为主线,全面提高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打造跨警种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现有资源优化和提升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内容。为各警种提供实时可视化地图服务,实现公安工作“图上管理、图上指挥、图上作战”。全面完成全市视频三期工程的建设工作和全面启动“视频一期”高清改造工作,初步建成全市视频技术防控体系。全市建设完成一类治安监控点9000路,其中一、二期建设完成标清监控点5891个,三期基本建设完成高清监控点3000路。完成“视频专网”安全管理系统等安全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全市公共图像视频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公安信访】 2015年,中山公安信访部门共接收来信来访事项435件,比上年下降11.41%,成功调处化解温某务、赵某云等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全市24个镇区公安分局全部增设信访工作站,共配备专职信访民警42人和兼职民警32人。完成全市信访接待场所功能区分、外观标识、便民设施和防护装备的改造升级工作。设立公职律师办公室,组织全局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取岗位公职律师资格民警参与接待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加案件评查以及调处化解,促进信访事项的“案结事了人和”。结合12389投诉举报、立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各项活动,以“问题查清、原因找准、整改到位”为目标,对信访渠道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梳理,按程序报督察、法制等部门评查,及时整改纠正,从执法源头降低信访问题发生率。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到市访数量回落明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从规范公安机关自身工作和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信访着手,推动引导群众回属地分局反映和解决诉求。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促进矛盾及时就地解决。
【“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 2015年,中山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3+2”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指由广东省公安厅统一部署的涉毒、涉黑恶和抢劫、抢夺、盗窃的“两抢一盗”3项全省性突出违法犯罪的打击行动,各地再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选取2项本地突出犯罪集中打击,中山市选取涉食药假、涉诈骗2类犯罪)行动期间,全市刑事案件共立34616宗破13123宗,分别比上年下降12.64%和比上年上升1.86%;移送起诉案件6308宗7935人,分别上升7.19%和9.18%。其中,涉毒专项共立破毒品案件1309宗,下降34.4%,破获团伙案件43宗;涉黑恶专项共立9类涉恶犯罪案件695宗,破475宗,分别上升27.52%和46.6%;涉盗抢专项共立盗抢案件21933宗,破7700宗,分别下降12.89%和上升37.72%,成功打掉跨区域团伙21个。涉诈骗专项共立诈骗案件6002宗,破964宗,分别下降4.15%和24.92%,打掉跨区域团伙17个。涉食药假专项共立涉食药假案件398宗,破301宗,分别下降13.3%和27.1%,发起全国全省集群战役9起,办结部督与省督案件14宗。
【“四项建设”】 2015年,中山市公安机关坚持创新引领,突出能力建设,坚持顶层设计与务实管用相结合、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谋划与立足当前相结合,推进“四项建设”(指建设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建设”专栏网站正式上线运行,共收集整理“四项建设”信息784条,共向广东省公安厅、公安部推送信息75篇,被省公安厅采用9篇,被公安部采用1篇。在基础信息化工作方面,中山市完成或基本完成重点任务30项,完成率93.75%。着手调研基础信息化(二期)建设项目。在警务实战化方面,牵头建立全市反恐重点区域“1、3、5分钟”应急响应机制和公安武警武装联勤机制,组织推动24个公安分局成立反恐应急处突大队。牵头组织2015年中山市反恐处突实战演练。加强对巡警勤务的规划和指导,建成巡警指挥中心。组织制定、修订各类应急方(预)案13份;组织协调“9·3”、国庆节及重大节假日维稳安保工作,全年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34.48%。执法规范化方面,以制度、管理、监督三方面为重点,对全市办案区升级改造做出统一规范。全市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改造并完成85个,改造完成率95%。结合中山实际情况,摸索属于中山特色的案管模式,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对全局警情、案件、涉案财物、案卷材料实行监督管理,将检察院驻所队纳入案管模式之中,提前介入案件,提高案件办理质量,规范执法行为。7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执法规范化百日整治行动,强化网上巡查制度,由督察、法制等部门抽调专门力量,对各派出所的执法过程进行每日巡查;强化层级把关审核,分局以及派出所主要领导对执法过程进行层层把关。强化监督责任追究,各单位遵守省厅执法办案标准,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在队伍正规化方面,市公安局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市公安局政治处获评为全省公安政治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在“一推一评”选人用人机制的基础上,强化纪律监督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实现领导干部选任机制“零投诉”。12月7日,推动全省首个警辅人员管理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与实施。10月,中山市公安局以1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的成绩获全省首届“平安广东杯”粤警创新大赛第三名,此次比赛带动全市公安局78个创新项目的推广应用。依托“平安中山大讲堂”等平台构建完善多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培训体系,全年共举办各类训练班68期,培训民警9000人次。先后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签订共建协议,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将“每月一星”典型选树工作制度化,先后推选出民警马观源、梁文娟,好警嫂甘春燕、宛明珠等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模范人物。坚持以警为本,打造幸福警队。4月4—16日,承办第十五届粤港澳警察和保安体育交流会。组队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运动会比赛共20项。
【“全民禁毒”】 2015年是中山市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的关键年。全市各级禁毒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2013年底提出的创建工作目标,构建“市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公安主力、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完善“六个全”工作模式,具有中山特色禁毒工作体系基本形成,新增吸毒人员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戒毒康复人员复吸率有效降低,制运贩毒犯罪活动有效遏制,毒品社会危害明显减轻。5月15日,全省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场所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中山召开,介绍并推广中山经验。上海、福建、甘肃等地禁毒部门和相关单位共30批次300人到访交流探讨禁毒工作。5月24日,中山市召开创建全国禁毒工作示范市专家研讨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全国禁毒和社会工作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为中山创建工作建言建策。全年新发现吸毒人员数、吸毒人员查处数、管控吸毒人员基数年增幅减缓,吸毒人员强戒数连续2年同比下降。中山涉毒刑事案件呈现下降趋势,涉毒犯罪的关键数据出现“四降”的情况,毒品破案数由2014年峰值的1995宗下降到1309宗、刑拘嫌疑人数由2014年峰值的1994人下降到1581人,特大以上毒品案件数、千克以上毒品案件数由2014年峰值的38宗下降到27宗。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三大队、联众禁毒社工服务中心、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获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接见。9月,市禁毒办被评为全国毒品预防教育模式创新单位,石岐区被列为全国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首批试点地区,东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市教体局被评为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创新单位。市禁毒办、市禁毒协会获评为全省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冯立洲、法制监管支队四大队教导员张永森、东区团工委副书记梁家荣被评为全省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中山市禁毒工作在中央主流媒体报道74次,省主流媒体报道197次,市内媒体报道316次。“6·26”国际禁毒日期间,新华通讯社刊发《广东中山:“公安+医卫”模式解决病残吸毒人员收戒难题》,对中山市解决病残吸毒人员收治难题予以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13台(新闻频道)播出以“新型合成毒品之忧”为主题的新闻调查,介绍中山在全国率先采取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创新之举。中央电视台12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6·26国际禁毒日直播特别节目——亮剑2015”,报道中山市开展“老乡不能害老乡”百万新中山人禁毒系列大行动、千家企业开展“无毒企业”创建等活动。12月20日,中宣部、国家禁毒办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5家中央主流媒体到中山采访全民禁毒工作。12月23日,国家禁毒委召开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工作会议,会议印发中山市禁毒工作先进事迹材料供全国禁毒部门学习推广。
【“平安出租屋”建设】 2015年,出租屋平安工程纳入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之一重点推进。形成较为完善的以党政领导、多方投入为保障,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为机制,信息化、网格化为抓手的平安出租屋工作格局,各项工作措施顺利实施并取得的成效。年内,全市出租屋发生刑事案件3732宗,比上年下降20.6%。成立“平安出租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综治、公安、流动人口管理、住建、国土等1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下发《中山市全面深化平安出租屋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房屋100%备案、人员100%登记、隐患100%发现、问题100%整改”的总体目标;编发《中山市平安出租屋建设工作指引》,指导协助基层单位开展具体工作。各镇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并全部由专职副书记挂帅。除公安、流动人口管理为主力实施的部门外,其他有关职能部门也参与并充分联动,形成综合治理工作局面。对全市出租屋实施全面网格化管理,全市共划分大网格24个、中网格267个、小网格1384个,从事网格管理工作人员共4504人。全市形成稳固的大网格套中网格、中网格套小网格,单元网格配套专门管门力量的网格体系,网格管理队伍综合行使治安、流管、消防、税务等职能。“一支队伍网格巡查,一个团体联合执法”的机制有效运行,打破原部门界限,剔除原出租屋管理机制中重复低效工作的部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且做到直接面对群众、直接服务群众,较好解决群众办理相关事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年在全市出租屋分类别、分步骤推广普及信息化门禁视频系统。全市总预算投入5460万元。全市各类出租屋安装门禁视频系统1.34万套。其中规模以上出租屋安装1.13万套,覆盖规模以上出租屋1.12万户,完成率74.7%。
【第十五届粤港澳警察、保安体育交流会举行】 2015年4月14—16日,第十五届粤港澳警察、保安体育交流会于在中山市举办,来自粤港澳警察、保安部队的250多名官员和运动员参加交流会。2014年,市公安局成立第十五届粤港澳警察、保安体育交流会承办委员会,下设综合组、竞赛组、宣传表演组、接待组、交通保卫组、保障组共6个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本届交流会共设置射击、游泳、羽毛球、男子篮球、长跑5个比赛项目,粤港澳警察、保安部队共144名运动员参加5个大项19个小项的激烈角逐,决出1—3名单项奖57个,1—3名团体奖15个。广东代表团以14项单项第一名、4项(射击、游泳、羽毛球、男子篮球)团体第一名荣获总团体冠军,香港代表团、澳门代表团分别获亚军和季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