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年鉴 > 政法 > 公安
公安(2011)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2》 【成文日期】2011-12-01 【点击率】2102次

【公安概况】    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围绕“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中山”的总要求,以“三项建设”、“三项重点工作”和“建党9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为主线,推进“粤安11”、“平安大运”、“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做好各项公安工作,维护全市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稳定,推动公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整治黄圃镇涉赌等一批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治安环境持续改善。刑事案件发案数总体平稳,破案数、破案率略有上升。交通四项指数(指事故宗数、损毁车数、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金额数)全面下降,火灾事故保持“零死亡”。中山市公安局2011年获省公安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市公安局驻东区兴中道26号。

【打击刑事犯罪】    2011年,围绕“平安中山”、“平安大运”(“大运”指在深圳举办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中心任务,严厉打击各类突出刑事犯罪。全市立刑事案件16512起,破11018起,分别比上年上升1.16%和1.6%,破案率上升0.3个百分点,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刑事发案增幅控制在5%和破案同比上升的工作目标。做好“粤安11”、“创平安、迎大运”和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工作,其中“粤安11”专项行动在全省刑侦考核中排名第一,“创平安、迎大运”和“清网行动”均名列第四。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审判决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1个,依法判决恶势力犯罪团伙31个。开展“断源”专项行动,打击涉枪、命案等严重暴力犯罪。全年涉枪案件发57起,全部侦破,追缴各类枪支69支,追缴率97%。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和爆炸、投毒、放火、抢劫、强奸、绑架致死等八类命案发92起,破89起,破案率96.74%。强化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和血样采集比对工作,全年拐卖案件立30起,破36起(含6起积案),现行案件全部侦破,解救被拐妇女28人、儿童8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全市电信诈骗案件立377起,比上年下降34.32%,破案256起,直接追回或冻结被骗赃款超100万元。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网上作战”工作,利用信息通讯网络,开展防范、控制、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工作。在全省重点整治地区社会管理创新考核和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珠三角片会中,中山市公安局“网上作战”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一。加强刑事技术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脱氧核糖核酸(DNA)数据库容量位居全省前列,申报的22个二级以上技术室全部通过广东省公安厅检查验收。在全省县区级技术实验室能力验证工作中,中山市于2009—2011年连续3年获第一名。

【打击经济犯罪】    2011年,全市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受理各类经济案件582起,其中立案488起,破案375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97人,逮捕244人,涉案金额约4.6亿元,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协助外地公安机关办理案件234起。办理“2·11”特大传销专案及“4·22”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案(墨汁粉条事件)等多起影响较大的专案,维护全市食品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举办“5·15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宣传月”等活动,宣传预防犯罪,警示风险,教育群众。加强警务室与民营科技协会的沟通交流,形成警企协作工作机制,提高企业防范经济犯罪的意识。

【缉毒禁毒】    贯彻落实省公安厅关于“禁毒严打整治”行动总体部署,强化执行禁毒“网上作战”行动,创新缉毒侦查工作方法,提升打击毒品犯罪的效能和水平,推进禁毒工作有效开展。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毒品案件902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955人,缴获各类毒品768.588千克,分别比上年上升37.3%、30.5%和817.28%。缴获手枪12支,子弹115发。捣毁制毒工场7个、毒品加工窝点6个。送强制隔离戒毒2472人次,收戒率在全省排名第二。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破获娱乐场所涉毒案件46起,其中贩毒案件4起,容留吸毒(为吸毒者提供吸毒场所)案件2起,涉毒治安案件40起,缴获毒品500.98克,查获涉毒人员325人。责令16间涉毒娱乐场所停业整顿,吊销6间涉毒娱乐场所的工商营业执照和3间涉毒娱乐场所的娱乐经营许可证。中山市在2011年度全省地级以上市公安禁毒工作量化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三。

【重大安全保卫】    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完成各项警卫任务182批,其中一级任务1批、二级加强任务18批、二级任务24批、三级任务66批,外宾三级任务2批,级外任务71批。完成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金砖五国”(指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领导人第三次会晤、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公安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中国警察协会第五次主席会议暨第十一次常务理事会、第10届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广东中山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招商签约仪式、珠三角九市考察组活动、全省依法化解基层矛盾中山现场会、中共中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及重大活动安全保卫工作305项,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监所管理】    2011年,全市监所新收押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3821人,其中看守所7479人,拘留所14172人,收容教育所9人,强制戒毒所2161人。8月,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区分院(监管医院)投入使用,解决全市社会上吸毒患传染病人员及在羁在押患传染病和严重疾病人员的治疗问题。至12月,监管医院办理体检993人次,住院79人次。推进监所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标准化管理细则,促进监所执法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落实省公安厅提出的“视频监管一网控”工作要求,对全市公安监所实现视频监控远程调用。发挥监所违法犯罪信息库和打击犯罪“重要战场”的职能作用和优势,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267条,协助侦破刑事案件46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发现在逃人员15人。“清网行动”期间,监所协助破获刑事案件239起,抓获逃犯9人。通过所长接待日、在押人员亲情会见和网上视频会见等方式,搭建警民互动平台,实行对社会开放,增加监所管理工作透明度。全年开展开放活动89场次,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入所参观及采访1.02万人次。

【治安管理】    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发现并受理治安案件28858起,查处28047起,比上年分别下降34.48%和35.11%。组织开展涉枪涉爆涉危物品专项整治行动,收缴制式枪111支,非制式枪136支,仿真枪1993支,破获非法制造、买卖爆炸物品、枪支弹药和非法持有、私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案件54起,破获爆炸持枪犯罪案件2起,抓获涉爆、涉枪案件在逃人员4人,采集涉枪涉爆重点人员277人。开展以打击公交扒窃为重点的公交治安整治专项行动,破获各类涉公交案件31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90名。清查各类场所1.8万处,捣毁传销窝点18个,清理遣散传销人员152人次,解救被骗群众27人,侦破涉传刑事案件2起,刑事拘留19人,逮捕14人。利用旅游业管理系统抓获各类网上在逃人员100人。完成常住人口信息管理新系统试点应用工作,受理居住证申请1426521张,制证1300466张,提前4个月完成广东省推行居住证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130万张的任务,办理农民工入户城镇9352人,超过广东省政府下达的8200个指标。继续加强公安派出所等级化管理,全市一级公安派出所增至22个,二级公安派出所增至44个,一二级派出所比例居全省第一。全年建社区警务室126个,配备社区民警259人;共建农村警务室153个,配备驻村民警224人;建车站警务室、校园警务室等专业警务室718个,配备民警954人;建立互联网网上警务室25个。对全市692间娱乐服务场所进行等次评定,其中被评为A级的有427间,B级有205间,C级有34间,另有26间因为停业等原因未参与评级。审批刻制公章61049枚,办理旅馆业年审350项、典当行年审10项,备案登记废品金属收购站881个,审核户口登记和迁移14242人,发放居民二代身份证(简称二代身份证)90544张,制发临时居民身份证32779张,发放军人身份证20张,制作门牌1818个。3月8日起,落实中山市紧缺适用人才入户政策,核实240名人才落户中山。规范二代身份证管理和服务,加强二代身份证用证宣传,保障群众权益不受侵害。3月,在全国首推手机短信核查二代身份证挂失状态便民服务举措。8月,在全市组织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制售有毒有害和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黑作坊”,制售假冒伪劣生产生活资料的“黑工厂”,收赃销赃的“黑市场”,涉黄涉赌涉毒的“黑窝点”。全年查破“四黑四害”案件3279起,其中破获刑事案件378起,查处治安案件2901起,捣毁“地沟油”黑作坊8个、黑市场9个及涉黄涉赌黑窝点140个,打掉团伙3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578人,其中治安拘留1981人,刑事拘留249人、逮捕35人,移送起诉12人,捣毁制售假证件窝点1个,查没假章32个、制假设备4台。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含户政)量化考核工作位列全省各地级市治安部门第一名,全市派出所辖区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位。

【边防管理】    2011年,中山边防辖区立刑事案件12起,破8起,破案率66.6%,发案数比上年下降25%,破案数上升23%。受理治安案件50起,查处50起,发案数比上年下降31.5%,破案数持平。盗窃、抢劫、抢夺等三类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比上年下降66.7%。侦破贩毒案件2起,缴获海洛因50克、冰毒621.26克。查获走私案件74起,涉案金额412.98万元,其中走私“红油”案件71起,查获“红油”478.6吨,案值382.88万元。破获偷渡案件3起,抓获偷渡人员22人,其中外国人18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推行在量上比走访率、熟悉率、满意率,在质上比感情、比态度、比责任的“六比走访制”,全年走访群众2.68万户次、8.39万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4条,解决群众困难180件。将爱民固边战略纳入全市海防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统一规划,边防支队横门水上派出所辖区裕安和新合2个村被市政府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村”,6名民警、村官被驻地党委、政府表彰,横门所连续2年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全国边防部队“爱民固边先进集体”。市边防支队被广东省边防总队评为基层全面建设先进支队级单位,边防支队党委被评为2011年度支队级领导班子考核先进党委。

【出入境管理】    2011年,出入境管理部门理顺外国人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强化涉外管控能力,完善出入境便民电子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三基”(指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建设,全年新增阜沙、大涌、南朗、古镇、神湾共5个镇区出入境证件业务受理点,全市镇区受理点达到15个。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新举措:开办台胞证快递业务,为中山境内的台湾居民申请办理台胞证提供便利;简化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外籍华人探亲、因病需在华治疗、外国人健康证明认定等方面办证程序;探索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受理权限下放工作,方便外国人就近办理出入境业务。深化涉外政务公开建设,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加强涉外事务的宣传引导。扩大外国人居留许可签发对象,简化手续,方便企业邀请外籍客商入境。通过网络、传单、讲座、宣传栏等形式,向外国人宣传中国法律法规、民俗文化、安全防范等知识。完成港人超龄子女赴港定居专项工作,受理港人超龄子女申请512份。全年受理并审批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签注114万证次,批准赴港澳地区定居申请1971人次。受理并审批境外人员证件、签证10880证次,其中受理并审批口岸出入境证件1206证次。继续推进清理“三非”(指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专项行动,全年查处外国人“三非”案件280起408人,台湾居民非法居留案件303起303人,拘留审查外国人112人,遣送外国人109人,报不准入境外国人14人。

【消防管理】    2011年,全市消防部门加强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坦洲镇重点地区整治高分通过省政府验收。围绕保障中山平安稳定,率先编制完成全国首个地级市《消防装备建设五年规划》,规划投入经费超过2亿元,配备和完善全市公安消防部队和18支政府专职消防中队的消防装备器材,建立全市消防装备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常态化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种类齐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现代化消防装备体系。9月,全市公安机关组织多警种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开展“清剿火患”战役行动,2011年内共排查社会单位73101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约18万处,临时查封单位1598家,“三停”(指停产、停业、停止施工)878家,罚款1456.36万元,拘留246人。11月9日,率先在全国推行消防志愿者积分入户制度,鼓励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加入消防志愿者行列,对成功入队并参与消防志愿服务行动的,可获入户中山积分,志愿服务25小时可积3分,最高可积40分。消防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协助消防部门开展消防宣传、培训、查找消防安全隐患、派发资料、消防演习和救助等。10月1日,实施《中山市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扩大有奖举报范围,将厂房、仓库、居住“三合一”企业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营业期间安全疏散违法行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自动消防设施违法行为等纳入有奖举报范围。全市发生火灾99起,没有人员死亡,受伤8人,直接财产损失873.93万元,是全省未发生亡人火灾的2个地级市之一,连续2年实现火灾事故“零死亡”。接警出动3882起,出动车辆7720辆次,出动警力4万人次,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3426人,抢救财产价值超过8亿元。受理消防业务5051宗,全部按期办结,无行政复议案件,连续10年保持执法服务“零投诉”,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消防部队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全面工作考核连续2年全省第一,被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及2011年度中山市加快实施“三个一百”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作先进单位。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以“平安、畅通、和谐”为工作目标,围绕“事故预防”中心工作,推进交通科技和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2011年,全市发生适用一般程序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1979起、死亡299人、受伤2189人,直接经济损失284万元,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等4项指数分别比上年下降6.3%、1.3%、6.7%和6.4%。推进智能交通管理二期、镇区电子监控项目建设和驾驶员考试系统建设,在全市294个灯控路口和路段设置电子警察及测速系统,完成主城区、镇中心区和国省道主要灯控路口和路段的监控设施覆盖,实现道路全天候执法管控。全年受理机动车注册登记85257宗,考核驾驶员48.53万人次。创新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思路,以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工厂和企业外来员工为宣传切入点,在全市100人以上规模的工厂和企业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服务站1361家。针对城区中山三路和博爱路两大主干道相继改造施工导致周边道路在高峰期出现较为严重的交通拥堵、105国道因施工改造造成沿线交通拥挤和通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加强疏导维护、调整路口交通信号、加强宣传及分流车辆,在旧城区实施单行交通线路等一系列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治理10处市级督办整治的公路危险路段和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联席会议督办的15处危险路段。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调整连接学校的公交路线、排查治理校园周边交通隐患、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学校周边路段巡逻管控,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7月10日,在旧城区岐江河以东、太平路以南、华柏路以西、中山二路以北的范围内新增10条(段)单行线路,分别是逢源商业街(后恢复双行)、洪家基大街、民族东路、民生路、民权路、泰安路、太平路、孙文中路、白水井大街和民族路。11月1日起,联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为期5个月的“集中整治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专项行动。

【公共网络安全】    落实互联网安全监管措施,提高网上发现、攻防、侦察办案和处置能力,全年发现处置网上有害信息2万条。自主开发联网单位网上备案系统,依托中山市行政服务在线工作平台及全省网警备案系统,采集联网单位信息超过1000家。推进等级保护工作,到重点单位发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教学宣传片》光盘140张,分期组织129家重点单位相关人员举办信息安全知识技能培训讲座。探索实施情报主导侦查战略,打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2011年,侦破涉网违法犯罪案件13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67人,侦破全省第一例“中行E令升级诈骗案”。

【110接处警和巡警工作】    2011年,110报警服务台受理、处置各类报警160万起,日均4384起,比上年上升5.7%。其中,涉及刑事方面38508起,下降2.6%;治安方面80347起,下降3%。协助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苗头187起,破获违法犯罪案件263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350名,缴获被盗抢机动车56辆,其中汽车18辆、摩托车38辆;接处交通警情148778起,消防警情6156起,求助咨询166242起;及时处置自杀、溺水、煤气泄漏等紧急求助12万起,协助处理纠纷、咨询、噪音等非紧急求助16万起,抢救伤病人员1600人,查找走失人员25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2人。全年,巡(特)警部门盘查可疑人员1474670人次,车辆1074846辆次,纠正违章16278次,接处警15484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3088人,其中查破刑事案件2293起2883人,查处治安案件5388起10205人,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83万元。

【警务督察】    2011年,全市警务督察部门开展各类督察行动24次,出动警力1367人次,查纠问题97个,发出督察通知书5份,受理群众检举控告43件,办结43件。全年未发生民警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携带枪支饮酒、酒后驾驶机动车、在工作时间饮酒、参与赌博等“五条禁令”事件。开展网上督察1468小时,督察单位552个次,督察案件、警情2704起,发现问题2314个,提出督察建议1536条。集中整治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问题,完善执法办案场所安全建设,投入经费236.4万元完善建设讯问室、询问室、候问室等“三室”278间,其中新建“三室”30间,实现执法过程中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零发案”目标。

【公安法制】    全市公安法制部门围绕提升公安队伍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目标,提升执法主体素质,强化执法管理,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发展。推行领导班子集中学法制度,每年利用2次局务会议,组织各单位一把手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集中辅导、疑难解答、案例点评、“一对一”帮教等多种方式,引领广大民警学法用法。2011年,12名民警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组织全市民警及边防官兵5000人参加全省基本级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全体民警全部具备执法资格和执法能力。创新考评机制,把日常考评、季度考评、网上考评、专项考评等形式相结合,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执法质量考评,及时在全局范围通报考评情况,确保执法考评日常化、动态化。建立法制部门统一审核案件工作制度,全市所有释放案件、变更强制措施案件的审批权限统一收回,由市公安局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并确立“一案一考”工作机制,严格实施执法过错责任倒查制。2011年,全市提请逮捕5304人,检察院批准逮捕4925人,批捕率93.83%,移送检察院起诉4304起5782人,起诉率99.60%,其中退查案件964起,退查率22.40%。

【公安科技】    2011年,市公安局金盾工程一期项目整体工程(含39个子项目)通过市政府综合验收,成为全省首个通过该项目政府整体验收的地级市。组织开展第一届“中山移动·公安科技强警奖励基金”评奖活动,评出获奖项目11个,获奖论文12篇,发放奖金约10万元。10月,全国警用地理信息基础平台中山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项目通过公安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新增一类监控点2465个,全市一类视频监控点共有5891个,密度达每10平方公里33个,形成“三环一面”(三环指外、中、城郊3个监控网,一面指城镇内重点监控区防控面)格局,成为广东省视频监控网络最完善的地市之一。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办理案件3851起,其中重要案件895起,一般案件2956起。

【公安信访】    2011年,市公安信访部门坚持“化矛盾、促息诉、保稳定”方针,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加强信访问题源头预防治理,重视信访人的来信来访,在听取群众诉求的基础上,协调办案单位和有关部门,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救助困难上访群众,化解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误会与不满。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信访民警学法用法培训,增强公安民警特别是执法一线民警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信访意识。继续开展集中清理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工作,化解一批涉法涉诉重复信访问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819件次,比上年下降2.27%,其中来访397件次,比上年上升24.5%;处理互联网投诉1648件次,比上年上升33.7%。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交办的17起案件全部息诉,公安部交办的8起案件息诉7起,省公安厅交办的5起案件息诉4起,成功化解黄某案、莫某林案、樊某华案等重大疑难案件。

【警察公共关系】    2011年,继续在全警普及公共关系理念,加强培训,提升应对媒体和群众的工作水平。中山警方各类行动战果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1020次,其他媒体报道4479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264次。针对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在弄清真相的基础上,及时主动对外公布信息。全年处置各类涉警舆情危机事件247件次,开播视频宣传阵地如“警察提醒您注意”栏目、发布预警和防范信息、制作节目等44次。利用媒体介质,策划公关行动,印发宣传手册,设立社区安全防范宣传栏,围绕重点多发警情开展专项宣传,增强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公安文化建设】    坚持“文化育警”方针,以中山市公安文联为平台,调动下属4个协会的积极性,开展公安文化活动,提高民警文化素质。2011年,市公安局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展出民警创作的作品220幅。组织市公安文联会员外出采风,举办“难忘2008”、“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比赛颁奖活动暨著名诗人杨克诗歌讲座活动,举办“三八”妇女节女警舞会及全市公安系统“唱响警营”红歌比赛,参与全市政法晚会、省第三届运动会闭幕答谢晚宴等活动,展示公安文化建设成果。制作电视专题片《特殊的战友》,反映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警犬大队民警甘守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该片获得中山市第19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二等奖。编印完成画册《跨越》,展示中山公安系统8年来开展“三基”建设、“三项”建设及创新社会管理等工作取得的成绩。

【“大走访”开门评警】    2011年,根据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系列活动。先后开展千名代表座谈议评、关爱农民工、警务室开放日、警营开放月、治安工作大家评、安全防范月等活动,以“访、评、改、建”为工作重点,通过领导干部带头访、部门警种主动访、基层民警深入访,虚心听取意见,广泛接受评议,推动全市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实现“广大民警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公安工作上水平、警民关系更和谐”的目标。活动期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把企事业单位代表、廉政监督员、行风评议员、案件当事人、热心网友、被监管人员家属等重点人群作为主要走访对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上,形成中山公安特有的“大走访”工作理念和工作准则。各级公安机关借助网络优势进行走访受评并产生规模效应,推动活动的开展。在“平安中山网”开通活动专栏和邮箱,将意见和建议集中到“网络问警”栏目中统一收集整理。开展在线访谈活动,与广大网民交流社会治安、公安工作评议等。利用微博的讯息传播功能,围绕春运安保、查处酒驾、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等话题开展微访谈和微调查。利用网上办事大厅、电子邮箱、QQ群等渠道,及时有效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市各级公安机关走访群众家庭、工厂、企业、学校等单位7.3万个、9万人次,征集意见建议2.9万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00件,化解民间纠纷200起。

【清网行动】    2011年,市公安局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全市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5月,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信息研判专班,进行信息追逃、统筹研判,保障市公安局“清网”办公室与立案单位、赴外追逃小组之间的信息沟通。“清网行动”期间,通过信息研判到案的在逃人员有376人,占全市所有到案逃犯的54%。其中,研判专班直接研判并抓获在逃人员52人,提供研判线索协助抓获324人。8月至9月,市公安局抽调93名民警组成8个追逃工作组,分别赴逃犯比较集中的湖南、广西、四川、河南、贵州、湖北和重庆等7个外省区市和省内区市开展赴外集中追逃行动。其间,8个赴外追逃工作组抓获市立案网上逃犯55人,协助抓获市立案网上逃犯104人。9月,在逃嫌疑人覃某通过“平安中山”腾讯微博自首,成为全国首例微博自首案件,新华社、《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100多家媒体报道中山市“清网行动”的实情和成绩。“清网行动”共抓获行动前网上在逃人员703人,下降率87.98%,下降率全省排名第四。

【深圳大运会安保】    为确保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全市社会政治治安大局稳定,3月至8月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力量开展“创平安、迎大运”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平安大运十大行动”、侦破大要案件新攻势“断源”行动、“清网行动”等,全力做好大运安保工作。成立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为组长的大运安保领导小组和5个日常工作督导组,到全市24个镇区开展督导检查工作,落实重大信访、刑事案件包案制度。排查不稳定因素,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苗头,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措施,开展黄圃镇涉赌等24个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工作,为深圳大运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及省公安厅各级领导多次听取市公安机关关于大运会安保工作的情况汇报,到基层一线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安保措施落实到位。8月3日,市公安局以全市5个地点(分别位于5个警务协作区内)同时发生涉黑团伙群体械斗为情况设想,组织全市24个分局以及武警、特警、边防、消防、交警支队等29个单位1734名警力举行“平安大运”应急拉动演练。8月12日至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期间,中山市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未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未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未发生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恶性案件,未发生群死群伤交通、火灾等安全事故。


    (杨志)

 

上一篇: 公安(201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公安(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