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年鉴 > 政法 > 公安
公安(201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2 【点击率】2073次

【概况】 2010年,全市公安机关围绕“平安中山”、“平安亚运”主线,贯彻落实“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工作部署,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开展“粤安10”专项行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创平安、迎亚运”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完成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安保任务,有效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和谐稳定。全年全市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重特大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重特大涉警信访案件。刑事发案基本持平,刑事破案数、破案率继续上升。西区长洲翠景酒吧街涉毒、东升农村涉赌等一批治安重点地区的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治安环境持续改善。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火灾事故实现“零死亡”目标。市公安局连续4年(2007~2010年)获得全省公安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中山市连续第7次被评为畅通工程“一等管理水平”城市。

【打击刑事犯罪】 全市各级刑侦部门围绕“平安中山”建设和广州亚运安保中心任务,开展“粤安10”、“创平安、迎亚运”、“平安亚运十大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突出刑事犯罪,维护全市社会治安和谐稳定。2010年,全市刑事发案16323起,发案总量基本保持平稳,破案12219起(含年前积案1374起),比上年上升1.38%,破案率上升0.7个百分点。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574人,呈捕5189人,批捕4886人,批捕率为94.6%;移送起诉案件3247起4861人。“创平安、迎亚运”行动期间,全市抓获户籍地逃犯60人,到案率45.1%,省厅40宗挂牌督办案件全部破案,两项工作均名列全省第一。推进打黑除恶工作,加强涉黑恶线索收集、研判和查证,打击“行霸”、“市霸”等城市黑恶势力和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全年打掉涉恶势力犯罪团伙32个。深化命案侦破工作,通过加强挂牌督办、侦技捆绑作战等手段,快侦快破命案现案,重点攻坚疑难命案,全年八类命案发89起破88起,发案数比上年下降1.1%,破案率上升5.5个百分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公安机关建立健全“反拐”工作长效机制,严厉打击拐卖犯罪活动,全市立拐卖妇女儿童案件49起破49起,解救被拐卖儿童、妇女55人。打击人民群众反响强烈的电信诈骗犯罪,破获电信诈骗案件448起,连续摧毁2个公安部交办的电信诈骗犯罪窝点。深化“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实战应用,推进打击犯罪新机制,核破外地案件1822起,比上年上升近1倍,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004名,比上年上升37.92%。

【打击经济犯罪】 全市公安机关以侦查打击为主业,履行“打击、服务、参谋”三大职能,严厉打击和防范各类经济犯罪。2010年,受理各类经济案件785起,其中立案612起,破案529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97人,逮捕235人,涉案金额7.12亿元人民币,挽回经济损失约1.17亿元人民币,协助外地公安机关办理案件301起。继续开展延长一年的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全年破获假币刑事案件16起、治安案件61起,抓获涉案嫌疑人63人,缴获假人民币161万多元。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发票犯罪专项行动和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立银行卡犯罪案件205起,破案166起,抓获涉案嫌疑人121人;立假发票刑事案件42起,破案42起,抓获涉案嫌疑人50人,缴获发票52.2万多份。推进经济犯罪侦查创新工作,创建“警企电子邮件交流平台”,适时发送预警信息,收集企业电子信箱11286个,先后发送预警信息、安全指引、法律服务等电子邮件17万多封,服务对象涉及全市280个行业协会,覆盖重点联系企业和中小企业1万多家。改进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模式,在市民营科技企业、国税局、地税局和烟草专卖公司设立经济犯罪侦查驻点警务室,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受理、预警防范等服务,实现警务前延、服务前伸、防线前移。 

【缉毒禁毒】 2010年,全市公安机关以“粤安10”、“创平安、迎亚运”等专项整治行动为主线,推进“大查控”、“大灭罪”、“大收戒”工作,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全年破获各类毒品案件657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732人,缴获各类毒品83.79千克,分别比上年上升28.6%、17.7%和43.1%。捣毁制毒工场4个、加工窝点11个,缴获手枪9支、子弹64颗,涉案车辆一批,送强制隔离戒毒吸毒人员2349名,收戒率排名全省第一。按照省、市禁毒委和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期间,全市出动警力8000多人次,清查娱乐场所1000多间,查处涉毒娱乐场所59间,破获娱乐场所涉毒案件62起,其中贩毒案件4起、涉毒治安案件58起,缴获毒品188.83克,查获吸贩毒人员515人,责令停业整顿娱乐场所26家。

【重大安全保卫】 全年完成各项警卫任务225批,其中一级任务2批、二级加强任务10批、二级任务42批、三级任务66批,外宾二级任务2批、外宾三级任务4批,省厅交办协助任务3批,市委市政府交办级外任务88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保8场。完成2010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暨中山——越南企业经贸合作交流会、第16届亚洲运动会中山首站火炬传递活动、第9届中国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第5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暨2010年吴阶平医学颁奖大会、中国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会、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孙中山文化周、第10届中国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暨中山火炬开发区建区2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安保230项,确保各项活动安全顺利举行。

【监所管理】 落实《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监管工作的意见》,在执法执勤、警务保障、监所建设、深挖犯罪、情报信息等方面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实现监所安全事故为零、队伍违纪为零和群众投诉为零的“三为零”工作目标。2010年,全市监所新收押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4045人,其中看守所6556人,强制隔离戒毒所1805人,拘留所15676人,收容教育所8人。推进监所深挖犯罪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增强破案攻坚能力,全年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312条,协破刑事案件47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抓获网上追逃逃犯24人。2010年,市看守所、市拘留所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一级所”,市拘留所为全国推行拘留所管理教育新模式先进单位,市拘留所、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为2010年度全国公安监管部门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单位。

【治安管理】 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涉枪涉爆涉危物品整治等专项行动,发挥洪奇沥、东凤环穗公安检查站的“屏障”作用,打击“黄赌”等违法犯罪。全年发现受理治安案件44044起、查处43224起,分别比上年上升69.5%和72.04%。查处各类违法人员51546人次,比上年上升29.15%,其中治安处罚29507人次、行政拘留12548人次。立案查处涉爆涉枪案件2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6人,查没收缴黑火药烟火剂10.5公斤、民用枪支9支、子弹2378发、仿真枪434支和管制刀具648把。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整治,不断完善学校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维护校园安全。11月,市公安局会同教育部门共同搭建全国首个综合性校园网上警务室。网上警务室涵盖校园动态、警方提示、警情通报、校园安防大讲堂、警民互动等模块,及时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警情动态、安全防范措施和校园安全知识。实施以居住证为载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全年受理居住证1004550张、制发989269张。1月,率先在全市推行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出台和实施流动人口积分制入户入学政策。为迎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5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户口整顿工作,共登记人户分离98282人,重登户口289人。摸查常住户口待定人员7546人,其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3432人,解决户口待定人员1177人。新登暂住人口193053人,新登境外人员2147人,落实应销未销户口706人(含死亡未销645人),户口变更及更正项目69382项,装订门(楼)牌3045个,纠正公民身份证号码重错号44人。加强公安派出所等级化管理工作,全市新增民众分局浪网派出所、三角分局沙栏派出所、横栏分局四沙派出所、南头分局南城派出所等一级公安派出所4个,复核认定二级公安派出所36个。2010年,中山市一、二级派出所比例居全省第一。 

【边防管理】 围绕“平安亚运”目标,做好亚运维稳和火炬传递工作,派出48名官兵、6艘船艇执行广州赛区水上安保任务。强化治安管控力度,把握排查预警、现场处置和矛盾化解3个重点环节。全年提供预警信息13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2起。边防辖区发现受理治安案件73起,查处73起。查获走私案件43起,查获红油、活体动物、海鲜及日用品一批,价值人民币约592万元。侦破“11·06”特大贩毒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缴获K粉11.48千克,冰毒3千克,仿制枪2支,子弹11发。全年,边防部门走访慰问困难儿童(学生)、孤寡老人、贫困户、残疾人等602人次。先后6次组织医疗服务队下乡义诊,为群众提供免费诊疗3000人次,接受医学咨询5000次。开展“支农助农”活动,为民众镇裕安模范村争取农机安全生产经费13万元,协助群众开展春耕19次。出台预约服务、上门办证、送证到家的便民利民措施,为辖区渔船民申办出海证件和外来人员申办居住证提供便利,全年上门办理证件年审手续282个、出海证件128个、联合流动人口办公室为外来人员办理居住证325个。2010年,边防支队横门水上派出所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全国边防部队“爱民固边先进集体”,横门所辖区裕安村被市政府命名为“爱民固边模范村”。

【出入境管理】 全年受理并审批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签注1030858证次,其中批准赴港澳地区定居申请2517人次。受理并审批境外人员证件、签证10209证次,其中受理并审批口岸出入境证件729证次。内地居民出国(境)业务、境外人员(包括港澳台居民)出入境业务等各项业务收费涉及金额3778.2万元,查处出入境案件14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整治“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违法犯罪外国人专项行动和清理“三非”外国人专项行动,开展统一清查行动4次,联合人社、工商、教育、外事部门开展行动20多次,查处“三非”外国人405人、拘审93人、遣送103人。自主研发自助填表机系统、网上面见室系统、IC卡预缴费系统等便民设备,打造具有中山特色的出入境便民电子服务平台。5月,市公安局联合市外事侨务局从全市党政机关、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中选拔45名外语人才,组建涉外翻译服务队,涵盖英语、日语、西班牙语、韩语、俄语、越南语等6个语种,涉外翻译服务队成立以来,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涉外警务50多人次。

【消防管理】 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将重大火灾隐患及时报告当地政府督办并向全社会曝光,2010年沙溪镇“火灾隐患重点地区整治”高分通过广东省政府的验收。2010年,累计检查单位2.1万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1.9万处,处罚253起,拘留7人,罚款270多万元。全市消防部队接警3330起,出动车辆6777辆次,警力35105人次,抢救被困人员461人,疏散被困人员3541人,抢救财产价值约2亿元。全年全市发生火灾61起,无死亡人员,受伤6人,直接财产损失110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上升13%、净减5人、下降22.2%和上升30.9%,实现火灾事故“零死亡”目标。加快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全省试点并成功突破“警地资源整合共享”、“多种力量调度指挥”等重大课题。3月15日,全省首支镇一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在黄圃消防大队挂牌成立。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由黄圃镇委书记任总指挥,成员由黄圃镇党政办、武装、公安等14个部门及16个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组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安全生产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在内的,以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为主的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投入专项经费1220万元,完成调度指挥专网建设,搭建综合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平台,依托市局集群通讯网建成覆盖全市的消防火场指挥战斗网。总结、深化企业“三合一”(生产、储存、经营相关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内,且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隐患举报重奖机制推行经验,并拓展到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安全疏散违法行为治理,受理有效举报884起,查实187起,核发奖金100多万元。2010年,消防支队获“全国消防部队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消防安保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以“安全、畅通、和谐”为目标,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强化交通秩序整治,针对摩托车等重点车辆及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为全市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2010年,全市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112起,死亡303人,受伤2346人,直接经济损失303.5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0.2%、1.3%、6.4%和1.1%。查处酒后驾驶288起、醉酒驾驶447起,行政拘留426人次。针对105国道及主城区部分道路施工改造导致的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及时调整交通管理勤务,在高峰期加强分流疏导,在旧城区部分较窄道路推行单行措施,联合规划、建设、执法等部门合理设置停车位,有效缓解高峰期交通拥堵。推进交警部门机构改革,20个镇区中队全部升格为副科级交警大队并对外正式运作,实现一镇一大队设置。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在互联网上推行群众学驾考试预约、小汽车自编自选号牌、提交体检证明、办理部分车管业务、交通违法代办等便民服务。全年办理机动车入户93411辆,办理报废业务34876起,办理驾驶人考试的各类业务430848起。8月,中山市被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列为全国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10个重点推进城市之一。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落实互联网安全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做好网络安全运行保障工作,构建互联网综合防控体系,为建设和谐中山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全年侦破主侦犯罪案件168起,比上年上升93%,侦破违法案件3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64名,比上年上升47%。推进互联网公开管理工作,建立27个网安警务室,其中“中山网”网安警务室成为全国首批建设的网安警务室。推进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全市有129家重点单位235个信息系统开展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工作,先后对全市89家重点单位和167个信息系统开展安全大检查,监督落实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将旅馆业等提供上网服务的场所作为“安网”工程的切入点和增长点大力推进,全市有273家宾馆酒店安装安全技术设备。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组建一支覆盖全市的由147名民警组成的“网络社区”巡查队伍,形成“全警触网”大网监格局,强化网上违法犯罪信息的处置,提升公安机关侦查打击能力。2010年,市公安局网警支队被评为全国追逃工作先进集体。

【“110”报警服务】 2010年,“110”报警服务台受理、处置各类报警151万起,日均4147起,比上年上升23.8%。其中,涉及刑事方面39527起,比上年上升18.4%;治安方面82866起,比上年上升10%;交通方面136006起;消防方面5510起;求助咨询124053起。协助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143起,破获违法犯罪274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889人,缴获被盗抢机动车54辆,其中汽车17辆、摩托车37辆,救助群众35万人次。全市巡(特)警部门盘查可疑人员588543人次、车辆492761辆次,纠正违章35875次,接处警2037867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5223人。其中,查破刑事案件2275起3687人,破案绝对数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6.3%,查获治安案件5161起8903人,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739.2万元。

【警务督察】 围绕各项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综合运用随警督察、案件督察、视频督察、系统督察、暗访倒查、突击检查等方式进行督察,累计开展各类督察行动31项,检查单位2919个次,查纠问题745个。做好对检举控告案(事)件的查处工作,化解因基层公安执法管理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受理并办结检举控告事项9起,解答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453次。推广应用警务督察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基层视频(音频)建设工作,全局190间讯问室、候问室和服务群众场所视频监控顺利接入到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平台。2月,根据公安部及省公安厅统一部署,做好警车和涉案车辆违规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警车和涉案车辆管理,整改警车外观1211辆,完善警车报废手续512辆,返还涉案车辆188358辆,拆解报废33498辆。12月,公安部组织全国“两车”治理检查验收,中山市公安局以满分成绩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公安法制建设】 全市公安机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雁阵学法、岗位练兵、集中培训、巡回讲座、旁听庭审、技能竞赛、送法下基层等形式,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和广大民警的执法素质。2010年,有25名民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超过往年通过民警的总数。小榄分局和交警支队城区大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研究制定40多项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执法规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法突出问题的发生。推进执法质量考评系统应用工作,考评案件18725起,发现执法问题9650个,发出整改通知书9650份。严格案件审核权限,将分局原本行使的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外嫁女、群体性事件等情形中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裁决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刑事强制措施的审批权限收归市公安局统一行使。落实行政复议听证、和解、调解制度,全年市公安局受理公安行政复议案件124起,审结98起;法院受理公安行政诉讼案件34起,审结33起。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贴近新时期群众需求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其中,石岐区公安分局开展“下基层、解难题、促发展服务月”活动,深入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为企业和职工解决一批涉及公安行政管理方面的实际困难。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拓宽和谐警民关系渠道。依托“平安中山”互联网站,建成“警务资讯中心、网上办事大厅、警民互动广场”三合一的网上警务便民服务平台,发布各类资讯信息4556条,网上审批业务量200多万次,为网民解难答疑3800多起,受理投诉举报975起,全部办结。开通“平安中山”官方微博,为群众解决各类问题840多件次,官方微博综合排名和影响力在全国政府机构微博中名列前茅。与“中山网”合办网络视频对话栏目《警察提醒您注意》15期,及时通报警情,提供安全防范实时指引。10月,市公安局成立舆情处置办公室,由一名副局长任主管,成员由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宣传科、警务督察队等8个部门人员组成。制定全市重大涉警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方案,建立涉警舆情收集研判机制,有效防范和处置涉警危机事件。

【公安科技】 2010年7月,建设完成金盾工程一期最后两个子项目——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一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及网上督察升级项目。完成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镇区监控中心扩容建设项目和前端监控点建设的招投标工作,全市20个分局已完成建设定点勘测工作,10个镇区进入建设施工阶段。11月,完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二期工程的设计、监理定标工作,总投资9500万元,计划分两阶段开展建设,一阶段包括城区及国省道82个路口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等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010年,市公安局主导研发视频图像质量诊断系统并获得2010年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边界接入安全平台”实现中山市公安局互联网网站(网上接警室)网上业务受理等警务公开业务系统的内外网无缝连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加快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完善治安卡口系统车辆布控信息管理,实现嫌疑布控车辆在指挥中心的实时报警,全年通过治安卡口系统报警嫌疑车辆4万多辆次,处理嫌疑车辆30多辆。

【公安信访】 2010年,开展以“下基层、察民情、解积案、纾民困”为主题的领导干部“四访”活动,“集中清理信访积案”和“百万案件评查活动”,努力实现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信访重点人员稳定在当地的目标。广州亚运会期间,全市没有发生大规模聚集上访或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突发异常情况或极端事件。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38起,比上年下降16.4%;办结838起,办结率100%;停访息诉820起,停访息诉率97.8%。其中,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交办的5起重点案件全部办结并停访息诉。创新信访工作机制,组织已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民警参与信访案件的接访和分析研判工作,对信访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其通过正常法律途径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社会管理创新】 2010年,全市公安机关开展公安部、省公安厅部署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大情报、大网监、网上作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执法一网考、服务措施一网办等六项创新。大情报方面:建立覆盖全市公安机关的情报组织,建设完成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与公安部之间的联动应用。全年通过情报平台部、省、市三级预警,抓获在逃人员517人,占全市抓获总人数的22.7%。大网监方面:全市网吧、图书馆、宾馆等公共上网场所全部安装安全审计系统,互联网管控覆盖全市上网场所。推进网络监察警种联合工作站建设,发挥网络监察部门侦查破案技术支柱作用,打掉犯罪团伙17个。网上作战方面:建立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网上作战专职队伍,全市通过网上作战手段破获案件约1万起,通过跨区域协作平台破获外地案件数1222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与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合作,加大信息采集和录入力度,加快推行居住证工作(简称“推居”工作),提前完成省厅下达的“推居”任务。开展“百日排查”专项行动,排查流动人口352019人、排查出租屋84235间,出租屋登记率90%以上。工作执法一网考方面:应用“一网考”系统对全市民警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为民警的日常工作,全市86%的民警参加考核。24个镇区分局落实新增绩效考核奖励基金,实现绩效考核结果与经济奖励、提拔晋升、评先评优、公务员年度考核、警衔晋升、入党等六个方面挂钩。服务措施一网办方面:全面建成“网上办事大厅”、“警民互动广场”、“警务资讯中心”三位一体的警务网络服务平台,出入境、交警、消防、治安、网警、信访等警种138项业务实现网上查询、办理,全年网上审批案件2087471起,占总审批量的72%以上。9月13日,全省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场汇报会(珠三角片)在广州召开,中山市公安局以综合考核第一名(95.74分)的成绩获得全省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网上考核一等奖。在全省公安机关“六项创新”2010年度考核验收中,中山市公安局排名全省第一。

【亚运会安全保卫】 为确保广州亚运会期间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稳定,4~12月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集中力量开展“创平安、迎亚运”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平安亚运十大行动”、亚运火炬传递安保、重点地区整治工作等重点亚运安保工作。成立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为组长的亚运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和5个工作督导组,落实重大信访、刑事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开展定期专项督导,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突出抓好亚运安保重点工作,开展西区娱乐场所涉毒、东升农村涉赌等24个治安重点地区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做好10月13日亚运火炬传递活动中山站的安保工作,确保亚运火炬在中山传递绝对安全,为广州亚运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各级领导多次听取公安机关关于亚运安保工作的情况汇报,并深入基层一线和重点单位检查指导工作,确保各项安保措施落实到位。11月12日至12月19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和残运会在广州举行。中山市公安机关加强打防管控工作,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全市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未发生影响重大的群体性事件,未发生社会反映强烈重大恶性案件,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灾害事故。

(郑 阳)

上一篇: 公安(200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公安(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