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9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领导下,围绕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公安厅局长会议精神为指引,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社会治安整治行动为重点,围绕中心,做好各项公安工作。全市群体性事件数量和规模趋于平稳,刑事案件立案稳步下降,破案率上升,治安案件查处率大幅提高,交通和消防事故明显下降,总体治安局势平稳良好。市公安局获年度全省公安工作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第3次)、全省公安机关“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综合第一名和“2009年度全省公安机关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布全省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和公共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公安工作群众满意度和公共安全感皆居全省第一位。
【打击刑事犯罪】 围绕平安中山建设目标,以“粤安09”专项行动、“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整治行动和“雷霆09”行动等专项行动为重点,推进“打黑除恶”、命案侦破、打击电话诈骗及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专项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突出犯罪活动,确保全年各个节庆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全市的安全与稳定。全年全市立各类刑事案件16282起,破10697起,分别比上年下降3.5%和上升6.38%,破案率65.7%,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大案立9394起,破5493起,分别比上年下降8.35%和上升3.14%,破案率58.47%,比上年提高6.51个百分点。另破年前积案1788起,比上年上升5.67倍。全年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1534人,比上年上升19.76%;呈捕5273人,批捕5018人,批捕率95.33%;移送起诉3522起5393人,起诉率99.61%。
【打击经济犯罪】 以打击扰乱市场秩序、职务侵占、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等4类犯罪为重点,对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经济犯罪及其他系列性、多发性经济犯罪案件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开展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全市共破获假币违法犯罪案件58起,其中刑事案件24起,治安案件34起,抓获假币违法犯罪人员76人。与市工商、质监、烟草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联合开展打击制假售假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受理涉假案件30起,立案25起,破15起,抓获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18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个,缴获各类涉假产品,涉案价值人民币1200多万元。全年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532起,涉案总金额1.23亿元,其中立案450起,破332起,抓获涉案嫌疑人529人,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4500多 万元。
【禁毒工作】 以开展大查控、大灭罪、大收戒工作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娱乐服务场所涉毒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娱乐服务场所的暗访和清查力度,破获涉毒案件41起,其中刑事案件6起,治安案件35起,查获吸毒贩毒人员154人,其中刑事拘留7人,治安拘留134人。积极争取中国禁毒基金会的支持,将500万元禁毒基金用于全市的社区康复、戒毒治疗、缉毒执法、禁毒宣传教育等禁毒公益项目。全年破获各类毒品案件511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624人,分别比上年上升102%和100%,缴获海洛因、氯胺酮、冰毒、可卡因等各类毒品58.54千克,手枪4支、子弹29发,捣 毁制毒工场1个、加工窝点 3个。送强制隔离戒毒3022 人次。
【警卫和安保工作】 完成各项警卫任务187批,其中一级任务3批、二级加强任务48批、二级任务12批、三级任务29批、协助任务7批、外宾三级任务1批、市委市政府交办级外任务81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6批。完成“慈善万人行”活动、2009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南头镇第一届五人飞艇公开赛、首届中国(三乡)古典家具文化节暨招商洽谈会、第八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2009第四届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2009第十届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2009中国(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2009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中山·黄圃)、2009年中国(中山)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2009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第九届中国锦鲤大赛、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孙中山文化周、中山纪念中学建校75周年校庆等大型活动安全保卫264项,确保各项活动顺利 进行。
【公安监管】 开展春雷、抗高温、防事故、保安全、迎国庆等专项行动,强化重点对象管控,大力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在押人员教育整顿,确保各监管场所平安和谐,实现全年无事故目标。全年全市监管场所新收押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2516人,其中看守所7163人,拘留所12877名,收容教育所14人,强制戒毒所2462人。4月15日,首次举办监管场所开放日活动,增进在押人员家属对监管场所的了解,密切警民沟通。全年全市监管场所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426条,协破刑事案件54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抓获网上追逃人员18人。
【治安管理】 开展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和重点打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排查梳理出45个全局挂牌督办重点整治地区(部位),组织开展扫除黄赌毒、打击传销、打击强迫妇女卖淫犯罪、治爆缉抢、重点场所整治、公交反扒等专项行动。全年发现受理治安案件25948起,查处25124起,比上年分别上升24%和34.01%,查处率96.82%,比上年上升7.11个百分点。查处各类违法人员39913人次,治安处罚32131人次,行政拘留10912人次。发现受理黄赌毒案件13414起,查处13346起29195人次,治安处罚26229人次,比上年分别上升163.64%、164.64%、175.14%和256.71%。做好废旧金属收购业备案登记和工程爆破作业审批,落实娱乐服务场所等级化管理,加大对民爆、剧毒、枪支等危险物品的管控,加强对全市45个市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和495个镇区级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完善公安城管执法、公安交通勤务协作制度。全市歌舞娱乐、电子游戏游艺等场所全部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471家旅馆全部安装使用旅馆业信息系统,通过比对抓获网上逃犯70人。9月29日,会同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成立由该集团发行中心员工组成的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治安志愿者服务队。加大对全市群防群治力量的培训力度,培训群防群治骨干力量1000多人。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等级化管理,全市一级公安派出所增至16个,二级公安派出所增至40个,派出所等级化管理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社区、农村和医院警务室全部建设完成,年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十佳社区和驻村民警评选工作。全年办理户口迁移8182人,收养630人,市内迁移1726人,市外迁入5264人,核准户口项目变更申请1590人,办理二代身份证73065张,审核身份信息数据73381条,制发二代临时身份证10114张。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指标体系建设工作,承接国务院妇儿工委等13部委推行的“流动儿童登记制度项目”试点工作,在全市24个分局治安大队分别设立2个省级(石岐区、小榄镇)和22个市级流动人口治安动态监测点。
【边防管理】 建设218型巡逻艇,全长41.03米,型宽6.2米,型深3.36米,载重量147.9吨,于4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市公安局联合民众镇党政13个部门共同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下辖的5个行政村的驻村干警被任命为村支部副书记或书记助理。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持续实行“网上警务室”等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办理出海渔船边防户口簿286本、渔船证件954张,营级以上干部长期结对帮扶辖区26名困难儿童,筹资为民众镇裕安村建立农田自动灌溉系统,联合地方举办农机现场推广会。3月,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为辖区群众提供职业中介服务,协调帮助解决辖区群众就业问题。完成日常执法执勤工作和各类安保任务,边防辖区立刑事案件33起,破23起,破案率69.7%;受理治安案件45起,查处45起。成功侦破“2009·8·17B”特大贩毒案,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9人,缴获氯胺酮(K粉)11.48千克、美式仿真手枪1支、俄制钢珠枪1支、猎枪子弹11发。查获涉嫌走私案件44起,其中红油案42起165吨、龙虾44箱、香烟30箱,涉案价值约110万元。
【出入境管理】 全年受理审批内地居民出入境证件、签注93.2万证次,其中批准赴港澳地区定居申请1796人次;受理审批境外人员证件、签证8673证次,其中口岸出入境证件686证次。加大查处出入境违法违规案(事)件力度,实现对外国人管理“底数清、管得住、服务好”的综合管理目标,共处理“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案件529起,其中非法入境外国人5人,非法就业外国人9人,非法居留外国人271人,非法居留台湾居民254人,警告156人,罚款97人,分别将12名外国人和1名台湾居民执行遣送出境,将15名外国人和2名台湾居民列入不准入境人员名单。继续推进全国文明窗口建设,做好业务,带好队伍,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消防管理】 开展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出租屋、“三小”(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三合一”(生产、储存、经营相关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内,且不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控制室等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古镇和东区沙岗墟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古镇于9月底在“全省火灾隐患重点地区”名单中除名。全年出动人员10万多人次,检查单位25.7万家次,发现火灾隐患1.4万处,整改1.3万多处,整改率95%,处罚258万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人,“三停”(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停止施工)157家。强化执勤岗位练兵,组建各类灭火救援攻坚队3支、攻坚组24个。全年接警3039起,出动车辆6142辆次,出动警力3.3万人次,抢救被困人员349人,疏散被困人员412人,抢救财产价值4.7亿元。全市发生火灾事故52起,死亡4人,受伤9人,直接财产损失876.38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4.09%,上升33.33%,上升125%和下降39.98%。实施《中山市企业“三合一”火灾隐患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奖励举报群众21人次,发放奖励金26.75万元。规范执法程序,实现所有执法流程全部在计算机系统内完成,所有法律文书全部在网上制作、流转和审批,全市消防行政许可业务实现在互联网“行政服务在线”及市“12345”行政服务热线系统内实时查询。全年完成消防审核3495起、验收1557起,未发生执法过错。加快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发展消防志愿者2.2万人。11月8日,在市政府的组织下,成立由各镇区分管消防工作的党政领导组成的消防志愿者“镇长服务队”。2009年,市公安局消防支队被评为全国消防部队国庆安保先进基层单位、全国安全管理先进支队、全国消防部队“三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单位、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以安全畅通和谐为目标,完善预防事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完善交通设施,深化日常管理,专项治理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全年查处交通违法74.7万起,暂扣车辆8.45万辆;发生适用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2352起,事故造成307人死亡,2507人受伤,经济损失307万元,四项指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3.65%、5.25%、28.39%、31.09%,没有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拓展互联网上网办理车管业务,市民可以在网上按规定编选车牌号码,也可在交警部门独立设置的触摸屏上以自编自选、十选一等方式选取车牌号码,全年办理机动车入户7.08万辆,核发年审合格标志37万个,办理驾驶证等各类业务121.93万起,考核驾驶人8.49万人。利用互联网站、手机短信和邮政等渠道开展信息发布、执法告知等便民服务,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山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医疗费用等实施救助,采取措施完善交通事故处理方式。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推进互联网公开管理和安全监察网工程建设,提高互联网综合防控能力,先后在全市2500多个企事业单位、上网场所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在全市378间中小学校、123家宾馆酒店和140间网吧安装全省认可的安全技术设备,网吧的视频监控安装全部完成,在重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重点网站和重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建立22个网络监察警务室,初步建立起全市互联网技术防控体系。在全市1432个网站上设立报警岗亭,在重点网站和交互栏目实施24小时值班巡查,利用网站、报纸、电视台等发布计算机病毒疫情预警,为公众提供安全咨询服务。推进全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测评、整改工作,全市148家重点单位264个信息系统参与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工作。发挥技术手段和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协破各类刑事案件329起,治安案件42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457人。
【110接处警和巡警工作】 110报警服务台受理、处置各类报警122万起,日均3348起,比上年下降7.8%。其中,涉及刑事方面3.3万起,比上年下降19.5%;治安方面7.54万起,比上年下降18.3%;交通方面10.4万起;消防方面5859起;求助咨询12.4万起。协助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苗头148起,破获违法犯罪案件149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5万人,缴获被盗抢汽车12辆、摩托车64辆,救助群众34万人次。巡特警部门盘查可疑人员56万人次,车辆50万辆次,接处警19万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16万人。其中,查破刑事案件2140起3157人,查获治安案件4092起7421人,缴获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620万元。
【警务督察】 全年开展各类督察行动32项,出动督察警力673人次,检查单位244个次,发现查纠问题100多件,提出督察建议80条,受理办结和登记转办群众检举控告18起,解答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147人次,开展网上督察327次,督察案件1585起,行政审批事项2413起,发现问题202个,提出督察建议161条(类)。研发二期网上督察平台,完善操作界面、后台管理、数据传输、综合查询、生成日志等功能,拓宽和深化网上督察工作。加强民警维权工作,协调办理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被侵害案件7起,依法惩处侵害民警执法权益人员8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4人,行政拘留4人。
【法制建设】 深化执法考评机制改革,将日常考评分为季度考评、不定时实地考评和日常个案监督考评,确保基层执法有效监督。小榄、三角、横栏、东凤、开发区等分局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履行刑事预审和劳动教养审核职责,全年提请逮捕5273人,检察院批准逮捕5018人,移送检察院起诉3522起5393人,其中退查案件595起,审批劳教案件151起157人。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做好应诉工作,全市各级复议机关受理公安行政复议案件38起,维持35起,申请人撤回3起;各级法院受理公安行政诉讼案件20起,判决维持11起,原告撤诉9起。采取巡回讲座、案例点评、旁听庭审等多种方式强化民警执法培训,加强执法调研,及时介入案件调查,提高执法水平。
【科技强警】 年初,启动中山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在原有3272个一类监控点基础上,新规划建设一类监控点2623个,其中治安监控点2465个,高清卡口158个。依托公安综合信息资源库,整合信息资源,研究各业务系统底层数据格式,构建以信息化应用为支撑,以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为主要内容,以服务警务决策为目标的多环节综合性“大情报”系统,探索建立情报信息研判平台。7月,启动办公自动化系统(OA)二期工程,对物证鉴定、信访管理、网上督察等子系统进行升级,增设督办提案、立功创模、教育培训、干警出国(境)管理以及请休假管理子系统,使OA系统从单一公文流转系统升级为应用覆盖全面的全局网上综合办公平台。8月,基本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始在派出所推广试用,实现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警综系统、户籍人口、治安旅业管理系统、全球定位(GPS)系统的关联应用,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指挥决策等综合实战能力。积极获取和更新各类公安资源和社会资源,丰富综合查询比对系统,全年提供各类信息查询30万次,通过信息比对抓获在逃人员100多人。8月,完成全局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升级改造,建成全省第一套地市级高清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实现全市视频会议30个终端的纯高清(720P)效果。加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力度,确保信息数据安全和系统运行环境良好。
【信访工作】 以各个敏感时期信访维稳工作为重点,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建设以“一把手接访包案”为主的公安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排查化解信访积案和涉警信访问题,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消除不安定因素,确保全国“两会”、国庆60周年等各重要时期全市未发生重大上访事件,未发生因涉警问题引发的群众进京上访事件。信访维稳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受理信访事项997件,受理量比上年下降41.9%,办结985件,停访息诉985件,其中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交办的5起重点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并停访息诉。2009年,市公安机关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先进集体和中山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
【公安“三项”建设】 深入开展以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内容的“三项建设”。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中山市公安局2009年信息化工作方案》、《中山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工作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在全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互联网门户网站的配合下,强化视频监管一网控、信息情报一网综、办案办公一网通、服务措施一网办、工作执法一网考等“五个一网”建设和应用,通过全警采集、全警考核、全警建设和全警应用,提升公安机关信息化工作水平。规范执法工作,通过开展执法培训和组织旁听庭审,提高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对涉及全局的200多项行政处罚进行全面梳理,细化量化行政处罚依据,制定执法工作细则、执法动作语言规范指引,完善公检法联席协作机制,健全执法办案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建立全局执法考评工作档案,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派发警民联系卡,聘请廉政监督员,强化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强化“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思想,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优化公安行政服务措施,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日常工作深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直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052件,先后推出涵盖社会治安、户籍服务、交通管理等便民利民措施300多项。
【警务协作】 6月5日,市公安局与珠海、江门警方在中山签署《珠海中山江门三市警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地警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新务实、相互促进,因地制宜、多层次紧密合作,警务工作高效化、警务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在完善指挥联动,实现应急调度高效协同;搭建共享平台,推进情报信息互联互通;加强侦查合作,确保办案效率效益最大化;实施联合整治,推动区域治安共治共赢;积极链接港澳,落实“一国两制”重要国策;服务经济建设,畅通跨区域便民利民惠民渠道;密切警队交流,促进警察培训和警营文化建设等7个方面通力合作。市公安局制定《中山市公安机关警务协作工作方案》,按地理位置将全市24个镇区划分东部(开发区、南朗、东区、港口),西部(小榄、东升、古镇、东凤、横栏)、南部(三乡、坦洲、板芙、五桂山、神湾),北部(南头、三角、民众、黄圃、阜沙)和中部(石岐区、西区、沙溪、大涌、南区)共五大警务协作区,以此构成内环防线(“五区”),全市14个常设出入口卡哨构成外环防线(“一圈”);全市“四纵五横”公路主干线构成串联内外防线的“九线”,成为区间警力投送和巡逻防控的快速通道,最终组成“一圈五区九线”动态打防控体系。以五大警务协作区为基础的动态打防控体系,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资源共享、打击犯罪、围追堵截等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市公安机关打防控工作效率。
【国庆安保】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从5月开始至10月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6个月的“创平安、迎国庆”重点打击行动和社会治安整治行动。通过调研摸底排查,在全市确立古镇镇、东区沙岗墟等45个治安重点整治地区(部位),以点带面,重兵投入,严厉打击各类突出犯罪活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从8月20日起至10月10日期间,全市进入国庆安全保卫重点防护期,市局根据《中山市公安机关国庆60周年安全保卫工作方案》部署,成立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黄树安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警种、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安全保卫工作。24个镇区分局在市局的统一安排下,结合辖区实际,落实各项安保工作措施,确保防护期辖区的安全与稳定。期间,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基层部门和重点单位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安保措施落实到位,市局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阶段工作情况,落实党政机关指示精神。通过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参战民警的共同努力,国庆60周年期间全市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未发生重大暴力恐怖事件,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未发生社会反映强烈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李 灿)
附:市公安局领导名录
局 长:黄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