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年鉴 > 政法 > 公安
公安(2003)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4 【成文日期】2003-12-04 【点击率】2498次


【简况】 2003年,全市公安机关加强同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作斗争,做好“非典”期间的维护稳定工作,打击处理一批“法轮功”顽固分子,处置化解多宗不稳定事件;开展打黑除恶、“禁毒03工程”、打击“两抢”(抢劫、抢夺)犯罪、扫除“黄毒赌”、冬季严打整治等多个专项斗争,全年共立刑事案件17045宗,破获刑事案件6227宗,查处“黄毒赌”治安案件3834宗;贯彻落实公安部30条便民措施和广东省公安厅23条便利民措施,简化各种公安行政审批手续,加强对特种行业、娱乐场所和出租屋管理,加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建设,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开展队伍内部的公安机关“大讨论”活动,颁布实施公安部“五条禁令”,队伍纪律、作风明显改观。全年,中山社会政治、治安整体稳定,公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但社会治安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杀人、绑架等恶性暴力案件增多,“两抢”、盗窃案件增量突出,经济犯罪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吸贩毒、赌博、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安全保卫工作】 全年共完成各类警卫任务193批,确保了莅临中山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宾和重要人士的绝对安全;完成“两会”(人代会、政协会)、2003年慈善万人行、“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第三届国际香根草大会代表团考察活动、全球越柬老华侨华人恳亲大会代表团活动、“蓝带杯”全国足球比赛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30多项,确保了各项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11月25日,全球越柬老华侨华人恳亲大会和世界越棉寮华人团体联合会代表参加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来自海外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嘉宾达1000多人,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出席了大会,嘉宾车队行驶长约3公里,创近年中山警卫任务繁重量之最。


【打击刑事犯罪】 开展“打黑除恶”、“指纹破案战役”、“曙光行动”、“追逃行动”、打“两抢”等多发性犯罪、打击盗窃电力设施、反盗抢机动车犯罪、“冬季严打整治”等多个专项斗争;破获刑事案件6227宗,其中破凶杀案件49宗,破绑架、涉枪涉爆、投毒勒索、纵火等恶性暴力案件36宗,破“双抢”案件1326宗,破盗窃案件3228宗,侦破“2·12”石岐特大投毒案、“2·17”开发区特大拐卖妇女团伙案、“2·27”西区碎尸案、“5·12”南朗抢劫杀人案、“8·08”阜沙千万元港商绑架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摧毁以“黑鬼洪”为首的涉黑团伙;全年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2469名,其中刑事拘留4721人,劳动教养1428人,收容教育183人,治安拘留11806人;收缴罚没赃款、赃物总值人民币1986万元。


【打击经济犯罪】 全年受理经济犯罪案件266宗,立案174宗,破案110宗,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50人,涉案总价值折合人民币1.4亿多元;为受害单位和个人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4000余万元。协助外地公安机关办理案件165宗,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24人,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58万余元。捣毁“光明体系”、“温莎体系”等多个非法传销网络,查获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涉嫌窝点42个,抓获涉嫌人员446人。查处涉嫌制假窝点7个,查获制假烟机3套、假冒香烟93箱、假冒注册商标服装1783件及其各种制假原材料一大批,涉案价值590万元,涉及香烟类、服装类、碳粉类、小家电类假冒伪劣注册商标共计40余种。


【“禁毒03工程”】 4月,按照省禁毒委和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公安部门迅速制定禁毒工作方案,启动“禁毒03工程”,开展毒情调查,采取措施,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侦破“7·15”河南籍赵家乡为首的特大贩毒团伙(2458.04克)、“11·2”四川籍人运输毒品案(5080克)、黄圃“11·25”特大非法持有毒品案(209克)等特大案件。全年共破获各类毒品案件352宗(其中千克以上大案2宗),比上年上升43.1%,比前三年平均数上升57.9%;抓获犯罪嫌疑人508人,比上年上升35.8%;缴获各类毒品12.7千克(其中毒品海洛因10.6千克、大麻1.8千克),重创了市外流毒贩和毒品地下分销网络,有力地打击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治安管理】 开展对“毒鼠强”、剧毒、危爆物品的专项整治和非法枪支的清理整顿工作。收缴“毒鼠强”类鼠药2534支(包),各类剧毒物品30多吨;检查涉爆单位69间次,发现安全隐患22处;对全市枪支存放点进行了达标整改,整改隐患13处。改革和加强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全年检查娱乐服务场所200多间次;对废旧物品收购行业进行专项整治,清查机动车修理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1000余间次。清理和整顿保安服务市场,加强对保安服务业的管理,检查整改保安组织1214个,取缔非法保安组织25个,辞退违规保安员118名。3月,成立中山市保安督察队,7月成立了中山市保安培训学校,提高保安员的素质,规范了保安队伍建设。


【扫除“黄赌毒”】 2003年,全市共查处“黄赌毒”案件3834宗11079人,其中查处卖淫嫖娼案件352宗774人,赌博案件1071宗7394人,毒品违法案件2411宗2956人,强制戒毒2916人。对全市涉黄情况较为严重的桑拿按摩、歌舞娱乐、发廊等重点场所,民权路等重点地段集中开展了整治行动,查处三乡、古镇、阜沙等地色情情况严重的发廊50余间次。5月,在小榄捣毁一淫秽光盘地下加工窝点,现场查获光碟制成品1500多盘;12月,在坦洲捣毁一地下非法光盘生产线,查获VCD生产线3条,全年集中销毁淫秽音像制品2万余张。开展打击“六合彩”赌博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严厉打击各种形式赌博犯罪。


【边防管理】 开展打击走私专项行动、珠江口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打击光盘专项行动以及“0309”专项行动,共查获海上走私案件212宗,成品油1019.2吨,食用油89吨,总案值239.4万元。针对港澳流动渔船利用合法身份走私成品油情况,适时派遣交通艇在联石湾水域泊锚,遏止了中山南部沿海走私成品油的上升势头。针对海上与陆上管理脱节情况,在渔(船)民集中点和养殖户当中建立治安联系点和治安联络员队伍,拓宽了海上治安管理和防范的渠道。全年共检查出海船只4133艘次,渔(船)民10694人次,处罚违反规定的船只145艘298人。


【户籍管理】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投靠、人才、投资入户的条件,提高购房入户门槛。实行出租屋治安备案登记管理,加强对重点人口和监外罪犯的管理。全年共制作、发放居民身份证91676个,办理临时身份证3650个。至2003年末,全市有常住人口382115户,总人口1378581人(其中男性691609人,女性686972人),比2002年实际净增人口数18279人。年内出生14445人,出生率为10.55‰;年内死亡8225人,死亡率为6.00‰;自然增长6220人,自然增长率4.55‰。共有流动人口109万人,出租屋6.5万户。


【出入境管理】 做好全国首批个人赴港澳旅游城市试点工作。市公安局在石岐、小榄、三乡、南头、沙溪、南区人口较多的镇区增设6个受理点,方便群众就近申请。个人港澳游自7月28日开办以来,共受理18万证次,其申请量占全年因私出境申请量的65%以上。放宽审批条件,简化办证手续,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台商和外商投资的办证优惠措施,将就业签证与办理就业证分离,放宽台胞证多次签注的年限,缩短台胞证签注的办证时间等,满足了台湾居民及外商来中山投资、经商及求学的办证需要,对中山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全年共审批因私出国出境40余万证次,受理境外人员申请5700余人次,处理涉外案(事件)579宗,遣送外国人5名。4月,出入境管理科林志昂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消防管理】 2003年6月1日上午,中山市“119”接警电话正式切割成功,这标着中山市“119”指挥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四级联网,达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配备标准,启用了省统一的消防办公自动化系统,制作了支队(局)网页挂入公安网和市政务平台,实现了网上公文流转,被评为全省信息化建设先进支队。以预防和遏止重特大火灾事故为目标,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改革和完善消防监督机制,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全年没有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恶性火灾事故。组织开展了4层及4层以上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两项全市性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出租屋及易燃易爆场所等4个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全年共成立专项检查组70多个,出动检查人员8050多人次,检查单位(场所)29550多家(处),发现火灾隐患6360多处,督促落实整改隐患6280多处,发出《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40多份,发出《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20多份,实施消防行政处罚30宗,以公安消防或安委会名义责令停业整改104家,关闭或取缔14家。2003年,全市共发生火灾事故83宗,死11人,伤21人,损失折款人民币990万元,与上年相比,火灾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和损失折款数分别上升12.2%、83.3%和4.2%,受伤人数下降22.2%。


【道路交通管理】 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中心,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工作,大力整治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了全市道路的安全、有序、畅通。年内,集中开展了摩托车、公交车、运营中巴、出租车、农用车辆、工程运输车、危险品运输车等车辆的专项整治;以镇区为单位,在三乡、小榄、黄圃等镇区开展大型的集中整治行动。针对7月以来道路交通事故高居不下的严峻形势,于8月份开始了“奋战100天,坚决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压下去”的交通秩序大整治,遏止了事故上升势头;共处理交通违章1024215宗,暂扣证件178068本,暂扣车辆30867辆,拘留严重违章司机1423人。全年发生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3726宗,事故造成471人死亡,325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48.1万元,上述事故四项指数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2.22%、3.48%、13.44%和4.11%。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取缔地下网吧,打击利用互联网进行制作、查阅、传播反动有害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在敏感时期加强网上监控,及时发现、封堵、清除有害信息,集中查封一批反动网站。全年共清查网吧等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28家,网站217个,清理有害信息21条,查处各类互联网违法犯罪案件26宗,查获违法人员29人,关闭网站5家,取缔黑网吧3家。


【110接处警和巡警工作】 全年,110报警服务台共接处有效报警247596宗,较上年上升71.43%,其中刑事案件29542宗、治安案件99679宗、交通方面63747宗、群众求助52446宗、火警2182宗,日接处有效报警由上年的419宗上升至707宗。巡警部门共盘查可疑人员55万人次,可疑车辆30万台次,查获刑事案件972宗,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1369名,查获各类治安案件3801宗,配合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61宗(次),扶危救困7000多宗(次)。


【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建设】 从抓基层、打基础、大练基本功的“三基”入手,加强基层派出所建设,推进社区警务建设。根据省公安厅部署,开展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对全市95个实际运作的公安派出所进行考核评定,共评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2家,二级公安派出所12家,三级公安派出所74家,四级公安派出所7家。全面收集基层信息,稳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年内共建成社区警务室11个,充实社区警力32人,另有36个社区警务室正在建设中。草拟《我市社区警务建设工作进度及其存在问题》等调查报告,对下一阶段的社区警务工作提出对策。


【警务督察】 围绕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的“抓严打、压案宗、保稳定”专项整治斗争等工作,对重要警务部署、大型社会活动的安保工作、留置报请备案工作、全市执法质量考核评议,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现场督察。全年出动警力1391人次,开展现场督察35项,紧急出警16次,暗访10次,受理群众举报投诉244宗,澄清不实投诉214宗,解答各类群众来电、来访咨询201宗。发出督察通知书3份,建议书3份,编制供局党委参考的《督察信息》6期,保障了政令、警令畅通和各项重要部署的贯彻落实,推进了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促进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整体进步。
 

【公安科技】 在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制定《中山市公安科技发展“十五”规划纲要》,草拟《中山市金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金盾工程建设方案》,工程已进入可行性报告的细化和整合阶段。致力开展科技研究开发,并投入实战应用,效果显著。由行动技术支队研发的智能枪支管理系统、网络型车辆报警服务系统、SP智能分析系统第二版本等多项成果已通过有关部门鉴定。2003年是市刑事技术工作三年规划的最后一年,以市局刑科所为中心,基层分局技术点为网络的刑事技术工作体系初具规模,发挥了刑事技术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3月,刑警支队被评为全省指纹查询行动先进单位。


【首届警察开放日】 根据省公安厅的统一部署,于10月18~19日,在市东区全民健身广场和小榄镇、三乡镇举行了主题为“心手相连,警民情深”的中山市首届警察开放日活动。全市公安机关22个部门、各个警种800多人和各界群众近8万人参与活动。活动项目包括各类警用枪械、装备、车辆、器材、警服的展示,警务技能、文艺节目的表演,邀请省公安厅和广州市公安局进行警犬表演和直升飞机升降表演,开展现场急救、警民篮球赛、警服模型拍照和卡通警察拍照等警民互动的节目和游戏,大型图片展览和电视宣传片的播放等。组织督察、法制、治安、户政、刑侦、出入境、消防、边防等业务窗口部门人员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公安业务咨询。向群众免费派发各类纪念品2万多件,向群众发放“警察提示”安全防范小册子等宣传品1万多册。开放日活动构筑了警民交流的平台,在让警察贴近群众的同时,也让群众了解警察,树立公安机关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公安机关“大讨论”】 为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全面树立执法为民意识,公安部要求在全国各级公安系统中开展以“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为内容的大讨论活动。市公安局成立了“大讨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召开各界代表座谈会219场次,设立统一征求建议日活动点128个,上门走访群众3000余人,派发征求意见表36万份,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77条,组织民警学习讨论,撰写“大讨论”心得体会文章3000余篇和调研文章230多篇,其中5篇在《南粤警坛》发表,4篇在省厅“大讨论”调研活动中获奖。通过调查研究,全局共查摆出存在问题58条,推出102项改革措施,切实改进了工作作风,为领导和上级部门决策起到了参谋作用。


【贯彻“五条禁令”】 2003年2月1日公安部颁布实施“五条禁令”(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严禁携带枪支饮酒;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辞退或开除)后,全局上下高度重视,召开动员会和分片总结会,层层签订责任书。为确保每个民警熟知禁令内容,制作警示卡5000张发给民警随身携带,组织开展“五条禁令”考试、征文等活动,确保禁令入心、入脑。此外,还动员民警家属、社会人士广泛参与监督,防止民警发生违反禁令的情况。公安系统内各单位按照要求,针对枪、酒、车、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民警进行了反复耐心的教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市局警务督察队、监察等部门加强监督监察,全年共查处4名违反禁令的人员,并通过开展典型教育,使心存侥幸和麻痹思想的民警受到了极大震撼,整改了队伍的纪律作风。(甄龙)

 

附:2003年市公安局领导名单

局 长:梁国豪

副局长:王志强 黄海源 程小刚 胡汉潮 张建民

上一篇: 公安(2002)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公安(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