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年鉴 > 政法 > 公安
公安(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04 【点击率】2403次


【简况】 2008年,全市公安机关围绕建设平安和谐中山任务目标和抗击冰灾、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三基一化”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构建三个适宜、平安和谐中山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年内,全市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及规模趋于平稳,刑事案件立案稳步下降,破案率大幅上升,治安案件查处率大幅提高,古镇镇和坦洲镇十四村等一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交通、消防等事故明显下降。整体治安局势平稳缓和。


【打击刑事犯罪】 开展“粤安08”、打黑除恶、命案侦破、打盗抢抓逃犯、围剿街面犯罪等专项行动,不断加大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力度,圆满完成“发案下降、破案上升”的指标任务。全年立各类刑事案件16872起(不含经济犯罪案件),比上年下降0.12%,其中立大案10250起,下降10.02%。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55起(另破年前积案268起),破案率59.6%,分别上升11.66%和6.3个百分点,其中破大案5326起,破案率51.96%,分别上升7.18%和8.3个百分点。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565名,呈捕4867人,批准逮捕4594人,批捕率95.93%,上升0.92个百分点。移送起诉4611人,起诉率99.65%。


【打击经济犯罪】 保持打击各类经济犯罪高压态势,坚持把侦破经济犯罪大要案件作为主攻方向,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假售假犯罪放在突出位置,协调工商、烟草等部门建立健全打假协作机制,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经济犯罪及其他系列性、多发性经济犯罪。全年受理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442起,涉案价值21.6亿元,其中立案299起,破案217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10名,挽回经济损失折合15.95亿元。与市工商、税务、烟草等行政执法部门联合行动72次,出警430人次,捣毁各类制假售假窝点49个,查获冒牌香烟、化妆品、打印机耗材等假冒伪劣商品及其原材料价值3800 万元。


【禁毒工作】 巩固“禁毒人民战争”成果,以实施《禁毒法》为契机,继续打好禁毒预防、禁毒戒毒、打击制贩冰毒和摇头丸、打击毒品走私和堵源截流、打击毒品分销和零星贩毒的“五大战役”,开展毒品重点地区和部位的重点整治,娱乐服务场所吸贩毒问题的集中整治、利用物流业和人体非法贩运毒品问题的全面整治、易制毒化学品和精神麻醉药管理秩序的清理整治。逐步完善禁毒情报工作,严厉打击加工、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有效遏制毒品过境犯罪活动。抓好娱乐场所涉毒整治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做好禁吸戒毒工作。破各类毒品案件25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2人,摧毁毒品犯罪团伙6个,缴获各类毒品106.93千克,收缴各类枪支11支、子弹58发,捣毁制毒工场1个、毒品加工点4个。送强制戒毒1161人次,劳教戒毒624人次。


【警卫和安保工作】 完成各项警卫任务235批,其中一级加强警卫1批、一级警卫3批、二级加强警卫63批、二级警卫14批、三级警卫38批、外宾一级警卫1批、广东省警卫局交办协助任务9批、市交办任务104批。完成慈善万人行、升格地级市20周年庆祝大会暨2008年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第18届国际游艺机博览会、第9届沙溪服装博览会、第8届古镇灯饰博览会、国际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展览会、民众岭南水乡旅游文化节、黄圃食品洽谈会、2008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文艺晚会、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大型活动安全保卫243项,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公安监管】 开展以“迎奥运、防事故、保安全、促破案”,隐患大整顿、大排查等专项活动,打牢“三基”工程建设、等级化管理、深挖犯罪,科技强警工作基础,实现全年无事故目标。各监所新收押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9711人,其中,看守所6377人,拘留所10888人,收容教育所20人,强制戒毒所2426人。各监管场所开展深挖犯罪工作,开辟“第二战场”,获取各类违法犯罪线索580条,协助侦破刑事案件352起,抓获网上追逃逃犯23名。


【治安管理】 开展打击非法传销、“六合彩”及网络赌博、废旧金属收购站点整治、扫黄打非、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顿等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开发区张家边、坦洲镇十四村、古镇镇等治安复杂地区。受理治安案件20928起,查处18748起,比上年分别上升5.28%和10.98%,查处率89.58%,上升4.6个百分点。查处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7009人次,其中治安处罚15376人次。黄赌毒案件发现受理5088起,查处5043起、10611人次,其中治安处罚7353人次,分别上升6.20%、7.07%、10.79%、12.02%。查处收缴各类非法枪支334支、子弹1243发,炸药0.4公斤、雷管134枚、导火索49.5米、管制刀具956把,收缴盗版光碟40多万张、淫秽色情类光碟4万张,收缴淫秽物品7万份,视频截图8000多张。受理各类户口审批10058份,查询资料2913份,答复行政服务在线群众咨询2318条,处理信访部门转来的群众来信39件。审核二代证制证信息86283条,发放第二代居民身份证88162张,制发第二代临时身份证4635张,制作安装门楼牌4.8万个。加强公安派出所等级化管理工作,全市一级公安派出所增至12个,二级公安派出所增至25个,派出所等级化管理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边防管理】 以奥运安保为中心,抓好爱民固边和“三基”建设,完成重点目标保卫、沿边沿海清查、海上反恐演练及奥运期间应对各项突发应急事件等工作任务,推出“渔民夜校”等爱民便民措施,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关注,社会反响良好。沙头涌边防派出所被评为公安一级派出所。市投入2535万元为边防支队建造新营区,占地20.1亩,建筑面积6874平方米,有办公楼、综合楼、招待楼等。边防辖区刑事案件发案17宗,破10宗,发案率比上年下降43.33%,破案率上升8.82%。治安案件发案31宗,查处31宗,发案率下降34.04%。破获偷渡案件2起,抓获违法嫌疑人19人,其中越南籍2人;查获毒品案件2宗,缴获K粉400克;查获走私案件10宗,查获走私红油、固体废物及活体动物一批,案值约40万元。参与抗击台风5次,防洪1次,协助6100多艄船舶进港避风,安全转移群众1.1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出入境管理】 全年审批、签发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出境证件1082052万证次、各类境外人员证件、签证8648人次。7月,开始审批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加强外管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把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加大出入境违法违规案(事)件的查处,严厉打击“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外国人违法犯罪活动,处理“三非”案件707宗,将7名违法的外国人执行遣送出境,将8名外国人和3名台湾居民列入不准入境人员名单。继续推进全国文明窗口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出入境办证窗口获广东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省精神文明办颁发的“窗口之星”及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等称号。


【消防管理】 推进落实消防责任制试点工作,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基层消防组织、消防装备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等“四个网络”,科学构建城乡火灾防控体系,设立南朗、东升、东凤、大涌、横栏、港口等6个消防大队,原有10个消防大队按属地更名,基本实现一镇一消防队。整治火灾隐患,开展“一畅两会”、“三合一”场所、城中村、出租屋、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消防设施、消防产品质量整治等6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发生火灾93起,死亡3人,受伤4人,直接财产损失1455.6万元。火灾宗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43.29%、25%、42.86%,无发生3人以上死亡和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火灾。抢救和疏散人员1308人,保护财产价值6.5亿元。办理各类消防行政许可业务5033宗,全部办结。5月14~22日,消防支队派出30名官兵赴四川地震灾区,连续奋战9天8夜,出动官兵145人次,搜索建筑废墟23处,成功抢救出幸存者1人,挖出遇难者遗体20具。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以“压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核心,推进“平安畅通镇区”创建工作,查处交通违法,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545起,死亡324人,受伤3501人,经济损失445.5万元,4项指数比上年分别下降15.23%、12.2%、18.79%和32.16%,无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交通事故。开发应用机动车远程受理委托发牌系统及网上驾校预约系统,完成机动车上牌选号技术改造,方便群众新车上牌及初学增驾考试,在机动车回收企业设点,方便群众办理报废和注销手续,开通“交警百事通”互联网站,网站点击率日均1.1万次。中山再次被评为全国实畅通工程模范管理(一等)水平城市,连续第六次获此殊荣。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推进互联网公开管理和安全监察网工程建设,督促互联网服务单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全市有中小学校328家、高校4家和专线用户2530个及上网场所单位均落实安全技术措施,140家网吧均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在2260个重点网站、论坛和聊天室设置报警岗亭和“虚拟警察”,接受群众报警及举报信息763条并全部处理,立案查处行政案件12起,关闭违法网站27家。自主开发中山网上警察指挥决策系统,做好互联网信息监控和舆情控制工作,防止网上炒作社会热点问题及敏感事件。网监部门协助侦破各类违法犯罪案件315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21人,其中协助破命案40起,抓获命案逃犯68人,协助抓获“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在逃犯罪嫌疑人152人。


【110接处警和巡警工作】 完善“三台合一”(110、122、119)系统,规范接处警流程。全年110报警服务台受理、处置各类报警电话132万起(日均3633起,比上年下降1.1%),其中涉及刑事方面41538起,上升0.9%,治安方面92283起,上升1.1%,交通102628起、消防5850起、求助316653起,协助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及苗头149起,破获违法犯罪5664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996人,缴获被盗抢机动车129辆,其中汽车26辆、摩托车103辆,救助群众129593人次。各级巡特警部门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8413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676起,刑事案件破案绝对数比上年增长7.53%,破案率上升5.7%。查处各类治安案件3037起,缴获汽车25辆、摩托车573辆,赃款赃物折合金额977万元,参与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及苗头44起。


【警务督察】 自主研发市公安局网上督察平台系统,4月,率先在全省实现网上督察无纸化办公。并在10~11月在全省及全国督察部门工作会议上介绍网上督察工作经验。开展各类督察行动19项,检查单位789个次,发现查纠问题153件,提出督察建议184条。受理办结和登记转办群众检举控告15宗,开展网上督察527次,督察单位2043个次,检查案件2045宗,行政审批事项4049宗,发现问题481个,提出督察建议340条。开展警察维权工作,协调办理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被侵害案件11宗,依法惩处侵害民警执法权益人员1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3人,行政拘留3人(2人并处罚款),批评教育4人,对14名被侵害民警采取慰问及澄清事实等保护措施。


【公安法制】 10月,各公安分局暂设机构法制办公室升格为编制独立的副科级法制室,制定《中山市公安局执法办案内部审批工作指引》,规范公安机关内部审批流程。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经考评和省公安厅复核,24个分局执法质量考评成绩平均分87.27分,比上年上升1.65分,其中,小榄、沙溪、石岐区、三角等4个分局被省公安厅评为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严把劳教和刑事强制措施审批关,审批劳教案件611宗635人,审核解除刑事拘留1314人,取保候审598人,监视居住68人,收取保证金311.7万元,解除监视居住35人,解除取保候审434人,退还保证金387万元,没收保证金30.1万元。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受理办结行政复议案件33起,维持原行政行为31起,依法撤销原行政决定2起。受理国家赔偿案件3宗,全部办结,驳回赔偿申请3宗。


【公安科技】 围绕“三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工程建设和公安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科技强警和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警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成绩突出,该《融合短信、彩信等移动业务的警用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及实现》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基于NGN网络的城市综合应急联动指挥系统》、《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综合信息监管系统》和《智能证件分发设备及系统》均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公安信访】 推进重信重访专项治理、领导干部“万人大下访”和奥运期间信访维稳等专项行动,抓好“四个坚持”,即坚持领导带头,包案挂点下访;坚持整体联动,深入排查化解;坚持务实创新,落实各项举措;坚持科技强警,开展全员培训。受理信访事项1716件,办结1672件,停访息诉1642件。公安信访总量及信访科受理总量比上年分别下降9.8%和10.6%。实现全国“两会”和奥运期间无一例涉警信访问题进京非正常上访,实现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交办的5起重点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并停访息诉。


【公安“三基”工程建设】 2008年是公安机关3年“三基”建设的最后1年,全市公安机关强力推动,深化落实,取得丰硕成果。24个分局全部达标。投入1.5亿元高标准建成警校、巡特警支队和边防支队新营区。自主研发的网上督察系统和信访管理系统开创全省警务督察与信访信息化先河。基层一线警力占总警力95.6%,超过公安部要求85%的硬指标。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数量增至12个,一级派出所比例在全省排名第二。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数量增至9个,占广东省全国一级刑事科学技术室总数的21%,位居全省第一。3个监管场所全部达到公安部一级以上标准。在全省信息采集百日会战中,总分及采集率位居全省第一,10个业务部门和警种的排名在全省前列。指挥中心在全省实现第一个移动电话报警定位。刑科所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现场评审的地级市公安刑事技术部门。市看守所、戒毒所、拘留(收容教育)所等3个监管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监管场所信息化建设应用示范单位称号。市公安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获全省公安“三基”工程建设一等奖。小榄、三乡、东升等分局被评为全省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13个单位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奥运安保】 4月初,召开奥运安保工作动员大会,成立由局长黄树安任组长,常务副局长王志强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奥运安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山市公安局奥运安保工作总体方案》,各分局全面铺开奥运安保工作。奥运安保工作按“八个落实、八个确保”的指示进入实战状态,开展全市范围的大排查、大清查及平安奥运等专项行动。期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公安机关奥运安保工作情况汇报,局领导成员深入各分局和重点单位检查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确保不发生恐怖袭击,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进京上访事件,不发生特大刑事治安案件,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等“五个不发生”的铁任务。9月27日,在省公安厅召开的奥运安保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市公安局获全省奥运安保工作达标奖。


【抗震救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公安机关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以多种形式支援灾区。5月,以“中山民警情系四川灾区、众志成城我们心手相连”为主题的捐款活动及交纳特殊党费、特殊团费、特殊工会费等,全体民警捐款190多万元及物资一批。消防支队紧急抽调30名官兵赴汶川参与抗震救灾。7月底起,抽调50名民警分2批组成援川特遣分队,赴汶川县漩口镇对口支援灾区建设。6~8月,受“风神”、“鹦鹉”等强台风影响,中山首次悬挂红色暴雨预警信号。市公安局紧急启动抗洪防汛工作预案,落实各项措施,力排险情,全力救助受灾群众,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圆满完成抗洪防汛任务。


【反恐综合演练】 7月17日,在火炬开发区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反恐怖应急指挥及力量拉动演习。按照“贴近实战、突出奥运、周密组织、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的原则组织实施,分指挥系统推演和应急队伍拉动两个科目,重点检验遭遇恐怖袭击后,市反恐怖指挥机构指挥协调和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与处置能力,为突出实战检验,事前不组织预演,背景设定为某国际恐怖组织对即将召开的国际首脑峰会石油价格问题施压,扩大自身影响,该组织突然袭击了国际首脑峰会现场中山国际会展中心,引爆炸弹和施放有毒气体,制造恐怖袭击,造成多名人员“伤亡”。各演习队伍接警后,按程序开展先期处置、启动预案、指挥调度和应急队伍集结等,涉及全市17个反恐联动单位,出动警力1200人。通过演习,达到熟悉恐怖袭击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反恐怖应急处置机制及能力的目的。


【中山公安改革开放3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后,中山公安机关确立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的指导思想,在继续拨乱反正的同时,集中力量整顿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严惩聚众斗殴、打砸抢流氓分子,并积极革新。1982年起,改革出入境管理制度,简化中国公民、外国人出入签证手续。改革派出所工作制度,从以户口管理为主转变为治安管理为中心,户口管理为基础,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改革户口制度,允许农业人口进城镇自带口粮落户务工经商,促进小城镇工商业的发展。改进交通管理,强化依法管理,把交通管理与治安管理结合起来。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安全保卫责任制,推行农村治安承包责任制和创办保安服务公司。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把防火安全纳入企业管理,培训义务消防队伍和地方消防队员。
  1983年8月,按照上级公安机关部署,中山开展“严打”斗争,贯彻执行“依法从重从快”和“为期3年,打3个战役”的部署,集中警力,发动群众,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至1986年,3个“严打”基本结束,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3989人,其中逮捕1662人,摧毁犯罪团伙295个,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1989~1990年,打击和取缔“七害”(卖淫嫖娼、制贩传播淫秽物品、聚众赌博、吸贩毒、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人、拐卖妇女儿童、黑社会组织渗透和带黑社会组织犯罪)。1992年后,持续开展打击车匪路霸、盗抢机动车、打黑除恶、扫除黄赌毒等刑事犯罪专项斗争,遏制刑事犯罪活动。抓大要案件侦破工作,侦破1995年的东星轮千万港元被劫案,1996年的“4·15”杀人抢劫银行案,1998年的“9835”特大制贩冰毒案,2000年的古镇“3·29”特大恶性绑架勒索案等震惊中外的大要案。对巩固和发展安定的社会治安秩序,增强群众安全感,促进中山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中山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动态条件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扶植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在银行金融网点等要害部门推广公安技术防范装置,加强安全防范。1993年,组建巡警、防暴警队伍。1999年,开通110报警台,逐步形成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巡警为骨干,以派出所为依托,以治安卡点和群众治保力量为辅助的集统一指挥、协调运作、快速反应于一体的动态治安打击防范机制。强化情报信息工作,挫败法轮功等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图谋。强化安全警卫工作,确保香港、澳门回归、博鳌论坛等重大活动的安全。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密切掌握社情动态,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安定。
  随着中山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安事业也长足发展。1988年,中山升格地级市后,公安事业发展迅速。2001年,机构改革后,市公安局设18个正科级以上(包括副处)职能科室和12个直属单位、24个分局103个派出所,干警队伍不断壮大。严格落实从严治警方针,加强队伍建设和民警教育训练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设立监察机构,整顿纪律作风,涌现出一批国家和省、市先进模范。加大科技强警工作,出入境管理部门创新举措,窗口建设和管理机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05年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以来,全市公安系统的办公条件、警用装备和经济待遇明显改善。将能力强、素质高的干警选拔到领导岗位,加强干警培训,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开展大练兵训练,提高队伍整体素质。2007年,省公安厅综合考评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公安工作,中山获一等奖。(耿伟伟)


附:2008年市公安局领导名单

  局 长:黄树安

  常务副局长:王志强

  副局长:程小刚 黄海源 黄锐平 冯永富 周朝阳 杜俊强

上一篇: 公安工作(2000)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公安(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