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2009年,市社科联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开展社科理论宣传和学术交流,做好全市社科规划课题的立项、管理和推介,收集、整理和发布社科信息,评选优秀社科成果,扩大社科基层机构建设,指导、联络、协调全市社科团体、社科联分会和社科建设基地开展社科研究,开展社科普及和咨询,联系全市社科工作者等工作,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2009年5月,市社科联被广东省社科联定为广东省情决策与研究基地。10月11~13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的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第二十次工作会议上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联”。
【理论研究宣传】 1月,《中山社科简讯》创刊,每月1期,报道社科热点、机关工作动态和基层活动风采。挖掘和研究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孙中山思想、郑观应思想及博爱文化等研究。2月,召开慈善万人行与博爱文化座谈会,来自北京、广州的20多名专家就如何进一步办好慈善万人行提出建议。2月,与中山日报社联合举办学习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精神的征文活动,收到征文189篇,评选出获奖文章31篇。5月,市社科联与珠海、佛山、江门、肇庆等城市社科联负责人在珠海共同签署《珠江口西岸城市社科联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合作协议书》,决定建立珠江口西岸城市社科联联席会议制度,围绕《规划纲要》,每年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社科活动并加强合作。筹备成立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并于11月正式挂牌运作。11月11日,承办“郑观应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北京、上海、广州的社科界专家以及中山本土民间学者共100多人就郑观应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为主题展开研讨。12月,市社科联派员参加市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办好社科理论刊物《中山社科》,设计新封面,推出新栏目,拓展新内容,使其更富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课题规划管理】 印发《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规划课题管理制度》,改革立项模式,全年立项社科规划课题超过40项。增加委托课题数量,分别将《四大百货公司:中国百货业的先驱》、《百年永安》、《先施百货》、《中山产业文化研究》等课题委托给专家,将《中山本土企业创业史研究》中的15个课题委托给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山广播电视大学等4所市内高校的社科骨干培养对象进行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中山慈善万人行(1999~2009)》课题以及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香山与中国近代转型:十九世纪中外关系的空间审视》、《中西方文化交映之下的善举——郑观应的公益事业思想(善举)与实践》、《中山慈善万人行善款管理和使用的绩效评估研究》等4个课题获批为广东省社科规划立项课题。加强规划立项课题的跟踪与管理,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通报会、电话、网络等形式督促、指导课题组开展课题调研。加强规划立项课题的评审工作,组织市内专家对立项课题进行初评,聘请省专家对课题进行终审,提高立项课题评审的公正性。做好规划立项课题成果的推介工作,编印《中山社会科学系列丛书》推介优秀课题成果,出版《路是这样走出来的——中山发展模式研究》、《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研究报告(2008)》等书籍,利用《中山社科》和《中山日报》摘登社科调研课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完成2007~2008年优秀社科成果的评奖工作,收到参评成果183项,评出论著类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论文类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28个,调研报告类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组织优秀社科成果参加市宣传文化精品奖暨“五个一工程奖”的评奖活动,市文联胡波的论著《香山买办与近代中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吴竞龙的论著《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市社科联尹绪忠的论文《论香山文化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启蒙作用》,市规划设计院韩延星的论文《中山市域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现状分析及相应对策研究》,市地税局区艳钊的调研报告《中山市地方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等5项成果获奖。
【社科活动普及】 11月,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山科学发展”主题,市社科联开展社科普及周活动,举行《路是这样走出来的——中山发展模式研究》首发仪式、送书下基层、“伟大的祖国,辉煌的年代”主题图片展等活动。全市20多个社科团体、社科联分会、社科建设基地同时推出60多项活动,其中市地方税收研究会举办“经济民生与税收”座谈会,市集邮协会举办“建国60周年集邮展览”,市档案学会召开2009年学术年会,市成人教育协会出版《中山成人与社区教育优秀论文集》,社科联三乡分会出版《三乡村落文化系列丛书(古鹤卷)》,南区分会举办“中国四大百货”论坛,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分会举行“孙中山思想与中山市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分会举办庆建国60周年征文比赛,中山温泉宾馆社科建设基地举办“中山文化名城建设”主题展览等。
【基层组织建设】 先后吸收中山市观赏石研究会、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为新团体会员。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广播电视大学等4所市内高校,以及在火炬开发区、小榄镇、沙溪镇、古镇镇、大涌镇、南朗镇等6个镇区成立第二批社科联分会。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广东国融律师事务所、中山博雅艺术有限公司、中山市顺昌百货有限公司6个企事业单位建立社科建设基地。至2009年底,市社科联有下属社科团体33个,其中社科联分会13个,社科建设基地8个。
【人才队伍建设】 2月,市社会科学专家人才库正式建立,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类,全年吸收来自全市各镇区、企事业单位、高校的127名社科工作者入库。9月,完成宣传文化系统第一届“十百千工程”优秀培养对象推荐工作,共推荐13人。加强对市社科骨干的培养,与各高校通力协作,将《中山本土企业创业史研究》中的15个课题委托给四大高校的社科骨干培养对象进行研究,并提供课题研究经费16.5万元。12月,举办社科团体秘书长及高校科研处负责人培训班,有20多人参加培训。(高露斯)
附: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领导名录
主 席:尹绪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