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联(201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9 【点击率】2686次

【概况】 2010年,市社科联继续做好“联”字文章,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组织社科工作者开展社科理论宣传和学术交流,举办各类学术活动,普及社科知识,增强人文社科活力。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交流会、下访基层等形式,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机关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增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搭建基层社科组织服务和管理新平台,全市有社团、分会和基地49个,社科工作者2万多人。

【社科理论研究宣传】 5月,邀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世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白明韶作“中国与世博,进步与差距的标尺”主题学术讲座。6月,召开孙中山文化工程座谈会,提出拓展孙中山文化品牌和文化工程,做好纪念、研究和传承工作。7月,为纪念郑观应诞辰168周年,与市委宣传部等多个单位联合举办“如何开发利用郑观应文化旅游资源”座谈会。8月,响应建设文化强省号召,承办“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强省”巡讲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筹备“辛亥百年”纪念活动,11月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与市社科界工作者围绕“一个伟人与一座城市”主题研究孙中山文化,探讨中山文化建设。召开“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探讨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向。继续整理、挖掘和研究孙中山文化资源,采取“走出去”战略,与北京、上海、长沙、广州等地社科机构和专家合作,深入挖掘孙中山文化,提升中山城市文化软实力。与孙中山研究权威专家金冲及、章开沅、张磊、张玉法签署协议,将其研究孙中山的学术著作精品集结为《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丛书》(四册),计划2011年出版。12月,与《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李菁达成合作协议,编写《孙中山》青年读本。

【社科组织建设】 重视理论学习,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根据学习制度和计划,开展中心组学习和全体机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党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纪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专题学习《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以“机关服务基层,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基本载体,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机结合,实行“一对一”结对助学,开展慰问挂点村和帮扶困难家庭等活动。召开社科联分会和社科联基地工作座谈会,印发《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社科建设基地主要职能及工作细则》,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要求。5月,举办社科团体、分会、基地负责人培训班,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开设专题业务讲座,邀请全国研究孙中山的名家与市社科工作者座谈,提高社科工作者研究水平和能力。指导基层社科组织开展理论研讨和课题调研,派员参加各类学术年会和研讨会,提高各社科团体学科研究和社科普及的作用。全年,各社科团体、分会和基地全年举办研讨会和座谈会80多场次,开设讲座和报告会90多场次,布置展览80多场次,组织征文和知识竞赛30多次,完成研究课题260多项,出版专著近10本,收集论文近1000篇。

【社科成果评选与推介】 转化和推介社科成果,出版中山社会科学系列丛书。4月,《历经风雨见彩虹——追寻中山创业者的足迹》首发,该书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山本土企业的创业历史和兴衰成败。7月,《郑观应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首发,该书的出版对研究思想解放先驱郑观应维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社会意义。11月,《中山社科文存(2007~2008)》出版发行,全书突出反映中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全国城市研究成果的比较提供依据。10月,启动2009~2010年中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收到论著23部,论文128篇,调研报告31份。

【社科活动普及】 11月,围绕“时代文化精神与文化强市建设”主题开展2010年社科普及周活动。各社科团体、社科联分会、社科建设基地及有关单位根据自身特色策划60多项活动,其中,市集邮协会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集邮学术理论”学术研讨会,乡土教材《孙中山法制思想研究》、《孙中山思想简明教程》及《中山先贤郑观应》正式进入中山学院与三乡理工学校课堂,市郑观应文化学会邀请专家为学生作辅导讲座,社科联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分会举办校园社团文化节、“华人华侨文化”专题讲座及“我为家乡做贡献”专题讨论会等。全年,活动展出宣传画板500多张,发放图书、刊物及宣传资料3万多份,现场咨询指导5000多人次,制作灯谜、有奖问答1500多条,放映电影6场,文艺演出5场,举办报告会和知识讲座8场,参与群众5万多人次。社科普及周活动结束后,授予市郑观应文化学会等8个单位“2010年社科普及周活动最佳组织奖”称号,授予市检察官协会等21个单位“2010年社科普及周活动优秀组织奖”称号。

【社科阵地建设】 2010年,《中山社科》更名为《中山人文社科》,办刊方向突显中山人文特色。新增华侨历史研究、新书导读、收藏与鉴赏、人物专访等栏目,适时开设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等专栏。全年刊登领导论文28篇,高级职称论文34篇,其中教授论文16篇,副教授论文18篇。12月,开展2010年《中山人文社科》优秀稿件评选活动,评选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时代性》等16篇优秀稿件。《中山社科简讯》全年改版2次,开设他山之石、名家专访、理论前沿等不定期栏目。提高稿酬,全年接受投稿450篇,采用167篇。

【广东近代文化学会成立】 11月22日,省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批复,发出《关于同意筹备成立广东近代文化学会的复函》(粤民函〔2010〕869号),批准筹备成立广东近代文化学会。11月23日,广东近代文化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小榄召开。大会表决通过省文联主席刘斯奋担任学会首届会长,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林有能、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左鹏军、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吴义雄任副会长,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任秘书长,《广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江中孝、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杨杰祥任副秘书长,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任学会首席顾问。学会办公地点设在中山市社科联,是广东省第一个落户地级市的省级社团。

(招翠珊)

2009年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终评结果

类别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终评结果
资助经费课题《基于TOC约束理论的中山市专业镇产业链瓶颈分析研究》马绪荣
《中山市职业教育升级战略机制研究》黄定光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山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孙章伟
《中山市各镇区经济综合实力的优势与差异比较分析研究》梁士伦
《面向创业型经济的政策研究》劳汉生
《中山市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研究》胡长和
《关于推进中山收藏资本化研究》郑志海
           郭智勇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现实困境与突围策略》万伟平
《中山市食品安全监督制度研究》
《中山市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的研究》李长春
《中山市慈善万人行价值判断与提升研究》韩延星
《中山市休闲产业定位和休闲产品创新研究》胡永康
《扩大内需背景下中山市农村消费问题研究》姚泽有
《中山市着力改造旧城区 控制城市开发度研究》刘秀莲
《金融海啸影响下的中山政府网上服务创新机制研究》辛孝群
自筹经费课题《珠三角地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模式研究》胡 勇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研究》邓满娥
《中山市会展业战略管理研究》罗千人
《中山市各大超市经营管理比较分析》刘晓峰

2010年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调研课题立项一览表

类别课题名称单 位负责人
资助经费课题《中山市生态环境舒适度指数研究》中山市环境保护局郭卫华
《中山市(县)改革开放十年(1978~1987)社会状况研究》中山市档案学会冯荣球
《中山市城区历史人文资源挖掘与利用的研究》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蔡惠京
《中山市物业管理纠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莫万友
《劳动争议纠纷预防与解决机制研究——以中山市为个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蒋先进
《发展物联网产业,促进中山经济转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姚泽有
《中山养老服务社会化问题研究》中共中山市委党校钟晓燕
《中山市高星级酒店系统化再造研究——以中山国际酒店为例》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赵立民
《中山市汽车行业维修状况调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齐建民
《中山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姚晓波
《中珠江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和机制研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黄 英
《中山市城市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赫崇飞
《基于城市化视野下的社区文化研究——以开发区张家边四村为例》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夏立明
《中山市促进低碳产业集聚的产业链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黄民礼
《家电产业基地创新平台建设研究》中共黄圃镇党委
自筹经费课题《中华老字号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山市咀香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张延杰
《中山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对策研究》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马荣华
《中山市校园雕塑艺术研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赵 明
《基于中山人文精神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研究》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中山分公司胡 伟
《中山市产业园区人才困境与对策研究》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赵江平

上一篇: 市社科联(200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