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联工作(200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8 【成文日期】2007-12-01 【点击率】1824次


【理论研究宣传】 2007年,制定《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为全市社会科学工作的发展构建蓝图。组织市部分专家学者和领导及社科理论工作者围绕党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撰写心得和研究文章在《中山日报》和《中山社科》等媒体发表。年初,与市委宣传部、市红十字会联合举办“传承博爱,共建和谐”理论研讨会,省内外专家学者、代表300多人参加。研讨会从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层面分析中山的慈善现象、万人行现象,探讨博爱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6月6日,召开中山市社科理论界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14位专家学者和部门领导出席座谈会并发言。11月13日,与省孙中山基金会、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孙中山思想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8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和美国、韩国的近70名学者参加,收到论文51篇。


【社科课题调研】 做好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的立项管理工作。一季度,根据全市年度中心工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意图,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规划调研课题指南》,在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市内有关单位争相申报,一些北京、广州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所也要求申报,共申报课题46项。经论证,确定并批准24项课题为2007年的立项调研课题,其中重点课题2项,一般课题18项,自筹经费课题6项。对26项课题调研进程、经费使用和管理、调研报告的撰写和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指导、管理和督促,18个课题在年内完成调研任务并完成调研报告。评审验收2006年市社科立项调研课题,评出年度优秀课题5项、良好8项、中等6项。推介宣传市社科立项调研课题,向市有关领导和单位推荐2006年度“优”以上课题,在《中山社科》、《中山日报》和政府信息网中摘登调研课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编印《社科学术资讯》,将课题调研报告印发到各镇区和单位,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将社科调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社科成果评奖】 评选2005~2006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收到参评作品成果325项,符合参评条件的成果有314项。评选出论著类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论文类一等奖3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31个,调研报告类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5个。对获奖者发给奖金和证书,并推荐获二等奖以上的成果参加市宣传文化精品奖的评选。


【社科团体管理指导】 加强与各社科团体的联系、服务和指导。协助民政部门指导和管理各社科团体的成立和换届选举工作。吸收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为社科联新会员。组织社科团体配合省、市有关精神开展各项活动。指导社科团体开展理论研讨和课题调研,派员或安排专家、学者参加各社科团体举办的各类学术年会、研讨会,提高社科团体的学术水平。针对目前部分社科团体在开展社科课题调研工作、组织社科活动方面存在的不足,联系有关专家学者深入社团指导。11月23日,组织社科团体秘书长到广州、河源学习考察,提高社科团体秘书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社科知识普及】 11月,开展“发展与和谐”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印制《中山市社会科学活动周活动指南》,派发到有关单位、学校和书店等。活动设五大板块21大项69个子项,具体内容有现场咨询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知识竞赛、有奖问答、优秀社科读物推荐、图片展览、送书下乡、社科专家笔谈、社科队伍培训等多项活动,参与的单位和社科团体有30多个,参加的市民6万多人。11月,参与“孙中山纪念周”系列活动,举办弘扬孙中山先生精神知识竞赛和纪念孙中山诞辰141周年图片联展等活动。


【社科队伍和阵地建设】 与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事局联合建设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人才库和学科专家组。提高《中山社科》杂志的办刊水平和质量,调整版面、栏目,充实容量,由原来的64页改为84页,使其更富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每期均刊登市领导和全国、省、市社科理论界的专家、教授、学者的理论文章。全年共发表市领导的理论文章10多篇,发表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学者的文章20多篇。(卢曙光)

 

附:2007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要领导名单

  主  席:张冠华(11月止) 尹绪忠(12月起)

  专职副主席:周 萍

  副 主 席:吴兆涛 方炳焯 洪 焰 马绪荣 刘秀莲 张 平 李长春 元维社 虞天识

上一篇: 社科联工作(200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市社科联(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