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10)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1》 【成文日期】2010-12-06 【点击率】1905次

【概况】 2010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有基层支部11个,中心学习组1个,专门工作委员会4个,党员164人,其中新发展党员4人,转入2人。党员主要分布在教育、医疗、科技、经济界等,平均年龄53.7岁,中级职称以上137人。担任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各1人,市政协常委2人,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委员9人。特约人员13人,其中特约检察员3人,特约审计、监察、教育督导员、人民陪审员各1人。10月,中山致公网站(http://www.zszg.org)正式开通。市委会选送党员书法、摄影作品25件参加致公党中央和广东省委举办的“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85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全年在致公党广东省委、市委统战部、市政协网站发表稿件约100篇次,选送8篇支部范例入编市委统战部《中山市各民主党派优秀支部范例》。市委会办公室被评为市政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党员获市级以上表彰5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

【参政议政】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领导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协商会上,就中山市“三旧”改造、“十二五”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市委会召开“十二五”规划专题座谈会,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环境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12条书面意见和建议,并提交中山市委、市政府。参与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山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的发言,提交《关于发展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建议》等集体提案5件,《关于推进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建议》等个人提案15件。其中,《关于中山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被列为市政协5件重点提案之一,由市领导重点督办。市发展和改革局(粮食局)会同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多次到中山镇区、惠州、上海等地调研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开展《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研究》课题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交市委市政府并转化为提案交市政协。继续开展课题招标,评定《建立节能减排调节机制,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等12个课题,均完成调研报告并转化为政协提案。余平发和唐伶完成《关于加大“三旧”改造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关于广东省产业急待升级形势下加快对高层次工业人才管理的建议》等致公党广东省委参政议政课题。唐伶、余平发、蔡志勇、梁红辉分别开展《进一步吸纳和管理企业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研究》、《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民主党派新一代成员的特色研究》、《技工院校统战工作研究》等4个省统战理论研究课题,并完成调研报告交致公党广东省委。全体党员学习《中共广东省委政治协商规程(试行)》,领会《规程》精神和基本要求,提高参与政治协商的能力。特约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的考察、监督、行风评议、案件审理等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与对口联系单位市林业局围绕中山市森林公园建设等问题开展联合调研,推动政府有关工作的开展,拓宽参政议政途径。

【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致公党中央、广东省委以及中共中山市委统战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85周年,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系列活动,邀请省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学习辅导。7月1~2日,协助致公党广东省委在中山召开全省市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交流会,来自全省各市(县)基层组织代表40多人参加活动,相互交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情况。7月24~25日,致公党中山市委会、珠海市委会在省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主题为弘扬优良传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党员培训班,来自珠海、中山两地的40多名致公党新党员参加培训。制定《支部工作手册》和《支部年度工作考核评价表》,细化支部工作规程和评优制度,促进党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调整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心学习组、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和组织工作委员会,发挥成员特长和能动性,拓展工作思路和工作渠道,提高党务工作水平。市委会主要领导走访党员所在单位,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以及生活情况,加强与党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为党员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创建特色支部活动,各支部开展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参政议政研讨,外出调研、参观考察,与其他民主党派、外地市县致公组织交流、联谊等活动。举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征文和演讲比赛,收到党员征文30篇,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8篇。10月22日,举行“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演讲比赛暨纪念中国致公党成立85周年大会”,全市100多名致公党员参加会议。参与演讲的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讲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会,回顾中国致公党走过的85年风雨历程,表达对祖国、对致公党的真挚情感。党员参加中共中山市委统战部举办的“我们共同的信念”征文和演讲比赛,选送征文9篇,获一、二、三等奖各1篇,优秀奖3篇。选派两名成员参加演讲比赛,分获一等奖和优秀奖。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绩显著,得到致公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肯定。欧建霞被致公党中央评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先进个人”。教工第三支部获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基层组织建设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社会服务】 2010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联合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中山站)、市妇女“民生直通生”项目组、农工党中山市委会及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博爱医院等单位分别在中山市24个镇区举行24场大型义诊义教义帮义助活动,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法律、心理、家教方面的免费咨询服务,并展出统一战线、预防家庭暴力的相关图片。11月,与市侨联联合举办“关爱侨友、健康生活”义诊咨询活动,旨在关爱侨界长者,倡导文明健康生活。各支部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动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医卫支部连续14年到市光荣院为革命老人义诊、送温暖,多次上大茅岛为麻疯康复病人义诊,到板芙镇为贫困群众义诊,并免费帮助符合白内障手术者在市人民医院进行复明手术。教工支部根据成员的职业特长,长期坚持为社会有需要的对象提供帮扶、支教、助教、心理咨询等服务。法律战线的党员参与送法下乡、妇幼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值班等活动。全市致公党员通过市委会、所在单位、街道等捐款18万元支持青海玉树抗震救灾。

【海外联谊】 上海世博会期间,海外侨团回国参与活动,致公党中山市委会主动联络接触,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全年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秘鲁、波利尼西亚、大溪地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和洪门人士12批20多人次。加强与外事侨务局、侨联等部门的联系,分别召开座谈会并达成共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的同时,共同促进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山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市委会负责人先后参加中港侨友联欢活动、中山市侨界群众文化节系列活动等。9月,举办海外留学回国人士座谈会,来自各行各业的20多名海归人士与致公党中山市委会10多名党员就《关于如何更好地发挥留学回国人员作用的建议》课题交流、探讨。加强与留学回国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加深对留学回国人员现状的了解。

(梁红辉)

上一篇: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09)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国致公党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