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07)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8 【成文日期】2007-12-06 【点击率】2252次

 
【简况】 2007年,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精神,致公党十三大精神,结合致公党中央开展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举办培训班、专题学习会、座谈会等组织党员学习,认识中共各个时期的大政方针,了解多党合作理论和致公党党史,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及提案撰写方法报告会、市委统战部举办的多党合作理论培训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齐继春主讲的《提高党外干部素质,搞好合作共事》专题讲座。选派赵博超等3人参加市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统一战线理论研修班,选派邓洁恒等3人参加致公党省委举办的中青年骨干学习培训班。发出《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通知》,选编印发学习资料,组织学习。完成支部调整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支部委员,现有党员149人,支部11个,发展新党员6名(从江门转入1人),均有中高级职称,其中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12人(政协副主席1人,常委1),特约人员12人。坚持联络制度,市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分工联系各支部,指导、督促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各支部交叉联合开展组织生活,综合第一支部与市民建直属支部开展联谊交流活动。组织2个退休支部到阳江、开平市参观学习。与珠海市委会和斗门区委会联谊,交流工作经验,举行篮球友谊赛和联欢晚会。“三八”国际妇女节组织女党员到东莞市参观考察。重阳节组织老同志中山游,感受改革开放的成就。护士节、教师节与党员中的护士、教师联欢。在《致公粤讯》、《政协通讯》、《中山日报》等刊物及致公党中央、市政协、市侨网等主办的网站上发表通讯报道90多篇,出版《中山致公》4期。


【参政议政】 市委会领导在中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协商座谈会上,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立大公交体系及反腐倡廉建设和人事安排等重大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市政协第十届第一次全会上,市委会作《激发民间资本活力,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竞争力》大会发言,提交提案20件。集体提案《关于加强对我市二次供水监督管理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对市属周转公房管理的建议》被确立为市政协重点提案。重新成立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制定《工作章程》和《工作细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制度。完成《关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研究》、《关于创新我市招商引资机制的研究》、《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讨和研究》、《转变我市外贸增长方式的研究》等4个课题调研。完善“一人一议”做法,由支部收集党员建议,研究后确定2~3个议题进行调研,提高建议质量。蔡志勇和黎卫在致公党省委的调研课题招标中中标,分别开展《创新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模式,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大提高》和《保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课题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交致公党省委。特约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的考察、监督、行风评议、案件审理等工作,如实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上半年与侨务局对口联系,下半年与市交通局建立对口联系,制定《对口联系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探讨交通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海外联谊】 发挥“侨党”优势,加强与海外洪门组织、同乡会等华侨华人社团的联系。赵博超代表市委会到马来西亚参加第四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拜访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各地同乡会。接待加拿大多伦多同乡会创会会长杜桂珍一行,加拿大全加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卡尔加里区副主席、阿尔伯塔省华人社团联合会秘书长陈永泰,夏威夷国安会馆、致公总堂元老余张剑飞,加拿大洪门民治党达权社社长陈德光以及加拿大洪门民治党维多利亚支部杨正晓等。接待中,向客人介绍中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宣传国家统战、侨务政策及中山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利用与海外洪门的历史渊源优势,做好与台湾有联系的海外侨胞、社团的工作,推动反独促统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党员自觉参与接待海外亲友回乡观光和寻根问祖活动,利用出国访问、探亲的机会与海外华侨社团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宣传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成就,进行经济、文化、艺术等交流。


【社会服务】 连续11年在“八一”建军节前到市光荣院为革命老人义诊。到板芙镇白溪村和大茅岛为村民及麻风病康复者提供医疗服务。与市侨务局联合到南区渡头村慰问特困户,为其检查身体和诊疗,讲授日常医疗保健知识。与市侨务局、市侨联及镇区统侨办联合在春节慰问全市的困难归侨。资助阜沙镇牛角村2名贫困学生就读。党员陈炳喜捐赠11万元给开平、揭东、普宁等县市兴建希望学校或设立助学基金、老人基金。


【党员获奖】 党员获市级以上表彰4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黄丽云《幼儿顺养研究》被确立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黎卫《腔内彩超辅助下保留肾单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肾癌》获市科技局科研立项,郑海曙《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监管》获市卫生局科研立项。黄非、陈喜莲参与《中山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欧建霞、胡杰、刘羽华被评为市优秀教师,胡杰获省教学指导优秀奖,刘羽华被评为市先进女教职工,廖竞原被评为市疾病控制先进工作者,黄菲、陈喜莲被评为市妇幼保健先进工作者,谭小飞被评为市红十字会“爱心桥”优秀义工。杨虹指导学生参加中央音乐学院第二届中国作品钢琴比赛获少年B组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香港钢琴公开赛获中国作品高级组一等奖。黄丽雯《侨乡遗韵》入选广东省第四届水彩粉画展,《起风的日子》入选省美术慈善大赛,拍卖作品的2万元捐赠粤北山区助学。陈才煌指导学生参加省“朗能杯”工业设计大赛获工业设计组二等奖1名、三等奖5名。王力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环保艺术设计学年奖,获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省室内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名,优秀奖3名。张彦龙带队参加省少年田径锦标赛获3项冠军,3项亚军。肖洒在市第三届合唱节及市退休教师合唱比赛中指挥的4个队伍均获金奖,陈绰如带领群星艺术团参加全国中老年才艺大赛获“夕阳红”金奖。在“我与中山统战”征文比赛中,黄丽云获三等奖,余平发、梁红辉获优秀奖,在“统战风采”摄影比赛中邓洁衡、梁红辉获优秀奖。退休党员林炳辉、翁艳芬等在社区、各级侨联发挥余热,受表彰。(梁红辉)


附:2007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领导名单

  主 委:吴竹科

  副主委:赵博超 彭侠彪

上一篇: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06)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