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况】 中国致公党中山市委员会简称市致公党,主要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是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主要分布在医疗、教育和科技界。至年底,设8个基层支部,党员126人,平均年龄52.6岁。
【思想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5·31”讲话、全国“两会”精神、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在省各民主党派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召开座谈会,批判陈水扁“一边一国”论,表达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组织各支部认真学习致公党中央《关于积极做好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通知》,引导党员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以实际行动支持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多做维护社会稳定与化解不稳定因素的工作。
【组织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行正副主委、市委委员、办公室工作会议制度,集体研究和决策重大问题。召开参政议政、组织、宣传工作会议,探讨新思路。制定支部联系制度,市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分工联系各支部,参与基层支部的组织活动,及时了解党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制定后备干部建设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考察,选拔他们担任支部和参政议政小组工作,举荐其任政府部门实职或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特约“四员”。积极、谨慎、稳妥发展新党员,全年发展党员5名,均具有中、高级职称,平均年龄35.6岁。
【参政议政】 市委会领导积极参加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召开的座谈会、协商会、情况通报会、意见咨询会等,对中山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大人事任免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主委谭焕东在市长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座谈会上,建议进一步简化投资办厂、医院改造等审批手续,营造中山更优越的投资环境。坚持开展“一支部一议”和“一人一议”活动,发挥群体参政议政作用。对中山私营、个体企业信贷难的问题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和提案。副主委赵博超在市政协第八届第五次会议上作题为《加大对私营、个体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山经济发展》的发言,“两会”期间提交《关于进一步整治市中医院第三门诊部门前的交通的建议》、《建议结核病防治所、性病防治中心搬离居民区》等20份提案和议案。党员中有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3人(其中常委委员1人),市政协委员8人(其中常委3人),特约审计员、特约教育督导员、特约监察员、电力工业局行业作风社会监督员各1人、法院人民陪审员2人,人民医院社会监督员2人,市直机关作风评议团成员1人,其参加相关部门的参观、考察、监督、行风评议、调研、案件审理等活动,对中山的大政方针、民生大事提出意见、建议,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对口联系】 加强与侨务局的对口联系,参加侨务局举办的秘鲁华侨移民史专题报告会、市侨务工作会议、市侨务干部学习班等,向侨务局就有关侨务方面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五侨”(市侨务局、市侨联、市人大侨工委、市政协三胞委及致公党)的沟通和合作。年初邀请他们商议年度联系工作计划;市委会领导在“五侨”座谈会上就落实非住宅侨房和做好新移民工作及发挥侨友会、台联会的作用提出意见和建议。向市人大侨工委、侨务局反映并获解决部分归侨侨眷领取侨房房产证时的困难。
【海外联谊】 4月,接待美国旧金山湾区中国统一促进会访华团。9月,美国美京洪门致公堂驻中国外交专员黄瑞泉在中山因心肌梗塞被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市委会领导及时到医院探视,并向省市领导汇报,经抢救及时而转危为安,美国洪门致公总堂为此专函致谢。市委会领导出访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泰国,拜访当地中山同乡会,约见亲友,动员他们到中山投资办厂。许多党员利用出国工作或探亲的机会宣传祖国改革开放后的成就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海外华人社团和海外乡亲的联谊和交往,了解海外侨情的变化。参与侨务和对台工作,接待台胞50多人次,举办台湾拳指书法家彭子祥与中山书法界的书法交流会等活动。
【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发挥致公党的优势,开展义诊咨询活动,连续6年在建军节前为光荣院的老人义务体检;5月到市福利院义诊;6月在市铭诺小学举办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知识讲座。全体党员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做出成绩,据不完全统计,陆小军、袁元杏、张玲等10人分别获省、市级奖励20多项。(梁红辉)
附:2002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领导名单
主 委:谭焕东
副主委:李 铮 赵博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