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08)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9 【成文日期】2008-12-06 【点击率】2050次


【简况】 2008年,致公党市委会有基层支部11个,党员150人,分布在教育、医疗、科技、经济和法律界等,党员平均年龄53.7岁,其中大学本科以上115人。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88人。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市政协副主席1人,市政协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8人。


【参政议政】 市委会领导在中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协商座谈会上,就创建环保生态城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利用财政杠杆保稳促增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人事安排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向市政协提交提案24件,推动政府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制定,其中有《关于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地产中介市场的建议》、《关于改革我市公交管理营运体制,构建大公交体系的建议》。开展《我市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等7个专题调研课题,完成调研报告交市委市政府并转化为提案交市政协。赵茜和余平发在致公党省委的调研课题招标中中标,开展劳动合同法课题调研,完成调研报告交致公党省委并转化为提案交省政协。开展参政议政课题招标,傅敏仪、郑东英等4人的5个课题中标,并完成课题任务。特约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的考察、监督、行风评议、案件审理等工作,如实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与市交通局对口联系,磋商市公共交通发展、公路建设等问题。


【海外联谊】 加强与海外洪门组织、同乡会等华侨华人社团联系,接待夏威夷洪门致公堂元老余张剑飞女士、全美俊英工商总会总理阮展鹏、加拿大奎北克中山同乡会会长梁坤源、美国夏威夷洪门致公总堂主席、夏威夷中山同乡会主席、夏威夷中华总会馆副董事长杨士名等。派员参加在澳门举行的缅华互助大会和在中山举行的美国安良工商会成立115周年暨92届年会,在中山举行的全美俊英工商会第十七届恳亲代表大会,参加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就职典礼。邓洁恒参加《海外中山人》摄制组前往中南美洲秘鲁、厄瓜多尔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完成海外拍摄采访工作。党员自觉参与接待海外友人回乡观光、寻根问祖、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等工作。


【社会服务】 通过致公党省委会和所在单位、社区为抗冰雪救灾和汶川特大地震共捐款23万元,其中陈炳喜捐款16万元,被致公党中央和广东省委授予“抗震救灾突出贡献奖”称号。医卫界党员连续12年在“八一”建军节前到市光荣院为革命老人义诊,到东凤镇西罟村义诊。法律界党员参与送法下乡、妇幼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值班等活动。


【党员获奖】 党员获市级以上表彰5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吴竹科主持开发的“市财政局财政业务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赵博超的摄影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16个,黄丽云被聘为省教育评估专家,并参与省一级幼儿园的督导评估和参加省教育厅“岭南多元智能教材”的编写及担任“科学”教材编写总编。周国柱的《中专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以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获全国教育技术学术征文评比三等奖。杨虹获市第三届青少年钢琴大赛优秀园丁奖,《钢琴技能教学中的理性思考》获全国“艺术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二等奖。王力指导学生获“环境学年奖”国家级优秀奖项2项。陈才煌指导学生获“朗能杯”金奖1项,铜奖2项,伍展辉率队参加全省中学生运动会获代表团金牌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二。张彦龙率队参加省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团体冠军,1人破省纪录,省少年田径赛团体冠军,3人5次打破省记录。陈绰如在澳门金莲花杯才艺大赛获老年组金奖、最佳表演奖,上海世界华人才艺大赛大金奖、最佳编导奖,韩国“中日韩庆祝世界老人节联合公演”获大金奖,香港“今夕年华”邀请赛大金奖、优秀编导奖,北京“奥运之旅”全国书画展金奖。刘俊康获北京“奥运之旅”全国书画展特等奖。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改革开放30年】 致公党中山地方组织成立于1981年8月。地方组织成立以来,共发展党员191人。至2008年,有支部11个,党员150人。有300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30人次,省级奖励50人次。
  注重加强成员政治思想教育,建立健全主委会议制度、市委委员会议制度、市委会工作制度。组织发展注重政治素质,有计划稳步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适时对基层组织调整换届,逐步形成新老结合的干部队伍。加强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坚持联络员制度,协助支部之间的交流。中区第三支部、医卫第一支部被致公党中央和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基层组织”称号。加强对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工作,加强机关建设,每年举办新党员培训班或支部委员或参政议政培训班,选派党员骨干到中央、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先后有80人次当选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35人次担任各类特邀人员。历年在各级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提出的议案、提案超400件。其中《关于整治岐江河及两岸问题的建议》等提案对市政建设起到推动作用。《争取侨心,加快我市非住宅侨房落实工作》等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加强对我市医疗废弃物处置的监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等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坚持开展“一人一议”和“一支部一议”活动,收到意见或建议超600件。2006年起,开展参政议政课题招标,向基层支部及成员公开招标,中标者拨给调研经费,组织开展调研工作,有效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
  与市侨务局对口联系工作10年,市侨务局为致公党提供大量的侨务工作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要信息,为致公党知情出力,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创造条件,致公党反映侨界心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工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加强“五侨”联系与合作,联合开展侨法宣传、慰问归难侨及有关侨务问题调研,促进信息共享,推动侨务工作。2007年下半年,与市交通局建立对口联系,探讨市交通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
  致公党成员中,归侨、侨眷占40%以上,先后有40多位党员参加各级侨联组织并担任领导职务。改革开放中期,协助政府落实侨务政策,提交《关于侨务工作和政协文史工作》等提案。接待秘鲁洪门民治党、澳大利亚悉尼致公总堂、加拿大洪门民治党、美国檀香山致公总堂、美国致公堂等世界各地洪门组织和华侨华人社团60多批2000人次。历届市委会领导先后随团出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文莱等国,与当地的洪门致公堂、华人社团联络感情、建立关系、交流学习。2004年,市委会首次组团出访,参加中国洪门民治党驻加拿大总支部第33届全国代表大会,拜访温哥华、维多利亚、埃特蒙顿、多伦多、卡尔加利等城市的洪门民治党支部等10多个社团组织。宣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协助地方政府做好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工作,协助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参与接待海外友人回乡观光、寻根谒祖等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等工作。
  市委会每年组织2~3次到镇区义诊活动,连续12年到市光荣院义诊,到横栏、三乡、港口、板芙、黄圃、坦背、阜沙、南头等镇的边远乡村、市福利院、光荣院送医送药。在“爱牙日、爱眼日”到中小学校、老干活动中心开展专题讲座。法律界成员参与送法下乡、妇幼权益保护、法律援助值班等活动。围绕扶贫助困、捐资助学等活动,增强社会服务的有效性与针对性。2006年,为韶关灾区捐赠全新衣服1000多件。2008年,为抗冰雪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捐款23万元。长期资助阜沙镇牛角村2名贫困学生就读。(梁红辉)


附:2008年致公党中山市委会领导名单

  主 委:吴竹科 

  副主委:赵博超 彭侠彪

上一篇: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01)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