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216次 | |||
【宣传思想工作概况】 2016年,中国共产党中山市委员会宣传部(简称“市委宣传部”)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实施的“党委(党工委 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宣讲精品课程”项目获评为广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创新项目。完善“理论中山”互联网+学习宣讲平台,打通理论学习服务“最后一公里”,并在全省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部署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宣讲活动共1500场次。围绕重大主题、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打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线上+线下、影视+赛事组合牌提高中山知名度和美誉度。建成核心价值观主题场所一批,铺开文明镇街创建工作,推动文明创建向基层延伸拓展。全民修身行动开展常态化,经验获中宣部宣教局刊发。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大幅提升,举办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惠及群众超百万人次,获评“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建机制、搭平台、强扶持、育人才、抓契机,实现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品牌活动双丰收,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增加至900万元,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37个,提升文化产业发展造血功能。与中山大学联合发布《2016年度中国城市网民性格“中山指数”》,组织“微家书·传家风”活动,培育文明和谐网络文化,助力网络生态治理。“中山发布”政务微信获评“2016城市新媒体传播优秀奖”和“2016广东最具传播力政务微信公众号”。市委宣传部驻松苑路1号市委办公楼6楼。
【理论教育】 2016年,市委宣传部印发《党委(党工委 党组)中心组2016年理论学习意见》和中心组推荐阅读书目,开展第二届党委(党工委 党组)中心组学习精品课程征集活动,指导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12个专题学习,市委中心组学习经验《抓根本 讲方法 求实效 做党最新理论的认真学习者和坚定实践者》被选作全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动员会暨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会典型发言材料。10月,中山市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宣讲精品课程获评省委宣传部基层理论宣讲创新项目。完善“‘理论中山’互联网+学习宣讲平台”,为党员群众提供“微学习”渠道。开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宣讲活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专题学习,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贾康等权威专家领导辅导市委中心组学习,并组建市镇两级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全年派发学习资料4万册,印制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笔记本1600本,开展各类学习宣讲活动800场次。
【理论宣传】 2016年,市委宣传部开拓宣传阵地,在《中山日报》论丛版开设“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理论专栏,刊登《深入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逻辑向度》《用实际行动彰显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等18篇解读文章。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中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专栏,推荐优秀理论文章29篇。开设“学习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刊登《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建设创新活力和美宜居城市的目标任务》等7篇理论文章。与《南方都市报》合作开设“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宣传栏目,共推出《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 迟来而永久的怀念》等23篇文章,在《中山日报》论丛版继续开设“香山百家”栏目,每周一期刊登本土社科专家学者的要论、理论、评论文章,打造本土思想理论品牌,推出《坚定思想文化自信,接力传承中华文明》等48篇文章。用好“微理大义”微信公众平台,全年共发布70期推送280则信息,粉丝数量近800人。
【理论研究】 2016年,市委宣传部开展省委宣传部委托的课题《“‘大视角’呈现‘美丽中山’城市形象”》研究,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探讨打造中山市成为构筑珠江口西岸社科理论研究高地;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等市内高校进行理论工作调研座谈,分析当前理论工作队伍建设、课题研究等问题。编印内参读本《中山理论研究》3期,编辑出版《视点·视野——2015年度中山理论文选》,编印《中山市委宣传部简报·调研专刊》7期,挖掘和宣传基层创新做法。向省委宣传部报送《修孝引百善 德育显魅力——中山市杨仙逸小学体育路学校深入开展“三心”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案例。年内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山市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研究会开展工作,受理政工专业资格申报材料33份,指导2人通过高级政工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论文答辩。
【新闻舆论宣传】 2016年,市委宣传部通过新闻宣传、网络宣传、专题宣传、社会宣传等多种方式,壮大中山主流声音正能量,讲好中山改革发展故事,策划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实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等重大主题宣传,结合中山实际开设系列专栏(专题)。做好有关中山重要专题策划报道,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惠企五十条、2016年慈善万人行、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创建国家5A景区等重大主题,刊发有关“3·23”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暨第三届中山人才节新闻报道143篇,新媒体受众300万人次,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期间累计1000家媒体网站转载中山纪念活动报道。紧扣各镇区、各单位工作重点,宣传中国红木家具博览会、港口游戏游艺博览会、古镇灯光文化节、健康论坛等镇区重要活动,开展“走转改”(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创新媒体走基层方式。城市形象宣传片、首届中国拳王争霸赛、中山国际马拉松赛、电视剧《小镇大法官》、纪录片《孙中山与华侨华人》《孙中山再发现》登陆央视。
【网络宣传与管理】 2016年,市委宣传部依法依规加强网络宣传和管理。统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建立健全新媒体日常调研走访、违规约谈警示制度,开展关键设施网络安全检查、高校网络安全检查、网络治理专项行动、网络安全周等活动,约谈违规社会网站6次,发现并澄清网络谣言20多起,协调关闭仿冒网站1个,组织120多名新媒体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全社会安全办网、用网能力水平。以“中山发布”微博微信为龙头,整合市镇两级及市属媒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强化网络生态治理,再次与中山大学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网民性格画像“中山指数”报告》,运用大数据和数理统计方法,从网民关注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传播能力三个角度,勾勒出网民的表达和性格概貌,新华网、人民网、《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超40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报道,肯定报告的“含金量”。
【文化改革发展】 2016年,市委宣传部坚持文化惠民为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以重大活动为载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永远飘扬的红旗”中山市庆祝建党95周年群众文艺展演、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演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暨国家公祭日“致敬老兵”中山抗日老战士纪实摄影展、广东省第十二届“百歌颂中华”中山赛区歌咏选拔赛、第十四届中山读书月、2016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暨第八届中山书展、广东诗歌节中山小学生诗歌选拔赛等活动。中山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共同评为“2015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健康花城小区图书馆、中山国学堂分别获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同评为省全民阅读“优秀阅读组织”和“优秀阅读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制定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开展《中山市繁荣文艺创作事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课题调研,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绩效指标体系,提升文艺精品专项资金额度,组织创作人物传记《郑观应》《杨殷传》和音乐组歌《神话中国》,出版《方成全集》(前五卷)、《缪文森曲艺作品集》《中山优秀原创歌曲集》;推荐纪录片《醉龙》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目录、纪录片《中山装》《香山商帮》《郑观应》入选省纪录片创作生产重点选题规划(2015-2017);召开《热血殷红》《中国灯都》《大国空村》、阮波评论作品研讨会;组织参加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大赛,中山3部作品获奖并获优秀组织奖,微电影《念》获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二等奖,是省内唯一获奖作品,洪卫2件作品获国际知名设计大奖“红点奖”和“中国最美的书”。推动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纳入国侨办“文化中国”项目。与中国美协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全国首个水彩单项专业展“中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展及岐江美术论坛”。推荐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登陆央视民歌大会,沙溪巨狮于中央电视台元旦节目上演,推荐3名民间文化传承人获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称号。 2016年,市委宣传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全年按照“三三三”(指三元服务空间、三方联动格局、三项服务融合)模式建成中心80个。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意见和目录,利用社会资源举办“我们的中国梦”“中山粤剧文化周”“市民大舞台”等文化惠民品牌活动,参与群众数10万人,资助40多支民间文艺团队举办200多场公益演出,开通“文化中山”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和中山文化惠民通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文化系统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全覆盖。
【精神文明创建】 2016年,市委宣传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全媒介立体宣传核心价值观,将主城区博爱路、兴中道等10多条主干道的灯旗用于公益宣传,并按照公益广告占发布广告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补齐公益广告发布数量。推进“社区里的价值观”“车间里的价值观”“乡村里的价值观”等主题活动,重点打造金钟水库绿道公园成为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示范点,并设置核心价值观、梦娃、孝道、廉政4个主题园区。指导各镇区结合实际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共场所,提升镇区整体环境和文化品位。铺开文明镇街创建工作,制定《文明镇街测评体系》,量化细化各项工作指标,并加强督查督办。每季度开展一次文明城市模拟测评;倡导市民以“随手拍”等方式,发现和举报城市管理中的问题,促进整改落实。开展户外广告牌专项清理,拆除违规设置广告牌、门店招牌一批。开展“牛皮癣”防治行动,清理“牛皮癣”4.5万处。推进文明旅游和文明公厕示范建设,升级改造主城区公共厕所70间,改造城区740间垃圾屋为环保型垃圾屋。推动全民修身常态长效,制定《关于常态化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全市1100多间“修身学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等形式,开展活动3000多场次,50多万人次参与。传播文明交通风尚,成立市和镇区文明交通宣讲团,开展260场宣讲活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关心、关爱、礼遇好人的长效机制,营造崇尚好人、关爱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全年评选“中山好人”59人,其中何美娴等5人荣登“广东好人榜”,温武坑荣登“中国好人榜”。三角镇古细娇家庭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2016年,中山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开展学雷锋活动,火炬开发区健康花城社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市公安局小榄分局黄海峰、中山市泉眼温泉旅游度假酒店公司范怀军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小榄镇新市社区获评全国“四个100”(指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先进典型志愿服务活动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小榄镇“创益菊城”爱心助学团的李焕贤、小榄镇志愿者协会、中山市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分队、西区彩虹社区获评2016年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中山市自主开发“志愿中山”信息平台,至年底有3000多个志愿组织和站点进驻,注册志愿者24.02万人,每天发布志愿服务超100场次,直接或间接服务280多万人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开展“我的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评选美德少年444名。全市共建乡村学校少年宫19所,评选学校优秀辅导员119名。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宣讲】 2016年,市委宣传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宣讲活动385场。提出“三学四结合”总体要求。建立月报制度,每月定期统计和通报学习宣讲情况。探索开展立体化宣讲,邀请中央专家学者和省宣讲团成员授课,并自主组建市、镇两级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吸收政治素质可靠、理论功底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本土社科专家、理论工作者深入机关、学校、厂企、村居宣讲,形成多元立体化的宣讲体系;各镇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特色宣讲项目,创新形式面向农村、社区、厂企、学校开展特色宣讲118场。4月,依托中山市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宣讲精品课程征集活动,打磨和推介一批中心组学习精品课,其中包括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课程安排,推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三新”学习宣讲活动覆盖每一个党组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 2016年,市委宣传部成立市镇两级百人宣讲团,启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提出实现“三个三”目标。举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暨中山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举办“中山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座谈会”,市内各有关单位、高校交流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研究部署全市的宣讲宣传工作。举办全市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动员会暨宣讲骨干培训班,启动宣讲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分别到三角镇、民众镇的村居和企业,以“图说”的方式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创新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方式,借助“中山发布”微信公众号开展“理上网来·十八届六中全会知识问答”有奖竞答活动2次,吸引5000人参加。全年全市共开展学习宣讲227场,受众2.83万人次,新闻报道累计67则。 ·资料链接· “三学四结合”:“三学”指学党章党规、学讲话、学党史;“四结合”指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宣讲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党委中心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结合。 “三个三”目标,即“三化”: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全会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三个全覆盖”:学习资料全覆盖,要求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人手一套《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准则》和《条例》的说明;社区(村)全覆盖,要求每个社区和村举办一场面向党员的宣讲活动;督导全覆盖,各单位、各镇区党委(党组、党工委)要加强对所辖党总支、党支部学习宣讲工作的指导,派员参加其宣讲活动不少于一次。“三个结合”: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与《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工作规则》学习相结合、与《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学习相结合。
【“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宣讲精品课程”项目获评省基层理论宣讲创新项目】 2016年10月,中山市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宣讲精品课程获评为广东省基层理论宣讲创新项目,该项目由市委宣传部讲师团于2015年3月启动。项目连续两年开展理论学习精品课程征集活动,通过说课、试讲、评审打分等方式,从党政机关、高职院校、社会团体等各个领域中发掘优秀理论研究人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同时组织入选人员参加全省宣讲骨干培训班,优先吸收作为理论宣讲团成员并推荐至镇区宣讲。每年结合全省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意见,推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的理论课,并组织镇区观摩团现场聆听宣讲后自主选择讲师,满足基层党组织的个性化理论学习需求,改变以往由于师资紧缺,每年大多只组织一次面向各单位各镇区理论宣讲活动的情景。每年向党委(党组)中心组推荐学习书籍30本,设计、印制和派发统一的学习笔记本。开发大数据报送平台,供基层党组织录入和报送理论学习和理论宣讲等资料,并每半年反馈一次学习宣讲情况,帮助基层掌握学习进度和调整工作安排。至年底,共有32名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开发出18门课程,内容涵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开展宣讲300多场次。
【对外宣传】 2016年,中山市丰富外宣手段和载体,组织中央、省、港澳媒体开展“3·23”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慈善万人行等开展全媒体宣传,全年好人好事的报道超200篇,中央省主流媒体关于2016年慈善万人行报道超100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治国理政新实践 依法行政在基层”专栏播出中山法治建设成就;抓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外宣契机,组织系列报道超1000篇,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与华侨华人》并在黄金时段播出,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制作专题节目《中山先生的一天》,引发海内外关注;与央视、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联合出品电视剧《小镇大法官》,呈现中山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并在央视一套晚八点黄金剧场播出,收视率稳居全国前三,并获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优秀电视剧。制作融入家乡名人苏炳添元素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并在央视播放,受众超过30亿人次。创新体育外宣,举办中国拳王争霸赛、“逸仙杯”2016中山国际马拉松赛和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并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其中中国拳王争霸赛网络收视超400万人次。 2016年4月23日-5月2日,市宣传文化和外事侨务部门组团出访拉美,在秘鲁、哥斯达黎加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山水彩画展”,并通过专题介绍、美术作品、宣传画册、赠送特色纪念品等途径,向当地华侨华人和外国友人传播孙中山文化。9月24日,中山合唱二团(中山教师合唱团)应邀在澳门大学大礼堂参加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的“文化中国·全球华人音乐会”,与近百名海内外知名华人音乐家同台演出。9月29日-10月3日,作为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之一,广东香山粤剧团应邀携大型原创粤剧《南国菩提》分别在马来西亚国家文化宫、马六甲平民小学礼堂和新加坡人民剧场上演3场。
【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2016年,市委宣传部打造多媒体传播矩阵,市级层面培育“中山发布”微博、微信公众号。指导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围绕“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核心战略目标,初步构建起中山报业传媒云数据资源平台、中山报业数字文化产业园、微博微信及手机客户端新媒体矩阵、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户外媒体、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电视媒体五大传播渠道的全媒体、全产业链基本格局,形成内容传播“3+N”(“3”指传统的《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画刊》,“N”是数字报、中山网、手机报、官方微博、公众微信、IPAD报、“今日中山”手机客户端、户外LED电子屏、公交车载多媒体以及电信IPTV电视平台)的多媒体形态,覆盖受众由原来传统报纸日均发行量15多万份提升至每日受众350多万。中山广播电视台打造新闻性移动终端平台、服务性移动终端平台、综合性微信终端平台以及技术性网站平台的“三平台一网站”,通过网络、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手段开创内容开发、传播渠道、市场研发运营和商业模式的新形式,实现在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全覆盖。至年底,中山广播电视台“智慧中山”“城市零距离”“中山新闻APP”“君享天下”“中山广播电视微平台”等20多个公众号形成的新媒体矩阵粉丝量超过百万。11月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肯定中山媒体融合发展成绩,指出中山媒体融合走在广东前列。
【2016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 2016年11月8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暨南大学、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承办的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原“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颁奖仪式。 2009年,经中宣部和中国作协批准,以伟人孙中山名字命名的首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在中山举行,成为国内首个面向华侨华人作家 (含港澳台地区作者)的奖项。2016年,适逢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决定将“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更名为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纳入国侨办“文化中国”项目,提升该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本届文学奖与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对接,旨在凝聚全球华文文学界力量,促进海外华文文学作家及团体与国内交流合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作为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届文学奖共收到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作家的应征作品148部,共评选出10部获奖作品。其中陈河的长篇小说《甲骨时光》获大奖,虹影的《米米朵拉》、陈永和的《1979年纪事》、林湄的《天外》和蓝博洲的《台北恋人》获优秀奖;余泽民、陈谦、陈九、李长声、王性初的作品获入围奖。为发现和推荐更多好作品,还增设3名伯乐奖。
【中山市获评“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荣誉称号】 2016年4月13日,中山市在第二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与成都、深圳、北京、海口、重庆、昆明、杭州、厦门、西安等城市共同获颁“2015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荣誉称号,中山市是获奖的唯一地级市。本届首次评定的十大数字阅读城市,全部采用像咪咕数媒等主要数字阅读平台后台监测数据,中山在数字阅读方面表现突出,其中人均数字阅读天数全国最高,达每月6.1天,人均在读数字图书本数每月5.5本,居全国第三位,城市综合数字阅读指数达66.4,居总榜单第四位。组委会高度评价中山作为近代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近年培育28项阅读志愿服务和阅读推广品牌活动,极大鼓舞全民阅读的热情
【中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展】 2016年12月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展”在中山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展期9天。该展览是中国美协首次举办的单项水彩画展,活动共征集31个省市和地区的参赛作品1822件,评选出99件入选作品,其中30件具有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资格。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林,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梁宇,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汪晓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其钧,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开幕式后,在岐江河畔举行《水之维—中国水彩、粉画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思考》美术论坛。同日,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林在市文化馆举行艺术讲座《我的绘画实践》。
【“中山发布”获评“2016年城市新媒体传播优秀奖”】 2016年,由中山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中山发布”获人民网评为“2016城市新媒体传播优秀奖”,是全国十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连续2年获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评为2016广东“最具传播力政务微信公众号”;获《南方都市报》评为广东政务微信“卓越号”等。“中山发布”自2014年上线,以“权威发布,服务民生”为宗旨,每日为市民推送实用、可读的政务和民生信息,至年底“中山发布”粉丝超过80万,每天平均阅读量25万次,周平均阅读量150万次。在人民网、新华网和清博指数发布的全国政务微信榜单中,“中山发布”影响力稳居全省全国前列,常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成为传递权威声音、宣传城市形象、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新媒体平台。
【“微家书·传家风”全民修身齐参与活动】 2016年4月1日-6月30日,市委宣传部牵头开展“微家书·传家风”全民修身齐参与活动,利用新媒体传播媒介,引导全市广大中小学生、家长和网友,通过写“微家书”的形式,传承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将“家书抵万金”的情感从纸上转移到互联网,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活动共收到微家书稿件7万篇,网友对微家书点赞次数超过1000万人次,平均每1位中山人参与3次,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家教、注重家风教育,培育温暖、和谐网络文化,成为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