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2016)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7》 【成文日期】2016-12-31 【点击率】193次

 

【组织工作概况】 2016年,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简称“市委组织部”)完成市镇换届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成效,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建设充满创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提供组织保证。至年底,全市有基层党组织6616个,中共党员108348人,比上年增加786人,市委组织部驻东区松苑路1号市委大楼4楼。

 

【党组织建设】 2016年,市委组织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各镇区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评考工作,传导和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加大基层治理工作力度,提前完成农村土地乱占、乱卖、乱租“三乱”问题治理,征地补偿款,征地社保资金分配,农村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交易平台建设等重点任务,24个镇级、286个村级的公共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名。持续推进镇区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实现入户全覆盖,全市各镇区共收集处理完成群众意见建议2.58万件。实施“书记项目”,探索实行项目化管理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市25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共确立整顿项目169个,共投入项目资金8000万元;年内通过民主测评和工作考核,到软弱涣散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的22名市直单位干部和8名镇区干部,超80%干部的综合评价优秀率为100%,整体平均优秀率98.7%。深化“阳光先锋”活动,推进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阳光先锋”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驻点联系、志愿服务群众工作,各单位投入活动及帮扶资金2132.9万元,服务党员群众13.5万人次,认领并完成群众“微心愿”1004个。通过健全机制、精准到户走访、深入了解、精准管理及建立台账、明确分工等方式解决干部驻点工作存在的思想松懈、方法简单、操作不规范、问题解决力度不够大等突出问题。推进两新组织在组织、工作上“两个覆盖”工作,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为81%和88.7%,工作覆盖率均实现100%;开展红色创投“党建+”公益活动,20.8万人次受益。举办第二届远程教育微电影、微视频观摩交流,吸引115个创作团队参与,讲身边人、述身边事,推动党员教育走进群众。

2015―2016年中山市中共党员和党组织情况表

项 目 2015年 2016年 增加数 增长率(%)
党员情况(人) 党员总数 107562 108348 786 0.73%
女党员数 37285 38632 1347 3.61%
35岁以下党员数 39542 38947 -595 -1.50%
高中文化以上党员数 86151 88006 1855 2.15%
在岗职工党员数 62296 63538 1242 1.99%
发展党员情况(人) 发展党员总数 2317 2231 -86 -3.71%
女党员数 1022 995 -27 -2.64%
35岁以下党员数 1778 1703 -75 -4.22%
高中文化以上党员数 2237 2140 -97 -4.34%
党组织情况(个) 基层党组织总数 6512 6616 104 1.60%
基层党委数 193 209 16 8.29%
党总支部数 254 291 37 14.57%
党支部数 6065 6116 51 0.84%

 

【干部队伍建设】 2016年,市委组织部以换届调整工作为契机,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转变培训管理模式,下放培训经费管理权限,实行备案制管理,激发办班单位的自主性、能动性。市直各单位全年培训项目比上年增加65.7%,班次增加48.5%,平均费用下降10%。发挥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举办新一届(任)镇区党政正职和其他班子成员培训班,全年依托市委党校培训各级领导干部2000人次。严格干部选拔和管理,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全年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9批次、市管职位任免207人(次)。选派赴潮州、西藏等地开展挂职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干部48名,先后对293名正科级干部职务任免进行备案,为65名厅处级干部办理退休手续。至年底,完成全市各级干部14196人的干部人事档案审核认定;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对9批次共34名拟提拔的市管干部考察对象进行干部档案信息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两核查”工作,随机抽查核实90名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诫勉谈话处理领导干部2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十三五”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珠三角规划纲要等关键指标和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指标为重点,修改完善考核办法,缩减指标数量15个,设立创新投入指数、创新平台指数、知识产权指数3项考核指标,设置服务业发展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数、装备制造业发展指数,以及设置亿元以上项目加分、产业发展亮点加分项目,发挥实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人才工作】 2016年,市委组织部开展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资助奖励和服务管理及载体建设等工作,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形成新品牌,以“优化人才生态”为主题举办2016年“中山人才节”,引进“千人计划”专家4名,与2名院士、23所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人才合作项目66个,实际落地率97%。健全人才载体建设,至年底,全市建成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分支机构10个、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42个、大师工作室17个,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力。推动咀香园海洋焙烤食品院士工作站建设全市食品深加工研发平台,加快科技人才成果转化。成立北京、上海等地中山青年人才工作促进会,服务在外学习、工作的中山籍青年1651名。在翠亨新区成立留学报国基地和海归创业学院,举办欧美同学会中山海归创投创业峰会,为招揽海外留学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创造条件。提升人才服务,成立企业人才服务小组,通过企业走访、座谈,以专案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组织30名市内重点企业高管赴深圳华为开展专题研修,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高质量学习资源。举行市高层次人才新春座谈会、中秋节茶话会,邀请市领导与高层次人才进行面对面交流,加强高层次人才联谊交流和思想碰撞。依托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办理人才认定、津补贴申领、健康体检、公积金贷款以及休假疗养等服务,举办人才服务基层、修身沙龙等活动,营造爱才重才的社会环境。

2016年中山市培养引进人才统计表

单位:人
项 目 类 别 数 量
培养人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7
专业技术人才 按专业技术资格分类 高级 10
中级 2709
初级 3635
不分级别 185
技能人才 按职业技能分类 高级技师 106
技师 225
高级工 15012
中级工 11739
初级工 3244
总 数 36902
引进人才 外国籍人才 博士 0
硕士 0
本科 0
技能人才 技师 46
高级工 888
专业技术人才 按学历分类 博士 52
硕士 205
本科 1534
大专 260
专业技术人才 按职称分类 高级 正高 5
副高 51
中级 135
初级 369
毕业生 按学历分类 博士 13
硕士 338
本科 6542
大专 3424
中专 44
总 数 13906
注:1. 统计数据为2016年全年培养和引进人才总数;
  2.统计单位为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评定】 2016年,中山市建立突出能力和业绩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评定事业单位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申报人不受地域、户籍和身份限制,但必须属于在市内工作3年以上的在编人员或签订3年以上合同的非在编人员。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表,包括“基本要素、需求匹配、能力业绩、专家评分”4个一级指标。评定工作每2年开展一次,按发布公告、个人申报、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核、核准评审、公示发证等程序进行。规范福利待遇,经评定的人才按规定享受相应的补助、津贴和服务等待遇。不同层次的人才,其购房补助分3年按不同比例发放,金额分别为20万元、10万元不等。符合条件的人才,分层次给予每月1500元、1000元、800元、600元的市政府特殊津贴,享受期为3年。经评定的事业单位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同时享受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的其他待遇。待遇享受期间或结束后,达到更高层次人才标准的,可申请评定为更高层次人才。加强考核管理,对事业单位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实行年审制度,自发证之日起每满一年,由单位和主管部门对被评定人的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和能力业绩进行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2016年4月,中山市启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市委领导班子以不同形式到各支部讲专题党课,带动各镇区各单位领导班子发挥“传帮带”作用,到本单位、联系部门、联系点和基层一线讲党课,实现领导干部讲党课全员参与、深入互动。至年底,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及基层党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11699次,覆盖党员253712人(次)。多措并举,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学、专家导学、竞赛考学、专题党课、撰写心得等方式,组织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利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和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引导党员“线上+线下”学习、互动交流。年内全市累计下发《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等学习书籍19万本;各镇区各单位所属基层党支部共制定学习计划4865个。树立典型,市委利用市主流媒体平台,总结推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优一先”组织和个人事迹经验,传递榜样力量。市委组建专家教授18名组成宣讲团赴基层宣讲近40场次;中山网“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建设更加美丽中山”专题网页,累计点击量超过7万人次。在全国全省纪念建党95周年“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中,火炬开发区城东社区党委获得党中央的表彰;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党委等1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个人获得省委表彰。以学促做,把推动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系列稳增长、保稳定、惠民生的重大政策举措作为衡量学习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尺,实现学习教育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相促。

 

【“活力课堂”提升干部培训质量】 2016年,市委组织部从课程、师资、管理等方面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推行每位学员带着一个理论问题、一个实践问题来参加培训的“两带来”制度,根据学员关心的热点,形成课程设置意见。完善课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课程题目生成机制、课程开发人确定机制、新课程备课与试讲机制和课程更新淘汰机制。探索推动课题研究成果课程化,至年底,推动6个调研成果实现课程化,提升主体班课程的理论水准。开发专题讲座、模拟法庭、模拟新闻发布会、结构化研讨、现场教学、访谈教学等20多种干部教学培训形式,开发“重温世纪强音 励推改革伟业——中山市三乡镇罗三妹山‘不走回头路’主题公园、孙中山精神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实践孙中山故居”等16个具有中山特色的党性现场教学课程。统筹资源配置,强化师资建设,建设管理课程库和师资库。规范培训制度,加强培训管理,实现线上与线下、常规与专项、集中与分散、大班与小班、必修与选修、事前统筹与事后监督“六个结合”。

 

【“党代表+律师”服务党员群众】 2016年,市委组织部、市两新组织党工委、市司法局联合制定《关于开展党代表结对律师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党代表+律师”共同开展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活动,通过夜间接访听取民意、结对帮扶、普法宣传与法律服务保障权益等活动,拓宽党代表与党员群众的联系渠道,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该工作选取机关一组党代表小组、东凤镇党代表小组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作为试点。

     2016年3月起,于每月首个星期二晚上开展“党代表+律师”夜间接访党员群众活动,由党代表和律师共同到试点机关、村(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开展驻室接访工作;主要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收集社情民意,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表达诉求与提出建议;协调化解矛盾纠纷,共同接待来访群众,主动介入纠纷隐患,提前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参与结对党代表小组的帮扶活动,每名党员律师结对1名以上困难群众,通过发放“联系服务卡”和定期开展送温暖、谈心交流活动,强化日常沟通联系和社情民意收集。共同开展“法律进村(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党代表小组和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协助村(社区)建立完善一支普法宣传队、一套法律书籍、一所法制学校、一个宣传窗口、一个普法广场的“五个一”普法宣传载体,协助村(社区)每季度开展1次以上法制知识竞赛、法律文艺晚会、法律业务培训或法律专题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党员律师为党代表小组和党员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对结对单位辖区内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需法律帮助的,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案例代理优惠、法律援助申请等服务,建立工作档案,登记、整理、归档联系服务群众收集的问题建议。

 

【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 2016年,中山市继续将全市3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抓手,探索精准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立体帮扶体系,形成“1个市领导+1个市直部门+1个镇区主要领导+1个第一书记+1个整顿工作组”的“5个1”整顿帮扶工作架构。各镇区党委(党工委)书记挂点软弱涣散村(社区),亲自审核把关项目,通过调研指导、现场办公等带动市级资源、资金下沉直接支持基层。梳理群众需求,排查突出问题,制定整顿项目指导目录和项目清单,建立整顿项目库和项目管理台账。市一级从全市优选若干个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强的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全年市镇两级共投入资金7700万元开展帮扶项目150个,为30个村增加集体收入2700万元。明确镇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别作为整顿项目的层级主体责任人,驻点团队成员、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第一书记”作为具体责任人。建立品牌引领机制,按照“创经验、创典型、创品牌”思路,坚持项目实施和经验提升两手抓,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党建品牌。建立督导落实机制,对各软弱涣散村(社区)整顿情况开展日常检查、专项督查及“飞行检查”,提升整顿工作动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整顿情况作为镇区实绩考核及党委(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的重点内容。

 

【“活力两新”组织党建】 2016年,中山市实施“质造+智造”“两大工程”,构建“文化、公益、服务”三大矩阵,打造“活力两新”品牌。实施组织体系“质造工程”,鼓励单独组建区域性党组织、行业党组织,共建商圈党委或产业党委;跟踪指导服务已建党组织的经济龙头企业、总部企业、上市公司党组织以及规模较大、会员单位较多的社会组织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党总支;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未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组织业主(负责人)培训。实施党员教育“智造工程”,提倡党员业主或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为规模大的党组织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建立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在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在没有党员或只有个别党员的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引导两新组织优先录用党员员工;与本土高校合作共建“两新学院”,共同组建红领导师团队,共同开发选学培训菜单,在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基地统筹开展党务工作者和党员教育培训;探索选派优秀党组织书记到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学习锻炼。

    塑造党企共建“文化矩阵”,坚持“一年一主题”活动、加强党建示范文化和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人才强企(社)”的党建文化导向,培育“众创”文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党群活动载体和方式;征集展示两新组织党建文化,开展党建示范创建活动,定期选树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员示范岗等先进典型;引导党组织推动所在两新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引导党组织宣传人才政策,鼓励两新组织有序参与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创建党社联动“公益矩阵”,构建“党建+公益”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红色创投”党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机制,深化两新组织党员“向日葵缤纷志愿服务”等活动。打造党群一体“服务矩阵”,依托市两新组织党建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动态参与线上学习体验以及线下服务活动等。

 

【第三届中山人才节】 2016年3月23-25日,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市委组织部、市府办、市教体局、市卫计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外侨局、市人社局、团市委、市科协、东区党工委、港口镇等12个单位承办的第三届中山人才节在市博览中心举行,并举办“人才创新创业生态”高峰论坛、院士专家中山行暨项目对接洽谈会、海外英才技术项目合作交流会、“千人计划”专家暨两岸四地博士中山行、人才创新能力提升研讨会、“人才汇聚·创见未来”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对接会、青年人才创业大赛暨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节启动仪式、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项目洽谈会、“智汇中山”人才洽谈交流会、企业家创新发展峰会10项主题活动。11位院士、16位“千人计划”专家、77位专家教授和230位博士齐聚中山,39425名海内外人才、874家企业、115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活动。本次人才节共签订人才合作项目66个,其中院士项目2个、“千人计划”专家项目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个、创新创业科研团队项目21个。中山市与浙江大学、中山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23所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25家高新技术企业与院士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32名博士与40家企业达成技术项目合作意向,2名博士申请入驻中山市留创园。“智汇中山”人才洽谈交流会共吸引近2万人次进场应聘。同步开设线上招聘专区和“中山人社”公共招聘微信平台,累计招聘信息访问量52647次,求职信息访问量17129次。

(覃 波)

上一篇: 老干部工作(2015)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宣传工作(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