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还没脱单?档案君教你 “拍拖”的正确姿势
【作者】穆晓莹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16-11-11 【点击率】1799次

  又是一年双十一光棍节,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你还没“脱单”吗?骚年,那一定是你的姿势不对。现在就请博古通今、冰雪聪明的档案君来说说“拍拖”的正确打开方式(此处应有掌声)。

 

  首先“拍拖”的定义你都清楚吗?

  “拍拖”一词大约可追溯至清朝年间,那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以水运为主。《中山市志》记载,清朝年间,石岐往各地的船有木帆船、渡船、墟艇(小木船)等,主要运载各种货物。这些货船航行时往往会拖着一只较小的木船,在主航道上,小船不够力行,就拍在大船上,由大船拖着行。当大船行到水浅的近岸处过不去时,小木船将货物卸下,运到岸上,大船小船互相帮忙、形影不离。这就是拍拖的来源,也说明了恋爱往往是由互相帮忙、互相需要开始的,所以骚年你要脱单,首先就要丢掉“高冷”,从帮助别人或者请求帮助开始。

 

  “拍拖”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浪漫,浪漫,浪漫!

  旧时中山的船只不是叫x船就是叫x艇,直到清朝末年,终于出现了让人一见就有幻想的名字——“花尾渡”。《中山市志》记载,清宣统三年(1911年),用火轮船拖渡客船,俗称“花尾渡”。花尾渡是一种大型的客船,得名的原因就是船上画有各种花鸟图案装饰,船内宽敞舒适。花尾渡本身不设动力,由火轮船拖动。

  “拍拖”光有浪漫也是不够的,还得有内涵,我举个栗子。

  《中山市志》记载,民国年间1位香港“富二代”搭乘花尾渡“洪昌”渡,因船员招呼不好,且船上秩序及设备差,一怒之下,返石岐购置2艘火轮船,定名“赛星”、“赛电”号,新装花尾渡2艘,名为“鸿兴”、“鸿安”,与“洪昌”渡、“和合”渡竞争,互相减收票价,甚至不收船费,以抢夺生意,因此双方损失巨大。后经“和合”渡司理提出和解,互相合作,起名为“永和公司”,重新装置2艘花尾渡,名为“信昌”、“信恒”号。船上设有餐楼、帐房、大舱3个等级,餐楼内设小房,房外摆设帆布椅五六十张,每天开往顺德、番禺、广州等地。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吵架也可促进感情,所以骚年不妨留意下身边那个经常和你拌嘴抬杠的人,说不定可以开启一段美好姻缘哦。

上一篇: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中山人如何“买买买”?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上世纪90年代中山科技产业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