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10 【点击率】298次 | |||
目前,在中山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比重正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国有、集体及民营企业虽然曾经历过辉煌,但一些企业明显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如爱多公司是VCD行业的先驱,现在却难以为继。这些企业的危机有的源于无成功开发后续新产品的能力,有的源于无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大多与科技实力有关。因此,如何进一步利用中山市自身的资源优势,提高科技实力,建立和完善一套充满活力的企业科技创新机制,扶持和发展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后备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开发体系 1.促使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传统方式是通过技术的传播和转移来进行的,即由供方提供技术,由受方以货币或其他形式加以回报。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商品,它的价值是潜在的,是通过受方的接受、理解、应用才能发挥出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供方和受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实验室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中试生产、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转移链”,这不仅增强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实用性、有效性,同时也使其转化速度大大加快。着眼于市场,集科学、技术、经济于一身,科、工、贸一体化的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在这种转移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必然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 政府可在下列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扶持: --鼓励和帮助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兼并,联合科研机构,引导科研机构进入大企业。 --扶持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购并具有互补性的国有或民营企业,后者可利用前者资金雄厚、生产要素丰富的优势,前者可弥补自身不足,壮大企业的实力。 --帮助企业落实国家和省市给予大企业集团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协助企业进行重大攻关、重点工业性试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报批和融资等多方面工作。 --协助大企业建立工程研究中心,除省财政给予的资本金(从50万元逐年提高到200万元)以外,市财政给予等量的资本金扶持。 2.促使企业形成一个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好机制。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对拥有的生产要素有效配置和利用的能力,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各企业的起点不同,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的正确利用能力也不同,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机制也不同,不能强求一致,政府部门可在宏观上进行引导: ----使企业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最终动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科技开发水平,没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和科技开发水平,科技进步的机制就难以形成。 ----促进企业成为开发投资的主体,使企业初步做到按年销售额的1%~3%的比例提取研究开发经费。 ----解决好知识产权和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产品更新可通过自行开发、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多种途径来实现。要反对各种变相盗窃科技成果的做法,否则既贻误社会,又影响企业的发展。 ----克服“官本位”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公有制企业中普遍存在),既能承担经营管理工作,又能从事科技开发工作的人才固然好,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由于从事日常的管理工作付出太多的精力而技术上无所建树,甚至有的企业根本就无能独当一面的专业从事技术开发的工作人员。应鼓励科技人员从事艰巨的技术开发工作。 3.大力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整体水平。 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包括产品的开发和改造、设备和工具的更新与改造、生产工艺的改革、节约能源和合理使用原材料的改造、厂房建筑和共用设施的改造、技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造等。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关键是投资力度、改造速度及产生的效果。做好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需做好以下工作: 制定出保证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健康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使企业在实施技术改造时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大大提高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要向纵深发展,企业要从产业结构、产品的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系统地考虑技术创新计划,有科技经济实力的企业不能只注意产品外观改型、原有生产线修修补补简单改造,而要重点抓产品核心技术的突破,关键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等问题,从深层次求“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必须有全球战略眼光。企业竞争日益全球化,中国即将进入“WTO”,许多国内先进产品存在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只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产品,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4.重点抓好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等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 研究与开发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源头,是一种有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它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三部分组成。我市大多数企业不具备直接从事基础研究的实力,技术开发中心必须把重点放在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上来,通过广泛搜集信息情报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来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 二、扶持和发展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充分发挥高科技开发区的龙头作用。 火炬开发区从1990年成立以来取得了较大发展,现有日本、美国、意大利、德国、法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十几家知名公司、大财团在区内投资办企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工程、轻纺高技术等六大产业群已初具规模,1998年工业总产值已突破了100亿元。高科技开发区发展重点是进一步发挥外向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优势,壮大科技与经济实力,并以产权为纽带,向中山其他地区辐射。 2.合理选择新型高科技项目,并培养为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信息产业是中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有良好的内外资基础。中山市可在新的信息产业革命中再建新功,如可由政府牵头,联合中国电信、联通、广播电视和其他科技实体组建光纤互联网络公司,进行中山市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信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中山市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和完善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 高科技企业具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实物资源相对稀少,而我国现行的融资体制一般以实物担保为基础,高科技企业一般都有融资难题,一些企业开始得到一定规模的受信额度,但对大部分中小型科技企业来说则可望而不可及。可改革拨款方式,由市政府从财政筹集部分资金,金融部门从机动贷款额度中划出科技专项贷款,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等方式为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牵线搭桥。 三、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后备人才 1.建立、健全奖励有较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制度,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继续做好科技进步奖的评选工作,并提高奖励比例和金额,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或有巨大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可给予特别奖,奖励金额可达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 ----做好科技进步奖的配套宣传工作,使科技进步奖励措施起到激励创新、吸引人才的作用。 ----奖励的重点应放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和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 2.鼓励国内外单位或个人以科研成果、专利、专用技术等知识产权作投资资本,兴办科技型企业,获取合法收益。 3.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为鼓励优秀的科技人才进入产业系统,在人才政策上向产业界倾斜。(乔力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