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11 【点击率】913次 | |||
一、较好地发挥区域经济核心优势作用。所谓核心优势是最强、最突出的比周边区域更具备明显有利的竞争优势,它无论从单个产品可比成本、技术优势、资源要素、行业协调、市场拓展等都占据先机。中山市的小榄、古镇、沙溪、大涌、东凤等镇区正是凭借自身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龙头产业。 二、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区域经济在产业化的带动下,人、财、物、技术、设备、信息等最大化地向优良企业和有竞争的产品倾斜集结,较快形成了强有力的生产力要素,从而推动这一产业发展。 三、有利于突出行业整体形象,形成市场聚集效应。区域经济推动了行业的规模发展,畅旺了供求市场,增强了内外投资的吸引力。企业和地方以此造势、借势、乘势发展,又加大了地方品牌效应,促进良性循环。如全国的灯饰商家无不知晓占全国灯饰市场销售额46%的古镇灯饰,慕名前来采购、考察甚至投资办厂者日益增加,古镇镇的十里灯铺有增无减。 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管理上台阶。在聚集效应的拉动下,产品总量的增加势必带动激烈的竞争。在经济法规强有力的监督下,企业必然优胜劣汰。为追求产品优质、高产、低耗、多品种、价廉物美、服务好,只能广纳人才,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来开发新产品。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来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五、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中山市的区域特色经济都是从小到大而逐步发展的。目前,不少镇区的特色经济企业都在400户以上,整体经济总量(销售额)都在10亿元至50亿元之间。况且,市场经济的形成已无地域界限所言,已形成的产业经济带的,范围还要大大扩增。沙溪镇的服装辐射延伸至西区、横栏、大涌等镇,小榄镇的五金、家电也扩延至古镇、东凤、东升等镇。 当然,目前中山区域特色经济也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有“五少”与“五多”。即名牌产品少,小型企业多;高素质人才少,企业管理滞后多;高科技应用少,产品结构重复多;国外市场开拓少,低档、低价竞争多;经济杠杆应用少,基础产业落后多。针对这些存在问题,必须及早制定对策,加以引导,使企业迅速走上健康发展、持续增长的快车道。为此,笔者认为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妥善规划,增添发展环境优势。各镇区要根据本地区特色经济发展趋势制定远景规划。制定企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技术更新、基础产业配套、辅助企业配角协调、生态环境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消化、科技人才招聘和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长、中、短期的规划目标。区域经济绝不能孤芳自赏。它的发展牵连许多基础产业的辅助。如五金家电和模具加工、精密铸造、电镀、喷漆、电子元件、机械自动化、电脑设计等相关连;红木家具与干燥、定型、木工机械化、设计信息化相关联;制衣又与纺、织、漂、染、洗、整、车、缝等相关联,包括选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培育及推广名师和名模与名牌。这些系统工程,并非所有企业都能独力承担,各地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就要审时度势,分期分批加予推进。 二、创新争优,创造名牌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是增添区域经济的活力所在,而生产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是显示一个地方经济强盛的标志。因而,要推动区域经济基础发展,就要制定创优保名牌的激励机制,形成生产优势名牌产品光荣的氛围。 三、造势拓市,突出地方品牌优势。依靠企业单个出击拓展市场,往往受资源制约而得不到好的效果。地方区域经济依靠整体形成的合力,较容易引起轰动效应。所以,只要策划得当,因地制宜,适时举办一些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新产品推广会、企业发展研讨会,并结合地方民间文化活动开展、举办服装节、灯会、菊花会等来推动经济活动,就能够广开财路引客招商,促进产品营销。 四、准确定位,挖掘潜在的发展优势。目前,虽然每一区域经济都有较大的生产能力,但产品结构雷同又造成相对过剩。大部分企业竞争焦点停留在低档廉价产品上,而对中、高档市场、国外市场却不敢问津。这与企业自身资源不足、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市场信息不灵、拓展市场不科学有关。要挤出一条狭道自相残杀还不如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走出新天。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可支配资源能力,对市场重新定位,实行产品多角化、差异化、个性化策略,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改造设备技术和应用新工艺与新材料。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及时搜集国外市场信息,尽快使潜在的发展优势变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五、招贤育才,培育持续发展优势。要使区域经济长盛不衰、扩大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科技管理人才来支撑。企业要按自己的发展趋势和强化项目招聘人才。小企业要侧重于从产品小而精、变化快方向招聘人才,大企业要侧重从强化全方位管理、建立新产品开发中心、检测中心等方面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又可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产品,甚至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实行长短结合,做到研究、生产、储备、预测一体化,使企业稳操胜券。地方政府还要针对产业结构情况,在当地理工学校、技工学校、大专院校开设专业课程,为企业源源不断培育后备人才,增强发展后劲。(中山市工业发展局 庞辉扬)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