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如何应对WTO(2000年4月4日)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00 【成文日期】1999-12-07 【点击率】875次


  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协议之后,中国加入世贸的最大绊脚石实际上已经搬开。这样,可以预料,中国加入WTO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我国加入WTO,将对中山经济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去年国际市场严峻的形势下,中山的外贸出口仍能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是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去年全市的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90%以上,其中大多数是轻工、纺织和一般的机电产品,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排在前几位的是纺织服装、电视音响、鞋类、玩具等。这些产品已经加入国际经济循环之中,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在“入世”之后所受到的冲击相对会小一些。

  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不仅可以享受成员国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利用WTO的多边贸易规则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更多地直接向美加、欧盟等国家出口,发展多元化市场。同时,“入世”将有利于中山市企业从世界范围进口优质价廉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进一步降低出口产品成本,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无可置疑,“入世”将使中山的进出口贸易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1999年全市的出口总额中,高技术产品只占11.4%,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比例更低,对比经济发达国家差距很远。世界十大贸易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约占本国出口总额的40%。同时,目前中山市的纺织服装、家电等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亦会在“入世”后因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发生变化。因此,如不尽快调整和优化中山市出口商品的结构,大大提高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例,那么,中山市的产品出口在未来几年将会受到更大的冲击和制约。

  2.对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利用外资已经奠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入世”后,外国投资将享受国民待遇,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在法律保护、管理条例、相关政策和市场信息等方面均享受公平待遇,同时中山的市场开放程度也比较高,这些都将更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可以预料,随着“入世”后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将有更多的外资,包括跨国公司进军中山市场,迎来新的外商投资高潮。但是,目前中山市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还不高,世界跨国公司到中山投资还很少,高新技术产业的“三资”企业还不很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善中山市利用外资的综合环境,加快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3.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影响。目前,中山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高,三次产业的比例为9.7:51.9:38.4;传统产业产品比例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0%,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更少;新兴的支柱产业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仍较缓慢。这些已经成为中山市经济稳定有效增长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快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迫在眉睫。加入WTO,众多的跨国公司的进入会给中国的民族产业造成冲击,尤其是对那些正处在成长和发育期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业等)、那些原对国内市场保护依赖较大和垄断性较强的部门及产业(如金融、保险和服务业等)冲击较大,甚至会加剧一些落后企业的破产。但是,由于“入世”,外国企业、跨国公司同时又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这为我们提升产业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 ——利用“入世”契机,顺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把中山的产业结构调整融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在新的开放中提升产业结构。因此,如何结合“入世”后的新形势、新特点,借助发达国家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对全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新整合,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确是“入世”给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4.对深化体制改革的影响。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山开始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经济体制的改革尚未完成,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目前中山市的经济体制与国际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在市场竞争规则、金融服务和监督、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环境保护、劳动保护以及会计、统计制度等方面差距还很大。加入WTO,就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运行要与国际接轨,要按照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办事。因此,经济体制必须创新,经营机制必须转换。

  综上所述,中国加入WTO,将给中山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机遇增多,压力增大。为适应我国即将“入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认真研究“入世”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变压力为动力,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加强对WTO的研究。有关部门要重视研究WTO的游戏规则,研究我国应对WTO的一系列对策,研究中山市的产业结构特点,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多途径扩大产品出口,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一要扩大中山市出口优质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要下大力气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三是以拓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逐步把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目前生产能力富余的产业向海外目标市场转移,以设备和技术作资本向海外投资。

  3.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通过良好的法制环境、规范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和高效的行政效率吸引更多的外商到中山投资。制定鼓励外国跨国公司到中山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吸引他们把自己的资金、技术与中山的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互利性优势结合进来,鼓励他们与中山的企业集团联合。借助跨国公司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中山市传统产业的改造,促进中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以加入WTO为强大动力和压力,加快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争取尽快建立一批真正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综合商社,建立工贸、技贸、农贸结合的新型组织形式。并积极引导和培育更多非公有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2000年4月4日

上一篇: 中山市餐饮废油加工企业管理办法(中府[1999]59号)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中山可持续发展战略新论(2000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