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站在中山市体育运动教学训练工作第一线的,绝大部分是青年教练。可以这样讲,这些青年教练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训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全市体育竞技水平将以怎样的姿态进入下一世纪。因此,着眼于全市体育事业能够在下一世纪继续保持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中山近年来加大体育改革力度,组织实施了以全面提高青年教练整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跨世纪培养工程,收到了显著成效。
由于历史原因,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市青年教练素质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一直存在,这主要体现在青年教练素质不够高,不够全面。为解决好这一矛盾,中山针对实际,确立了“四个结合”的指导思想。
第一,总体目标与战略步骤相结合。中山全面提高青年教练整体素质的目标是:青年教练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深厚的体育理论功底,在教学训练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运动员扎实系统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和技术本领。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山采取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首先让一部分理论功底较深厚,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青年教练分专项对运动员进行教学训练,是为示范。如根据本科院校毕业的青年教练张磊、陈铭芳和李子健等,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特点,安排他们分别负责田径、足球、乒乓球的教学训练。其次是使其他青年教练在示范中受益,并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系统地进行专项教学训练,是为普及。再次是在专项教学训练得到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新专项教学训练范围,使更多的青年教练能够从事不断新设的专项教学训练工作,是为拓展。根据体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山先后增设了武术、柔道、跆拳道、射箭等专项教学训练,而把关的也主要是青年教练。
第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了使青年教练能够在最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的体育理论和教学训练方法,实行“请进来”:邀请省以至国家有关专项的知名教练来送宝传经,使青年教练结合实际,取其精华,应用于制订教学训练计划和开展教学训练工作;为了使青年教练具有较高的新专项理论水平和技术本领,又实行“走出去”:选送一部分青年教练参加全国或全省的专项训练班学习,并在条件成熟的沙溪、横栏、环城、小榄、火炬开发区、东凤等镇区以及市一中、侨中、高家基小学、员峰小学、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校,建立篮球、游泳、乒乓球、足球、田径、棋类等教学训练基地和传统项目基地,使青年教练增添教学训练内容,加深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三,约束机制与竞争机制相结合。近年来,在考核青年教练时,明确把青年教练参加学习、培训、教学、实习、活动等情况纳入考核内容,并制定一定量化标准,强调注重考核政绩、作风和理论修养。同时,又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在青年教练职责中增加平等竞争的条文,建立培养、使用、选聘“三步曲”的竞争机制。对教学训练工作效果好的青年教练,不仅在评定职称上给予优先考虑和晋升,而且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上也列为重点对象加以培养。
第四,教学训练改革与培养提高素质相结合。在教学训练内容上,注意增加体现当代体育运动特色的运动解剖学、乒乓球弧圈球新打法、跳高背越式起蹬新要领等新知识;在教学训练方法上,改变传统的过时的灌输式、填鸭式方法,采用既灵活多样又行之有效的模拟比赛训练法、心理素质加强训练法等新方法,使青少年教练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又掌握了新的教学训练方法。
为了既要保证教学训练质量,又要使青年教练得到实际的锻炼提高,并逐渐成熟起来,对青年教练的教学训练课程进行了认真的组织安排。①精心组织担任新专项教学训练课程的青年教练试教。即按照实际和专业需要对青年教练进行分工,要求每位青年教练在试教时,都要有若干教练和有关领导在场,并当场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试教未予通过,则不允许担任新专项教学训练工作或责成其继续改进试教。如果试教通过,也责成其根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内容,改进教法。②认真安排青年教练进行接力赛试(链条式)的教学训练。即安排某教学训练大项由几位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青年教练共同承担,其中每个青年教练只教1~2个项目(环节),保证青年教练在这1~2个项目上越教越熟,效果越教越好。同时使青年教练互相比较,取长补短,形成竞争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③不断转换和增设每位青年教练的教学训练专项。即每位青年教练教熟一个专项后,再让其换一个专项来教,熟了以后再换一个,直至该青年教练能够把整个专项课程成功地教下来。④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训练工作的情况下,允许和鼓励青年教练到校外去,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如协助机关单位、社会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甚至承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等。这些组织安排,不仅扩大了青年教练的知识面、技术面和接触面,而且使青年教练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训练,提高熟练程度,深化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训练的需要,近年来,轮流选送青年教练出去调查实习和挂钩锻炼。具体做法包括:①安排青年教练到有关单位调查实习。如坚持每年派若干位青年教练去全市各个传统项目基地以及教学训练基地开展调查实习,边指导边实习。②安排青年教练到中小学去挂钩锻炼。青年中国象棋教练邓仲颂、国际象棋教练朱椿舜就分别常驻员峰小学和实验小学,成为学校棋队的常任教练。③安排青年教练到兄弟市县的有关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如组织青年教练到“举重之乡”东莞石龙、省赛艇基地肇庆、帆船帆板基地汕尾等地参观学习。④安排青年教练参加社会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及裁判工作。全市每年举办或承办的各类社会群众体育活动不下四五十次,这些活动的组织及裁判工作基本上由本市内青年教练负责。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青年教练专业技术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对青年教练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考察,并把考核成绩与工作实绩挂钩。这既是监督,更是鞭策,目的都是为了使青年教练的专业技术水平保持一定的水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为了使青年教练具备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近年来,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多层次组织青年教练听课。先后邀请了国内著名的竞走教练王魁、跳高教练黄健、跨栏教练俞樟炎以及乒乓球教练蔡振华、张燮林等前来讲学,集中青年教练听讲。又组织青年教练之间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在比较中求进步,求发展。②选送青年教练到高等院校进修。先后选送青年教练丘林、李杰强、袁仕荣等到广州体育学院进修,又派送伍展辉、张彦龙等到北京体育学院、杭州体育运动学校培训。③组织青年教练集体备课。根据实际需要,组织青年教练集体讨论教学训练大纲和基本教学训练内容以及主要达标任务,并严要求、高标准地检查其集体备课情况。在理论观点上,强调正确性和科学性,在训练理论上,强调实用性和通用性,使各种教学训练理论与总体教学训练计划相配套。④组织青年教练参加各类体育学术科研活动。注重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鼓励和组织青年教练结合实践,撰写学术文章。其中,黄志军的《跳远助跑对起跳的影响》、张磊的《杨正美二年的训练》、李子健的《浅谈少年乒乓球步法的训练》等学术文章先后获得省级以上奖励。⑤大力提倡在有组织有指导基础上的自修自学,建立完善青年教练在职自修自学制度。实践证明,广大青年教练凭借自己的努力,充分利用时间,认认真真去学,认认真真去教,从不懂到懂再到熟练掌握,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个人的整体素质,而且取得显著的教学训练成果。
现代体育运动的迅猛发展,向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探索、改革,完善传统的教学训练方法,才能有效地保持教学训练质量和效果。近年来,中山积极开展教学训练方法改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开展教学训练方法研究。教学训练方法涉及面广,也很复杂。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专项,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每次教学训练课程又需要各种方法配合、协调运用等,这些都要求青年教练较好地掌握。青年教练陈中强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自觉开展教学训练研究,尤其是在少年柔道、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临战训练的方法研究上,得到了省体委的充分肯定,而他的研究成果,又为他的教学训练工作注入了活力,由他负责教学训练的运动员进步明显,在一系列比赛中皆获好成绩。二是进行模拟竞赛等教学训练。如通过开展省十届运会赛事研究、田径和游泳等比赛教学法、足球和篮球与乒兵球等讨论教学法等教学训练,使青年教练普遍掌握新方法的操作技巧。另外,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训练,突出专项特点,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模拟式,竞赛式、电教式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调动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青年教练肩负着中山市体育教学训练工作跨世纪的重任。全面培养、提高青年教练的整体素质,是实现全市体育竞技水平以崭新、饱满的姿态进入下一世纪的关键所在。(梁健强)
1998年4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