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 中山文化迈开了大步(1998年5月20日)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1999 【成文日期】1998-12-21 【点击率】867次


  在跨世纪之交,中山市文化正以群众文化、新民俗文化的态势持之以恒发展,业余文艺创作再结硕果,都市广场文化异军突起为特色,迈开了坚实而铿锵的步子。中山文化工作者们,经受了经济大潮的冲击,艰苦拼搏,在80年代末期,终于打破了困惑,大力开展群众文化促发展,找到了“慈善万人行”这个载体作为自己的大舞台,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创造了“中山慈善万人行是新民俗文化”的轰动全国的效应;同时,上下不停地致力挖掘民间艺术,于1997年创建了全市第一个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在90年代头一年,中山文化工作者致力群众性的主题文化活动。从1990年举办被《南方周未》视为“珠江三角洲荡漾欢乐的歌”的全市农村歌手大赛,到1995年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市群众合唱大赛,平均每一年都开展了1~2个大型群众主题文化活动,因而蜚声珠江三角洲乃至全省。是中山群众文化的孕育,或是文化工作者的推波助澜,又或是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益华百货有限公司的怡华文化广场培育成熟,也是在1995年借“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文艺晚会”的契机,脱颖而出。
  虽然在90年代初,中山文化工作者曾以“风光不与旧时同”的喜悦心情,向国内文化界报道了中山乡镇文化设施赶上来,榄山图书馆、树人书室、李凡夫书室、横栏镇文化中心先后建立的信息;几年之后,又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豪,向外界宣布已建成了中山五桂山、沙溪、东凤、南区等颇具现代化规模的镇区文化中心,拥有了蝴蝶馆、黄圃飘色馆、金岛百家名作收藏馆、高档次的中山图书馆综艺厅等文化工作者最渴望的文化硬件。
  如今,文化广场的应运而生,无疑是城市文化硬件的一种补充,也为群众和文化工作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仅1997年和1998年春,在市委、市政府资助高雅文化的鼓舞下,中山文化工作者在怡华文化广场举办了中山文化史上的第一次、近半个月的’97中山镇区文化大巡礼文艺演出活动。1998年春节期间,一场’98慈善之夜晚会为“万人行”筹款200多万元;而中恳青年文化广场设立之前也举行过’98万人行慈善夜、纪念3·15消费者权益日文艺晚会等……
  1998年,中山文化人开创友好城市文化交流先河,举办了中山友好城市艺术节。这是中山文化工作者首创的大型文化活动,是中山市扩大与友好城市交往层面,进行多向交流,丰富群众文化内容的一次成功尝试。中山市业余文艺创作也从1994年的全省倒数第二名,到近两年的排行第九、第七名,到1998年,再创辉煌。
  世纪之交的中山文化能有今天的成绩,与中山近年注重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创作人才,重奖业余文艺创作优异者,聘请创作顾问等一系列举措密不可分;也是中山文化工作者发扬艰苦拼搏的光荣传统和具有紧跟时代节拍的优良素质的必然结果。(知远)


1998年5月20日

上一篇: “铺头仔”学校,该退休了!(1998年4月20日)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再看中山文化广场的魅力(199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