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罗氏沼虾又称马来西亚长臂大虾,淡水长脚大虾,原产东南亚一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俗称淡水“虾王”。中山市1979年引进种虾,1980年春人工繁殖成功,1983年人工批量繁殖及养殖成功。该虾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营养丰富,易养殖养殖周期短等优点,是我市水产养殖业的拳头产品。
本规范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本规范由中山市海洋与水产局提出。
本规范由中山市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山市海洋与水产局、中山市农业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黄善衔、雷振棠、彭一燕、黄聪、梁泽伟、叶蓁。
本标准1998年8月8日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罗氏沼虾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养虾池设计要求、放养前的准备工作、虾苗选用。
本规范适用于中山市罗氏沼虾养殖并可作为其它地区养殖罗氏沼虾技术参考。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
3、罗氏沼虾养殖场场址的选择
养殖场在选择场址前进行水质、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综含调查,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并经过可行性论证,择优建场。
3·1,池塘条件
选择土池结构,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有栏虾防逃设备,排灌方便的地方建场。
3·2底质
塘底以沙泥底或硬泥底为好。
3·3水质
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能按供水地区的周年混浊度,浮游生物及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保持水质优良。
3·4生态条件
虾池的生态条件和饵料生物资源适合罗氏沼虾生长。
3·5环境
要求交通方便,供电正常。道路和电源线路伸延到池边,方便饲料、产品的运输和渔业机械的使用,养虾池尽可能集中连片,以便于产品上市和节约电源线路的架设成本。
4、养虾池设计要求
虾池面积4000㎡~6000㎡,水深1.5米~2米,虾池的形状长方形为佳。
5、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5·1养虾池的修整
用于放养罗氏沼虾的池塘,特别是上年养过虾的池塘都要求在冬季进行一次干池修整。在春节前后将池水排干,清除淤泥,平整池底,修理塘基,堵塞洞穴。然后,每1000㎡池塘用生石灰150kg,加水溶解,随即全池泼洒消毒,然后让阳光曝晒到龟裂。
5·2虾池消毒
在放苗前15天~20天,注入新潮水,水深50c/cm~70cm,每1000㎡施漂白粉22kg~13kg,隔3天~5天施茶鼓15kg~23kg,再施硫酸铜1.5kg~2.3kg,最后施23kg~37kg花生夫作基肥培肥水质。
5·3虾池消毒后管理
在施药后至放养虾苗前,每天早上巡塘捕捉池中的蛙类和蛇类,清除产在水面的蛙卵。井不能注水入塘,以免带迸敌害生物。在此期间如降雨要及时将过多的池水抽出,保持原来水深。
6、虾苗选用与运输
6·1虾苗选择
在生产中要选用健康虾苗,健康虾苗一般有下面两项特点:
——活力强,健壮丰满,体长在1.2cm以上,体表光滑不粘污物,个体差异不明显。
——在容器内贴壁快,在微流水中逆向游。
6·2虾苗运输
虾苗运输以尼龙袋充氧密封运输效果为好。尼龙袋的常用规格为100cm×30cm×40cm,一般装水三分之一,充氧三分之二,在水温25℃~26℃,运输时间6小时~12小时,每只袋可装虾苗1万尾。
装袋前应先检查尼龙袋,经检查无破损后,即可装清水,然后将虾苗带水通过大口漏斗倒入袋内,排出袋内空气,插入氧气管,漫漫充气。充好气后袋口用橡皮筋扎紧,在确认无漏水漏气后即可装入纸箱启运。为提高虾苗成活率,购苗时一般从养殖场附近的苗场选苗,缩短运输时间,长距离高温运输要采取相应的降温处理。
7、虾苗放养
7·1放苗时虾塘条件
四月上旬左右,气温回升,水温稳定在20℃以上,虾池水透明度在40cm,放养前要去除污泥彻底清塘。池塘经消毒后,PH值在7~8,水深在50cm~70cm以上。
7·2放苗密度大小是根据虾池的生产力,饵料质量、虾苗规格及养殖技术管理水平确定的,一般虾池放苗75~90尾/㎡。
7·3放苗注意事项
7·3·1放苗前要进行安全“试水”,即在池中取一桶水,放进少许虾苗(土虾也可以)试养24小时不死亡,则证明药效残毒性完全消失,此时,即可放养虾苗。
7·3·2放苗地点选择虾池的上凤口。
7·3·3放苗时将苗袋放在养虾池中漂浮5分钟~10分钟,使袋内水温与塘水一致,再慢慢地将虾苗倒入虾池中。
8、养成过程中的管理
8·l观测工作
养虾工人与技术人员都应每日进行早、中、晚巡塘检查一次,主要观察如下内容:
8·1·1检查虾池闸门、闸网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8·1·2观察虾池水位、水色变化情况以判定环境的变化动态。一般情况下,投苗后1个月开始逐步提高池塘水位。
8·1·3观察罗氏沼虾摄食、生长、蜕壳活动情况及有无病害出现。每10天测量虾体长一次(数量多子50尾),并判定虾胃的饱满度,估测池内罗氏沼虾数量,为制定合理的投饵数量提供依据。
8·1·4将所有观察到的情况、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
8·2饵料与投饵
8·2·1饵料种类
养殖罗氏沼虾,主要使用饲料厂加工生产的配合颗粒饲料,适当搭配一些鱼、贝类动物性饲料。如养虾户自制饲料可参照附录A使用花生夫、豆饼动物性饲料、添加剂等配制。
8·2·2饵料质量
罗氏沼虾各阶殷生长对饵料质量的营养需求不同,饲料质量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8·2·3投喂数量
每日投饲量一般为存塘虾总重量的5%~15%,随虾体重的增加而逐步递减。投苗30天内,投饲量为0.13kg/万尾,40天为虾体重的10%,然后每10天递减l%,直至递减到5%。
8·2·4几个注意问题
a)、在确定投饵数量前应先准确估测池中罗氏沼虾数量与大小。估测方法可以根据观测网中的数量推断,也可凭经验估测。
b)、投饵前应检查上一次吃食情况、饵料剩余情况及罗氏沼虾胃饱满情况而适当增减。
c)、当水温高于36℃或低于18℃时减少投或不投,持续阴雨或虾池用消毒剂等药物时减少投喂量,台风、暴雨期间暂停投喂。
8·2·5投饵方法
a)、一般按安每天二次投饵,时间安排上午8小时前及下午6小时后,各次投饵量分别占日投饵量的35%、65%。
b)、投饵时一般沿池边投饵,投喂前半小时停止增氧,投喂1小时后方可启动增氧机。
8·3虾池水环境控制
虾池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罗氏沼虾的各项生命活动,它包括虾池内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两部分。
8·3·1维持罗氏沼虾正常生命活动的理化因子指标及控制。
a)、溶解氧:保持在3mg/L以上。
b)、水、温:罗氏沼虾对低温的适应力较差,一般适宜水温为18℃~35℃,较适宜水温为22℃~32℃,最适宜水温为25℃~30℃,当水温低于14℃或高于39℃时会出现死亡。
c)、盐度:罗氏沼虾的幼体阶段是在淡海水中渡过的,因此,此阶段对高盐度适应力较强,如果把幼体放人淡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而幼虾和成虾在淡水或淡海水中均能生长,一般适宜盐度为0~15‰。
d)、PH值:罗氏沼虾较喜欢弱碱性水域,适宜的PH值范围在7~8之间。
8·3·2 虾池内影响罗氏沼虾生长的生物因子及控制虾池内生物因子组成比较复杂,但细菌、藻类等的种类数量对罗氏沼虾生命活动的影响较为直接,维持池内生物因子组成上的相对稳定,保持对罗氏沼虾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一般通过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抗菌素等控制细菌的数量,通过换水施肥等保持藻类处在一定的浓度。以达到生物防治和生物静化的效果。
8·3·3虾池增氧和注水
虾不耐低氧,每天早上要巡塘观察,发现虾靠岸就表明池中氧气不足,应立即开机增氧或注新水。在天气闷热雷雨前,虾很易缺氧浮头应事先开机增氧或加注新水,增氧机的配置一般是每2700㎡池面安装一台。一般投苗后一个月内无需开机,投苗第2个月以后中午开机8小时,下半夜开机6小时。
8·3·4使用水质改良剂
养殖中后期需要定期投放沸石灰及石灰石粉(生石灰)等,以降低池水中有害物质含量,提高池水的Ca”含量,暴雨过后投放8ppm~10ppm农用石灰,以增加池水的缓冲能力。
8·4虾病预防
8·4·1由于密养或水质恶化,罗氏沼虾常会产生病害。一旦发病由于面积大,水量多,难以治疗,因此在生产中必须以防为主。
8·4·2通过改善饵料质量,增强罗氏沼虾体质,可提高罗氏沼虾抗病能力。
8·4·3调节虾池水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采取定期在池中泼洒7ppm~10ppm的石灰水或0.7ppm~1ppm的漂白粉溶液,并结合罗氏沼虾实际情况投喂抗菌素药饵,以达到预防某些细菌性虾病的目的。
9、收获
虾苗经一段时期的饲养,体重达食用规格20g以上即可考虑收获。
9·1收获方法
9·1·1捕大留小
分批收获是指在养殖的虾池内用虾网收获上市虾的捕捞方法,收获前先将水位降低1m左右,收获时一般可采用较简单的围网或专用网。拉网时必须做到网底沿池底走,以防止虾漏网,起捕后应立即将虾放人暂养池或网箱内迸行分选,分选后将达到上市规格的成虾直接装箱运往市场,而将较小的虾放回原来的虾池或转池继续饲养。
9·1·2排水收获
排水收获及其效果取决于池塘的结构,如同其它收获方法一样都必须注意收获的速度和时间,收获前一天晚上先适当降低虾池水位,次日清晨乘温度较低时候开始拉网反复拉捕,再把水排于或抽干捕捉。
#p#副标题#e#
罗氏沼虾饲料
A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罗氏沼虾配合饲料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面粉、鱼粉、豆粕等为主要原料的经过加工而成用于喂养虾的配合饲料。
A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丽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917-86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方法。
GB5918-86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方法
GB6432-86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6434-86 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
GB6435-8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6438-92 饲料中粗灰分测定方法
GB/T6436-92 饲料中钙测定方法
GB/T6437-92 饲料中总磷量测定方法 光度法
GB8381-87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
GB10648-93 饲料标签
GB13078-91 饲料卫生标准
GB13079-91 饲料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B13080-91 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
GB13081-91 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
GB13082-91 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
GB13083-91 饲料中氟的测定方法
GB13084-91 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
GB13085-91 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GB13086-91 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
GB13087-91 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
GB13088-91 饲料中铬的测定方法
GB13089-91 饲料中皤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
GB13090-91 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方法
GB13091-91 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GB13092-91 饲料中霉菌检验方法
GB13093-91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A3产品分类
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按饲料又对象(规格)不同分为:幼虾料、中虾料、成虾料。
A3·1幼虾料:适合喂养3cm~5cm体长的罗氏沼虾。
A3·2中虾料:适合喂养5cm~9cm体长的罗氏沼虾。
A3·3成虾料:适合喂养9cm以上体长的罗氏沼虾。
A4要求
A4·1感官指标
呈颗粒状、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虫蛀及异味,无肉眼可见的机械杂质。
A4·2加工质量指标
A4·2·1粉碎粒度
饲料经最后一级粉碎配合能全部通过20目筛孔,70%以上能通过40目筛孔,50%以上通过60目筛孔。
A4·2·2混合均匀度
配合饲料应混合均匀,其变异系数(CV)应≤10%。
A4·3水中稳定性
A4.3·1软化时间:≤30分钟。
A4.3·2耐水性:颗粒完整率≥90%。
A4·4混合均匀度
配合饲料应混合均匀,经测试其均匀度之变异系数应≤10%。
A4·5净含量偏差
单件包装产品净含量偏差应不超过表1规定。
表1 净含量偏差
净含量Q
|
负偏差
|
Q的百分比
|
g
|
1kg10kg
|
1.5
|
-
|
10kg15kg
|
-
|
150
|
15kg25kg
|
1.0
|
-
|
25kg40kg
|
-
|
200
|
A4·6营养成分指标
营养成分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营养成分指标
饲料种类
|
粗蛋白≥
|
粗纤维≤
|
粗灰分≤
|
磷≥
|
钙≤
|
水分≤
|
幼虾料
|
34
|
5
|
16
|
1
|
4
|
12
|
中虾料
|
32
|
5
|
16
|
1
|
4
|
12
|
成虾料
|
30
|
5
|
16
|
1
|
4
|
12
|
A4·7卫生指标
A4·7·1卫生指标按GB13078的规定执行。
A4·7·2饲料中不得漆加国家尚未批准在配合饲料中使用的激素、药物和添加剂。
A5试验方法
A5·1感官指标检验
将样品倒入洁净的白瓷盘内,在无异味的环境下,凭感官检验进行评定。
A5·2净含量偏差:用相应的衡器称量。
A5·3水中稳定性的检验
A5·3·1软化时间的测定
用容积300mL的烧杯,加人200mL水,投人10g饲料颗粒,在室温下静置30分钟。捞起饲料粒,用手掰开,肉眼观察,水份完全渗入到饲料粒中心,手捏没有硬心的,即为合标准。
A5.3.2耐水性的测定
用容积300mL的烧杯、加人200mL水,投人20颗饲料料粒。在室温下,静置10分钟后,轻摇使水旋转,应有90%以上的饲料颗粒,能保持其基本形状而不溃散,即为合标准。
A5·4加工质量指标检验
A5·4·1粉碎粒度:按GB5917中方法进行。
A5·4·2混合均匀度:按GB5918中方法迸行。
A5·5理化指标检验
A5·5·1粗蛋白:按GB6432中方法迸行。
A5·5·2粗纤维:按GB6434中方法迸行。
A5·5·3粗灰分:按GB/T6438中方法迸行。
A5·5·4水份:按GB6435中方法进行。
A5·5·5钙:按GB/T6436中方法进行。
A5·5·6磷:按GB/T6437中方法进行。
A5·6卫生指标检验
按GBI3079~13093及GB8381中方法进行。
A6 检验规则
A6·1取样
A6·1·1批产组成
以一个班次生产的一批成品,为一个检验批。
A6·l·2取样方法
产品按批号进行随机抽样,每批号按X或M型取样(每批不得5件少于),平均抽取同等数量,总抽出样重不少于6kg。
将取出试样按四分法缩分到1.5kg,取2份,防潮保存、备检。
A6·1·3取样记录
样品瓶标签上须定明品种、批号、取样日期及取样人代号。另纸上增加记载取样地点、取样时天气、气温及仓储等情况。
A6·1·4留样
从每个生产批号中取得的供检验用样品,须留足一份用于复核。留样的样品须装在棕色瓶中,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A6·2检验分类
A6·2·1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净含量偏差、加工质量指标、耐水性。
A6·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技术要求中全部项目,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投产时;
b)、工艺、配方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验;
d)、停产三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