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七——传统的“人日”,也是中山人首创的慈善万人行活动开展十周年纪念日。
岁岁慈善日,年年如意春。十年前,当中山市(1988)敬老万人行(于1989年起易名“慈善万人行”)发起之时,中山人用真诚和爱心谱写的“人道·博爱·慈善”颂歌自此奏响,且一年更比一年激越。慈善万人行活动生动、具体地将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精神在他的故乡日益发扬光大。从“娱乐升平贺龙年,万人敬老众心坚”(1988年万人行主题),到“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1989年万人行主题),从“万马奔腾,襄善举”(1990年万人行主题),到“欢乐祥和满中山”(1991年万人行主题);从“需要您捐出善款,更需要您的一片爱心”(1992年万人行主题),到“倾城齐行善举,万众同献爱心”(1993年万人行主题);从“您的一片爱心,可以挽救一条生命”(1994年万人行主题),到“您的爱心,可以挽救一条生命,您的点滴捐款,可以为筹建博爱医院添砖加瓦”(1995年万人行主题);从“倾情教育,作育英才”(1996年万人行主题),到“救死扶伤,敬老助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1997年万人行主题),每届万人行的主题都十分深刻,特色鲜明,寓意深远。
实践证明,慈善万人行活动,是中山市人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及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项创举。它不仅展示了中山人的精神风貌和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骄人成就,更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高尚美德和博爱、慈善的社会道德风尚。中山人在实践中探索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公益及红十字事业,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之路,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1995年亚太地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志愿工作者大会上,中国红十字总会专题介绍了中山慈善万人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受到与会的3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誉。
十度耕耘喜结人道硕果,十载倾情遍洒博爱真情。慈善万人行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内外乡亲的热心支持与参与,其影响越来越广泛。1997年,万人行活动从以往以城区为主推向城乡各地,以单位援助款为主转为以个人捐赠为主,其形式、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10年来,万人行活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筹资累计逾亿元。红十字会善款善用,始终坚持“取之社会,决策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为社会及处于困境需要援助的人群做了大量的好事、善事。先后兴建了颐乐楼,创办了启智学校、红十字会门诊部、中心血站、红十字培训中心、急救中心、博爱医院,筹建市一中高中部等。另一方面,万人行通过一系列的慈善筹款、宣传发动以及健康、文明、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凝聚了中山人的爱心、民心,维系了乡情乡谊,形成一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群体意识,进一步弘扬了“团结、爱国、求实、创新”的中山人精神和中山文明新风,促进了社会的安定、繁荣。这项新民俗文化活动之所以历经10届不衰,获得了长足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山市各级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决心和远见,它为全市人民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及省委、市委相应作出的《决定》和《规划》,总的要求是把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这是当前进一步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深入贯彻市委九届三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江泽民书记提出的“把握大局,再接再厉,同心同德,开拓前进”的要求,以夺取新的一年两个文明建设新胜利的优异成绩,为中山早日建成文明城市作贡献。
(原载于《中山日报》1997年2月13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