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山地情 > 中山故事
中山首家电影院——天外天影画部
【作者】巫丽婷 【文章来源】中山市档案局(馆) 【成文日期】2016-08-23 【点击率】1744次

  1919年,在中国偏南一隅的中山诞生了首家本土电影院——天外天影画部。在当时,虽说戏棚、戏台、戏堂早已遍布城乡,但石岐最早的“正规影院”非“天外天影画部”莫属。而中山这种紧跟世界文艺发展潮流的速度,可以说是领先于内地不少省会城市。

  据《中山市文化志》记载,天外天影画部于1919—1920年间开办,原位于石岐孙文中路龙母庙街口民房前厅(原中山影剧院后座左侧),由民房前厅改建而成。该影院由中山濠头乡人、广东省参议员、《香山仁言报》总理郑彦闻斥资开办,用其亲戚杨某从美国带回的1台电影放映机开始创办电影院。

  该部专营电影放映,放映的影片大都是8-16毫米宽的无声默片,由“解画员”现场讲解影片内容,以墙壁为银幕,1945年底该地改建时仍有“幕迹”被拆掉。放映过的影片有《儿女英雄》《妒燕娇鸾记》《洪荒仙女》《李飞飞》及美国卓别林系列影片。

  影院早期的座位总数只有30多个,分楼上“雅座”和地下普通座,楼上、地下各设1排座位。“雅座”更设有茶水供应,每票价为白银两毫,“地座”每票价为白银1毫。1927年秋,该部搬迁出街口进行装修及新购美国放映机,座位增至40--50个,票价分设超等3角、优等2角、头等1角。这样一个小小的影画部,在我们今天看来就跟一个小小的观影茶话会差不多规模,其经营时间长达10年,营业模式和放映内容可算是现代影院的雏形。今天说来可真是名副其实的中山县首间“电影院”。

  但是三十年代前期,声片逐步代替默片,甚至有少量彩色西片出现,观众日多,中山境内电影院相继开业,经营场所格调以及影片要求愈来愈高,放映默片且仅有半百座位的“天外天”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也因东主郑彦闻致力办报,天外天影画部于30年代初歇业。

上一篇: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且看民国时期的中山慈善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四十五年前的国庆节,为何对中山人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