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013次 | |||
【城市管理概况】 2015年,中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简称“市城管执法局”)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着力查处违法建设,开展专项整治,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营造全民城管氛围。11月4日,市城管执法局城乡规划监察大队成立,负责组织全市各项建设活动的规划批后监管工作。全年办理案件82979宗,立案查处3694宗,办结3232宗,办结率87.5%。受理信访事项257宗,办结243宗,办结率94.55%。市城管执法局驻石岐区民族东路1号。
【违法建设行为查处】 2015年,市城管执法局印发《关于对国土部门巡查发现的占地违法建设执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违法建设行为的制止、执法程序和实施“即建即拆”执法文书使用问题;督促镇区落实巡查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市局和直属分局不定期对24个镇区进行检查督导,查控违法建设,向镇区发出《工作建议书》12份。制定《城轨沿线乱搭乱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对镇区整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协调和帮助,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59宗,拆除面积3.93万平方米。按照《核查处理规划遥感督查图斑工作指引(试行)》,组织分局对图斑案件立案调查、依法查处,并定期督促和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共收到规划遥感督察图斑案件38宗,查处18宗,在查20宗。全年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项目623宗,办结316宗,其中,罚款211宗,罚款金额2847.4万元,拆除338宗,拆除面积9.4万平方米;配合国土等部门联动查处387宗,拆除面积30.1万平方米,适用“即建即拆”65宗,拆除面积5.82万平方米。
【户外广告(招牌)整治】 2015年,市城管执法局持续开展试点路段广告招牌整治,组织石岐区分局、东区分局和市规划部门召开协调会,研究并落实兴中道、体育路和银通街3条试点路段开展户外广告(招牌)的整治工作,整治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广告牌(招牌)419处,其中补办手续7处,整改315处,拆除97处,拆除面积2826平方米。7月,组织辖区分局对重点路段、主要道路交叉口和商业繁华地段违法违规设置的大型LED电子屏进行巡查摸底,共检查大型LED电子屏25块,其中办理报建手续5块,过报建期限2块,未办相关手续18块。全年共受理户外广告申办事项170宗,面积3.24万平方米,全部移交规划局审批,同意设置112宗,不同意设置54宗,退件3宗,待审批1宗;受理临时户外广告18宗;户外招牌19宗,总面积516.52平方米,同意设置7宗,不同意设置11宗,退件1宗。
【“泥头车”遗撒污染治理】 2015年,市城管执法局推行“台账跟进法”,登记工地围蔽、主体建设到竣工整个过程的巡查情况,全年构建台账8本。创建微信工作群,共享工地出入口图片等信息。7月,召开建筑工地和“泥头车”管理工作会议,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运输单位中推广先进典型做法,通报问题企业和单位。8月,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联合对在建工地泥头车运输出入口进行检查和监控,对存在问题的工地实行整改、停工和关闭;9月,与交警部门联合在南外环路和长江路对泥头车超载遗撒行为进行突击检查。全年共走访工地11927个次,发出《温馨提示》300张,检查泥头车8222车次,立案52宗,罚款49850元。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2015年,市城管执法局制定《市城管执法局2015年“创文”“创卫”工作方案》《市城管执法局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安排》,要求镇区和科室加强对医院、校园和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整治无照摊贩流动经营和占道行为。6月起,协调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整治小组,每月开展统一整治行动2次,依法查处无照流动经营和占道经营行为,加强网格化管理和监督,反馈发现问题;由公安部门做好安全保障,防止发生暴力抗法行为;由交警支队依法查处无证驾驶行为及违法改装车辆行为。行动期间暂扣机动车155辆、三轮车383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重点工作和“迎春花灯会”“人才节”等大型活动,制定《市城管办开展无照流动经营整治细化方案》,要求各分局重点查处主干道、旅游景点、车站、医院、市场等周边的无照流动经营行为和“马路”市场,并对群众投诉、反映强烈的无照流动经营“黑点”开展专项治理。开展中心城区“牛皮癣”整治行动。8月,制定《关于开展中心城区“城市牛皮癣”整治行动的工作方案》,联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和邮政局等镇区单位,重点整治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内街、城乡结合部以及市政设施、绿化内的“城市牛皮癣”,通过日常清理与统一行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黑点,整治期间共出动保洁员、城管执法人员、城管志愿者等5650人次,清理乱张贴、乱涂写小广告7.5万处,清除乱悬挂宽带业务广告4700张,拆除横幅1260条,查处制售假证件、乱贴乱写案件74宗。开展志愿服务,举办城管志愿者培训班,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组织城管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清洁环境、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参与城管志愿服务活动4267人次,开展活动353次,劝导不文明行为当事人10773人次,清理卫生死角1254处,清理乱贴乱写65715处,派发城市管理宣传单张6.1万份,开展结对帮扶活动426次。
【数字城管系统应用】 2015年,市城管执法局与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北斗卫星系统执法仪,实现执法过程视频音频资料同步传输,并提高事(部)件定位的精准度。至10月底,全市24个镇区的北斗定位模块(执法摩托车用)和北斗执法仪(执法人员用)投入使用。研发“两违”(指违法和违规)综合管理扩展子系统,实现对“两违”案件监督及基础信息查询。10月,“两违”综合管理扩展子系统通过评审小组与专家组评审并上线运行,执法人员通过“城管通”手机对“两违”案件进行登记和上报。全年市镇两级指挥中心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35.75万宗。其中,按简易流程处理34.69万宗,占97.03%;按一般流程处理1.06万宗,占3.06%;办结9455宗,办结率89.05%。
【城市管理宣传】 2015年,市城管执法局利用“中山城管”微博发布专项执法、民生新闻等原创作品100篇,转播信息200篇;利用“中山城管便民通”微信公众号开展“随手拍”有奖活动,推送城市管理法律法规、重大活动、典型事迹等信息,吸引74人关注;制作微视频《城区内禁止饲养家禽》《严禁向河流河涌倾倒垃圾》《规范“泥头车”上路》等动漫宣传片。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公众媒体,宣传查处违法建设、清理“城市牛皮癣”、整治泥头车遗撒污染问题等信息;专题报道原坦洲城管执法分局局长温武坑先进事迹;派员参加“周五民声”“平安是福”等节目,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在局官方网站的“城管要闻”栏目发布文字信息206篇、图片436幅,在“分局动态”栏目发布文字信息699篇、图片1281幅。利用直属分局的LED显示屏,在每天的18:00—21:00时段循环播出宣传动画片、城管常用法律法规、宣传标语及口号;在1500辆出租车和100台公交车的车尾、青少年宫门口、中国人寿公司门口等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创文”“创卫”、全民参与随手拍有奖活动、加强户外广告管理等宣传标语等。每月印发1期《城管宣传》3000份派发给商铺和群众;每月向市委市政府报送10条以上工作信息,其中,《兴中广场“城管+公安+交警+物管”综合治理效果好》获市领导批示向全市推广经验。参加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15”《广东省信访条例》宣传日等活动,接受群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有奖问答,帮助市民了解、学习及遵守城管执法法律法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