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242次 | |||
【城市建设概况】 2015年,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市财政投资工程151项(含维护项目),其中新建项目43项,续建项目108项,新建、改建道路总长约3公里,新建、改建公园绿地101795平方米,新建、改建污水、排水管道总长约11.34公里,初步完成整治河涌16.2公里,年度完成工程财政性投资额10.11亿元。其中,雨污分流支管到户工程完工;基本完工的工程有北外环道路环境综合治理路面工程、博爱路景观路下穿隧道工程、东明桥休闲健身公园、西河涌整治工程、称沟湾涌整治工程、白沙湾渠整治工程、崩山涌整治工程、羊角涌整治工程等。在建工程有城桂公路(孙文公园—南外环)改造、崩山涌外排泵站、岐江河环境整治二期工程滨水绿坡景观带工程、马恒河整治工程等工程。康华路改造工程、岐江河二期(东明桥—长江桥段)、大沙南路、龙舟文化主题公园工程、白石涌整治等完成概预算编制及施工招标工作;莲兴涌整治、大滘涌整治工程组织招标;富康北路、长江路改造工程等多项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孙文东路改造(金鹰广场西侧24米路至兴中道段)、兴教路改造(崇文路至城桂路段)、莲兴路口改造、莲碧街、长洲大街延长段、齐学路、彩虹片区排洪渠、江员路、古香林郊野公园、金字山公园、紫马岭公园西门和北门片区提升改造工程、陈天觉墓纪念公园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编制的《中山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中山市中心城区路名、园名规划》完成报批成果,并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网站上进行公示;《中山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完成专家评审工作,12月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简称“市规委会”)审批;《中山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完成专家评审工作,12月报规委会审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项目优化设计研究》编制单位开展资料收集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驻东区中山四路1号。
【重要工程项目建设介绍】 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基本完工 2015年,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基本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主要包括污水主干管、市政污水管道、支管到户工程以及河涌整治(包括内河涌水循环工程、河涌景观工程)。工程涵盖中心城区东区、西区、石岐区、南区、五桂山,其中建设主干管道80公里和污水提升泵站10座,建设市政污水管道177公里,建设支管到户工程实施面积131平方公里,整治10条内河涌,合计投资约34.55亿元。工程于2012年10月31日开始全面动工,至年底,完成主干管、片区市政管及支管到户工程管道施工。白石涌外排泵站、发疯涌排涝泵站交付使用,建立起发疯涌—白石涌水循环,西河涌水循环工程、崩山涌—羊角涌水循环工程、崩山涌—白石涌水循环工程完工,称沟湾水循环工程完成50%,白沙湾渠水循环工程正在编制可研报告中。完成发疯涌整治工程、白沙湾渠整治工程、称沟湾涌整治工程,西河涌整治工程、崩山涌整治工程、羊角涌整治工程完成清淤,马恒河整治工程、白石涌整治工程正在清淤,莲兴涌整治工程、大滘涌整治工程进行招标。 北外环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完工通车 北外环路位于中山市主城区北部,为城市快速路,全长8.5公里,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按双向六车道通车。工程自2013年11月20日正式施工,该整治工程是对过大沉降的软路基段进行处理,挡土修复,路面改造(沥青罩面),新设全线管道排水,人行隧道以及修复因改造损毁的交通、照明、绿化(机动车绿化分隔带恢复)等附属设施。2015年主要对北半幅路面进行沥青摊铺,对南半幅路面进行上层沥青摊铺,对沿线康华西桥、东明桥等进行锚杆施工,改造交通标线、路缘石、沿线栏杆等附属设施。5月完工通车,2016年将进行绿化部分施工。 博爱路景观路下穿隧道工程通车 博爱路景观路路口项目立交方式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车速为博爱路下穿主车道为80公里/小时,景观路为50公里/小时,地面层平交口为30公里/小时。项目施工全长1018米,其中沥青道路改造长度638米、下穿地道长度380米、暗埋段120米、敞口段130米、地道按双向六车道设计。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博爱路的通行能力,这是中山首次使用逆作法施工技术,因此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小,工程于2014年5月动工,于2015年10月28日通车。 中山公园改造工程 2015年9月,中山公园改造工程项目完成。该项目改造面积约9万平方米,主要对公园原有登山台阶及环山小路等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并结合公园地形地貌,对园中面积较大的空地进行景观设计改造,并增设篮球场、健身广场及儿童游乐场等设施。 彩虹绿洲公园(一期)主体工程 彩虹绿洲公园总占地面积10.65万平方米(约160亩),项目投资额为1.54亿元,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约120亩)。2015年实施彩虹绿洲公园(一期)主体工程建设,该项目纳入市10件民生实事和政府工作报告内容。至2015年底,完成彩虹绿洲公园(一期)主入口广场、景观亭、公园管理中心、码头工作室、小卖部及公厕、停车场、水榭游廊、人工湖开挖等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主体结构和河涌岸墙施工(尚湖轩小区侧单边河涌岸墙除外),及绿化乔木种植,基本完成彩虹绿洲公园(一期)主体工程建设任务。 河涌水循环工程 根据内河涌水循环工程安排,中心城区将建成6个水循环,包括西河涌水循环、崩山涌—羊角涌水循环、崩山涌—白石涌水循环、称沟湾涌水循环、白石涌—发疯涌水循环、白沙湾渠水循环。其中,崩山涌—白石涌水循环工程是整个雨污分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实现跨涌补水换水,使崩山涌、白石涌形成一个较大的水循环系统,达到改善崩山涌、白石涌水环境的目的。工程设计循环压力管管径为DN1600(DN指管道的公称直径),长约2150米;污水管径D300—D500(D指内径),长约1700米。工期1年,2013年11月开工,于2014年11月完工;崩山涌—羊角涌水循环工程包括循环压力管管道工程(设计管径DN1400,全长2282米)及崩山涌循环泵站工程(循环泵站设计规模为3立方米/秒),主要解决崩山涌、羊角涌无清水水源、水体不流动造成河涌黑臭的问题,实现水体从石岐河→崩山涌→羊角涌→石岐河循环的功能,工程于2014年3月开工,2015年11月16日完成。西河涌水循环采用双向泵站循环的方案,包括循环压力管管道工程、富泓西侧排涝及循环泵站工程、狮窖河边循环泵站工程,通过狮窖河边循环泵站和富泓商场西侧排涝和循环泵站,合用沿105国道东侧的绿化退让线敷设一DN1500压力管道,实现双向循环的功能,解决西区富华道片区的水浸问题。发疯涌外排泵站的建成实现白石涌—发疯涌的水循环,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建成的发疯涌外排泵站,将发疯涌内水提升至白石涌,从白石涌出口流入石岐河,形成“石岐河—发疯涌—白石涌—石岐河”的往复水循环。以上4个水循环均已实现。2015年10月,称沟湾涌水循环工程进场施工,预计于2016年7月前完成。白沙湾渠水循环工程开展前期各项工作。
【镇村建设】 2015年,中山市以幸福和美宜居镇村建设为核心,因地制宜地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宜居社区等创建活动。按照宜居城乡的相关标准,配套完善村内道路、排水、污水、生活垃圾收运、公园绿化、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宜居城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山市乡村人人有社保,村村有农家书屋、健身场所和社区卫生站,镇镇建有图书馆、健身广场、保障房,异地务工人员也同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累计有15个镇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61个村庄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85个社区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社区”;19个镇被评为“中山市宜居示范城镇”,148个村庄被评为“中山市宜居示范村庄”,76个社区被评为“中山市宜居示范社区”。其中2015年创建“中山市宜居示范城镇”1个(大涌镇),“中山市宜居示范村庄”24个,“广东省宜居示范社区”4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