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山年鉴•2016》 【成文日期】2015-12-31 【点击率】1325次 | |||
【城乡规划概况】 2015年,中山市城乡规划局(简称“市城乡规划局”)正确处理创新发展与空间约束之间的矛盾,构建全域中山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新机制。全年业务收件29561宗,发件31356宗;行政收文5639份,行政发文4821份,分别比上年增长56%和60%,重要文件传达1675份;处理信访、网络问政、媒体采访等378份;办理市民信息公开申请32次;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批前公示、批后公告等工作1700宗;发布网站信息1170条;通过腾讯和新浪微博发布规划信息动态932条。8月,市城乡规划局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遥感图斑核查处理工作先进单位。市城乡规划局驻东区松苑路2号。
【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深化珠中江一体化发展要求,落实“珠中江阳经济圈”建设部署,做好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和阳江市四市2015年重点项目实施推进工作,参与珠江三角洲全域规划相关工作,将翠亨新区规划定位为全域规划湾区新功能节点、环珠江口湾区转型升级功能集聚区。建设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推进交通及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参与国家、省部分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协调,推进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广中珠澳、南沙疏港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前期规划工作,修编完成《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与市发展和改革局共同编制完成《中山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加快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综合开发规划,推进东升站、南头站、古镇站及南朗站等综合开发规划的审查上报以及协调工作。
【完成“三规合一”成果编制】 2015年 3月,市城乡规划局制定《中山市“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搭建“三规合一”(“三规”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信息联动平台;建立每周向市分管领导专题汇报总规和“三规合一”进度的工作机制,设立《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及“三规合一”工作QQ群和微信群,建立各成员单位按阶段和节点定期报送落实情况的督办制度。12月,按时完成编制成果并通过专家评审,形成一套“1+7+1” (1个报告、7张核心图和1个数据库)的成果资料,包括划定全市协调的生态控制线、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农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等空间管控线,最终落实“三规合一”控制线体系。此外,以空间管理“一张图”成果数据为基础,搭建指挥决策、业务协同和规划编制3个应用模块为主的“三规合一”的信息联动平台框架,提供空间信息资源展示、“两规”冲突梳理和协同管理重点项目等帮助。
【城市总体规划编修】 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在编制2014年《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基础上,召集各镇区分局开会协调和布置总规方案的修改完善,尊重各镇区的发展诉求,保障《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的可操作性。3月15日,结合国家住建部对《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上报的要求,将成果上报国务院。中山市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体系改革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中被列为试点城市,抓住与省部合作契机,启动《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30)》编制工作。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成果】 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开展全市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编制完成《中山市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规划》,确定中山生态控制线划定总范围不小于城市陆域面积的50%,生态控制线范围89249公顷,其中一级管制区25428公顷,占28.5%,二级管制区63821公顷,占71.5%,生态控制线分布结构形成 “一核、四区、五廊、多接点”的格局。其中,“一核”指五桂山生态绿核,“四区”指东北农业生态区、西部西江生态区、中部山林生态区和西南部农业生态区,“五廊”指西江—磨刀门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石岐河—横门西水道、洪奇沥水道5条水道,“多接点”指生态区之间及生态区内部需要加强连接的区域。推进绿色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编制完成《中山市中心城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规划于2017年底落实布局的社会充电站12个、新增公交充电站4个,配设社会充电桩2.07万个、公交夜间停车充电桩位16个和公务车及专车充电桩2000个。编制完成《中山市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在宜居城市的基础上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制定《中山市低影响开发规划实施方案》及《中山市低影响开发设计导则》,探讨通过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从径流源头管理暴雨分流的方法。为建设岭南水乡,开展编制《中山市市域蓝线规划》和《中山市中心城区水系专项规划》。
【规划管理】 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印发《关于加快梳理与市总规不符的相关控规的通知》,指导、协调控规的梳理与修编;依据《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结合中山实际情况,梳理和优化控规修编的组织编制、审查、公示、上报审批、批后公布等环节,研究加快控规修改(调整)审批的工作方法。开展中心城区控规年度实施评估,系统梳理已编控规127个,针对控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结合城市社区行政管理范围,重新划分控规编制区和控规单元,完善用地编码系统。调整西区、五桂山控规单元及地块,推进五桂山思锐摄影器材工业有限公司、西区广东日丰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卓梅尼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部经济项目、人民日报传媒大厦、东区大信新都汇等项目落地相关工作。 按照“数字城市”的理念,开展“规划一张图”应用系统设计,将基础地理数据标准、政务地图数据标准、地下管线数据标准落实到“规划一张图”应用系统和综合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及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推进中山市规划三维数字审批系统建设,建成涵盖中山市中心300平方公里的数字三维精模数据。开展中山市综合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中山市综合管线数据管理、查询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更新维护及对外服务等功能。 启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简称“市规委会”)章程及工作细则的修编,于11月提交市规委会并通过审议。组织制定《中山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工作指引(试行)》,制作《中山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申请表》填写范例,规范申请材料制作及申请表格的填写,提高审核效率。
【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根据广东省关于“2511新型城镇化”试点申报工作安排,(“2511”指选择2个地级市、5个县区、10个建制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选择10类项目作为新型城镇化专项试点),组织申报地级市综合试点、建制镇综合试点和公园体系项目专项试点3个内容。12月,小榄镇、中山市公园体系项目获省批复成为试点。对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探索符合中山市实际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启动中山市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 推进长江路沿线、高速公路出入口(港口、南区段)城市设计报审,为城市空间营造和环境品质提升提供依据。重点审议城市综合体建筑造型、立面景观、交通组织等方面,构建现代城市景观体系。协调各相关单位、镇(区)开展落实《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并指导各镇区开展交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中山市环铁城区域慢行交通详细规划》《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山市主城区近期交通改善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和审批。引导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组织编制的《中山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规划》获市政府批复,编制完成《中山市岐江公园北片区、兴中道片区、紫马岭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应对极端气候灾害,制定《中山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治理调研报告及风险评估》。加强地下管线工程管理,规范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行为,牵头制定《中山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跟踪全市重点电源项目规划问题的协调解决进展,统筹协调全市的雨污分流规划及修编。 2015年4月,中山市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历史文化街区。9月,组织编制的《中山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获省政府批准。编制完成《中山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政策研究》,为相关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开展“三旧”改造用地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沙涌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规划》以及中山宗祠的宣传及宗祠画册编制。推进新版历史建筑名录的公示,明确历史建筑的评定标准,并对历史建筑的正面、侧立面和特色细部影像进行全方位收集。组织编制《中山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政策研究》;出版《中山市建筑文化遗产》画册,介绍全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152处。 2015年,市城乡规划局印发《关于推进秀美村庄建设做好规划设计的通知》,统筹安排2015年秀美村庄规划工作。协助和指导镇区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制定村庄规划的管理细则,《中山市村庄管理规定》《中山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引》均通过专家评审。编写《中山市秀美村庄规划编制指引》,规定秀美村庄规划的编制组织、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审批与实施、规划成果等,规范秀美村庄规划编制的深度。
【城建档案保管利用】 2015年,市城建档案馆接收规划业务档案20566份、竣工档案10364卷(141宗)、管线竣工测量成果96宗;著录档案信息11119卷,核对整理档案3918份,数字化扫描档案13047卷(100万页);接待档案查阅3252人次,提供查阅档案文件9356卷、文件光盘资料168张,复制文件图纸17773页;出具档案证明395份;完成工程档案编制现场指导146宗。指导各镇区分局开展档案工作,协助阜沙镇、黄圃镇等镇分局档案室配置档案密集架,协助局开展全市规划行政业务审批案卷评查。制定《中山市城乡规划局规划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中山市城乡规划局规划业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试行)》和《关于加强全市工程档案管理的意见》。1月,编辑《中山市建筑文化遗产》画册(上、下册),并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编制《城长——图说中山城区变迁》画册,并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完成《醉美乡愁》画册的编辑前期策划。完成市城建档案馆档案管理系统升级更新的功能需求和建设方案,制定《关于加强地下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工作规定(试行)》及相关工作方案。开展《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制度》前期调研。 |
|||
|
|||
|